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婴幼儿营养实务:膳食配方与食谱制定

婴幼儿营养实务:膳食配方与食谱制定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婴幼儿吃的食物量相对少,因此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在选择含蛋白质的食物时应尽量选择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主要以豆类及其制品为主。色香味形俱佳的食物有助于避免婴幼儿偏食和挑食。因此,婴幼儿进餐时应减少干扰因素,让他们集中注意力进食。人工喂养的婴儿,出生后应遵医嘱服用适量的鱼肝油,并坚持晒太阳。

婴幼儿营养实务:膳食配方与食谱制定

◆基础知识

一、婴幼儿膳食与进餐特点

1.婴幼儿膳食特点

膳食就是我们日常吃的饭和菜,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由于其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特别是消化系统发育情况的差异,对膳食的要求是不同的。0~6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婴幼儿,由于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膳食呈现出以下特点:

(1)从以奶类食物为主逐步过渡到成人膳食

4个月以前的婴儿母乳是其最理想的膳食。从6个月开始,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已经不能满足婴幼儿身体发展的需要,需要适量添加辅食。辅食添加应该从少到多,从稀到稠,如从汁到泥、从泥到块等。3岁以后饮食结构已经基本接近成人,但是要做得比较软。

(2)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较高

由于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较高。婴幼儿吃的食物量相对少,因此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在选择含蛋白质的食物时应尽量选择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主要以豆类及其制品为主。

(3)食物应易于消化

由于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牙齿的咀嚼能力以及吞咽能力比较弱,胃黏膜比较脆弱,对食物的吸收能力比较弱,因此应该给婴幼儿易于消化的食物。食物要切碎煮烂,软硬适中。如面条要煮软一些,米饭也要做得软一些,肉要切成小肉丁或者碎末,鱼要挑完刺等。

(4)食物色香味形俱全

婴幼儿喜欢颜色鲜艳的和形状可爱的食物,所以食物的选择应该尽量做到多种颜色搭配,例如绿色的黄瓜、红色的西红柿、黄色的胡萝卜、紫色的茄子、白色的萝卜等。可以把食物做成可爱的形状,如小熊小兔子、小猪、花、树等。味道尽量清淡,少放盐和味精等调味品。色香味形俱佳的食物有助于避免婴幼儿偏食和挑食。

(5)进餐次数多

由于婴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胃容量比较小,在饮食上尽量少食多餐。一般哺乳期的婴儿喂奶时间应该按需喂哺,不提倡定时定量,1岁以上的幼儿应该在三次正餐外有两次点心,分别安排在早餐午餐中间、午餐和晚餐中间。

2.婴幼儿进餐中的心理特点

婴幼儿在进餐过程中,还表现出一些心理方面的特点,例如:

(1)喜欢自主进餐

1~3岁的幼儿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凡事都想自己来做,包括进餐。当成人给婴幼儿喂饭时,他们常表现出抢勺子或者直接用手来抓饭吃等行为,此时的婴幼儿不喜欢受别人控制,认为自己可以吃饭,并且把自己能独立吃饭当作一件自豪的事情。

2岁半左右的幼儿随着大脑控制能力的增强,手部动作不断协调,已有能力自己吃饭,并能够初步掌握用勺子吃饭的技巧。5~6岁幼儿能够用筷子进餐。

(2)喜欢吃“漂亮”的食物

婴幼儿喜欢颜色、做得比较“漂亮”的事物,这一特点同样体现在婴幼儿对饮食的喜好方面,例如婴幼儿喜欢颜色鲜艳的食物,不喜欢颜色单一、暗淡的食物。喜欢形状比较可爱的食物,例如同样是面食,做成普通块状馒头,婴幼儿不太感兴趣,也不想尝试吃。如果把它做成可爱的小兔子、小猪的形状,婴幼儿就比较喜欢。对食物的味道,婴幼儿也表现出偏好,喜欢吃甜食,对辣、苦等一些味道不感兴趣,而且比较厌烦。婴幼儿对食物的喜好还表现在名称方面,对新颖、好听的名字比较感兴趣。例如把白面和南瓜混在一起做成的馒头,如果叫“馒头”的话,婴幼儿兴趣不是很高,如果叫“开心小馒头”等,婴幼儿的兴趣就高一些。

(3)喜欢变化的食物

婴幼儿喜欢动的事物,而不喜欢静的事物。如果每天吃的都是一样的食物,就像“静”的事物一样,除了不能满足婴幼儿对营养素的需要外,还会引起婴幼儿的厌倦,不喜欢吃。所以,要让食物也“动”起来,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除了在食物选材上面的变化,还可以在食物的烹调方式、食物的外形以及食物的组合方面进行改变。

(4)喜欢少量的饭菜

儿童在学前期有了自我实现的愿望,这种愿望同样体现在进食的过程中。例如把婴幼儿应该吃的食物分成几次给她,每次给的量少一些。当婴幼儿每次吃完之后,就会获得成就感,所以不要一次把饭菜都给足婴幼儿,这样既不利于婴幼儿获得成就感,同样也容易造成剩饭的情况。所以无论是在托幼园所,还是在家庭中,每次都要给婴幼儿少量的饭菜,吃完再给他们添加。

(5)外界事物容易干扰进餐

由于婴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好奇心较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或者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注意力。外界事物的干扰很难让婴幼儿集中注意力进食,容易影响婴幼儿进餐速度,出现边吃边玩的现象。因此,婴幼儿进餐时应减少干扰因素,让他们集中注意力进食。

家长和教师了解婴幼儿进餐时的心理特点,能更好地组织他们进餐。

◆实践操作

一、各年龄阶段婴幼儿的喂养与膳食

1.1岁以内婴儿的喂养

(1)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和相互搭配比例都极适合婴儿,也易被婴儿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可提高婴儿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母乳温度适宜,清洁卫生,食用方便而且经济。母乳喂养可以加深母子之间的感情,使婴儿能感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抚,从而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有利于婴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产后应尽早开奶,在分娩后的7天内,乳母分泌的乳汁呈淡黄色,质地黏稠,虽然量很少,但营养价值很高。在喂哺时要注意卫生。喂哺前,母亲应洗手、洗乳头。哺乳后,应将婴儿抱起,头放在母亲的肩头,轻拍婴儿后背,以便打嗝排气,防止溢奶。乳母应注意饮食合理营养,劳逸结合,心情愉快,这样有利于乳母健康和乳汁分泌。

(2)人工喂养

因母乳缺乏或其他原因不能以母乳喂养时,可选用其他乳类、乳制品或豆制代乳粉等食物喂养,称为人工喂养。进行人工喂养时应注意:选择既富含营养,又易于消化的婴儿食品,一般以配方奶粉为好。人工喂养的婴儿,出生后应遵医嘱服用适量的鱼肝油,并坚持晒太阳。

(3)混合喂养

混合喂养是由于母乳的量满足不了婴儿的需求,因此需要添加一些配方奶粉补充。

(4)添加辅食

随着婴儿月龄的增加,对营养素的需要量也在逐步增多,为保证供给婴儿足够的营养,应逐步添加辅食。添加辅食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循序渐进,逐步适应。辅食的添加应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由稀到干,由软到硬,由细到粗,适时添加,循序渐进。第二,辅食应在喂奶前添加,防止婴儿吃饱奶后不吃辅食。第三,炎热的夏季或婴儿生病时,应暂时延缓添加新辅食。第四,辅食的种类以及添加量应结合婴儿的月龄、健康状况及营养需要而定,可增可减,灵活掌握。

添加辅食的顺序为:先添加强化铁的各类食物,例如营养米粉,再添加蔬菜水果,最后添加鱼类、禽类、肉类。4个月以后开始添加蛋黄、米粉、米糊、水果汁、蔬菜汁等;6个月以后可开始添加稀粥、烂面条、饼干、菜泥、土豆泥、水果泥等;8个月可开始添加碎菜、瘦肉末、鸡蛋羹、动物血、肝泥、鱼末、软饭、粥或压碎的芝麻、花生、核桃等;1岁以后应以软饭、粥、面条、包子、饺子、馄饨等食物作为婴幼儿的正餐,但每日仍应为婴幼儿提供一定的奶类食物。

2.1~3岁幼儿的膳食

1~3岁的幼儿,生长发育十分旺盛,对营养的需求量大。牙齿逐渐出齐,咀嚼能力有所提高,胃的容积在逐渐增大,胃肠消化能力也在逐渐增强。为这一时期的幼儿准备的食物,应做到碎、细、烂、软、嫩。在菜肴方面,为幼儿准备的鱼、鸡、鸭等应先去刺脱骨,再剁成末烹制,蔬菜也应切成碎末状。2岁后,肉和菜可切成小丁、小块或细丝状,避免辛辣味。幼儿膳食的烹制应做到色鲜味美,不宜使用色素。

3.3~6岁儿童的膳食

这一时期的儿童乳牙已全部出齐,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较3岁前有所增强。其膳食种类已接近成人,食物的烹制也逐渐向成人过渡。但仍需注意提供易于消化吸收,色香味美的食物,避免辛辣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对3~6岁儿童的膳食提出以下建议: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由于3~6岁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逐渐完善,因此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食物供给身体所需的营养素,但是在这些食物中,要以谷类为主。因为谷类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身体所需能量的50%~60%。

(2)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矿物质维生素,是人体每天所必需的食物。蔬菜和水果所提供的营养素并不完全相同,例如水果中除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外,还有碳水化合物,因此水果和蔬菜不能替换,同时要保证供给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瘦肉含有较多的优质蛋白质,能够为婴幼儿提供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同时此类食物所含有的饱和脂肪酸较低,对人体有益。此外,它们还含有较多的矿物质,例如钙、碘、铁、锌等。

(4)每日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奶类也称乳类,是指动物的乳汁和以此为原料制成的乳制品。常见的奶类食品有牛奶羊奶。奶类经浓缩、发酵等工艺可制成奶制品,如奶粉、酸奶炼乳等。奶类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含有优质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所含的营养素容易被吸收。

(5)膳食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喝含糖量高的饮料

由于幼儿的味觉比较敏感,所以食物应该少盐,同时盐摄入过多容易引起一些心脑血管的疾病。要正确选择零食,可以选择各类水果、全麦饼干、面包等,但量要少,质要精,花样也要经常变化。太甜的糕点、糖果、罐头巧克力等,不应作为孩子的零食。饮料多由各种香精调和而成,不建议婴幼儿喝饮料。

(6)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证正常的体重增长

目前,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幼儿园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胖子”。幼儿体重超重的现象越来越多,除了在饮食的质上要注意外,在量上也要控制。例如活动量多的时候,幼儿可以多吃一些;活动量少时,可以少吃一些,保证体重的正常增长。

(7)不挑食,不偏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挑食和偏食会导致幼儿某些营养素缺乏,而某些营养素过剩的情况也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阶段是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期,因此不管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要注意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8)吃清洁卫生、未变质的食物

由于幼儿各大系统的发育没有完全成熟,排毒能力较差,必须吃清洁卫生、没有变质的食物。这一方面要求家庭和托幼机构在选购、保存和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另一方面要向幼儿传递什么样的食物不能吃,吃后会出现什么后果等信息,加强幼儿健康膳食卫生意识的培养。

拓展阅读1-7

宝宝辅食制作举例

一、4~6个月婴儿的辅食

可以制作一些米糊、蔬菜汁、米汤等给4~6个月的宝宝做辅食。

· 米汤

原料:大米

做法:将锅内水烧开后,放入淘洗干净的200克大米,煮开后再用文火煮成烂粥,取上层米汤即可食用。

· 蛋黄泥

原料:鸡蛋1个

做法:将鸡蛋煮熟,取出蛋黄,用筛碗或勺子将蛋黄碾成泥,加入适量开水或配方奶调匀即可。最初要从1/8个蛋黄开始,根据宝宝的接受程度逐步添加至1/4、1/3个。

· 香蕉

原料:香蕉1小段、奶粉2勺

做法:将香蕉剁成泥放入锅中,加清水煮,边煮边搅拌,成为香蕉粥。奶粉冲调好,待香蕉粥微凉后倒入,搅拌匀。

· 苹果胡萝卜

原料:胡萝卜1个,苹果半个

做法:将胡萝卜、苹果削皮洗净后切成丁,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煮,约10 分钟可煮烂。用清洁的纱布过滤取汁即可。

二、6~8个月婴儿的辅食

6~8个月,应继续让宝宝吃泥状的、糊状的和半固体的食物。7~8个月时,要让宝宝学会吃高质量的菜粥或烂面条。这是宝宝学习咀嚼和吞咽的好食材,在这个关键时期学会吃菜粥或烂面条有助于顺利过渡到吃软饭或其他面食的阶段。(www.xing528.com)

· 鱼泥青菜番茄

原料:熟鱼肉、青菜心、番茄、米粥、适量高汤

做法:河鱼蒸熟,鱼肉去刺压成泥;青菜心洗净后在开水中煮熟,用刀剁碎备用。番茄开水烫后去皮去籽,用刀剁碎;将番茄先加入备好的高汤里煮烂,再加入米粥,鱼泥、菜心泥用小火炖开即成。

· 番茄鸡蛋什锦面

原料:鸡蛋半个,儿童营养面条适量,番茄、黄花菜花生油、葱丝、盐适量

做法:将黄花菜用温水泡软,择洗干净,切寸段;番茄洗净切块;鸡蛋打散。锅中淋少许油,烧热,放葱丝煸香,再依次放入黄花菜、番茄煸炒片刻,加入清水。水沸后放入面条,快熟时淋上打散的鸡蛋液。

三、8~12个月婴儿的辅食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逐步建立全天三餐三点的饮食模式:即早晚喝奶,午餐和晚餐吃高质量的菜粥或烂面条,上午9点及下午3点左右各加一次点心,一天共有6次进餐。到8个月时,大多数宝宝也能够吃“手指食物”(能被宝宝独自吃下去的食物)。到12个月时,大多数宝宝可以吃的食物类型和其他家庭成员一样。要避免可能引起窒息的食物。

· 鱼肉松

原料:大米、鱼肉松、菠菜

做法:将大米淘洗干净,开水浸泡1 小时,连水放入锅内,旺火煮开,改微火熬至黏稠。将菠菜洗净,用开水烫一下,切成碎末,放入粥内,加入鱼肉松、精盐,调好口味,用微火熬几分钟即成。

· 鸡肉白菜

原料:饺子皮、鸡肉、洋白菜、芹菜、鸡蛋液、适量高汤、熬熟的植物油

做法:将鸡肉末放入碗内,加入少许酱油拌匀。洋白菜和芹菜洗净,分别切成末。鸡蛋炒熟,并搅成细末。将所有原料拌匀成馅,包成饺子,并下锅煮熟。在锅内放入高汤,撒入芹菜末,稍煮片刻后,再放入煮熟的饺子,加少许香油和酱油。

四、12~24个月幼儿的辅食

1~2岁之间是一个关键期,是逐渐向成人化饮食模式转变的交替时期。此阶段继续保持三餐三点的饮食模式。食物的种类和稠度要不断增加。原先不能吃的东西也要逐渐加入进来,由最初吃的粥、软饭、烂面条逐渐变成一些干饭,另外也可尝试小馄饨、饺子、馒头、薄饼等。

· 四色炒蛋

原料:鸡蛋、青椒、黑木耳、葱、姜、水淀粉适量

做法:将鸡蛋的蛋清和蛋黄分别打在两个碗内,并分别加入少许盐搅打均匀。青椒和木耳分别切菱形块。油入锅烧热,分别煸炒蛋清和蛋黄,盛出。再起油锅,放入葱姜爆香,投入青椒和黑木耳,炒到快熟时,加入少许盐,再倒入炒好的蛋清和蛋黄,水淀粉勾芡即可。

· 番茄炒蛋

原料:番茄、鸡蛋、葱、蒜适量

做法:番茄切块;鸡蛋打到碗里搅打均匀,油锅入鸡蛋炒散,盛出。起油锅,入番茄翻炒,加入糖,稍焖一下,再加入盐,翻炒片刻,加入鸡蛋,撒上葱、蒜末,翻炒片刻即可。

二、婴幼儿膳食配置存在的问题

1.营养素搭配不均

现在家庭膳食中,很多家长过于重视蛋白质的摄入量,特别是优质蛋白质摄入过多,脂肪的摄入量过高,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没有达到推荐量。导致这种情况主要由于这些家长认为大鱼大肉有营养,炒菜多放油才香,其实,这样的食物孩子吃了才能长得高、长得壮。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供给热量比应该是11∶6∶3。

2.水果代替蔬菜

目前很多家长认为水果和蔬菜是同类,可以互相替代。虽然水果和蔬菜是同类,但是它们所含有的营养素并不相同,不能互相替代。水果和蔬菜虽然都含有维生素C 和矿物质,但在含量上还是有差别的。除了含维生素C 多的鲜枣、山楂、柑橘等外,一般水果如苹果、鸭梨、香蕉、杏等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没有蔬菜中含量多,特别是绿叶蔬菜。但是多数水果中含有各种有机酸,如柠檬含有大量的柠檬酸,苹果含有大量的苹果酸等,有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这是蔬菜替代不了的。

3.饮料代替白开水

有些家长没有认识到饮料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一些色素以及香料和香精等问题,而只是觉得味道好,孩子喜欢喝,就给孩子喝。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于喝饮料,不喜欢喝白开水。对于营养价值而言,白开水要远比加入了香精的饮料高,是人体补充水分的重要途径。只喝饮料不喝白开水,不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反而对身体有害,例如肥胖、缺钙等。

4.三餐安排不合理

目前很多家长给孩子安排早餐、中餐、晚餐的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没有得到全面供应,例如早餐只吃一点点,晚餐吃得很多,而且往往摄入很多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有的家庭除了一日三餐外,没有点心供应,孩子和大人吃的一样,造成孩子营养不良或者患有某些营养性疾病。

5.不会选择零食

零食是正餐以外的食物,是大多数婴幼儿喜爱的食品,是婴幼儿膳食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零食的摄入有利有弊,益处是可以补充热能和必要的营养素,缓解婴幼儿的饥饿感,满足婴幼儿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促进心理健康,增添生活乐趣。不利之处是如果零食选择不当或者吃过多的零食将会影响正餐的进餐量,造成营养素的失衡。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到超市里,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吃的零食,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孩子常常会选择薯片、薯条可乐等零食,这样的做法常常不够理智。这些零食都是油炸、高糖、高盐的食品,营养价值很低,而且吃多了会导致肥胖。

拓展阅读1-8

为宝宝选择零食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根据零食类别与是否有利于健康,将零食划分为“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限制食用”三个推荐级别。

· 可经常食用

营养素含量丰富,同时是低脂肪、低盐和低糖的食品或饮料。这些食物既可提供一定的能量、膳食纤维、钙、铁、锌、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 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又可避免孩子摄取过量的脂肪、糖和盐分,属于有益健康的零食。

举例:

水煮蛋、煮玉米、全麦饼干、全麦面包等低脂、低糖、低盐的谷类;香蕉、苹果等新鲜水果;花生米瓜子核桃仁松子坚果(没有经过油炒、盐糖加工的,否则,就成了“适当食用”的零食,如鱼皮花生、椒盐瓜子等)。坚果类食物虽矿物质丰富,但油脂含量较高,一星期的摄入量不要超过50克。

· 适当食用

营养素含量相对丰富,但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大量食用油、盐、糖、酱油、味精等调味料,是含有一定的脂肪、添加糖或盐等的食品或饮料。

举例:

黑巧克力、火腿肠、葡萄干、奶片、海苔片、蛋糕、山楂片、牛肉片、松花蛋、酱鸭、肉脯、卤蛋、鱼片、饼干、怪味蚕豆、卤豆干、苹果干、奶酪、花生酱、番薯球、干地瓜干、果汁等。

· 限制食用

营养价值低且主要成分为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品或饮料,缺乏人体需要的其他营养素。常吃这样的零食会致超重与肥胖,增加患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病的风险。

举例:

棉花糖、奶糖、糖豆、软糖、水果糖、话梅糖、炸鸡块、蜜枣脯、可乐、水果罐头、果脯、巧克力派、炸鸡腿、膨化食品、方便面、奶油蛋糕、冰激凌等。

三、婴幼儿良好饮食行为的培养

1.养成自主进餐的习惯

从婴儿时期就应该开始培养婴幼儿自主进餐的习惯,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婴幼儿独立吃饭,保护孩子独立进食的积极性,对进餐感兴趣。从进餐中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获得自信,把吃饭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当婴幼儿表现出独立吃饭的愿望时,家长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给幼儿提供独立吃饭的机会。同时家长要有耐心,幼儿在刚独立吃饭的时候,会把身上和桌子上弄得很脏,家长不要因此责备孩子,应该给孩子准备合适的就餐桌椅和餐具,带好围兜,并对幼儿的独立进餐行为给予鼓励和肯定。如果家长担心孩子吃不饱,可以将独立进餐和家长喂饭相结合。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儿童独立吃饭的要求不同。例如1岁左右,家长鼓励幼儿用手拿食物吃;1岁半到3岁半,家长鼓励孩子学习用勺吃饭;3岁半到4岁,家长鼓励孩子用筷子吃饭。在幼儿园中,教师同样要培养幼儿自主进餐的习惯,不能因为某个幼儿吃饭慢,就一口一口地喂。

2.养成有规律进餐的习惯

有规律的进餐有助于保证婴幼儿能量的供给,同时有助于婴幼儿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可以避免因饥饿而大量吃零食,或暴饮暴食。

(1)家中和幼儿园进餐时间要固定,这样有利于婴幼儿形成固定的进餐时间。

(2)尽量固定进餐的地点。进餐尽量固定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有利于婴幼儿专心吃饭。避免出现边吃边玩,或者因对进餐环境过于好奇而引起东张西望、不能专心吃饭的情况。

(3)引导婴幼儿有节制地进食。婴幼儿缺乏自控能力,遇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往往吃得很多,而家长不加控制就会造成婴幼儿偏食。因此,在家中,最好是将婴幼儿每次吃的食物量固定好,把食物分到婴幼儿专门的餐具中,避免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

3.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从小养成不挑食的习惯可以让婴幼儿全面获得各种营养素,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这将使婴幼儿终身受益。

为了让幼儿养成不挑食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母亲在怀孕期间应该吃各种健康的食品,因为胎儿的味蕾在6个月左右就发育完善,可以通过母体感受到不同的味道。出生之后,新生儿味觉非常敏感,对于不熟悉的味道可能不接受。这种感觉很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因此,预防挑食要从母亲怀孕时开始。

(2)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时,家长要有意识地添加不同种类的健康食物,让婴幼儿喜欢各种食物的自然味道。

(3)家长和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婴幼儿进行食物营养方面的教育,例如让婴幼儿了解不同的食物,了解各种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可以让幼儿参与到食品的制作过程中。例如有的婴幼儿不喜欢吃芹菜,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摘芹菜、洗芹菜,询问幼儿如何放调料等,这样幼儿就对自己参与做的芹菜感兴趣,逐渐愿意吃芹菜。

(4)在食物的制作过程中,也要特别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提高食物本身的吸引力。例如有的婴幼儿不喜欢吃蔬菜,可以将蔬菜制作成饺子馅;或者某种食物换一种做法,改变一下口味,婴幼儿就有可能喜欢吃。

(5)家长本身要改变挑食的习惯,给婴幼儿做好榜样。一般家人不挑食,婴幼儿也受其影响,不会出现挑食的行为。

(6)如果婴幼儿出现挑食的行为,成人也要正确地面对。人对新的食物或者食物新的做法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当发现婴幼儿不吃某种食物时,可能是适应的初级阶段,要耐心引导,不必紧张。不要出现强迫婴幼儿吃饭的情况,如果婴幼儿很不喜欢吃某种食物,成人用硬喂或恐吓的方式让婴幼儿食用此种食物,就会导致婴幼儿对该食物特别反感,造成心理方面的影响。

4.养成吃健康零食的习惯

大多数婴幼儿喜欢吃零食,零食也是婴幼儿膳食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零食可以补充正餐中的营养素,同时可以减少饥饿感。养成良好的零食习惯包括吃健康的零食,吃适量的零食。同时,吃零食的时间要掌握好,一般在两餐之间。

5.养成吃饭不说话的习惯

婴幼儿在吃饭时,喉部下方的会厌软骨盖住喉的入口处,声门紧闭,食物进入食道;吞咽结束,会厌软骨打开,气体出入呼吸道。由于婴幼儿神经调节和反应能力差,边吃东西边说话容易发生会厌软骨还没有闭合好,食物进入气管的情况,从而引起窒息。因此,为了婴幼儿的安全,吃饭时应该保持环境安静,家庭和托幼园所中要避免婴幼儿吃饭时说话。

6.养成婴幼儿礼貌进餐的习惯

礼貌进餐也是幼儿社会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社交礼仪。成人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婴幼儿就餐的礼仪。礼貌进餐包括:进餐时要坐在餐桌前,不到处走动和打闹;不在公共餐盘中挑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粮食;口中含有饭菜不要说话等。

◆学生实训

实训地点:托幼机构、实训室、家里

实训内容:

1.为4~6个月婴儿制作一些辅食菜谱,说明这些菜谱搭配的原因,与同学讨论婴儿添加辅食的关键时期及其重要性。

2.去托幼园所调查婴幼儿日常膳食搭配的情况,请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海报,向家长介绍婴幼儿膳食搭配的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