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应用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美术有效教学研究

设计·应用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美术有效教学研究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些现状来看,重视“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是必要的。

设计·应用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美术有效教学研究

艺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它在无形中对学生的感觉、认知、情绪和运动系统都有着很深的影响,而这些系统又恰好是他们进行有效学习的推动力。当然,并不是说没有了艺术,学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而是说艺术可能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好地运用大脑神经系统、促进大脑发展的机会。设计作为美术教育中对大脑创造力开发最为明显的课程,它客观地呈现了创作者的主观意图,并将这一主观思想转变为现实存在的事物。俗话说:“学生感兴趣了自然就愿意学了。”兴趣的产生其实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思维活动,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表现自我的需求,而这两种需求又反过来对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推动力。设计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其思想的影响、对其审美观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上。

(一)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创造能力,它借助实物来表现意识,是一种高级思维过程,是人对意识智能的升华。“它是设计创造力的源泉与核心,也是设计人才最重要的素质”。

创造性思维不是凭空诞生的,它需要人们对基础知识有很强的把握能力,应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或者是超越时代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不同于传统事物的创新点,这是设计艺术的核心价值体现。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将“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确认为美术课程的价值。因此,按照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在美术课程中开设“设计·应用”领域,美术课程中强调“设计·应用”选修模块,这些教学领域的开设都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头脑,拓宽他们的思维界限。

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热情度较高,喜欢探究,思维活跃,他们的理解能力、设计能力、动手制作能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这些特点对于美术教育来说是最好的“温床”,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设置有效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是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法宝”。加强贴近学生生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设计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就会发现,即使是同一件物品,学生对其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尽相同。特性的存在,使得教师要摆脱共性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思考能力,促进他们创新思维发展,进而增强他们的创作欲望。

将设计艺术引入学校教育中,在美术“设计·应用”领域中尽可能加强设计艺术教育,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美术课程的设置不仅仅是让他们了解另一门知识,而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使他们乐意运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来发现和认识生活中的设计,学会使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和形象来完成作业。例如,在“美化生活的装饰布”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会将身边常见的一些几何图形,或者自己喜欢的形象进行设计,使它们成为装饰性极强的图案,并用这些形象来表现自我风格。不再局限于对书本知识的模仿,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将原本空白的美术作业本装填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通过对设计产品的理解和重新解构,体会到设计的产生和发展,对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把握设计的时代潮流、开拓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www.xing528.com)

“设计·应用”课程在教育阶段的开设,不是为了培养专业型的设计人才,而是希望通过学习设计艺术,让美术和生活能够得到结合,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设计进行思考。设计艺术的成果检验,往往反映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上。当下的学生,学业负担沉重,各种补习班与作业使得学生在各方面的动手能力都很低下,而且网络的开发,使得很多学生更乐于在网络中进行聊天而不是外出找同学玩。在美术的课堂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教学领域的认识不足,难以对学生动手能力进行培养。从这些现状来看,重视“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是必要的。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基础,设计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容易吸引学生的。学生在自我探究欲的引导下,愿意去了解设计的基础知识,形成自己的设计意识、产生创作的欲望,进而提高动手能力。

学生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极为重视,他们在掌握了一定的设计艺术后,多会急于将这些知识用于他们周边的生活,如在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6课“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的教学中,学生了解了色彩在服装中的重要作用,不同的色彩所表达出的意义不同,在不同的场合应该穿着不同色彩的服饰。由于学生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对应的服饰也有所不同,他们因此也知晓了校服上色彩搭配的含义—为了使人们更好地辨识他们的身份,保障他们在社会中的安全。在教师的展示中,对服装材料的选用也不再仅仅是布匹做出的成品,而是选择了用卡纸来表现。最后作业的成品也不拘泥于绘制,而是提供三种不同的呈现方式,供学生参考。设计艺术教育中的开放性,使学生对于服装的色彩搭配和材料选取上有了新的想法。在最后的作业中,有的学生运用大自然三角梅的花瓣,对其绚丽的色彩和独特造型进行拼贴组合,设计出一套晚礼服;也有学生看中了用转笔刀削出来的铅笔屑,利用它那曲曲折折的形状和纹路设计了一条百褶裙。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出,这节课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够自行搭配服装色彩,设计一套自己的服装已经实现了。

(三)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意识是一个拥有完善的人格、健全的头脑、良好的素养的人的基本能力”。学生接触艺术,必然会接触艺术所传达出来的美的感受,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局限于美术教学中的“欣赏·评述”领域,而应作为每一节“设计·应用”领域美术课的情感价值目标,美术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发挥其教育功能,需要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与其他学科一起,通力互助,帮助学生在思维和动手能力方面全面健康地成长。

现如今,设计几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认知方面、艺术方面、娱乐方面和理解方面更为贴近学生的思维,更能被广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易于教学实践的开展,易于学生的掌握和学习。在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中,课堂是掌握方法的主阵营,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一件设计作品的意义所在,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帮助他们能正确地认识美、欣赏美,建立基础的审美观。掌握了基础知识以后,要让学生去发现存在于他们身边的设计之美,大到城市的环境规划,每一条街道修建所要考虑的人文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发展状况,小到学生生活中所接触的服装、鞋子、动漫形象,它的美在哪里、好在哪里,让学生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去寻找身边的设计,用探究的目光去看待设计,提升他们自己的审美素养。

设计艺术教育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在美术课堂中加强“设计·应用”领域教学,增加基础设计知识的学习,强调“教育、动手、创新”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产生设计意识、形成基本的设计理念,并提高设计能力。加强设计艺术教育在教学中的利用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促进学习兴趣的产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