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甲骨文读本:武乙及其宗庙的历史

甲骨文读本:武乙及其宗庙的历史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甲戌卜,贞:武祖乙[2]宗丁,其牢。[2]武祖乙:即《史记·殷本纪》之“武乙”,武丁之孙。文武丁之父、帝乙之祖父、商纣王之曾祖父。[5]武乙宗:指武乙的宗庙。比之武乙,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武乙射天,或说有巫术色彩,属于一种厌胜的法术。还有学者进一步落实说,武乙射的天神,象征周人的信仰神。仍是南朝,梁邵陵王萧纶任南徐州刺史,行事不端,被梁武帝严厉斥责并革职。

甲骨文读本:武乙及其宗庙的历史

【图版】

(1)

(2)

(3)

【释文】

(1)丙子卜,贞:康祖丁[1]其牢

甲戌卜,贞:武祖乙[2]宗丁,其牢

(2)丁酉卜,贞:王宾执[3]自上甲至于武乙,卒[4],亡拇(吝)。

(3)甲子卜,贞:武乙宗[5][6]其牢。

……其……用

丙寅卜,贞:武丁□其牢。

【著录】

(1)=《合集》36080  (2)=《合集》35439  (3)=《合集》36076

【注释】

[1]康祖丁:即康丁(《合集》36290),《史记·殷本纪》之“庚丁”,武丁之孙。“庚”是“康”的音符。卜辞又作“庚祖丁”,已见前“武丁”条。据《史记·殷本纪》,康丁之兄“廪辛”先继承王位,传位给康丁。廪辛非直系先王,不受周祭。卜辞未见“廪辛”,《合集》32658有“三祖辛”,或说即廪辛。《合集》36281又称“康”,是“康丁”的省略。

[2]武祖乙:即《史记·殷本纪》之“武乙”,武丁之孙。文武丁(即《史记》“太丁”,已见“武丁”条注释)之父、帝乙之祖父、商纣王之曾祖父。

[3]执:或认为甲骨文“执”字常表示抓获猎物或俘虏,此处指用俘虏作祭祀的牺牲。王宾:商王亲临。

[4]卒:结束。

[5]武乙宗:指武乙的宗庙。

[6]□:写法和“丁”接近。或认为这个字在甲骨文中表示一种祭祀,字形为四面围墙建筑,就是四方形的“方”字,用作祭祀名,读为传世文献中“祊”祭的“祊”。(www.xing528.com)

【延展阅读】

古书记商王武乙之事,有“射天笞地”的神奇行为。

所谓“射天”,是张弓对天射箭。“笞地”,是鞭笞大地(也说成“击地”)。《史记·殷本纪》:“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搏,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10]大意是说,武乙这人很荒谬,他做了一个木偶,代表天神。天神由他安排的人操作,跟他搏击。天神战败之后,他又用皮袋装血,仍然代表天神。弯弓射箭,要把天神射死。《史记》写完这事之后,几乎有点幸灾乐祸地写到:“武乙猎于河渭之间,暴雷,武乙震死。”闹剧最终以悲剧收场。

商朝灭亡后,周朝人把商王室的一支分封到宋国。宋国又出了个喜剧色彩很浓的国主。《战国策·宋卫策》说:“今宋王射天、笞地,铸诸侯之象,使侍屏匽,展其臂弹其鼻。此天下之无道。”这大概是战国时代流行的故事。除了射天笞地,又有新内容。他铸造了当时其他诸侯国君的塑像,让他们侍奉自己,又把诸侯们的手臂舒展开,拿指头弹击他们的鼻子。比之武乙,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武乙射天,或说有巫术色彩,属于一种厌胜的法术。还有学者进一步落实说,武乙射的天神,象征周人的信仰神。这当然不无道理。但也可能只是简单的发泄。史书记载这类事,可能只是为了体现他们性格的暴戾。

据史书记载,南朝时,萧齐东昏侯到乐游苑散心,忽然随从和车驾马匹发生骚乱,好像被什么东西吓到了。东昏侯向亲近的侍臣朱光尚咨询。朱氏深感这是进谏的好机会,对东昏侯说:“这是明帝[11]鬼魂显灵,要你减少游玩活动。”东昏侯大怒,“乃缚菰为明帝形,北向斩之,悬首苑门”。用茭笋草扎个草人,代表齐明帝,然后将其斩首示众。

仍是南朝,梁邵陵王萧纶任南徐州刺史,行事不端,被梁武帝严厉斥责并革职。萧纶深感不快,“乃取一老公短瘦类上者,加以衮冕,置之高坐,朝以为君,自陈无罪。使就坐剥褫,捶之于庭”。竟然找了一个身体形貌和梁武帝相似的老翁,扮演武帝。自己先是按规矩觐见,在“武帝”面前自我辩解。然后命人上前脱了“武帝”的衣服,拉到庭院里边暴打一顿。木偶人已经满足不了他的要求,直接用活人上场。

东昏侯不听大臣劝谏,不顾道德伦理之情,为满足游乐,以至于“人挡杀人、佛挡杀佛”。邵陵王所作所为,也近乎丧心病狂。但从他们的日常行事作风来看,这都只是发泄一时的不快,基本没有厌胜的意思。而且,从另一个侧面说,性格暴戾之人,未必瞧得上那些旁门左道之术。

【注释】

[1]甲骨文的“”“、”“、”“、”“、”,本文都释为“酒”。但甲骨文字能够确定的“水”字旁和这个字的“彡”写法不同。其词义可能是用酒类祭祀。具体是后来的哪个词,学者尚无定论。

[2]据研究,早期卜辞中,闰月放在年终十二月之后,称“十三月”,是为“年终置闰”。晚期卜辞的闰月,放在应置闰那个月,如闰五月,那年当中就有两个五月,是为“年中置闰”。

[3]表中太丁、祖己加方框,表示《殷本纪》记其未即位。中壬、沃丁、廪辛加括号,表示其不见于甲骨文。甲骨文将大丁、孝己纳入直系先王系统进行祭祀,也可能是因太子身份而纳入,不一定是《殷本纪》记错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孟子》说从汤至周文王,五百有余岁,和《汲冢纪年》所记496年相近,但《左传》宣公三年却说商代约有六百年。因为甲骨文各王在位年数均不详,现在还很难判断总年数。学者也有分歧,有的认为《左传》可信,有的认为《汲冢纪年》可信。

[4]图见《中国画像石全集》第2卷,第196页。

[5]指《合集》32385=《殷契佚存》986,参看本章“祖乙”条。

[6]所谓“太丁之子止曰乙”,指的是文丁(卜辞“文武丁”《、史记“》太丁”)之子、商纣王之父“帝乙”。

[7]今天通称的“殷墟”,狭义上只指武丁以后的殷商都城遗址,广义上则包括洹北商城盘庚、小辛、小乙三位商王建在洹河北岸的都城)。

[8]参看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中西书局,2012年。

[9]颇:不正、不平。刑颇,即今“执法不公”。

[10]时代较晚的《金楼子》一书,把《史记》从“不胜”后分开,分别写成帝乙搏天、武乙射天两件事。

[11]《南史》作“明帝”,《资治通鉴·齐纪十》记此事,作“高宗”。“高宗”是齐明帝的庙号。东昏侯是明帝次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