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初中思政课中的应用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初中思政课中的应用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布鲁纳提出的。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建立一种认知结构,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方法、基本态度。布鲁纳将认知发展作为讨论教学论问题的基础。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推动了世界性的教学改革,并且引起了教学观念的变化。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初中思政课中的应用

结构主义学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布鲁纳提出的。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建立一种认知结构,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方法、基本态度。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每门学科中起广泛作用的概念、定义、原理和法则的体系。学生学到的知识越广泛,那么他们对新问题理解的深度与广度就越深,进而使得新问题的适用性也就更宽广。教学应该要以学生认知结构的扩展、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基础。布鲁纳主张教师应该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并且使用发现法等来促使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结构的学习,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启发下亲自探究基本的学科知识,概括出学科的基本原理。

布鲁纳将认知发展作为讨论教学论问题的基础。他指出:“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关于怎样利用各种手段来帮助人成长和发展的理论。”他认为,“不仅要教育成绩优良的学生,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教育的任务在于发展智力”;“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行为表征、图像表征、符号表征)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

发现法也被称为发现学习,是重新编制原发现过程,使其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发现学习能够促使学生体验所学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也能够训练学生的归纳、推理等能力,使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一般来说,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理科学习。布鲁纳认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www.xing528.com)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推动了世界性的教学改革,并且引起了教学观念的变化。发现法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有利于激发出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使其产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这种教学理论被局限在数理学科之中,其基本程序一般为“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说—对假说进行验证—做出符合科学的结论—转化为能力”,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得以实现,并且过于强调学生的能动性,忽视了教师的指导、启发、促进作用。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又开始反对布鲁纳教学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