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比尔·维奥拉:当代摄影研究

比尔·维奥拉:当代摄影研究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尔·维奥拉1951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73年获得了雪城大学的视觉与表演艺术学院文凭。在这里,他和朋友们分析艺术家迈克尔·斯诺、霍利斯·弗兰普顿、斯坦·布雷奇等人的电影作品,这些艺术家最初的具有实验性的录像作品都是用索尼的便携式摄像机拍摄完成的。而这也让维奥拉明白了,录像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新技术趋势,同样也可以成为个人化的表达方式。维奥拉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专业演员来完成表演,水、火等元素也不断地出现在其中。

比尔·维奥拉:当代摄影研究

比尔·维奥拉1951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73年获得了雪城大学的视觉与表演艺术学院文凭。大学期间本专业的课程让他感觉十分传统,转而从其他类别的专业上吸收了很多知识,特别是他在参加艺术系的“实验工作室”活动期间接触到了录像艺术。在这里,他和朋友们分析艺术家迈克尔·斯诺(Michael Snow)、霍利斯·弗兰普顿(Hollis Frampton)、斯坦·布雷奇(Stan Brakhage)等人的电影作品,这些艺术家最初的具有实验性的录像作品都是用索尼的便携式摄像机拍摄完成的。而这也让维奥拉明白了,录像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新技术趋势,同样也可以成为个人化的表达方式。与此同时,彼得·坎普斯(Peter Campus)的影像课程对维奥拉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开始寻找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训练与追求。1980~1981年,在日美文化交流基金的赞助下,维奥拉与妻子在日本生活了一年。其间,他不仅以客座艺术家的身份在索尼公司旗下的研究实验室从事创作和研究,而且师从禅宗大师达安慎二学习佛教。在创作于1992年的作品《天与地》中,两个屏幕同时呈现出不同时空的两件事:一个屏幕展现了艺术家本人的第二个小孩正在出生的过程;另一个屏幕展现了艺术家的母亲躺在医院的病房里,借用呼吸机呼吸,走到人生终点的痛苦场景。在另一个版本中,维奥拉在两个屏幕中间又增加了一个屏幕,画面里一个人正沉浮于水中。视频被安放于一座17世纪的教堂里,用一种象征的手法强调了在宗教与社会中死亡的经验是共通的,无论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无论何时何地,死亡是人类的终极命题(图9-7)。

在创作于2002年的作品《紧急情况》中,两位妇女坐在庭院大理石水池两边,沉默不语,耐心等待,只有偶尔才会注意到对方的存在。其中较年轻的女人突然侧身,打断了她们的沉寂,她看着水池,诧异地发现一个青年男子的头从水池里冒了出来。两位妇女随即见证了这神奇的一幕。他使用电影叙事的方式,以类似于基督教故事情节里的篇章,糅合西方古典绘画的视觉样式,表现了另一个维度里的人与物(图9-8)。维奥拉以他对西方古典绘画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基督教、佛教的深入了解,将出生与死亡、人类的痛苦等主题,表现在他那些具有震撼力的视频画面里。

维奥拉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专业演员来完成表演,水、火等元素也不断地出现在其中。作品通过对行为与动作的解构,使慢速的镜头成为其作品的特点之一。维奥拉的作品展示出了理性系统和纯直观方式的组合的独特能力,以科学严谨的方式和东方禅学的思想体系并运用高科技的影像,使视觉完美地呈现出来。作品具有明确的主旨性,但同时也带来了哲学性的思想表达。除此之外,科学、技术、逻辑都是可控的,但梦境幻觉,却是不可控的。他对于从材料到人类的极端物质的经验性抱有极大的兴趣,这种体验就表现在,对于禅宗的顿悟以及不可承受的痛苦体验中。(www.xing528.com)

维奥拉先后创作了多件录像、音像装置、电子音乐表演以及电视和广播艺术作品。在艺术家层出不穷的今天,维奥拉以他的博学和对当代高科技传媒的熟练掌握,在国际艺坛牢牢地站稳脚跟,并成为闻名世界的视像魔术大师。多年来,维奥拉始终致力于通过录像手段研究和探索人类那个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梦、记忆与联想、情感世界、生与死都是他所要表现的主题。其作品在表现生、死、潜意识等人生最根本、最普遍的经历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宇宙与时间的思考。维奥拉的作品主题鲜明,表现深刻细腻,技术手段先进,是艺术与高科技的完美结合,具有强烈震撼力。

图9-7 天与地录像 1992

图9-8 紧急情况录像 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