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阶策略:优化语文教学与创新实践

高阶策略:优化语文教学与创新实践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是内容分析深刻的教学策略。但世界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存在着种种因果“链条”。它是通过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而求得议论深刻透彻的一条思维途径。为什么要选择尊严,该考生用5个方面的原因进行了充分深刻的揭示。这也是一种辩证思维中发展式的思维方式。

高阶策略:优化语文教学与创新实践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是内容分析深刻的教学策略。作文内容分析如何“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才能“深刻”,它的教学策略可以有哪些?

(一)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生活中的事物都有现象与本质两个方面,本质深藏于事物内部,是事物存在的真正意义,所以必须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写作时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只有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才能使文章深刻透彻。这个由表及里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就是作文发展等级要求中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怎样才能做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呢?这里建构了如下知识和写作技能体系。

1.揭示现象存在的背景

揭示现象产生的背景是透过现象深入实质的一种方法。一辽宁考生在《坚守自我》中写道:“时光转逝,这一次,我看见了伏案而睡的她。清秀的面容,单薄的身子,桌面上是满满的手绘稿。她,夏达。6年时间,她只能在阴暗的地下室里画着她的梦。中国风,在很多人舍弃的时候她却在坚持着。没有商业利益可言,她纯粹地喜欢着,喜欢水墨晕染的朦胧,喜欢爷爷说过的诗词古句,那上面,有中国的味道。6年的坚持、努力,她始终不改自己的风格。终于,那一日,她把自己的漫画推向世界,不仅让中国人看后落泪,更征服了无数的海外漫迷,她让外国顶级漫画名单上有了中国人的名字。”这一个在地下室里伏案而睡的形象,隐含的忙碌形象,其存在的背景是什么?原来,她喜欢水墨的朦胧、诗词古句,不追求现实利益,独自坚持着自己追求中国风的梦。通过揭示这个现象存在的背景,人物形象的意义也被深刻地揭示了出来,人物有了厚度,文章也有深度了。

2.由具体到抽象

这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又一做法。

如写景,许多学生停留在表象层次上,只是绘形绘色,而一考生在《时间在流逝》中写的两段话则不然:“高山幽谷中蜷缩的最后一撮雪终于绷不住身子,融化于草丛中,化成了一丝水,汇成了一股泉,流成了一条溪。时间与它结伴而行,也流逝到光阴深处……是啊,还有什么能像河水那样连绵不断地诠释着时间,又有什么能像河水一样在宇宙间‘三态’切换得那么自如?不可捉摸的时间,人们无法直接描述,借助了神奇的河水来形容。于是就有了‘逝者如斯夫’的感叹。”

雪化成水,水往前流,这是具象,作者由表及里,用发展的眼光认识现象的本质,并把这一现象抽象化,赋予其深刻与新意,写出了其神韵。

3.由此及彼,探究并揭示现象的共同特征

即由这个现象推及另一些同类现象,揭示现象具有普遍意义的实质,也是运用辩证思维里的联系这一思维方式。比如,一考生在《世间再无真“狂”人》中简述一位知名歌唱演员出场面对观众时说的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成“谢谢大家,你们来了”后,写道:“为什么他要这样去迎合别人呢?想想那些学者为了显示渊博,清一色的喜欢引用、堆砌别人的陈词滥调;官员清一色的和气、圆滑,以显示自己亲民、成熟;明星无一不与观众套近乎。这些成功人士本有自己的性情、思想,是功利社会让他们伪饰。”由一个演员到那些名人的类似现象,作者由此及彼,探究并揭示了现象的共同特征:功利社会改变了他们。

事物本质或富有哲理性的实质,常常掩盖在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生活表象之下,揭示现象存在的背景,由具体到抽象,由此及彼去探究并揭示现象的共同特征,这样由表及里地深入思考与分析,就能发掘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鲜明的个性化思想。(www.xing528.com)

(二)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大千世界,五光十色;社会生活,千姿百态。但世界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存在着种种因果“链条”。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因”引发“果”,“果”又成为“因”,如此相生相连,以至于无穷。而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事物,常常只是链条中的一环。要对事物进行深刻的分析与讨论,就得抓住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追溯原因,推论结果,去发掘产生该事物的根源,推断该事物的发展趋向及其将会产生的结果。

1.由果溯因

对结果进行原因探寻,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因果思维的常见方式。它探求现象的成因,主要探讨“为什么会出现”“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问题,是追溯式的思维方式。它是通过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而求得议论深刻透彻的一条思维途径。沿着这一途径去分析事理,必须注意事物间因果联系的复杂性和辩证性。因果联系的复杂性体现为产生某种问题或发生某一现象的原因往往有多种形式。一般说来,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有一因一果、数因一果和递进因果这三种基本形式。

一果一因:即一个结果由一个原因产生,这种情况是很少的。比如人走不动了,脚疼是一个原因,但还有其他原因可以引出这个结论,所以必须找准产生一果的这一因。

数因一果:即一个结果由几个原因形成,这是因果思维中由果溯因的基本思路,即去探求产生果的几个原因,这也是揭示事物内在因果关系的重要方法。比如,《选择尊严》这个题目,一考生写道:“选择了尊严,自己的心里就不会因为名利而屈节;选择了尊严,自己就获得了抗争的勇气;选择了尊严,自己就有力量勇敢地去实现自己的真正理想;选择了尊严,就会让自己死而无憾;选择了尊严,就会赢得别人出自内心的尊重。”为什么要选择尊严,该考生用5个方面的原因进行了充分深刻的揭示。这就是多因一果的因果思维探寻法的运用。

递进因果:是对问题深入分析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它的基本模式是:原因1—结果1/原因2—结果2/原因3—结果3/原因4……总结果。这也是一种辩证思维中发展式的思维方式。比如一位考生写《一步与一生》:“失去了升大学关键的一步(机会),就会给自己的求学带来很大的麻烦,就会给自己的事业发展带来很多不利,从而易使自己的人生变得黯淡。”这是一种追问式的因果推断,能帮助学生把内容的阐述一步一步地引向深入。

运用数因一果、递进因果的思维方式,就能联系地看问题,就能全面地揭示事物间的因果联系,从而达到分析阐述的深透。

当然,要深入分析研究因果联系,还必须注意区分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的区别。必然联系是由本质原因引起的不可避免的结果联系,如种瓜得瓜、摩擦生热等;偶然联系是由非本质原因引起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结果的联系。比如,一位喜爱文学艺术的大学生曾写信向余秋雨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报刊上对好的作品“总是否定得最多,而对那些平平庸庸的东西,却总是很少批评”?余秋雨先生回信说,报刊上那些文章“总的来说不能算是文艺批评”。余秋雨先生揭示了大学生提到的两个现象间的偶然联系,对两个现象间的必然性进行了否定。

2.由因推果

即把已经发生的问题,或者业已出现的现象作为原因,去探求这个现象可能会引发什么样的新现象、新问题,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前景如何,等等。这在写作中运用很普遍。它是辩证法中“发展”观的运用,是通往议论深刻的一条重要途径。比如,上海一考生在《必须跨过这道坎》里写道:“(生活)从来不是一条康庄大道,总有那么一道道坎阻挡着前行的步伐。于是很多人停在了追梦的路上,而只有那些跨过了生命坎坷的人才最终得到了梦想,找到了真理,迎来了光明和希望……只有越过了方能实现理想和追求……只有越过了方能得到光明与希望。”有困难,很多人停步了;跨过了,就得到成功。这个阐述思路就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比较深刻。

因果思维是揭示事物现象存在和意义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帮助学生对主题做出深刻透彻的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