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解决问题与课本剧结合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解决问题与课本剧结合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老师在上课时所选的话题学生不理解,不贴近学生的平时生活,导致学生不知如何“开口说”。掌握这两个原因后,Z老师认为紧扣这两个问题去教学,一定能转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态度。于是Z老师为此专门召开了《为何不敢“开口说”》的主题班会。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所提高。Z老师决定将口语交际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以编排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更形象的掌握其中的知识点。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解决问题与课本剧结合

(一)“开口说”

Z老师认为,学生们平时在上口语交际课时之所以鸦雀无声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导”地位,课堂呈现了“满堂灌”的现象。二是老师在上课时所选的话题学生不理解,不贴近学生的平时生活,导致学生不知如何“开口说”。掌握这两个原因后,Z老师认为紧扣这两个问题去教学,一定能转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态度。

终于到了一周一次的口语交际课,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勇敢的“开口说”,Z老师特别认真地准备,Z老师认为学生只会对熟悉的东西感兴趣,Z老师经过调查,掌握学生的兴趣点后结合课程目标,将这堂课的主题确定为《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歌》,要求学生介绍一首自己喜欢的、内容积极向上的歌曲,先朗诵自己喜欢的歌词,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喜欢。

Z老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听歌吗?

全班同学:喜欢。(声音洪亮,异口同声)

Z老师:看来,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听歌,那同学们,在你们平常听的歌中,有没有那么几首是你特别难忘的?

全班同学:有。(声音洪亮,异口同声)

Z老师:对的,一首好的歌词就是一首好诗,它会为你启开珍藏的记忆,也会让你畅想未来。那么,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自己喜欢的歌曲分享出来,并告诉大家为什么喜欢这首歌曲么?

全班同学:可以。(声音小)

Z老师:那么哪位同学先来为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歌曲呢?

没有人举手,课堂没有按照 Z老师的预设发展着。Z老师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说道:“看来同学们比较害羞,那么老师就先为大家介绍老师喜欢的歌曲吧!”Z老师用标准的普通话声情并茂地朗诵: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

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

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间教室,

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块黑板,

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Z老师接着说:“老师喜欢这首歌的原因是,老师在小时候觉得老师特别了不起,学生都认为老师说的话都是真理,都想以后成为老师。但是,等到真正成为老师后,才体会到老师的辛苦,懂得了老师所要肩负的责任,而这首歌就将老师的这种奉献精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所以老师特别喜欢。那么,接下来有哪位同学愿意分享自己喜欢的歌曲呢?”

结果和刚才一样,并没有人举手,只有少数同学在座位上窃窃私语。学生并不配合,课堂进展并不顺利,但课还是要继续上,Z老师按照原计划点了几个同学分享。终于熬到了下课,Z老师留了作业,让在课堂上没有发言的同学将自己喜欢的歌曲及原因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Z老师通过反馈的作业情况发现,同学们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而且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那么为什么没人愿意站起来在课堂中展示呢?于是Z老师为此专门召开了《为何不敢“开口说”》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Z老师倡导大家踊跃发言,希望学生们可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有问题大家一起改正,有困难大家一起克服。学生们这下炸开了锅,一个男同学站起来说道:“我平时喜欢听歌,也有自己喜欢的歌,也特别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但是,我怕我普通话说不好,分享过程中夹杂着方言,怕同学们笑我。”说完,一群学生一起附和道,说自己也是这样。有的同学说自己不敢在同学们面前发言,会紧张到说不出话来。有的同学说,怕自己组织的语言不好,同学们不理解。这些原因Z老师都认真地一条一条地写在了本子上,原来精心准备是输给了这些细节。

接下来,Z老师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利用早读的时间,让同学们用普通话认真、大声地去朗读课文,有意识地去提高学生们的普通话水平,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站在讲台上组织流畅的语言去分享自己喜欢的文章、自己的爱好、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等等,鼓励学生开口,让学生有信心、有勇气开口说。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所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接下来的口语交际的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课堂进展十分顺利。

(二)“投身演”

情境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因素,也是语文工具性价值的体现,单纯的口语交际由于其熟悉的特性很容易让人感觉到枯燥。口语交际不仅仅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更锻炼学生心理、语言、知识、手势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Z老师认为,口语交际不仅仅是朗诵、讨论、辩论等语文教材中设定好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在一个动态情境中,灵活把握人物关系和人物特点,更形象地掌握其中的知识点。Z老师决定将口语交际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以编排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更形象的掌握其中的知识点。

编排课本剧既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又有助于掌握课文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对人物情感的掌控,这可是好处多多啊,于是 Z老师早早地将下次口语交际课的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当导演,全身心地去投入剧情当中去。同学们接到这个任务时特别的兴奋,大家根据自己的意愿分为了两个组,并推选出了一个主持人,将演出分《孔雀东南飞》和《祝福》两个部分,然后就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了。为了和人物贴合,同学们还在课下找了很多视频和书本的资料去丰富人物。大家兴致很高,每天中午都能看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排练,班长还特意请来了学校摄影组的同学为他们拍照,在同学们的精心准备下,演出就要开始了。

第一组:《孔雀东南飞》选段

旁白:汉末建安,庐江县柳树村村口住着刘氏家,刘家丽质、貌若天仙,十七岁嫁给同县府焦仲卿,引起全文……

兰芝:呀!我就是传说中美貌与智慧并重、温柔与体贴化身——刘兰芝,我十三能织布,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焦母(拄拐杖,吼道):死哪!赶紧做饭!(www.xing528.com)

兰芝(低眉顺眼并给婆婆行礼):婆婆……我这就给你做饭,今咱吃面汤,行吗?

焦母(面朝兰芝,气壮):面条……面条,太滑!

兰芝(委曲求全):……咱吃包?

焦母(顿顿拐):包……包,太腻!

兰芝(声音哽咽):……吃饼?

焦母(白了兰芝一眼):行!行!烙饼太硬!

兰芝(泪水充满眼眶,强忍着不流):婆婆,您想吃啥?我给您做。

焦母(怒斥):算了吧,笨婆娘,我焦家娶你连饭都不会做,真的是笨死了!

(兰芝听后黯然转身坐在椅子上哭,等待仲卿回来)

第二组:《祝福》选段

四爷(气愤):快把东西弄干净,不干不净,祖宗怎么会吃?

四婶(嫌弃):祥林嫂怎么会这样了呢?倒不如那时不留她!

四爷这种伤风败俗的人,以后是不可再用了。

四婶:唉……(摇头)

新(和蔼地):祥林嫂,你回房休息吧。你在这,四叔不高兴。

祥林嫂(拉住新)侄少爷,你读过书,你给我说说,一个人死了后,还有没有灵魂;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吗?

新(很惶然,迟疑地):这个……也许有吧,你想见……

祥林嫂:(伤心地)我想我的阿毛,可怜的阿毛……(哭泣)

新:可是,还有……(屋内喊:阿新……)四叔叫我了,我……你先回屋歇着吧!(边走边回望)

祥林嫂:不,不,不要……阿毛……(踉踉跄跄地退下场)

画外音(阎王爷要把你锯开两边……你的罪啊,下辈子也赎不完……伤风败俗的谬种……可恶、可恶、可恶……)鞭炮声、祝福声由强渐弱,在漫天的飞雪中,祥林嫂拄着拐杖,提个破篮子,衣衫褴褛、跌跌撞撞地走着。

祥林嫂:这世上到底有没有魂灵(倒下)……告诉我,到底有没有魂——灵——

(幕闭)

同学们的表演非常精彩,非常成功,在这准备、排练、表演的过程中,同学们需要了解课文内容,协调同伴关系,真真实实地在现实情境中锻炼了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主持人能够灵活地把控全场,表演者倾尽全力,表演生动形象。这样的活动使得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加积极,学习效果更加显著,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用心评”

在以往的口语交际教学课堂中,老师往往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不予评价,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哪些方面有优势,哪些方面还有所欠缺,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了厌烦感。Z老师认为口语交际活动的完成需要用心评价,但老师不是唯一评价者,应该采用多元的评价模式。这种模式在这堂课就得到了运用。

Z老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你们刚才的演出精彩吗?

学生(异口同声,充满信心):精彩。

Z老师:老师也觉得特别精彩,那么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精彩在哪里,或者是哪里还存在不足吗。

(因为学生自己参与了此次演出,所以特别积极地举手回答)

A同学:我觉得“焦母”演得特别好,将不喜欢刘兰芝、处处为难刘兰芝演得特别形象,使焦母这个人物特点在我的脑海中印象加深了。

B同学:我觉得刘兰芝演得挺好,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同学在出演时对课文进行了改编,非常有新意,但是我觉得好像与原文中刘兰芝的形象有些偏差。

C同学(祥林嫂的扮演者):我觉得我演得稍微欠缺了些,没有演出祥林嫂当时那种害怕、无助感,下次有机会,我会演得更好。

学生们非常热烈地讨论着、用心评价着这次演出的优缺点。Z老师听了非常欣慰,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其实更容易发现自己在口语交际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优点大家可以一起学习,缺点大家可以一起改正,不但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亲密度,而且在评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显然,Z老师的这堂课是成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