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后战-六韬.三略.百战奇略

后战-六韬.三略.百战奇略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军所到之处,敌人都望风而逃,程咬金等率骑兵展开轮番冲锋,猛攻窦军的阵后,同时,唐军展开旗帜,里外夹击,窦建德部众大败溃散。晋时十六国之一,慕容德建立,后被晋所灭。为慕容德之侄,被晋军所俘,后被处死。字思远,诸葛亮之子,后因抵挡邓艾伐蜀而兵败被杀。屡次战胜齐、魏、燕等国,任相国,封信平君,后遭谗言而居魏,最终老死于楚国。历时仅三个月,便为中央政府先后平定。西汉初所封诸侯国之一。

后战-六韬.三略.百战奇略

【原文】

凡战,敌人若行阵整而且锐,未可与战,宜坚壁待之。候其阵久气衰,起而击之,无有不胜。法曰:“后于人以待其衰[51]。”

【译文】

凡是作战,如果敌人布阵严整,士气旺盛,就不能与他交战,应当坚持防守以等待时机。等到敌人列阵久了,士气衰弱了,再发起攻击,就没有不取胜的。兵法说:“后发制人以等待敌军士气衰落。”

【战例】

唐武德中,太宗围王世充于东都[52]窦建德悉众来救[53]。太宗守武牢以拒之[54]。建德阵汜水东[55],弥亘数里,诸将皆有惧色。太宗将数骑登高以望之,谓诸将曰:“贼起山东,未见大敌。今渡险而嚣,是军无政令;逼城而阵者,有轻我之心也。我按兵不动,待彼气衰,阵久卒饥,必将自退,退而击之,何往不克!”建德列阵,自辰至午时,卒饥倦,皆列坐,又争饮水。太宗令宇文士及率三百骑[56],经贼阵之西,驰而南,诫曰:“贼若不动,正,宜退归;如觉其动,宜率东出。”士及才过,贼众果动。太宗曰:“可击矣。”乃命骑将建旗列阵,自武牢乘高入南山,循谷而东,以掩贼背。建德遽率其阵,却止东原[57],未及整立,太宗轻骑击之,所向披靡。程咬金等众骑缠幡而入[58],直突出贼阵后,齐张旗帜,表里俱备,贼众大溃,生擒建德。

【译文】

唐武德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将王世充包围在东都(今洛阳)。窦建德率领全部兵马前来援救。李世民坚守武牢关以抵御窦军。窦建德在汜水东面列阵,纵横长达数里,唐军将领看了都有些恐慌。李世民带几名骑兵登高观察,对诸将领说:“贼兵来自山东,没有遇到过强敌。现在他们渡河涉险时还吵吵闹闹,是军队政令不明的表现;靠着城池列阵,是因为有轻视我军的心理。我现在按兵不动,等他们士气松懈,列阵久了,士兵饥饿了,必然会自行撤退。敌军撤退时再进攻,还怕不能战胜他们吗?”窦建德从早晨列阵到中午,士兵又饿又累,都坐下来,又争先恐后地喝水。李世民便命令宇文士及率领三百骑兵,经敌阵的西面驰向南,并告诫说:“敌军如果不动就停下来,最好退回来;如果察觉到有动静,就率领部众向东攻击。”士及率领骑兵刚从敌阵西面经过,敌阵果然动了起来。李世民说:“可以攻击了!”于是命令骑兵将领树旗列阵,从武牢山上行进到南山,再沿着山谷向东,迂回偷袭敌军后部。窦建德率领队伍后退到东原,还没来得及整顿队伍,李世民的轻骑兵就向他发起了进攻。唐军所到之处,敌人都望风而逃,程咬金等率骑兵展开轮番冲锋,猛攻窦军的阵后,同时,唐军展开旗帜,里外夹击,窦建德部众大败溃散。唐军活捉了窦建德。

[1] 兵法原文见《孙子·谋攻篇》。

[2] 殄灭:歼灭,灭绝。

[3] 守杜(dǔ):严密防守。杜,通“堵”。

[4] 先计:事先做好计划、计谋。

[5] 兵法原文见《司马法·用众第五》,但与原文略异:“历沛历圮,兼舍环龟。”

[6] 调露:即唐高宗李治的年号。

[7] 突厥:我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后分裂为东、西两部。阿史德温傅:东突厥首领。

[8] 裴行俭(619—682):唐朝官吏。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曾多次击败突厥。

[9] 次:停留,驻扎。单于:指唐时的云中都护府,治所在云中古城(位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

[10] 兵法原文见《孙子·九地篇》。

[11] 青龙二年:即234年。

[12] 郭淮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时任雍州刺史。

[13] 西围:指魏军营垒。

[14] 兵法原文见《尉缭子·战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5] 南燕:古代国名。晋时十六国之一,慕容德建立,后被晋所灭。

[16] 慕容超:南燕末帝。为慕容德之侄,被晋军所俘,后被处死。

[17] 公孙五楼:南燕大臣,慕容超的心腹。

[18] 大岘:山名,即大岘山,在山东沂山东侧。

[19] 段晖:南燕武将,在与晋军交战中战死。

[20] 慕容镇:南燕大臣。

[21] 成安君:即陈馀。

[22] 诸葛瞻(227—263):三国时蜀汉将领。字思远,诸葛亮之子,后因抵挡邓艾伐蜀而兵败被杀。

[23] 邓艾:三国时魏国大将。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字士载,大破蜀军,攻入成都,灭亡蜀汉,后为钟会所构,被冤杀。

[24] 莒:古地名,在今山东莒县。梁父:古山名,在今山东泰安东南。

[25] 临朐:县名。在今山东省中部,位于沂山北麓, 河上游。

[26] 广固:古城名。在山东青州(www.xing528.com)

[27] 兵法原文见《诸葛亮集》卷三《便宜十六策·治军第九》。

[28] 廉颇战国赵国名将。屡次战胜齐、魏、燕等国,任相国,封信平君,后遭谗言而居魏,最终老死于楚国。

[29] 乐乘:燕将乐毅的族人,后封武襄君。

[30] 赵奢:战国时赵国名将。精于用兵,曾大败秦军,因功封马服君。

[31] 兵法原文见《孙子·行军篇》。

[32] 马援(前14—49):东汉初期著名将领。字文渊,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

[33] 三降羌:即参狼羌,汉代时羌族的一支,主要分布于武都郡(今甘肃南部陇南武都地区),故又称武都羌。

[34] 便地:指有利的地形。

[35] 兵法原文见《孙子·形篇》:“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36] 朱光:三国时曹操部将,任庐江太守,后被俘而死。

[37] 甘宁:三国时吴国将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

[38] 夹石:在今安徽桐城北。

[39] 兵法原文见《孙子·形篇》。意思是,知道自己力量尚未达到足以立即战胜敌人的时候,就要采取防御作战以消耗敌人。

[40] 吴、楚七国反:西汉文、景二帝时,朝廷实行削弱王国封地的措施,以加强汉廷中央集权统治,激起诸侯王的严重不满和反抗。景帝刘启前元三年(前154),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东王刘雄渠、胶西王刘卯、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等,以诛晁错为名,发动大规模武装叛乱。历时仅三个月,便为中央政府先后平定。

[41] 周亚夫:西汉名将。汉初大将周勃之子。治军严谨,因平灭七国叛乱而升任丞相太尉:官名,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

[42] 剽(piāo)轻:勇猛凶悍,行动迅速。

[43] 梁:即梁国。西汉初所封诸侯国之一。

[44] 荥阳:地名。位于今河南荥阳东北。

[45] 昌邑:属梁地。位于今山东金乡西北。

[46] 弓高侯:即韩王信的儿子颓当。

[47] 东南陬:东南角。陬,意同“隅”,角落。

[48] 兵法原文见《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引《军志》。

[49] 宋襄公春秋宋国国君,名兹父。在泓水之战中,被楚军打败受伤,不久因伤重而亡。

[50] 子鱼:即宋襄公庶兄公子目夷。

[51] 兵法原文见《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盍及其劳且未定也。”

[52] 太宗:即李世民(599—649),唐朝皇帝,李渊次子。随父起兵反隋,唐建国后,封秦王,任尚书令。为唐朝创建和统一立下汗马功劳。王世充(?—621):字行满,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人。隋末割据势力之一。东都:指洛阳。

[53] 窦建德(573—621):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清河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北)人。后战败被李世民所俘。

[54] 武牢:古关名。即虎牢关,又名古崤关。军事重地。

[55] 汜水:水名。发源于河南巩县东南,流经荥阳汜水镇西,北注黄河

[56] 宇文士及:唐秦王李世民的部将。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人。隋末大臣宇文述的家族,隋大将宇文化及之弟。

[57] 东原:古地名。即汉东平郡地,相当于今山东东平、汶上、宁阳一带。

[58] 程咬金(589—665):唐初大将。后改名知节,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西南)人。初为瓦岗军,后归唐,任秦王府左三统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