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南土家族服饰款型—深度解析民俗衣饰

湖南土家族服饰款型—深度解析民俗衣饰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湖南土家族的起源湖南省目前除汉族以外,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土家族。从此,土家族成为56 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湖南土家族族源问题较为复杂,学术界争论较大,至今仍难定论。土家族的服饰在土司统治时期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改土归流之前,土家族一直沿用旧制穿本民族的传统服饰。这些记载都可以大致地描绘出土家族服饰的基本特点。

湖南土家族服饰款型—深度解析民俗衣饰

(1)湖南土家族的起源

湖南省目前除汉族以外,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土家族。湖南的土家族主要聚居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吉首、保靖、花垣、永顺、凤凰、古丈、泸溪、张家界市的桑植、慈利县和永定、武陵源两区,以及常德的石门、桃源县和怀化溆浦芷江沅陵等县市,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湖南省总共有土家族人口263.25 万,约占全国土家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或“毕际卡”。秦、汉以前,史书将土家族同其他少数民族一起统称“蛮夷”,并结合地域称为“武夷蛮”“五溪蛮”“澧中蛮”“黔中蛮”等。唐宋时期,为了不与“苗”“瑶”等其他少数民族混淆,这才有了“土人”“土兵”“土丁”等较为固定的名称,“蛮”演变为“土”。随着明初大批汉人迁入土家族地区和清初改土归流之后,出现了“土家”的称谓(土家族人用汉语自称“土家”,而对于新迁进本族的汉人称之为“客民”,将苗族人称为“苗家”)。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不承认土家族的民族成分,蔑称其为“土蛮子”“蛮子”,直到新中国成立,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国务院批准了“毕兹卡”为单一民族,并正式命名为土家族。从此,土家族成为56 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湖南土家族族源问题较为复杂,学术界争论较大,至今仍难定论。目前有江西迁入说(主要来源于湘西一带土家族的民间传说)、乌蛮说(认为土家族是在唐代从贵州迁入的乌蛮人融合土著人巴人而来)、湘西土著居民说(根据对龙山、泸溪、张家界的新石器文化遗址的考证,认为土家族是古代湘西地区土著居民与后迁进的巴人、汉人融合而来)、羌人后裔说(有历史文献和考古学民族学的资料可证)、古代巴人后裔说(中央民族大学潘光旦教授撰写的《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中首先提出)。除此之外,还有濮人说、多元说等等,各种说法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一个族群的形成是历史上诸多原因综合产生的,不能简单地归纳为一种说法。

土家族的服饰在土司统治时期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改土归流之前,土家族一直沿用旧制穿本民族的传统服饰。清乾隆《永顺府志》卷十二《杂记》中曾记载:“土司时,男女服饰不分,皆为一式,头裹刺花巾帕,衣裙尽绣花边。”清乾隆《永顺府志》卷十《风俗志》记载:“土民散处山谷间,男女垂髫,短衣跣足,以布裹头,服斑斓之衣……性耐寒,虽隆冬止单衣。”又引《明统志》记载:“土民服五色斑衣。”这些记载都可以大致地描绘出土家族服饰的基本特点。由以上资料可以分析得出,直至乾隆年间,土家族服饰受中央王朝服饰的影响与冲击不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明时规定庶民衣长去地五寸,妇女需遮天足。清时男穿长袍女着长裙,而土家族男女的服饰差别并不特别明显,女性穿短衣短裙、衣长齐臀、裙长齐膝、布缠绑腿、赤足等,都是为了在田地之间干农活方便。因为织布机尺寸的限制,裙子须用八块天蓝色的布拼接而成,用扣子或绳子系于腰间,边缘绣有花边,称“八幅罗裙”。男子的裙子比女子稍短,不过膝,男女裙子的主要区别在花边上。其次,明时庶民一般头戴由六块三角形的罗纱制成的瓜皮帽,俗称“六合一统帽”,或戴由黑色纱巾制成的四方形高顶巾帽,俗称“四方平定巾”。而土家族不论男女都裹头帕,头帕一般由棉布或织锦制成,夏天以巾勒额,冬天以布裹头。乾隆二十年间的《皇清职贡图》线描图第一次呈现永顺、保靖一带的土家族人形象。部分土家男人已开始着裤,上衣为圆领短袍,衣长至大腿,包头巾,系腰带,裹绑腿;女人则“高髻螺鬟”,内穿立领短袍,外套对襟背心,下着过膝百褶裙,以布缠腿。[9]清朝实行改土归流,清政府官员针对土家族的服饰制定并颁布了“土人宜令剃头”“服饰宜分男女”“限一年,尔民岁时优腊、婚丧宴会之际,照汉人服色”等条款,使土家族服饰发生了彻底改变,服饰有了性别、年龄的差异,男子不再穿八幅罗裙和佩戴耳环首饰而改穿满装,也不编发而是剃头了,女子上穿满装,下着汉裙(八幅罗裙)。

(2)土家族男装

土家族男装上衣分为三种:琵琶襟上衣、对襟汗衣和右衽大襟。在很久之前,男性也是身着花装的,在他们的上衣和裤子上都有梅花条进行包边,裤腿上还会有图案丰富的“膝花”。改土归流后,男性的花装慢慢消失了,但头上仍是裹着白帕。土家族男子多穿右衽的琵琶襟上衣,琵琶襟安有铜籽扣,在衣边上有梅花条和缀银钩进行装饰美化,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内穿对襟汗衣,外穿对襟短衫。土家族的对襟汗衣,一般由青色、灰色或蓝色土布制成,其肩背部、袖口下摆及两襟镶有花边,中钉五至七排布扣,两侧下端开衩。裤子主要是青、蓝色,大裤裆短裤脚,白布裤腰,裤子上一般没有口袋。土家族还喜欢用布或织锦、彩带缠腰,青年人把情人送的荷包挂在上面,老人们则可以将烟袋斜插其间,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劳动的时候,人们常在腰间用一块蓝色或青色的布作围腰,以解决衣服肥大带来的困扰。许多老年男性都穿圆口的布鞋,夏天或平时上山干农活时多穿草鞋,尤其是棕耳草鞋;秋天或参加一些正式活动时穿布鞋,布鞋一般青面白底,鞋底较厚。

生活在怀化市沅陵县的土家族喜欢在衣边、头巾上镶五彩刺绣,质朴与华美搭配,十分别致。服装以青、蓝两种颜色为主。成年男子在头上包青丝帕或青布,呈人字形,穿对襟衣,衣服多为黑色和青色,正中钉上七对、九对、十一对不等量的布扣。衣领较高,衣袖小而长,袖口镶花边。宽松自如,行动方便,体现出彪悍之气。裤子也是青、蓝布料,裤腰为白色,青年人喜在裤口处镶花边,中年人则喜在裤口处贴异色布,老年人的裤口通常为素色。

土家族男子通常留短发,头裹人字格的青丝头帕,以青、蓝、白或条纹布为主,长二三米。身着高领布扣的对襟衣,白裤腰短裤脚的大裆裤。上山下地劳动时多穿“水草鞋”,平日赶场(赶集)、做客则穿多耳麻草鞋或青面布底鞋。

(3)土家族女装(www.xing528.com)

①土家族女盛装

土家族妇女的上衣有左开襟和右开襟两种,上衣无领,喜欢宽袖栏杆衣。宽袖栏杆衣由土家族自纺自织的土布制成,大多染成蓝色、青色或灰白色。右开襟,从上领到下摆到衣裙脚都绣有花边,袖口处镶上自织的一大二小三条花边(称栏杆),袖子特别大,有一尺二寸,相当于一般袖子的两倍,也称为“宽袖”。钉五至七粒布扣,前后幅很长,一般要求过膝盖,袖口和托肩的颜色与前后幅的颜色各异。胸前外套围裙,俗称“妈裙”或“围腰帕”,围腰帕是土家族中青年妇女劳作时必穿的服饰,有利于更加便捷地进行农务。围腰帕由土布制成,单幅,上部分为半圆或椭圆形,下为三角形,从上半圆形及下脚也有一圈花边,宽约一寸。胸前绣花约五寸见方,镶上宽边及花带边。上部分用布条系于颈部,腰部有线织花带。围腰帕正中一般绘有龙、凤、花鸟蝴蝶蝙蝠吉祥图案,色彩鲜艳亮丽。土家族妇女的下装初为裙装,款式有百褶裙、八幅罗裙、筒裙等,八幅罗裙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裙装。八幅罗裙尽管在款型上受汉族服饰文化的影响,但裙上的刺绣与图案却保留了土家族特有的审美情趣。清朝末年,土家族妇女由穿裙装逐渐变成穿裤装。相对于裙装,裤装在生活上、劳动中更为便利,后来,八幅罗裙逐渐消失,土家族妇女穿的基本上都是短而肥大的裤子,颜色大多是青色或者黑色,加白裤腰,裤脚有一道边,心灵手巧的妇女会在裤脚边挑绣一圈花纹。土家族女鞋比较讲究,有船头鞋、气筒鞋、圆口鞋、钉钉鞋等,鞋面是青色、蓝色或红色,上面绣满花,鞋口滚边细细挑花。

土家族姑娘出嫁必定要穿“露水衣”,“露水衣”是土家女孩最为讲究的嫁衣。“露水衣”一般右开襟,红色,大袖大摆,领口、袖口镶有黑色窄边条,下装搭配八幅罗裙或百褶裙。土家女孩出嫁时头顶银凤冠,身上佩戴全套银饰,闪闪发光。土家族女子的发式因年龄不同而不同,小女孩梳羊角辫,未婚女子留两条长发辫,已婚妇女大都将头发编成单辫并向后挽起梳成“粑粑髻”,头戴五凤勒子,插转心花,耳配银坠,腕戴银圈,胸前挂亚铃牙签。

②土家族女便装

土家族便装更加生活化、实用化。土家族妇女头上包青丝头帕,服装用料多为家织的青、蓝棉布,上衣一般向右开襟,滚花边,不做衣领。裤子亦多为青、蓝、绿色,上连白花裤腰。裤脚处蓝底滚青边,边后缀三条梅花条。鞋子有“尖尖鞋”和“瓦片鞋”两款。鞋面用料为青蓝色或粉红色绸缎,鞋口滚花边,鞋尖部分用五彩丝线绣图,展示了土家族妇女的心灵手巧和勤劳智慧。

沅陵土家族便装讲究整洁漂亮,中老年妇女头包青丝或青布帕,头帕长1.7 至2.3 米,一般包成“锅螺圈”形。女子上装通常是大襟衣,这种衣服的特点是左开襟,袖大而短,无领,滚边,衣襟和袖口有两道不同的青边,但不镶花边。还有一种是银钩衣,银钩衣为矮领,衣袖比大襟略小略长,衣襟和袖口镶宽青边,袖口青边后再加三条五色梅花边,胸襟青边则用彩线绣花。另外一种是三股筋衣,衣大袖长,袖口镶16.5 厘米宽边,领高1.65 厘米,镶三条细边。

(4)土家族童装

土家族儿童的服装款式与大人的款式类似,主要是对襟和右衽大襟,也有有领和无领之分。最具特色的是童帽。土家族妇女根据孩子年龄和季节的不同制作了许多类型的童帽,如满月婴儿的“金瓜小帽”,半岁至两岁孩子的“虎头帽”;春秋季节的“紫金冠”,夏季的“凉帽”,冬季的“狗头帽”“狮头帽”“鱼尾帽”;等等,还在帽子两侧和帽尾挂上了银铃,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叮当作响,甚是可爱。土家孩童还喜欢佩戴项圈,项圈上挂有“长命百岁”的同心结或者如意。白虎是土家族的图腾,传说土家族的祖先以射杀白虎而闻名,土家族小孩至今保留着头戴“虎头”或“猫头”形的童帽、脚穿虎头鞋的传统,以表示对祖先的崇敬,并祈求祖先保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