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巳节:汉族及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多样

上巳节:汉族及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多样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在我国的每个民族及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习俗,以下地区为例来说上已节各地的习俗: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扫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上巳节:汉族及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多样

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汉族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民间农历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

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民俗活动。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有“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样的诗句。三月三的习俗,唐宋时期仍在盛行。同时这个节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

在我国的每个民族及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习俗,以下地区为例来说上已节各地的习俗: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扫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四川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此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www.xing528.com)

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

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节日里吃乌米饭。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歌。畲民善对歌,此日往往要邀请省内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献艺,场面十分热烈。节日里还要赶舞场,跳起火把舞、木拍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同时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畲族民间竞技。“三月三”节日活动是畲族人文历史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建设新农村和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 (山地旱谷 )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