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籍的演变:从甲骨文到电子书

书籍的演变:从甲骨文到电子书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书籍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多数书史家认为,它也是古代书籍装帧的一种形制。从甲骨文到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还经过了西周时期的金文、春秋战国时期的大篆、秦朝的小篆、汉代的隶书,再到汉魏时期的楷书等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是在公元前8世纪前后出现的简策。在印刷术发明以前,中国书籍的形式主要是卷轴。电子书的出现,使得书籍更容易保存,而且书籍数量和种类的增速显得非常可怕。

书籍的演变:从甲骨文到电子书

书籍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书籍与文字一样,是一种文明和文化的传承,技艺知识和生活经验的传承。

最原始的时候,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只能以最古老的口口相传来传承。这种一次性的、现场性的口头交流,导致人类的文化进展非常缓慢。时间一久,事情总是会忘记。后来,古人就拿绳子打个结,大结代表大事,小结代表小事,这就是现今我们所说的“结绳记事”。那时还有一种类似的方法,就是在木条上用刀刻出一条刻痕,越深越大的刻痕代表越重要的事情。

在那个文字系统不成熟的年代,古人只能采用结绳、刻木,以及简单的图形符号等方法来帮助记忆。

后来,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就开始采用壁画传承。再后来,就有了给壁画配文字说明的习惯和风俗。

仓颉造字只是一个传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远古象形文字是从图形发展而来的,之后慢慢地出现了指事字、会意字,以及现在沿用最多的形声字。

文字出现之后,就有了书籍。这个时候,我们的先人将天气的变化、果子的位置、斗转和星移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镌刻、书写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从商代后期开始,出现了青铜器铭文,统治者将重要的文书铸于青铜器之上。这就是古代“原始书籍”的形式之一。所以,多数书史家认为,它也是古代书籍装帧的一种形制。

从甲骨文到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还经过了西周时期的金文春秋战国时期大篆秦朝的小篆、汉代的隶书,再到汉魏时期的楷书等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在形制上,人们逐渐有了更多更好的记录和传承方法,例如钟鼎文、石刻等。再后来,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竹简和木牍。书籍形制的进化,为思想和文化的大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是在公元前8世纪前后出现的简策。西晋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序》中说:“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这种用竹木做书写材料的“简策”或“简牍”,在纸发明以前,是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

中国古代典籍,例如《尚书》《诗经》《春秋左氏传》《国语》《史记》,以及在山东临沂出土的《孙子兵法》等书籍,都是用竹木书写而成的。

春秋时期的读书人在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麻绳、丝绳或皮条,按次序编连起来(称“韦编”)才最后成书。这就是最早的书,称为简册。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每天要批阅120斤重的公文竹简。当年,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东方朔写了一篇奏章,用了三千片竹简,派两个人抬进宫中。汉武帝读它时,用笔在上面做记号,用了两个月才读完。(www.xing528.com)

古书中提到的“韦编三绝”,说的就是著名思想家孔子,因为他经常阅读《易经》,把编简的皮条都磨断了三次。

简册的制作工艺里,有一道工序叫作“杀青”。而烘烤竹子时渗出水珠,也为我们贡献了“汗青”一词,最著名的诗句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现在常用的名留青史的“青史”两个字,也是源于最早的史书是写在竹简上这一历史的。

那个时期的文化发展,无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巅峰。尽管后来出现了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朝的罢黜百家,可是因为书籍的存在,这些思想学说或多或少还是保留了下来。

造纸术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人们的思想交流越来越方便了。后来,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无意间打开了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一个新渠道。

当文字、造纸术和印刷术三大文明成果在同一时空不期而遇时,现代意义上的图书也就横空出世了。

东汉时期出现的纸书,轻便而易于书写,价格又比较便宜,深受人们的欢迎。此后,纸书便逐渐流传开来。到了晋朝,纸书完全取代了竹木简书和帛书。

西汉时期还出现过絮纸。后来,五代十国李煜发明了澄心堂纸,唐朝有了薛涛笺,欧洲有了羊皮纸,安徽宣城出产了中国著名的宣纸

唐代的书是卷轴式的,即把纸粘连成长幅,用木棒、象牙、玉石等做轴,从左向右卷成一束。在印刷术发明以前,中国书籍的形式主要是卷轴。而到了明清时代,已经出现了线装本的册页书。

从一开始的版画版书、手抄手书,到后来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人类思想的碰撞也到了近乎最鼎盛的时期。

毕昇发明的泥活字,也有一些弊端。后来人们又尝试使用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以及铅活字。直到20世纪80年代,书籍、杂志、报纸还都是用铅活字排版印刷的。

后来,快速圆筒平台印刷机的出现,以及其他先进印刷机器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能力,适应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书籍需求量不断增长的要求。

电子书的出现,使得书籍更容易保存,而且书籍数量和种类的增速显得非常可怕。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没有书读,而是我们该如何选择去读什么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