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高校学术伦理教育探析:学术不端精准治理研究成果

我国高校学术伦理教育探析:学术不端精准治理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本身没有问题,但疫情期间发生的高校之间利用公开数据抢发论文、疾控中心发表回顾性研究引发公众广泛质疑等问题,不仅损害了学术研究的权威性,也影响了疫情防控部门的公信力。高校是学术研究的重镇和以学术服务公众的重要窗口,也是培养学术研究人员的主要平台,因此,在高校开展学术伦理教育非常必要。

我国高校学术伦理教育探析:学术不端精准治理研究成果

2020年1月29日,科技部办公厅下发《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技攻关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强调“各项目承担单位及其科研人员要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疫情防控中,在疫情防控任务完成之前,不应该把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紧接着,科技部2月17日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教育部、科技部2月20日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这些政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密集出炉,显然有一部分原因是疫情期间出现的学术研究导向问题。在科技部办公厅发出通知之前,我国学者已经在国外期刊发表新冠肺炎相关论文及预印本论文近20篇,另有不少评论文章和其他类型文章。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本身没有问题,但疫情期间发生的高校之间利用公开数据抢发论文、疾控中心发表回顾性研究引发公众广泛质疑等问题,不仅损害了学术研究的权威性,也影响了疫情防控部门的公信力。反思这些问题,除了会指向“学术研究导向”外,还会自然联想到“学术评价改革”,上述政策也以此二者为主要内容。

早在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时就提到“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44]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明确了何为正确的学术研究导向,也为学术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学术评价改革包括职称评定、成果奖励和学位申请条件等多个方面,改革的目的从微观上是让职称评定、成果奖励等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学术研究规律,从宏观上则是希望学术研究能坚持正确导向,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一直以来,学界和实务界都非常关注学术评价问题,着眼点往往在于如何改革学术评价标准。诚然,评价标准是学术评价的核心问题,也是决定学术研究导向的关键问题,但如果仅以冷冰冰的标准作为指挥棒,那么当“下有对策”出现时,难免有一天又会陷入寻找新标准的困境中。所以,若要研究人员以正确的态度开展研究,不能仅依靠评价标准的“强制性”引导,而要将正确的研究导向内化到研究人员的心中,以自律和强制相结合才能真正树立起正确的学术研究导向。(www.xing528.com)

学术伦理教育是以教育对象了解学术伦理规范,提高学术伦理意识和学术伦理判断能力为目的的教育,由于伦理的存在基础是人类福祉,所以学术伦理规范、意识和判断内在地包含了“研究为了谁,应该做什么研究,如何做负责任的研究”等内容,这些内容恰恰是坚持正确学术研究导向的根本。学术伦理教育的缺位会导致两个问题:一是研究人员模糊学术研究的目的,在研究时不能合理平衡个人利益(包括科学研究自由)和社会公益;二是公众对学术研究的认知水平不高,不能正确认识到研究的真实目的和合理性。高校是学术研究的重镇和以学术服务公众的重要窗口,也是培养学术研究人员的主要平台,因此,在高校开展学术伦理教育非常必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