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快读写”的方法-移动互联时代的课程与教师

“双快读写”的方法-移动互联时代的课程与教师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双快读写”作为“新阅读”与“新写作”的有机结合体,可用下列三种方法来具体展开。这些就是“巴巴拉金字塔原理”在新教师的学术论文阅读与写作中的基本规范和基本方法。

“双快读写”的方法-移动互联时代的课程与教师

“双快读写”作为“新阅读”与“新写作”的有机结合体,可用下列三种方法来具体展开。

1.双快读写图表法

英国东尼·博赞曾创造了一个风靡全球的集“快速阅读、思维导图和超级记忆”三位一体的BOST学习技巧[2]人类脑科学和思维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发散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是“BOST学习技巧”的重要理论基础。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是用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加上关键词和关键图像,用于储存、组织和优化阅读与写作的信息。根据脑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我们人的大脑的神经联结是多维度的,它完全能够,并且可说是专门吸收非线性信息的;我们人的大脑在聆听一系列句子时,完全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吸收信息,而是把信息作为一个整体来吸收、分类、理解的,并以多种方式进行着反馈。由此可说,人的发散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就是我们左右两个半脑工作时的特征。

于是,如果我们把“博赞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方法和技巧运用于阅读,就相当于用一个图表来高度精当地概括一本书或一堂课的逻辑内容,这种有效的概括和记忆对构成新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文化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把“博赞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方法和技巧运用于写作,这也相当于用一个图表来快速完成文章的构思。推而广之,如果新教师把“博赞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方法和技巧也运用于听专家讲学,运用于编制PPT演说课件,用于教学生写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那都将产生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我在写作《商业社会里的人情美和人性丑:香港东瑞小小说创作论》论文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铺排了四个方面的阅读感受,而思维导图的逻辑层次较迅速地让我合并、归类某些阅读感受并得出某些有逻辑层次的主题句(即各分论点)。这样很顺利地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完成了一篇论文的写作。我读高中时的语文老师赵秉文就曾经在教学中做过一次用一个图表来讲授一节课的教学改革试验。我30多年来写作的10部书稿和200多篇论文,写作前的许多图表般的提纲实际上就是一份份思维导图的雏形。罗列上述读写活动的素材决不是说笔者和笔者的老师在多年前就无师自通地运用“博赞学习理论”,实际上我是想说明:作为人类的大脑在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别人的思想时,在阅读(信息输入)和写作(信息输出)时,会有共通的、符合人类思维规律和语言规律的情形。

新教师的“双快读写图表法”的使用方法是:每一幅思维导图要有一个突出的中心,这个中心的关键词或关键图产生研究的结论(结论在阅读上就是主题句,在写作上就是中心论点);围绕这个突出的中心可有序地画出放射性的各种线条,每个线条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列出二、三、四等不同的层次和序列;在画出的每一线条上横向列出关键词(不是短语和句子),这个关键词能让作者迅速联想起多项、多层的内容。这样的“双快读写图表法”将使我们在研读资料时,迅速准确地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和新鲜信息,使我们在构思、写作时,能开拓思维、想象的空间,迅速地、有概括性地将内心纷纭的构思思绪有序化、条理化、词语化,迅速地找到切入写作的第一句话和第一感觉

2.金字塔

如果说“博赞思维导图”理论成为了新教师的双快读写法的理论资源而且是侧重于思考和表达相对具象化的非线性信息(即记叙文体)的话,那么美国巴巴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则是新教师“双快读写”中侧重于思考和表达相对抽象的线性信息(即议论文体)的另一理论资源了。巴巴拉经过长期研究人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成果,有了下列对新教师“双快读写”能力结构的创建和生成极有价值的几个结论:“大脑自动将信息归到金字塔结构的不同分组中,以便于理解;任何预见归到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都更加易于理解;这说明任何书面文书都应有意地将其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3]巴巴拉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了对下列写作,特别是应用写作很有见地的观点:“要想写出条理清晰的文章,关键是在开始写作之前,先将作者的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并按照逻辑的有关规则进行检查和修改[4]”。“巴巴拉金字塔原理”现在已成为了应用写作(管理者和咨询业等)的实际行业的写作模型,其中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和写作方法已被各类高校的许多课程吸收,并在全世界各地广为传授。(www.xing528.com)

如果把“巴巴拉金字塔原理”运用于新教师的阅读,特别是运用于抽象理性的论文的阅读,那么我们完全能够用金字塔图形来概括一篇学术论文的核心观点,各分论点以及主要的论据材料,于是我们能够通过快速阅读来准确理解、记忆这篇学术论文的精髓与核心。如果把“巴巴拉金字塔原理”运用于新教师的写作,特别是运用于学术论文的写作,那么我们会依据金字塔原理构建完整的研究论文的结构图形,并根据结构图形列出、填入或寻找相关的已选择、已提炼的论文材料,显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结构,这样就会完成一篇符合规范的学术论文的写作。

《新写作》一书第一讲有个“精心组织高潮”的教学案例。用“巴巴拉金字塔原理”来整理全文的论证线索和结构框架,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用“金字塔原理”来写作学术论文的范例:

“精心组织高潮”在全文中心主题句和各主题句统领下的金字塔结构

“巴巴拉金字塔原理”运用于“双快读写”时的具体方法是:首先在金字塔塔尖的位置找出(阅读)或提炼出(写作)全文(或全书)的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要用涵盖关键词的简洁判断句来表达;在金字塔的中上部位置找出(阅读)或提炼出(写作)两个以上的导言作主题句(或分论点),这两个以上的导言也要用涵盖关键词的短句来表达,并形成和显示这两个以上的导言之间的逻辑关系;在金字塔结构的中下部的塔基的位置,要给每一个导言(分论点)列出两个以上的论证材料,理论材料、事实材料均可,但每个材料用相应的关键词来概括相应材料的内容和形式,当每个导言(分论点)统领下的材料叙述完毕后,均要用一定长度的评述句来对材料与导言相连的内涵进行简要的夹叙夹议式的评议。我们把上述导言、材料、评议三要素齐全的表达模块用“DCP模型”来概括(DCP即导言、材料、评议的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这些就是“巴巴拉金字塔原理”在新教师的学术论文阅读与写作中的基本规范和基本方法。

3.交叉法

《新写作》一书是这样界定“双快读写交叉法”的:“创作与评论、感性与理性、左脑与右脑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的交叉运用。”[5]具体地说,这种交叉阅读法的过程是:找齐一部文学作品原文和关于这部文学作品的评论后才进入阅读。先读一遍原著,获得关于这部作品的初次阅读感觉和阅读印象后(第一次读作品),才读一遍关于这篇作品的评论(第一次读评论),最初的阅读感受在第一次评论见解的磨合、调整中会产生第二次再读原著的冲动和愿望;于是,带着在评论观点的影响开始第二次原著阅读,这第二次的原著阅读肯定会产生新的阅读感觉和阅读印象(第二次读原著),带着新的阅读感觉和阅读印象开始第二次读评论,新的阅读感觉和阅读印象肯定又使第二次的评论阅读有新的认识、新的理解(第二次评论阅读);对评论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后,于是又开始第三次原著与评论的往返阅读……这就是文学书与理论书的交叉阅读法。如果在实施“交叉阅读法”的过程时,同时使用“朗诵精读法”,即开口大声朗读原著与评论,文学语言和理论语言的语感在开口诵读和精读中将得到进一步的体味和感悟,这可能会倍增交叉阅读法的效果。

“交叉阅读法+开口诵读法”从阅读速度上来说并不快,而主要体现为讲究阅读的快乐。当我们一边启动右脑读原著,一边启动左脑读评论;一边开口出声像听音乐和欣赏音乐一样体味母语的乐感,那种阅读的快乐就会逐渐生成和滋长。我在《语音激活效应:新写作的心理语言学基石》《双脑教育与交叉阅读:新写作的思维学基石》[6]两文中,曾就笔者的两个教育案例,对这种阅读的“乐”而激发的深度阅读效率,做过比较详细的分析和阐释。新教师的阅读,既要比一般人快,还要比一般人精,在这快读、精读的基础上还要产生乐读。这样的阅读方法一方面会使新教师的文化素质和能力结构得到有效的培育;另一方面,新教师将会用这种自己读写实践的体会去教自己的子女、学生、同事正确地开展阅读与写作,特别是引导好子女、学生在课外的正确的阅读与写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