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策略:小练笔教学的成功实例

实施策略:小练笔教学的成功实例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每次小练笔的要求,确定“小练笔”的教学策略很重要。根据对小练笔及习作教学的理解和把握,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索,梳理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提升“小练笔”质量的策略。在具体的小练笔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地进行分类训练。小练笔在课堂内及时完成,使当场品评成为可能。品评相连,在师生、生生互动品味点评中提升小练笔的质量。品评与修改是提高“小练笔”质量的重要环节。扎实进行“小练笔”教学是夯实习作基础、提

实施策略:小练笔教学的成功实例

根据每次小练笔的要求,确定“小练笔”的教学策略很重要。根据对小练笔及习作教学的理解和把握,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索,梳理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提升“小练笔”质量的策略。

(一)读写结合,语境中练笔

小练笔的训练很多是阅读教学的延续,包括语言训练的延续,情感体验的延续,并通过学生自己的语言展示出来。课后练习题中的小练笔更多的是结合课文的阅读教学展开的,是学生语言发展的生发点,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生长点。基于小练笔的特点,及时引导学生迁移学法进行训练。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机安排学生练笔。

1.亦品亦读,相得益彰

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匆匆》课后第三题小练笔: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仿照课文的写法,再写几句。

在品读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感和习作的语境,在语境中有了特别的体验,在体验中有了表达的欲望,可以马上进行仿写。

师生可以一起一边品读朱自清的《匆匆》,感受时间来无影去无踪以及去来的匆匆,体会文本的语言表达的方式,一边穿插小练笔;师生品中练,练中品,在具体的语境中练笔,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小练笔的练笔效率,使品与练相得益彰。

2.品后续练,推波助澜

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凡卡》一文,在品读语言感受凡卡内心的苦楚之后,学生的心灵已经融入了凡卡的情感世界。教师的教学并没有在此戛然而止,而是自然地过渡到小练笔,放飞学生的想象。教师顺机出示:(1)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后……(2)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请任选一个话题,写一写吧!

顺势而导,顺势而练。只见学生沉入文本,挥笔疾书。学生在品味语言、感悟语言的过程中,内心已经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文思泉涌,提笔书写。

“情动而辞发”,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练习语言、抒发情感的平台,再次进入凡卡的世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分类提质,多元化练笔

遵循习作教学的规律,认真地对所有小练笔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小练笔的编排和训练的重难点各有侧重。在具体的小练笔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地进行分类训练。

1.模仿性小练笔——丰富语言

模仿性练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练笔形式。主要有:运用所学标点或者词语仿写句子学习不同的句群构成方式练写几句话;模仿不同语言表达特色的语段写一段话。形式多样的模仿性练笔,让学生在模仿中积累丰富语言、习得表达方法。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文中,鲁迅先生对闰土的外貌描写可谓传神:“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外貌描写,明确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尝试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交流时,请学生读出所写的内容,请其他同学猜猜他写的是谁。

模仿性练笔目的明确,而且富有挑战性,学生喜欢,训练的效果也显而易见。

2.补充性小练笔——活跃想象(www.xing528.com)

补充想象性练笔是针对教材文本中言而未尽之处,让学生基于文本,又想象于文本外,根植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进行补写。补充性练笔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也让练笔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夯实了写作基础。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草虫的村落》课后安排了一个小练笔:丰富的想象使课文中的小甲虫有情有意。请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根据这次小练笔的要求,结合文本动物类散文的表达特色,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到这个草虫的村落里,想象自己就是村落里的一员,走进这个村落,把自己观察到的、想象到的写下来。

这样的小练笔内容很有情趣,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学生很是喜欢。

3.拓展性小练笔——多元思维

教材中,拓展性小练笔的编排次数也是比较多的。拓展性小练笔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表达形式、领悟文本章法之后,让学生运用从文章中学到的表达形式、结构章法,多角度、有创意地去表达、理解、欣赏,与文本对接,与生活对接,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课后的小练笔: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穷人》。写后和同学交流。

学生随着文本情节的展开,顺着文本的思路,拿起笔来,写下了内心对文本的理解,对桑娜与渔夫的尊重和敬畏……

拓展性小练笔,启发学生多元思维。在活跃学生思维的同时,引导学生尊重文本,与课文一脉相承

4.改写性小练笔——学习表达

罗列课后的小练笔,发现不少小练笔都安排在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中,要求学生改写、续编。对于这样的小练笔,教师引导学生尊重作者的写作思路,又启发学生超越文本、高于文本,并融为一体。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鲸》的小练笔是这样的: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以“鲸的自述”为内容来写,很显然,小练笔的要求是把第三人称的写法改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写。人称的改变,使学生和鲸的距离更近了,学生仿佛潜入了海底世界,与鲸交上了朋友。叙述的语气改变了,语言表达更为自由和流畅,很受学生欢迎。

改写性的小练笔,最能训练学生的语感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是夯实、提升学生运用不同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的有效方式。

(三)品评相连,互动中练笔

小练笔不是练了就结束了。品评相连是提高学生练笔效果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小练笔在课堂内及时完成,使当场品评成为可能。只因为是单项的随文而练,为品评指明了方向。品评相连,在师生、生生互动品味点评中提升小练笔的质量。

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采用“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写作思路,并采用具体事例阐明观点。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在学生习得方法后,安排了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从这次小练笔的要求来看,训练的目标是对文本的表达方法的模仿,师生品评时,品评的落脚点也应在“章法”上了。

品评与修改是提高“小练笔”质量的重要环节。随堂讲评,学生互品,品评更有针对性,品评更有实效。

扎实进行“小练笔”教学是夯实习作基础、提高习作能力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为写好单元习作作很好的铺垫。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积累、习得各种语言表达的方式、段式结构、文章章法等,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写好单元大作文。教师要足够重视小练笔教学,做好小练笔这篇“大文章”,从而成就大作文、大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