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演川剧大戏 可改为 成为重庆川剧玩友 或 变身重庆川剧演员

演川剧大戏 可改为 成为重庆川剧玩友 或 变身重庆川剧演员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4月2号,幽兰戏曲社成立,初期社员一共有20余人。现在,社团演出过的大戏有《望娘滩》《桃花扇》和《白蛇传》。去年,与民乐队和舞蹈系联合排演的川剧《白蛇传》在全校引发热潮,并于2018年6月进入重庆大剧院演出。演员上台之前日积月累的学习和排练自不用说,魏源会在演出前要求演员写自己所演人物的小传。魏源说,幽兰戏曲社不是为了培养戏曲演员,而是让同学们来关注川剧。

演川剧大戏 可改为 成为重庆川剧玩友 或 变身重庆川剧演员

2009年,幽兰戏曲社首任社长魏源刚读大一。自小就对戏曲感兴趣的他,萌生了建一个戏曲类社团的想法。“那时候我也不知道重大之前有川剧队,只是看学校没有戏曲类社团,有关传统文化的社团也很少,就想自己建一个。建立之初也不是说纯川剧,也会包括对京剧黄梅戏的鉴赏学习。”

2009年4月2号,幽兰戏曲社成立,初期社员一共有20余人。社团最初的活动,也大多是将大家聚集到一个教室,坐下来一起看戏曲,学习一些相关知识,还未涉及创作和演出。慢慢地,大家也开始进行戏曲的唱和演。

社团邀请来自川渝的戏曲老师到学校对社员进行教学和指导,从唱、念、做、打四项基本功开始,最初排练的多为简短的片段以及折子戏。在舞台相对较少的情况下,社员们积极和各个学院交流,希望能够在学院社团组织的晚会或者活动中演出片段。

2010年,戏曲社在图管会的新年晚会上表演了片段《智斗》;2014年,在新年音乐会上表演了《武家坡》;2015年,表演戏曲快闪《四美游春》。演出多了,戏曲渐入人心,许多学院开始主动邀请戏曲社进行演出。在年底各学院迎新晚会扎堆举办的时候,社员们往往忙得不可开交,这也渐渐扩大了社团的影响力。

“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参演川剧。”来自2018级机械学院的王富豪,对自己能登台演出很兴奋,“老师说我适合演生角,不过我是初学者,有些动作我老是记不住。还有唱腔、四川话,尤其是川剧,对我来说有点难。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目前,戏曲社已演出的折子戏有《别洞观景》《刺目劝学》《贵妃醉酒》《装盒盘宫》等十几个,各类片段也有十几个。

但大家想做的远不止于此。空闲的时候,魏源会带着社员们去看专业团体的戏曲演出。“为什么我们不能演这种大戏?”每一个去看演出的社员都这么想。于是戏曲社开始慢慢进行对大戏的探索,从创作改编剧本到节目预算、聘请老师,再到道具服装的购置制作,没有哪一个步骤是一帆风顺、轻松完成的。一场大戏的准备阶段长达数月,不仅要对戏曲相关背景和知识进行学习,演员们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练功、排练。现在,社团演出过的大戏有《望娘滩》《桃花扇》和《白蛇传》。去年,与民乐队和舞蹈系联合排演的川剧《白蛇传》在全校引发热潮,并于2018年6月进入重庆大剧院演出。这几场大戏也为戏曲社赢得了许多荣誉。魏源把戏曲社获得的成就归功于团队的付出。演员上台之前日积月累的学习和排练自不用说,魏源会在演出前要求演员写自己所演人物的小传。“要演好一个角色,必须对这个角色的背景、性格有深入分析。因为大幕一拉开,这个人物就已经30岁了,那你自己就要将他0到29岁的人生历程写下来。你需要去想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他经历了什么样的事情才会变成舞台上呈现的这个性格。”对于演员来说,他有些严苛,甚至是不近人情。精彩的武戏中难免出现磕碰受伤,演员腿上有瘀青也是正常的事情,但排练并不会因为伤痛中断。“再苦再累,只要不是太严重的伤都不能休息。一个人休息,会直接让整个团队无法运作,导致一场戏拉不下来。”(www.xing528.com)

不仅是台前,辛苦的更是幕后。没有坚实的后台,就没有精彩的前台。一场戏不管是2小时还是40分钟,幕后人员一刻都不能休息。给演员化装、换装、换道具、打包服装……群角在上场前和下场后也得兼任场务,几十人的团队达到一个高速高效运转的状态。“演员演一天,幕后忙三天。”许多服装、道具都是社员们自己裁剪、制作的。“现在社员进来以后,我们什么都教。唱演也教,裁缝也教,覆盖台前幕后,让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找到自己的定位。”有些社员甘愿留在幕后,在后勤事务上倾注心血,这也让魏源很感动。化装、捆头、缝纫、熨烫、美工、木工、漆工、篾匠,他们无所不能。

台前光鲜,离不开台后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合力前进。魏源毕业后,先是留校工作,现在又在攻读研究生,他见证了幽兰戏曲社的一步步成长。“我们不像专业的川剧团,社员基本上没什么基础,学几年以后又毕业离开了。”但他希望每一个加入戏曲社的同学都能有所收获。“能学到戏是最好的,大家毕业以后就算不唱戏,也能对唱歌发音有好处,提高艺术鉴赏的水平。”

他认为社团成立十年来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修炼”,一是“传承”。每一个戏,无论大小,都需要幕后潜心修炼。演绎一出戏曲是整个社团共同创作的过程,不论资历深浅,一起排戏时有什么建议和想法都可以直说,好就会被采纳,这也提高了社员的参与感和荣誉感。“现在我们很多方面都是老带新,比如舞台妆,会化装的老社员要培养大一、大二的社员独立完成化装。”需要传承的不仅仅是技能,还有社团一直视作核心的大局观念、整体意识。“这也是为什么研究生、博士生也愿意继续参演,就是因为这个情怀、观念在。”有大戏的时候,不少老社员专程从外地甚至是国外飞回重大来看演出,此次“川韵兰香”十周年展览,也有不少老社员特地回来看。

2009级新闻学院的刘梅是幽兰戏曲社的第二批社员,也是第二任社长,毕业多年,仍然和社员们保持很好的关系。“作为一个伴随过社团成长的人,我感觉一路走来,特别不容易。从2010年加入社团,我们演出一场的经费特别少,道具条件很不好,但学校给了我们越来越多的支持,我们的道具水平和演出质量都越来越高。魏源老师最费心血,他一手把社团建立起来,需要方方面面去操持,排这么一个大幕戏,演员和后台工作人员也很辛苦。但是舞台和观众给他们的反哺,会让他们越来越爱川剧,越来越爱社团。”

2014级艺术学院的邓曼玲,在保研重大后也继续留在了戏曲社,在她看来,整个社团在慢慢成熟,结构也日渐丰满。“之前我们还没有固定排练的地方,很多东西也要自己去钻研。现在服化道具之类的我们都能独立完成了。看见社团的成长其实也很欣慰,回忆本科四年,最有意义的也就是这儿了吧。”

“其实在高校,戏曲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因为戏曲需要有文化底蕴的人来鉴赏。过去戏曲的功能是进行普及和教化,现在的社会作用则更多是艺术建设。”魏源说,幽兰戏曲社不是为了培养戏曲演员,而是让同学们来关注川剧。“专业剧团肯定演得比我们好,但是它不会长期驻扎在学校,这就是我们的优势,虽然是个社团,但是要做的比一个社团大得多,眼光需要更长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