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语用实现中的效果

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语用实现中的效果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交语用能力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是更高层次上的语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列为小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学习和掌握语用原则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三)语用的关键:跨文化交际能力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然性汉英语言中存在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语用实现中的效果

语用主要是指语言与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语用的第一层含义是指语言主体与语言的关系,如我们与汉语的关系,就是母语关系;我们与英语的关系,就是外语关系。懂得这一层含义很重要,也就是说在应用目标语进行交际时,必须遵循该语言的规律和特点。第二层含义是指语言只有在应用中才能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即内部语言如不与外界交流,也不能讲是语用。明白这一层含义,教与学都会自觉地强化语言的应用。第三层含义是在语言交际时须看清对象,明确目的,采用交际双方可接受的表达方法。第四层含义是语言越用越成熟,交际能力的提高是在语用中实现的。明白以上语用的内涵,就应该重视在教学中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尽可能多地创设语言交际活动。

学生语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指向。Leech认为,语言学可以分为语用语言学和社交语用学,语用能力也就相应地分为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语用语言能力以语法能力为基础,涉及语言的使用规则,不仅包括正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还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及实施某一交际的能力。社交语用能力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是更高层次上的语用能力。

英语教学必须关注学生语用能力。这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关注英语的语用性,起到交际的作用,而不是当作一门知识性学科来对待,也不能仅停留在语用知识上,更应体现在社会语言能力,用语言做事的能力,使用语言的策略。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很重要,是文化交际的基础,是不可忽视的语用基础,然而这四种语言能力远远不是语言运用的全部,还需要关注语言的文化性。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不断地感悟如何使这些语言能力起到语用作用,这不是知识灌输能解决的,必须有学生的语言实践,在语言实践中体验与感悟,才能转化为英语语用能力。

在实际英语语用教学上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语用知识,关乎英语的语法,有关语言的知识体系,即英语使用规则。二是语用能力,即关乎如何合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体现在具体的情景中语言运用的合适度。为使语言表达得体适度,语言的使用者不但要学会针对特定的语言环境、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因素灵活合理地使用语言,而且还要了解英语交际的一般模式、会话原则以及话语意义的多层次性。

英语课程标准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列为小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跨越目的语国家的文化障碍,才能做到交际的得体与妥当,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施素质教育。语言的意义离不开语言环境,要想理解话语,要懂得说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英语教学既是语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是英语文化的介入过程。教师在语用能力培养上要关注教学内容不能仅当成是文学作品的教学,而且还应该重视实用的应用文教学。现在,不少学了十几年英语的学生连写一封英语信,写一张英语便条、收条,写一份英语通知等都不会,或者写得不合格,英语教学必须重视目标语的生活语用性。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就要培养学习者对该门语言的语用能力。

(二)减少语用失误提高语用能力

对语用失误的研究起始者兰切斯特大学詹妮·托马斯(Jenny Thomas 1983)对语用失误所作的定义为:不能理解话语的含义(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在我国学生英语学习与使用中的语用失误率是相当高的。这会影响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流畅和正确的交际。正如托马斯所指出,说话人没有能根据标准的语法模式去遣词造句,顶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speaking badly),但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会被认为是“表现不好”(behaving badly),被认为是“不真诚的、存心欺诈或居心不良的人”。语言失误在语言表达上有很大的危害性,在教学中应给予充分的关注。

外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生的语用失误。例如,学生称呼教师,“Hello,Teacher Wang.”,或者客气地称呼一个陌生的中老年女士,“Glad to meet you,Aunty Li.”显然在英语国家,不用职业称呼他人,或用亲属称谓称呼陌生人。上述两例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经常出现。关注英语教学中的语用能力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学习语用学,并关注英语教学中的语用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水平。

学生、教师学习与掌握英语的语用意义在于:

1.完善知识结构

语用是语言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语用与语形、语义、语法共同构成语言学的基本结构。学习语用有利于完善和优化语言文字理论和实践系统知识。

2.可以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更好地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是解决问题,顺利完成信息交流和交换。语言表达能力是语言交际和信息交换的重要表现。学习和掌握语用原则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可以提高英语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在言语行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日常交际中造成交际失败或终止的主要原因,除了话语意图的主观性原因外,主要在于双方理解的差异。语用所研究的话题、语境、背景、语用含义等,都有助于提高对话语的分析力和理解力。

4.可以提高对交际效果的把握

言语交际和信息交流是双方交互性行为。无论是话题的提出、推进,还是转移、发展,都是参与交际的会话人的言语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和掌握语用规则和规律,就能够有效地控制交际过程,保证言语行为按照符合自己语用意图的方向发展。

语用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关注目标语使用的合理性,尤其在语言设计时充分考虑目标语的话语分析、语境因素、言语行为等,使语用价值得以较好实现。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三)语用的关键:跨文化交际能力

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然性

汉英语言中存在文化差异。在开放的现代社会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特点,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言语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受到普遍重视。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其中之一是英汉语言表达上。例如,称呼用语上,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彰显男女平等。例如,英语grandparents grandfather,grandmother,中文为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同辈用英文称谓是uncle和aunt,中文分为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英文中表示下辈的nephew和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不分堂表、性别;西方人之间,如没有血缘关系,对男子统称为Mr.,对未婚女士统称为Miss,对已婚女士统称为Mrs。中国人重视家庭、亲情,认为血浓于水,为了表示礼貌,对陌生人也要以亲属关系称呼。例如,大爷、大娘、大叔、大婶、大哥、大姐等。(www.xing528.com)

在交际中,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例如,你想买什么? 你想借什么书? 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例如,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 面对恭维,中国人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应是推辞。例如:

—“您的英语讲得真好。”

—“哪里,哪里,一点也不行。”

而英语国家人对恭维一般表示谢意,表现一种自强自信的信念。例如:

—You can speak very good French.

—Thank you.

所以,千万要注意不要回答:“No,I don't think so.”。这种回答在西方人看来是不礼貌的,甚至是虚伪的。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倾向,要适时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充实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汉语与英语在语言风格上也有差异。例如,汉语中说:我喜欢绿颜色,而英语表达为:I like green.不用green color。再如,面对“Would you mind posting this letter for me?”这个问题,按汉语表达方式会回答:“Yes,certainly.”。但是,英语其实可以说“Of course not.”或者“Not at all.”。

语言和文化均属于社会现象,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要素之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的存储与传播而代代相传,两者关系密切。语言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使用的,语言的使用受到文化制约,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各民族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文化规范,表现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力既包括听、说、读和写四种语言能力,又包括社会文化能力,即能够与另一种文化的人进行和谐交际的能力。文化影响人们如何使用语言,而某些语言形式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产生相关的语言交际意义。基于汉语与英语的语言表达与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培养是必然的。

2.学生跨文化能力不足的缘由

学生跨文化能力不足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识不足

不少教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少系统性学习,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认识模糊,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常出现偏差。不少教师以为语言能力就是语用能力,只重视听说读写能力,而忽视语言能力,但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学生具备语言能力并不表示具备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应包括两个方面:语言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掌握社会文化是学好语言知识的关键。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好语言,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语言受文化深刻影响,又反映某种文化的独特之处。离开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如果不了解目标语的文化,很难理解某些词语的意义。例如,grammar school可以望文生义为“语法学校”,实际上现在指为升大学的学生而设立的中学,即大学预料。教师只有明白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是相辅相成的,社会文化是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达到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开展语用教学。

(2)缺乏理解跨文化的真实环境

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时期,正在放眼世界,走向世界。长期以来,人们缺少跨文化交流。在学校教育中,跨文化的教与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缺少真实的交际环境,很难让学生体会和习得跨文化交际的原则和方法。学生也很难接触到生动鲜明的第一手跨文化的英语资料,获得文化感悟,对跨文化的理解能力很低。

跨文化交际中的错误主要有两种: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并认为后者的性质更为严重。活尔夫森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与此相比,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当语言能力提高到相当水平后,文化障碍变为主要问题。语言失误很容易得到对方谅解,而语用失误,文化的误解往往会导致摩擦,甚至造成交际失败。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失误的根源主要是交际双方没有取得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原则是指导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原则。

(3)教师跨文化能力的不足

由于我国长期处在封闭的文化环境中,因此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甚少,在跨文化知识方面,教师对中国文化和英语所代表的西方文化在语言层次、语言交际、思维方式和叙事结构以及社会语言等四个层面上的对比意义缺少理解。同时,不少教师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同和尊重的意识不强,在教学中不能有意识地把各种优秀文化融合在教学中,忽视目标语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缺乏社会文化的交流与把握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在外语教学中应自觉、系统地加强教学的文化性,提高语言的文化性输出,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把学科教学内容和语言教学内容整合,在不同阶段和层次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对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不到位

教育工作者对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认识还比较低,很多人认为这仅是学习外语问题,甚至认为,只要加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剩下的凭常识、按习惯就可以解决。但常识并不具有普遍性,它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认同世界各国文化的差异还相当乏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能单纯等同于目标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不同的对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何表述一个思想,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如何说,什么时候说,有时候比说什么更重要,仅凭语法上的正确,不足以与外国人打好交道。外语教学中文化性的不足,难以培养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地球村趋势发展的学生。在外语教学中,加强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