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选择合适的泡茶用水:硬度、微生物指标和质地

如何选择合适的泡茶用水:硬度、微生物指标和质地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茶的风味最易受水质的影响,如泡绿茶最好用硬度为3~8度的水。理想的饮用水不应含有已知致病微生物。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为细菌总数在1毫升水中不超过100个,大肠杆菌群在100毫升水中不得检出。除纯净水外,还有质地优良的矿泉水也是较好的泡茶用水。当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超过万分之五时,会使茶汤呈褐色,而氯化物与茶中的多酚类作用,又会使水喝起来有苦涩味。

如何选择合适的泡茶用水:硬度、微生物指标和质地

翻转课堂

问题一:生活中的“好水”与茶艺中用的“好水”是否一致?

问题二:泡茶应该放多少水合适?

问题三:为什么有时候饮茶会影响睡眠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这副茶联极生动地说明了“评水”是茶艺的一项基本功,所以茶人们常说“水是茶之母”或“水是茶之体”。

慕课:泡茶用水

一、好水的主要指标

饮茶与水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好水要达到以下指标。

(一)感官指标

色度不超过15度,即无异色;浑浊度不超过5度,即水呈透明状,不浑浊;无异常的气味和味道,不含有肉眼可见物;使人有清洁感。

(二)化学指标

pH为6.5~8.5。茶汤水色对pH相当敏感:pH降至6以下时,水的酸性太大,汤色变淡;pH高于7.5呈碱性时,茶汤变黑。

(三)水的总硬度

水的总硬度不高于25度。水的硬度是反映水中矿物质含量的指标,分为碳酸盐硬度及非碳酸盐硬度两种。前者在煮沸时产生碳酸钙碳酸镁等沉淀物,因此煮沸后水的硬度会改变,故亦称暂时硬度,这种水称“暂时硬水”;后者在煮沸时无沉淀产生,水的硬度不变,故亦称永久硬度,这种水为“永久硬水”。

水的硬度会影响茶叶成分的浸出率。软水中溶质含量较少,茶叶成分浸出率高;硬水中矿物质含量高,茶叶成分浸出率低。尤其是当硬度为30度以上时,茶叶中的茶多酚等成分的浸出率就会明显下降。并且硬度大也就是水中钙、镁等矿物质含量高,还会引起茶多酚、咖啡碱沉淀,造成茶汤变浑,味道变淡。茶的风味最易受水质的影响,如泡绿茶最好用硬度为3~8度的水。日本水质较软,大部分水的硬度为7~9度,冲泡的绿茶滋味鲜爽、汤色亮绿,因此日本人偏爱绿茶。而欧洲国家的水质较硬,很多地方高于20度,泡绿茶时汤色为黑褐色,且滋味不正常,因此那里的绿茶不如红茶、咖啡普及。

现在自来水的硬度一般不超过25度。在自然界中,雨水、雪水等天然水本是地上水分蒸发而成的,纯度较高,硬度低,属于软水;泉水、江水等在石间土中流动,溶入了多种矿物质,硬度高,但多为暂时硬水,煮沸后硬度下降。

小思考

英国人为什么最终会爱上红茶,而不是其他茶类?

(四)水中氯离子浓度

水中氯离子浓度不超过0.5毫克/升,否则有不良气味,茶的香、色会受到很大影响。水中氯离子多时,可先积水放一夜,然后烧水时保持沸腾2~3分钟。

(五)水中氯化钠的含量

水中氯化钠的含量应在200毫克/升以下,否则咸味明显,对茶汤的滋味有干扰。

(六)水中铁、锰浓度

水中铁浓度不超过0.3毫克/升、锰不超过0.1毫克/升,否则茶叶汤色变黑,甚至水面浮起一层“锈油”。

同时,作为饮用水必须达到的安全指标如下:

(1)微生物学指标。水一旦遭到微生物污染,就会造成传染病的暴发。理想的饮用水不应含有已知致病微生物。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为细菌总数在1毫升水中不超过100个,大肠杆菌群在100毫升水中不得检出。

(2)毒理学指标。生活用水中如含有化学物质,长期接触会引起健康问题,特别是蓄积性毒物和致癌物质的危害。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中,包含15项化学物质指标,如氟化物氰化物、砷、硒、汞、镉、铬、铅、硝酸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这些物质不得超过规定浓度。

到底什么样的水泡茶最好,不可一概而论。在自然界中,大抵来说,在无污染的情况下,只有雪水、雨水、露水才称得上是软水,其他如泉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等,都是硬水。用软水沏茶,香高味醇,自然很好,但软水不可多得。硬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钙和碳酸镁,一经高温煮沸,就会立即分解沉淀,使硬水变成软水,因此同样能泡一杯好茶。

二、现代人泡茶用水的选择

(一)纯净水

现代科学的进步,采用多层过滤和超滤反渗透技术,可将一般的饮用水变成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纯净水,并使水的酸碱度达到中性。用这种水泡茶,不仅因为净度好、透明度高,沏出的茶汤晶莹透彻,而且香气滋味醇正,无异杂味,鲜醇爽口。市面上纯净水品牌很多,大多数都宜泡茶。除纯净水外,还有质地优良的矿泉水也是较好的泡茶用水。

(二)自来水

自来水含有用来消毒的氯气等,在水管中滞留较久的,还含有较多的铁质。当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超过万分之五时,会使茶汤呈褐色,而氯化物与茶中的多酚类作用,又会使水喝起来有苦涩味。所以用自来水沏茶,最好用无污染的容器,先贮存一天,待氯气散发后再煮沸沏茶,或者采用净水器将水净化,这样就可成为较好的沏茶用水。

(三)井水

井水属地下水,悬浮物含量少,透明度较高。但它又多为浅层地下水,特别是城市井水,易受周围环境污染,用来沏茶,有损茶味。所以,若能汲得活水井的水沏茶,同样也能泡得一杯好茶。唐代陆羽《茶经》中说的“井,取汲多者”,明代陆树声讲的“井取汲多者,汲多则水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明代焦竑的《玉堂丛语》,清代窦光鼐、朱筠的《日下旧闻考》中都提到的京城文华殿东大庖井,水质清明,滋味甘洌,曾是明清两代皇宫的饮用水源。福建南安观音井,曾是宋代的斗茶用水,如今犹在。

(四)江、河、湖水(www.xing528.com)

江、河、湖水属地表水,含杂质较多,浑浊度较高,一般说来,沏茶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远离人烟,又是植被生长繁茂之地,污染物较少,这样的江、河、湖水,仍不失为沏茶好水。如浙江桐庐的富春江水、淳安的千岛湖水、绍兴的鉴湖水就是例证。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其江水,取去人远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唐代白居易在诗中说:“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认为渭水煎茶很好。唐代李群玉曰:“满火芳香碾麹尘,吴瓯湘水绿花新。”说湘水煎茶也不差。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更进一步说:“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也,澄之既净,香味自发。”也就是说即使混浊的黄河水,只要经澄清处理,同样也能使茶汤香高味醇。这种情况,古代如此,现代也同样如此。

(五)山泉水

山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叠的山峦。山上植被繁茂,从山岩断层细流汇集而成的山泉,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而经过砂石过滤的泉水,水质清净晶莹,用这种泉水泡茶,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得到最大发挥。但也并非山泉水都可以用来沏茶,如硫黄矿泉水是不能沏茶的。另外,山泉水也不是随处可得。因此,对多数茶客而言,只能视条件和可能去选择宜茶水品了。

(六)雪水和雨水

雪水和雨水,被古人誉为“天泉”。用雪水泡茶,在古诗文中多有提及。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起》诗中的“融雪煎香茗”,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六幺令》词中的“细写茶经煮香雪”,还有元代诗人谢宗可《雪煎茶》诗中的“夜扫寒英煮绿尘”,清代曹雪芹的“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都是写用雪水泡茶的。《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中也写道,妙玉用在地下珍藏了五年的、取自梅花上的雪水煎茶待客。至于雨水,综合历代茶人泡茶的经验,认为秋天雨水,因天高气爽,空中尘埃少,水味清冽,当属上品;梅雨季节的雨水,因天气沉闷,阴雨连绵,较为逊色;夏季雨水,雷雨阵阵,飞沙走石,因此水质不净,会使茶味“走样”。但雪水和雨水,与江、河、湖水相比,总是洁净的,不失为泡茶好水,不过,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地方,如酸雨的水,不能泡茶,同样污染很严重的城市的雪水也不能用来泡茶。

《红楼梦》品茶栊翠庵

饮茶用水的典故

三、泡茶四要素

(一)茶叶用量

茶叶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壶中放适量的茶叶。泡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饮者的饮用习惯而定。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

普通的红、绿茶类(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冲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壶),那么,放上3克左右的茶,冲水至七八成满,就成了一杯浓淡适宜的茶汤。若饮用云南普洱茶,则需放茶叶5~8克。

乌龙茶因习惯浓饮,注重品味和闻香,故要汤少味浓,用茶量以茶叶与茶壶比例来确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壶容积的1/3~1/2。广东潮汕地区,投茶量达到茶壶容积的1/2~2/3。

茶、水的用量还与饮者的年龄、性别有关。大致来说,中老年人比年轻人饮茶要浓,男性比女性饮茶要浓。如果饮茶者是老茶客或是体力劳动者,一般可以适量加大茶量;如果饮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脑力劳动者,可以适量少放一些茶叶。

一般来说,茶不可泡得太浓,因为浓茶有损胃气,茶叶中含有鞣酸,太浓太多,可收缩消化黏膜,妨碍胃吸收,引起便秘和牙黄。同时,太浓的茶汤和太淡的茶汤不易让人体会出茶香嫩的味道。古人谓饮茶“宁淡勿浓”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冲泡水温

据测定,用60℃的水冲泡茶叶,与等量100℃的水冲泡茶叶相比,在时间和用茶量相同的情况下,茶汤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后者的45%~65%。这就是说,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就容易浸出;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以落开的沸水为好,这时的水温约85℃。滚烫的沸水会破坏维生素C等成分,而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会变苦涩;水温过低则茶叶浮而不沉,内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来,茶汤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无味。

泡茶水温的高低,还与茶的老嫩、松紧、大小有关。大致说来,茶叶原料粗老、紧实、整叶的,要比茶叶原料细嫩、松散、碎叶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冲泡水温要高。

水温的高低,还与冲泡的品种花色有关。具体说来,高级细嫩名茶,特别是高档的名绿茶,开香时水温为95℃,冲泡时水温为80~85℃。只有这样泡出来的茶汤色清澈不浑,香气纯正而不钝,滋味鲜爽而不熟,叶底明亮而不暗,使人饮之可口,视之动情。如果水温过高,汤色就会变黄;茶芽因“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欣赏性;维生素遭到大量破坏,降低营养价值;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汤产生苦涩味:这就是茶人常说的把茶“烫熟”了。反之,如果水温过低,则渗透性较低,往往使茶叶浮在表面,茶中的有效成分难以被浸出,造成茶味淡薄,同样会降低饮茶的功效。大宗红、绿茶和花茶,由于茶叶原料老嫩适中,故可用90℃左右的开水冲泡。

冲泡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等特种茶,由于原料并不细嫩,加之用茶量较大,所以,须用刚沸腾的100℃开水冲泡。特别是乌龙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要在冲泡前用滚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用滚开水淋壶加温,目的是增加温度,使茶香充分发挥出来。

至于紧压茶,要先将茶捣碎成小块,再放入壶或锅内煎煮后,才供人们饮用。

断水的温度可先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等掌握之后就可凭经验来断定了。当然所有的泡茶用水都得煮开,以自然降温的方式来达到控温的效果。

(三)冲泡时间

茶叶冲泡时间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有关。

如用茶杯泡饮普通红茶、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150~200毫升,冲泡时宜加杯盖,避免茶香散失,时间以3~5分钟为宜。时间太短,茶汤色浅淡;茶泡久了,增加茶汤涩味,香味还易丧失。不过,新采制的绿茶可冲水不加杯盖,这样汤色更艳。用茶量多的,冲泡时间宜短,反之则宜长。质量好的茶,冲泡时间宜短,反之宜长些。

茶的滋味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浓的。据测定,用沸水泡茶,首先浸出来的是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等,大约到3分钟时,含量较高。这时饮起来,茶汤有鲜爽醇和之感,但缺少饮者需要的刺激味。以后,随着时间的延续,茶多酚浸出物含量逐渐增加。因此,为了获取一杯鲜爽甘醇的茶汤,对大宗红茶、绿茶而言,头泡茶以冲泡后3分钟左右饮用为好,若想再饮,到杯中剩有三分之一茶汤时,再续开水,依次类推。高档红、绿茶,需要考虑茶叶细嫩程度,减少冲泡时间,以便提升茶汤品质

对于注重香气的乌龙茶、花茶,泡茶时,为了不使茶香散失,不但需要加盖,而且冲泡时间不宜长,通常2~3分钟即可。由于泡乌龙茶时用茶量较大,因此,第一泡15秒就可将茶汤倾入杯中,第二泡20秒,第三泡30秒,第三泡后每次比前一泡增加15秒左右,这样茶汤浓度不致相差太大。

白茶冲泡时,要求沸水的温度在70℃左右,一般在4~5分钟后,浮在水面的茶叶才开始徐徐下沉,这时,饮者应以欣赏为主,观茶形,察沉浮,从不同的茶姿、颜色中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悦,一般到10分钟,方可品饮茶汤。否则,不但失去了品茶艺术的享受,而且饮起来淡而无味。这是因为白茶加工未经揉捻,细胞未曾破碎,茶汁很难浸出,所以浸泡时间须相对延长。

黑茶冲泡时,要求沸水一般洗两次茶后,根据松散情况确定冲泡时间。紧压黑茶冲泡时间较长,一般为3~5分钟;散装黑茶冲泡时间略短,一般在几十秒左右。

另外,冲泡时间还与茶叶老嫩和茶的形态有关。一般说来,凡原料较细嫩,茶叶松散的,冲泡时间可相对缩短;相反,原料较粗老,茶叶紧实的,冲泡时间可相对延长。总之,冲泡时间的长短,最终还是以适合饮者的口味来确定为好。

(四)冲泡次数

据测定,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样的,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维生素C,其次是咖啡碱、茶多酚、可溶性糖等。一般茶冲泡第一次时,茶中的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冲泡第二次时,能浸出30%左右;冲泡第三次时,能浸出约10%;冲泡第四次时,只能浸出2%~3%,几乎是白开水了。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和绿碎茶,由于这类茶的内含成分很容易被沸水浸出,一般都是冲泡一次就将茶渣滤去,不再重泡。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工夫红茶则可冲泡3~5次。而条形绿茶如眉茶、花茶通常只能冲泡2~3次。白茶和黄茶,一般能冲泡4~5次。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量较多时(约半壶)的情况下,可连续冲泡4~6次,甚至更多。

课堂讨论:你觉得泡茶四要素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