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醉翁亭记》中的21个‘也’:阅读案例设计

《醉翁亭记》中的21个‘也’:阅读案例设计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醉翁亭记》中21个“也”,读来神采飞扬,摇曳多姿。《醉翁亭记》蕴含着作者旷达乐观、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情怀。目的:炼字炼句处、章法考究处——所言志、所载道活动二:分类研读二探情思主持人:《醉翁亭记》中有21个“也”。

《醉翁亭记》中的21个‘也’:阅读案例设计

执教者:娄豪进[4]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

醉翁亭记》的学习目标设置为探究文言语气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把文本和作者的情感联系起来,感受古人的情怀。

二、学习单的设计

清人袁仁林说:“千言万语,止此数个虚字,出入叁伍于其间,而运用无穷。”阅读文言文时,同学们需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文本内容,应用《醉翁亭记》的文本解读方法,通过文言语气词的归类分析、对比分析、吟诵体验,感受作家的情怀。

活动一:迁移领悟 初探文意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记主要是通过写人记事、描景状物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从情境入手探求作者的情怀是一种有效的路径,请同学们读懂文意,完成表格。

活动二:分类研读 二探情思

清末林纾言:“须知有用一语助之辞,足使全神灵活者,消息极微,读者隅反可也。”着眼全篇,可以领会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例如《醉翁亭记》中21个“也”,读来神采飞扬,摇曳多姿。选文中的“也”也有同样的妙处,请同学们迁移阅读经验,完成下列表格。

活动三:删添改换 再探情怀

“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语用之妙,贵在深思。鉴赏语气词的巧妙之处,还可以使用“删”“添”“改”“换”等方法。请同学们仿照示例,比较分析,诵读感悟。

三、课堂活动展示

主持人(值日同学):语气词是内心感受的外化,例如“啊”,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皆有情思和妙处,也能收到“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虚词“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说说“也”字在关联文意、表情达意方面的妙处。

活动一:迁移领悟 初探文意

主持人:通过《醉翁亭记》这一篇散文,我们学习了文本解构的方法。通过文本分析,我们对话了篇章的情境、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本寄寓的情怀。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把握文本关键词句,对文本进行分析解读。

PPT示例:《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生活。由境而生情,作者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也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联系文章的背景材料,太守之“醉”也包含着借山水之乐来排遣谪居生活的苦闷之意。《醉翁亭记》蕴含着作者旷达乐观、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情怀。

目的:炼字炼句处、章法考究处——所言志、所载道

活动二:分类研读 二探情思

主持人:《醉翁亭记》中有21个“也”。从语气角度而言,我们总结为两类:一是表示判断,语气更为肯定;二是表示陈述,语气较为舒缓;从情感的角度而言,大致有寄情山水、无忧无虑;写景状物、闲适欣喜;内心独白、平和愉悦;旷达乐观、得意愉悦等情感。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展示,要求诵读时,能结合语境,读出语气和情感。

示例1:传达语气方面,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表示判断,语气更为肯定,吟诵可短促有力;又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示陈述,语气较为舒缓,吟诵可绵长,注重一咏三叹之感。

示例2:关联文意方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有寄情山水、无忧无虑的悠闲自适;“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是作者的内心独白,有平和愉悦的洒脱之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是写景状物,寄寓着作者的闲适欣喜;“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作者通过自问自答,给人以得意愉悦、旷达乐观之感。

目的:传达语气、关联文意——语气词情思、同中有异

活动三:删添改换 再探情怀

主持人:一直以来,在文言文阅读时,我们运用“删”“添”“改”“换”等方法对比、分析文言语句的语气、语势和情感,例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我们尝试去“不”与原文对比,去“不”添“?”与原文对比。我们应用此策略去对比、分析语气词在传达语气、关联文意上的不同作用,感受语言深处的情怀之美。(www.xing528.com)

示例:《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可以通过“删”,变换成“醉翁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进行吟诵比较。显然原句更好,原句语气舒缓,自然流畅,有诗歌一咏三叹、回环往复的韵味,“也”的使用增强了抒情色彩,流露出欧阳修被贬滁州,以顺处逆,纵情山水的悠闲和愉悦。而改句没有这样的效果,平白的叙述给人以官场失意、被贬滁州的孤独凄凉之感。

目的:反复吟诵、对比分析——玩味义理、得他滋味

主持人:写文章、读文章都是要动感情的,文章的情感一方面潜藏在实词内部,另一方面便是通过语气词在传达语气、关联文意上呈现出来。语气词的灵活运用,丰富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吟诵它们,我们不仅可以品味文本的语气和韵致,更可以通过反复吟诵触摸作者的情怀。

四、教学反思

(一)取得的进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授课之前,我还学习了相同类型文本的教学设计。例如余映潮《小石潭记》的教学,侧重点在文本的美点赏读,围绕“小”“空游”来解读文本的美点,并通过欣赏“清新”“清凉”“清秀”“清越”“清澄”“清脆”“清亮”“清澈”“清幽”“清冷”“清寒”“清寂”“清静”“清冽”“清凄”“清丽”“清晰”“清纯”等词来感受景物之美和情感之美。又例如刘洋的《醉翁亭记》的教学设计是将第一、二两个自然段中含有“也”的语句罗列出来,让学生通过诵读、品读文言语气的韵味,学生自读和教师范读相结合,效果甚佳。

两者皆有侧重,同时也留给我一个创造空间。

基于此,本次阅读课旨在落实“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这一单元目标,训练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能力。

学习单依据文本的写作思路设置了相应的文本解读路径,通过“情境”“迁移”“领悟”“情怀”等关键词搭建预习支架,为学生提供文本解读的思路。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进行自主译读,利用网络查询相关的背景以及名家对文本的解读和评价,在预习的第一环节抓住文本炼字炼句处、章法考究处,理解文本的所言情、所载道,在此基础上,从表情达意的角度对文言虚词进行一番细读玩味。

学习单的第二环节主要训练“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着眼于字词之间,进而探寻虚词的内蕴,寻得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上的文化意味。通过对比分析、分类鉴赏等步骤,感受语气词情思,在对比分析中,感受语气词的同中有异。

学习单的第三环节让学生通过“删”“添”“改”“换”等方法,进行对比吟诵,鉴赏评价,读出字里行间的文化意味。虚词里蕴藏着文化,因声求气,因气悟文,因文解言,这是文本解读的路径。

课堂采用同伴互助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习得的文本解读路径和阅读方法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教学活动过程较为流畅,课堂交流节奏和氛围呈现出动静结合的特点,较好地实现了预设的目标。

(二)努力的方向

阅读课的学习目标为探究虚词“也”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所以难免对实词的鉴赏与评价有所忽视,两者之前的权衡有待商榷。

寻找文本的闪光点,抓住文本中的虚词“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之美,粗看一气呵成,实则方法还不够成熟,有待打磨。因为文本解读是立体的,策略选用是多元的,只有博采众长才能把单薄的文本读厚、读深,而这也正是本次课堂实践的初衷。

【注释】

[1]执教者单位:宁波市宁海县潘天寿中学

[2]执教者单位:宁波市宁海县桥头胡中学。

[3]执教者单位:宁波市宁海县跃龙中学。

[4]执教者单位:宁波市宁海县跃龙中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