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乔尔·迈耶维茨:当代摄影研究

乔尔·迈耶维茨:当代摄影研究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乔尔·迈耶维茨1938年出生于纽约。经过多年的积累,他和柯兰·韦斯特贝克联合出版了名为《旁观者:街头摄影史》的画册,这本画册中有多达四百多页的彩色照片。2001年9月11日所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使迈耶洛维茨对于自己的艺术实践又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和诠释。迈耶洛维茨一周至少有五天待在世贸遗址,每天工作12~14个小时。这次,也是第一次,乔尔·迈耶洛维茨成为一位历史的见证者。

乔尔·迈耶维茨:当代摄影研究

乔尔·迈耶维茨1938年出生于纽约。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因为受到当时美国著名摄影罗伯特·弗兰克、盖里·温诺莱德、沃克·伊文思等人的影响,乔尔·迈耶维茨对“街头摄影”很感兴趣。美国城市街边的气氛、街头巷尾的各种场景,这些因素都令他着迷于用摄影来捕捉、记录这样的瞬间性现实。

迈耶维茨总是随身携带着相机到处拍摄,他认为拍摄方式依赖的是摄影师的直觉,在直觉的引导下,就会进入恰当的位置,并在恰当的时刻按下快门。经过多年的积累,他和柯兰·韦斯特贝克(Colin Westerbeck)联合出版了名为《旁观者:街头摄影史》的画册,这本画册中有多达四百多页的彩色照片。而迈耶洛维茨也是最早用彩色摄影创作的艺术家之一。在当时,直到1970年,彩色摄影都被认为是纯商业化的,不具备艺术性,因为彩色摄影一直被用于广告、时尚这样的商业领域。在街头拍摄中,摄影师没有多少深思熟虑的机会。

迈耶洛维茨在采访中也说:“拍摄只是几分之一秒的事情,根本没有考虑的时间,所以摄影师必须多磨练。学会掌握拍摄技巧和拍摄时机,才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拍出精彩的照片。”尽管他的照片让无数观众为之感动,但迈耶维茨做摄影的目的却并不在此。正如他所说:“我并不是为了拍照而拍照,而是为了在这些场景中感受一种生命存在和意识清醒的状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的作品是对我生命中每一次顿悟的记录。”在街头摄影之后,迈耶洛维茨的关注逐渐点转向了有关空间和风景的题材,并使用大画幅彩色胶片拍摄。

迈耶洛维茨的第一本画册《岬角灯塔》于1979年出版,当时被认为是彩色摄影的经典之作。30余年来,这本画册在世界各地销售了十多万册。在这本画册里所拍摄的影像,都是在西海岸岬角灯塔这个地方完成的。拍摄对象有风景、海洋、沙滩、肖像、人体、静物落日等。这是一本用摄影艺术描绘出来的具有美感和乡愁的画册,一种对美国夏日假期的怀念,怀念那阳光和大自然徜徉在和煦的海风里的感觉(图5-4)。

在此之后,迈耶洛维茨还出版了《野花》《旁观者:街头摄影史》《城市本质》等15本画册。通过大量的拍摄,拍照已经变成他的本能反应,一种自然而然的思考方式。他说:“你要对你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对周围的事物采取一种警醒、机敏以及时刻准备着的态度,而不要以普通人的心态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我们需要的是那种惊讶、激动的释放。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善于识别生活中所出现的令人惊讶的事物。那个让我们不禁屏住呼吸的时刻,就是我们心灵向导,是我们内心中的秘密,我们要用照片来把自己的秘密与别人分享,这就需要我们的摄影作品呈现出独特的感觉。”(www.xing528.com)

2001年9月11日所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使迈耶洛维茨对于自己的艺术实践又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和诠释。迈耶洛维茨一周至少有五天待在世贸遗址,每天工作12~14个小时。长达八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一直在纽约世贸中心那巨大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废墟上进行拍摄。凭借着他坚强的毅力,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拍摄了8500多张照片,这是一件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次,也是第一次,乔尔·迈耶洛维茨成为一位历史的见证者(图5-5)。

日复一日,他背着相机游走在废墟间,看得越多,越发觉得自己的力量是如此单薄和渺小。一度,他希望其他摄影师们能一起加入进来,这样便可捕捉任何一个角度,以汇成尽可能详尽的真实记录。“重担无时无刻不压在我的肩头,使我不可能摆脱。”迈耶洛维茨说,“但当我意识到有些许记录总比一纸不留要好得多时,我便释然了。”另一种释然来自那些原本把他当作“异类”的消防员、建筑工人、工程师和工地的警察。“起初没人愿意停下来和我说话,他们都太忙了,他们试着把我赶出去。”他说,“但我坚持留下来,我成了世贸遗址‘固定’的一员——他们总能看到一个拿着木盒子拍摄的老头走来走去。渐渐地,他们认识了我。”

图5-4 岬角灯塔系列玉米山海滩的风暴科德角 1976

图5-5 归零点美国 2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