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绪甄别的五个标准和主要神经结构

情绪甄别的五个标准和主要神经结构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情绪甄别就是要对军人的情绪进行判别,即感知官兵的情绪是喜,是悲,是忧,还是怒;是正常情绪,还是异常情绪。对情绪的甄别主要有五个标准,即经验标准、统计学标准、生理标准、心理测量标准和社会学标准。网状结构、杏仁核、海马、扣带回、隔区和额叶均是参与情绪的主要神经结构,一旦受损,情绪将出现异常。按此标准,一切严重违反社会常规的情绪和行为不是犯罪

情绪甄别的五个标准和主要神经结构

情绪甄别就是要对军人的情绪进行判别,即感知官兵的情绪是喜,是悲,是忧,还是怒;是正常情绪,还是异常情绪。这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对情绪的甄别主要有五个标准,即经验标准、统计学标准、生理标准、心理测量标准和社会学标准。由于这五个标准均从不同侧面对情绪进行识别,单一的标准难免不够全面,因此提倡综合判断。

(一)经验标准

生活中,个体常常把自己对于不同情绪的体验和经验作为出发点或参照物,来判定自己或他人的情绪状态,这就是以个人经验为标准的方法。比如,脸上泛红,表示羞涩或激动;脸色发青,表示生气、愤怒;面色苍白表示紧张、恐惧;皱眉表示关怀、专注、不满、愤怒或受到挫折等情绪。自然的笑容会让人眼角四周有细纹,而不真诚的笑容只会使嘴的四周出现细纹。经验标准最简便也最直接,但其评判结果与评判者的知识结构、经验和心理状态等有关,难免有失偏颇。

(二)心理测量标准

心理测量(psychological assessment)是用来检测个体的认知、情绪、意志和个性等心理状态的测验程序,即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手段对个体的心理状态进行测量、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心理测量能够提供比较客观的数据及信息。它的标准化、数量化和规范化使操作者有章可循,从而减少了判断上的误差。常见的情绪评定量表有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表3-1)、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表3-2)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表3-3)。

心理测量是以心理健康社会常模为标准测试,心理测试的常模标准是动态的,比如过去的测试常模不一定符合当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另外,当事人在心理测试的时候是一种心态,测试以后可能又是一种心态;还有,心理测试题是否恰当、是否有暗示性、被测评者对心理测试的态度、测试答案怎么分析,都是影响心理测试的因素,可见用心理测量判定情绪的正常与否,仍然存在局限性。

表3-1 焦虑自评量表(SAS)

参考评分和评价:此量表是1-4级评分。把各题的得分加起来就是总粗分,总粗分乘以1.25为标准分。得分越高,提示焦虑程度越重。

(1)无焦虑:标准分50分以下

(2)轻度焦虑:标准分50~59分

(3)中度焦虑:标准分60~69分

⑷重度焦虑:标准分69分以上

表3-2 抑郁自评量表(SDS)

参考评分和评价:此量表是1-4级评分。抑郁严重度指数=各条目累计分/80(最高总分)。指数范围为0.25~1.00,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重。

(1)无抑郁:抑郁严重度指数在0.50以下

(2)轻微至轻度抑郁:抑郁严重度指数在0.50~0.59

(3)中至重度抑郁:抑郁严重度指数在0.60~0.69

⑷重度抑郁:抑郁严重度指数在0.70以上

表3-3 症状自评量表(SCL-90)(www.xing528.com)

续表

续表

续表

参考评分和评价:此量表是1-5级评分。

(1)总分=所有项目之和

(2)总均分=总分/90

(3)阳性项目数=评分为2~5分的项目数,表示病人在多少项目中呈现“有症状”。

⑷阳性症状均分=阳性症状总分/阳性项目数

⑸此量表涉及10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分的计算见表3-4。

表3-4 因子分的题号及题目数

(三)统计标准

对军人的情绪进行心理测量,结果通常呈正态分布,即在同年龄段的人群中,多数人情绪的测量结果位置居中,接近平均值,这些人被视为情绪正常者;少数人远离中间,偏于两端,则被视为情绪异常者。因此,要判断一个人的情绪是否正常,可以依据他情绪测量结果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评估。这种以统计学数据为依据来判断个体情绪正常与否的方法,被称为统计标准。该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数据资料,便于比较,较为客观,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①并非所有的情绪都呈正态分布,这就造成判断中的难以把握;即便是呈现正态分布的情绪,远离中间的两端也不一定都是异常,如新兵小王的抑郁严重度指数在0.40,虽然偏离常模,但却没有抑郁情绪。②情绪异常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统计学标准只能从横断面显示其当前心理,缺乏纵向追踪结果,可能会影响心理障碍的判断。

(四)生理标准

生理标准又称症状和病因学标准,这一标准源于医学诊断方法,是指运用医学检查、诊断的手段及标准找到引起异常情绪的生物性原因,以此判断情绪活动的正常或异常。通过各种生理、生化和心理学的检查,得到相应的病理指标,即可确诊。当物理损伤、感染、中毒、遗传、代谢和内分泌紊乱等因素使大脑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受到损害时,个体的情绪活动就会受到影响,此时,对其进行相关的生理、生化和病理学检查,对于情绪异常的判断就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某人下丘脑受损伤,那他的快乐情绪就会出现异常,因为下丘脑存在“快乐中枢”。网状结构、杏仁核海马、扣带回、隔区和额叶均是参与情绪的主要神经结构,一旦受损,情绪将出现异常。

这种评价方法的前提是某些情绪异常可以通过检查找到病理解剖、病理生理、病理生化、遗传基因等方面的异常改变。这些改变是临床症状的直接原因,而这些改变在正常人身上是一定不存在的。但不是所有的情绪异常都能找到生理方面的依据,因此仅依靠生理标准判定情绪异常也有失偏颇。

(五)社会标准

在社会常模基础上,衡量一个人的情绪及其行为是否偏离正常即社会标准,该标准以社会常模为准则来评价人的情绪健康状态。社会常模是人类为了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衍生出来,相习成风,约定俗成,或者由人们共同制定并明确施行的。判断人的情绪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即以社会准则为标准来衡量人的情绪及其行为(愤怒时打人的行为)是否与社会环境相适应,适应者为正常,不适应者为异常,即个体情绪和行为有悖于社会要求,表现怪异、离奇,不为常人所理解,或情绪和行为不符合年龄、地位和社会身份的要求,不为社会所接受,或与自己的一贯表现相违背而判若两人,以致让人们感到困惑,都可视作情绪异常。按此标准,一切严重违反社会常规的情绪和行为不是犯罪就是变态。社会适应标准比较容易掌握,适用范围较广,但往往受到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的影响,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风俗、文化各不相同,相应的社会准则必然不同,所以不同环境标准也不一致,因而这个判断标准也不是绝对的。

以上对情绪正常与否的判定标准各有利弊和相应的局限性。现在倾向于将各种标准整合起来判断情绪状态。此外,要判断一个人的情绪是否正常,除了综合以上五条标准外,还要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横向的比较是指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客观环境中的大多数人做比较,看其情绪和行为能否为常人所理解,有无明显的离奇情绪和行为。纵向比较是指与其一贯的心理状态、人格背景和行为方式相比较,看是否发生了令人无法理解的改变。同时,还要了解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看其情绪与外部事件有无因果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