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数学教学:课堂组织及学生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课堂组织及学生能力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所运用的技能,就是课堂组织技能。具体来讲,课堂组织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正确地组织教学,严格地要求学生,对唤起有意注意,克服“分心”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科学地进行课堂组织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纪律行为,而且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态度。

中学数学教学:课堂组织及学生能力

(一)课堂组织的意义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不断地维持学生的注意,指导学生学习,管理课堂纪律,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所运用的技能,就是课堂组织技能。这个技能是课堂教学的“支点”,是使整个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它不仅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与学生思想、感情、智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讲,课堂组织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

1.维持学生的注意

中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一定作用,情绪易兴奋,注意力不稳定,容易产生“分心”现象。为了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教师必须重视随时唤起学生的注意。正确地组织教学,严格地要求学生,对唤起有意注意,克服“分心”起着重要作用。

2.引起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有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堂学习。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知识特点和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情趣盎然地参与学习。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在课堂秩序的管理方面,不同的组织方法在学生的思想、情感等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当学生出现课堂纪律问题时,是斥责、罚站、加大作业量等给予惩罚,还是分析原因,启发诱导,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地进行解决。对学生的当前和长远发展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惩罚不当,就会增加他们的失败感和自卑感,对教师产生反感,而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4.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课堂秩序,要靠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但有时中学学生的行为不符合学校或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讲解道理的同时,用规章制度所确立的标准来指导和约束他们,使他们逐渐懂得什么是好的行为,为什么要有好的行为,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自觉的纪律。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是课堂组织的重要方面之一。

5.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整个班级在课堂上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表现,只有积极的课堂气氛才符合学生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点。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更好地接受知识,并且能够使所学知识掌握牢固。

(二)课堂组织的类型

1.管理性组织

管理性组织是指课堂纪律的管理,其作用是使教学能在一种有秩序的环境中进行。课堂是学习场所,既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又要有纪律作为保障。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既要不断启发诱导,又要不断地纠正某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1)课堂秩序的管理

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学生迟到、看课外书、做其他功课、交头接耳、东张西望、吃零食等行为。要解决这些问题,管理好课堂秩序,教师不能简单地进行批评和训斥,而是首先必须从关心、爱护学生出发,了解他们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然后对症下药地提出要求,用课堂纪律约束他们。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心悦诚服地听从教师的指导。

处理一般课堂秩序问题,教师可用暗示的方法。如用目光暗示,或在讲课的同时用语言提示:“个别同学刚才恐怕没听见我说的话吧。”当这种暗示还不能起到作用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边讲边走向不专心的学生,停留在他的身边,或拍拍他的肩膀,或摸摸他的头,以非语言行为暗示或提示,减少对其他学生的影响。

(2)个别学生问题的管理

无论课堂规则制定得多么切合实际,教师多么苦口婆心地诱导、教育,个别学生总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大多数不是他们道德观念上的问题,一般是出于好奇,或不正常心理的表现。教师应当创造一种互相信任、亲切、自然的气氛,在没有抵触、厌恶的情况下,对他们施加教育影响。对个别学生的问题,教师不能使他们从不良行为中得到奖赏;奖励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2.指导性组织

(1)对阅读、观察的指导组织

阅读、观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如何使学生迅速投入这种学习并掌握这种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进行指导性组织。

阅读在文科教学中是经常出现的,近年来,在理科教学中也受到了重视。学生在没有掌握方法之前,常常是从头读到尾,把握不住重点。教师若利用阅读提纲或提出问题的方式加以指导,使学生学会读,读有所得,就能逐步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2)对课堂讨论的指导组织

讨论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的独特的教学方式。当一个数学问题具有争论性和有多种答案时,运用讨论的方法是最适合的。讨论的方式,可根据讨论目的、班级大小和学生能力等,采取多种形式,主要有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专题讨论和辩论式讨论四种。

(3)诱导性组织

诱导性组织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的,亲切、热情的语言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之一,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从众心理,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之中。良好的课堂气氛应具有以下特征:既恬静又活跃,既热烈又凝重。

要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应做到以下几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热情鼓励学生;设疑激发等。

(三)课堂组织应遵循的原则

1.明确目的,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课堂组织的重要任务。课堂组织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得以顺利进行;通过课堂组织,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热爱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教师科学地进行课堂组织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纪律行为,而且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态度。

2.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在课堂上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如对于不善于控制自己的学生,要多督促与指导,帮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坚持正面鼓励为主,激发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灵活应变,因势利导

教学机制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发生的意外情况迅速做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技能。这种技能主要体现在应变能力,即能因势利导,把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学生行为引导到有利于教学方面来,恰到好处地处理个别学生问题,或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4.不骄不躁,沉着冷静

遇事不骄不躁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心理品质。它是以对学生的热爱、尊重与理解及高度的责任感为基础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和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耐心地引导他们进行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意外情况时,沉着冷静,不冲动。处理问题时,随时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对学生所承担的责任,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从教育的根本利益和目标出发,处理好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

(四)怎样对待学生的课堂分心

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学生分心的现象,分心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把克服学生的分心作为课堂组织的一个重要方面。

1.引起学生课堂分心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

注意的稳定性差;主体对群体的态度不明确;主体对客体的期待产生干扰;表象的干扰;身体不适等。

(2)客观原因

来自外部的强烈刺激;来自教师方面的原因。

(3)教学方式单一枯燥

教师教学方式呆板,内容枯燥乏味,讲话语调平淡,经常使用冗长的句子,重复已经说过的话等,这样学生就容易将注意力分散到能引起自己兴趣的对象上去,年龄越小的学生越是如此。如:7岁的学生对某一对象可连续注意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在组织得很好的教学活动中,3—4年级的学生连续注意某一个对象的时间可达30—40分钟。

(4)上课前或刚上课学生有情绪波动

如刚上课教师就发试卷,公布考试成绩,宣布要去看电影,组织春游,批评某学生等,都很难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后继的课堂教学内容上,因此,切忌在课前或上课一开始就将教学无关而又比较重要的事情告知学生。课程安排应尽量做到后继的课比先前的课有更大的吸引力

(5)无关刺激吸引了学生注意力(www.xing528.com)

无关刺激达到学生无意注意的程度,学生的注意就不可能集中教学内容。如:教师把学生从未见过的教具放在讲台上、多媒体课件画面过于鲜艳、邻近教室的学生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教室外不时有陌生人走动等。

(6)师生关系不佳

学生同某教师发生过情感冲突,他们就会厌烦这位老师,上课时故意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

(7)学生未休息好

学生身体不适或前日休息不好,造成学习精力不足,就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

(8)学生课前的活动强度过大

如刚看完电影、刚结束体育课、音乐课等,那么学生在后继的学习活动中一开始不可能注意力十分集中,因为不少学生还沉浸在原先的活动中。

(9)某些学生因学业成绩不佳或其原因屡遭挫折

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有时还会被老师忽视,因而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可见,引起学生课堂“分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教师不可对学生的“分心”现象简单地也不守纪律论之,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克服学生课堂分心的对策

(1)避免外部干扰

要避免和克服外部的干扰,努力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教室布置要适当,尤其是教室的前方不要过多地装饰;教师的服装应朴素、端庄、大方;教学挂图、教具要在适当的时机出示给学生,用后要收藏起来。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志品质

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课堂上才有可能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为此要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

(3)教师要灵活教学

在教学中教学语言要有感染力,富有启发性,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态要和蔼可亲,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教师要不断培养自己分配注意的能力

教师一方面讲课,一方面还要注意学生是否在听,不断组织教学,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教师要善于组织、调动、控制学生的注意。

(5)教师要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

教师要与学生做到心理相容,使学生感到亲切,成为知心朋友。

(6)超前控制

预先估计可能产生的分心情况和分心的学生,采取预防措施,“打预防针”,减少或消除分的产生。

(7)信号控制

教师发现学生分心情况,可采取举目凝视,变化表情动作,变化语调、语气,做出特定的手势或暂时停止讲课等暗示信号,向分心的学生示意,及时制止。这样做可以不中断正常教学过程。

(8)邻近控制

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走近分心的学生并站在他的身旁,或轻拍其背或加重语气以提醒。

(9)提问控制

教师发现有的学生不注意听课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指一名不注意听课的学生起来回答,以达到控制分心的目的。

(10)表扬(批评)指引

表扬专心听课的学生,使不注意听讲或违反纪律的学生警觉,从而自我改正错误,自动转入注意听课状态。当然,采取恰当的批评,指出违反纪律和不注意听课的错误,控制分心,也是必要的。

(五)怎样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处理这种事件也是课堂组织的一个方面。

1.处理偶发事件的基本要求

(1)充分认识并挖掘出偶发事件中的积极因素

偶发事件也有恶性和良性之分,并非全是坏的。良性的是指那些产生动机是良好的,能利用来为教学服务的。

(2)冷静沉着,理智耐心

偶发事件往往是出乎教师意料的,要处理好偶发事件,就要求教师在偶发事件发生时能冷静沉着,避免感情用事。任何感情冲动、随意发火、嘲笑责怪和武断压制都容易造成教学的失败。

2.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

总的来说,处理偶发事件要求教师要有教育机智。

(1)因势利导,调和情绪

我们知道,当思维朝着一定方向进行时,要它立即改变方向,那是不容易的,只有充分引导它才能向另一方向进行。处理偶发事件就应该从偶发事件本身的积极因素出发,调和好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情绪,因势利导,使学生“移情”于教学。

(2)巧设疑难,变退为进

偶发事件中有许多是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忽然提出一些难题或怪题,或教师忽然遗忘了某些问题该如何解答等。遇到这类情况,教师可以不必急于回答,而是巧妙地反问学生,把问题抛给学生思考,最后再综合学生的解答而得出结论。

(3)幽默圆场,自嘲解脱

当偶发事件发生,课堂上出现僵局时,教师的幽默语言能起到很好的缓和气氛的作用。

(4)自然转移,巧妙回避

偶发事件中有这么一种情况:学生在课堂上会连续提出一些与教学联系不大或毫无联系的问题,教师如果对学生所提问题一一作答,往往影响正常教学。这时,教师应该掌握主动权,待机自然地转移话题,引发于教学上;有时学生提出的怪问题,正面回答很难讲清楚,或者没有必要讲清楚,这时可以巧妙地回避话锋,转移话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