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阶段阅读目的:读一本好书、读好一本书

阶段阅读目的:读一本好书、读好一本书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的读书目的是不一样的。当然,为了学好本领,服务民众,报效国家,则是更为崇高的读书目的。明确读书的具体目的,往往直接关系到读书的成效,以及读书习惯的养成。只有既会读,又会写,又会干,才是真正的读书之目的。对于成年人来说,我认为读书不该成为一种任务和负担,更不该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某种目的。

阶段阅读目的:读一本好书、读好一本书

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说:“只有两种人最具有吸引力,一种是无所不知的人,一种是一无所知的人。”

在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的读书目的是不一样的。

1.儿童时期读书的目的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小时候,除了和小伙伴玩,大多数时间都在看书,包括小人书、连环画、课外书、漫画书籍。这时候读书是为了有趣,为了培养兴趣。当然,为了学好本领,服务民众,报效国家,则是更为崇高的读书目的。

这一时期读书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词汇量、提高写作能力、丰富文化知识、增长社会见识、培养兴趣和专注、丰富课外生活等。其实,最重要的目的,是让他成为一个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学习的人。

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知晓《百家姓》,便可“懂华夏传承,解血脉根源”。特别是《千字文》,将识字、书法、知识和思想道德融为一体,合辙押韵,通俗易懂。

《千字文》为南北朝才子周兴嗣编纂,是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据说,梁武帝为教授众皇子读书写字,特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后又召来才情横溢的周兴嗣,对其道:“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果然不负圣意,逐字揣摩,只用一个晚上就将这千字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一句、四句一组,对仗工整而条理清晰,犹如白话而文采斐然,是我国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读物之一。

我始终认为,读书是兴趣,为兴趣而读书方可持续,否则终不能久。读书,要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一种习惯,习惯方能成为自然。

有些人,爱读书是天生的;而有些人,爱读书是后天培养的。

有人认为,让孩子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不以“读书人”自居。有些家长认为,儿童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识字。如果是这样的认识,就会导致孩子不爱读书。

英国心理学家乌塔·弗里思提出了一种阅读习得的经典模型。这一模型把儿童的阅读划分成5~6岁的“图示的”阅读阶段、语音阶段、字形阶段这三个学习阶段。

明确读书的具体目的,往往直接关系到读书的成效,以及读书习惯的养成。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经常告诫他的学生:“你的周围有一个浩瀚的书海,要非常严格慎重地选择阅读的书籍和杂志。求知旺盛的人总是想博览一切,然而这是做不到的。要善于限制阅读范围,从中排除那些可能会破坏学习制度的书刊。”

2.学生时代的读书目的

中考高考压力,使我们的读书目的变得非常单一和功利。

读书、背书、考试,然后又很快忘记书里的内容。如此反复,疲于奔命,全家总动员,身心受损。这时候读书就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也可以说是为了将来的发展。

学生时代的读书,除了平常学习的课本,以及老师要求读的课外书,那些课余期间读的书,其实都是自己的兴趣使然。

读书会做事,这才是读书的真正目的。

我常常听到家长这样劝诫孩子:“你现在只需要好好学习,其他什么事情都不用管。”语气中带着长辈的那份殷切希望,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够“鲤鱼跃龙门”,一飞冲天,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够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快速奔跑。在这些家长的眼里,仿佛只要孩子学习好了,其他的事都将不再是事了;仿佛只要成绩好了,就拥有了整个世界;仿佛只要功课好了,未来就会一帆风顺了。

这就是中国式家长的基本特征。他们最关注孩子的学习,很少与孩子进行交流,在精神方面,家长是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常常包办孩子的大小琐事,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却忘了孩子有获得独立人格的权利。

在教育孩子上,他们过分注重学习成绩,缺乏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忽视孩子的个性发展,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存在很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这种思想是孩子顺利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所以,当我们长大之时,才猛然发现,我们的爸爸妈妈错了。因为,学习好的人并不一定会出人头地,“高分低能”的例子比比皆是,“高分”并不等于“优秀”。

叶圣陶先生曾说:“分数并不代表知识,更不是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我也一直认为,对于未来的学生来说,情商一定比智商更重要,用心一定比用功更重要。

如果一个人只会读书,不会做事,就是一个书呆子

叶圣陶曾经说过:“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其结果一定是“读书死”。因为,这些人既不会把书读活,考出好成绩,也不会把事情做好,做完美。

有这样一个例子值得我们深思。战国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要知道,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需要知识,还需要我们的自理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资源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如果我们太看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个性需要和精神需求,很容易导致悲剧的发生。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做人要乐于读书,更要会读书。只有读好书、读活书,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才能使自己有丰富的知识和敏捷的思维。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耳朵听到不如眼睛看到,眼睛看到不如身临其境。读书不仅要读纸质的有字之书,还要读社会实践的无字之书。要读、要思、要悟,我们更要联系实际、脚踏实地。只有既会读,又会写,又会干,才是真正的读书之目的。

3.成年人的读书目的(www.xing528.com)

《为什么读书》一书的作者夏尔·丹齐格,把书比作“一棵钻出坟墓的大树”。他说过这样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在功利主义的世界里,阅读维系着超脱,而超脱有利于我们的思考。读书毫无用处。正因为这个,读书才是一件大事。我们在阅读一本书,因为它毫无用处。”

海之所以大,是因为能纳百川;人之所以大,是因为能识万物。

对于成年人来说,我认为读书不该成为一种任务和负担,更不该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某种目的。读书,大多时候要信马由缰、自由自在,要抛开实用化、功利性。如果读书只为实用,一个人的眼界、视野必定会越来越窄,他的思想境界也很难获得提升。

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维模式和心智模式,应该是向内求取力量,向外求取改变,而不是更多的知识积累。

目前,碎片化的思维和碎片化的信息,必将导致碎片化的知识和低效能的阅读效果。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主动思考和学习,其实,我们只是在被动接受别人的思考和结论而已。

成年人读书,是想通过阅读,达到“学而优则仕”的状态,掌握一门技能,去努力完成本职工作,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

这一时期的读书的目的,也许谈不上多么的高尚,却都是很现实、很实际的。

青少年读书以获取知识、“完成学业”为目的不太一样的是,成年人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为了更好地就业、体面地生活。这一阶段的阅读,主要是学习为人处世的方式,从而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也学会去尊重别人。

“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说的就是读书和旅行,这对于成年人来说尤为重要。

人到中年,由于职场的辛苦、家庭的重负和社会的压力,读书已不再带有太多的功利,此时更加希望的是一种读书的陪伴。因此,读书成了一种很重要的人生洗礼和精神享受。

奥斯卡·王尔德说:“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现在,应该这样说,我们有许多人在为焦虑而读书。因为,这些人感知到自己更频繁的失眠、更易燃易怒的情绪、更晦涩难懂的心思。而且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现有的知识以每年10%的速度更新换代。所以,我们的焦虑越来越严重,我们的恐惧越来越大。

这些“知识焦虑”的人,强烈渴望读书,却又不会读书,不会从泛滥的信息中找到可以解决自己问题的知识。所以,他们希望买一把钥匙去打开自己的锁,买一把砍刀去斩断万千烦恼丝。

因为,这些人知道,读书可以慰藉人们的心灵,洗涤那颗早已塞满世俗、布满尘埃的心,让身心和灵魂回归到自己的家园。

阅读的境界就是“回家”,阅读的最高境界就是“回到心灵的家园”。

杨绛先生说过:“有些人之所以会不断地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

“读书,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太苟且的人。什么叫诗和远方?就是让自己更辽阔。而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一个过程。”

应该这样说,读书的主要目的,首先,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并把生存和挣扎活成一种生活;其次,是为了了解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事。

无论是到书店选书,还是在网上购书,只要我们能坚持阅读的习惯,在这日复一日、平凡琐碎的生活里,总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在与书相伴、与作者对话的时光里,总能寻得片刻的心灵安宁与恬淡。

原尻淳一把百余册有关读书的书通读了一遍,并把经过验证有效的内容,写成了《高效能阅读》这本书。他没有一丝疲劳和厌烦,坚持看完百余本同类图书,是因为他读书的终极目的在于著书立说,是为了“输出”。

4.老年人的读书目的

退休以后得闲无事,如何打发日子,以达到夕阳西下无限好的境界,这是每一个退休老人所面临的问题。

我认为,等到了老年期,如果目力和精力尚可,还是应该坚持读书。

在我的单位里,有一个被国家命名的“永不退休医生”,人们都亲切地叫他“裘大夫”。今年96岁高龄的他,还在坚持看书做笔记,80岁以后还主编出版了两本书。这种精神、这份坚持,让我深为感动,也一直在鞭策我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老年人读书的目的,就是要证明自己一辈子是个读书人。因为,此时的读书与写作,对于老年人来说,就是一种使命责任和生存姿态,不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我想,读老年大学也是一种活法,也可以成为简慢生活和休闲养生的一部分。

读好书,对老年人的身心是有益的。研究表明,读书可以保养老年人的脑细胞,使大脑不会过早地衰老。

读书可以使老年人益智增慧,摆脱烦恼,化解心结;老年人也可以从书中受到教诲、感悟和启迪,从而逐步摒弃杂念、弃恶扬善,唤起乐观向上、豁达开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心平气和的处世作风和修养;老年人闲来读书,方可静中自悟,方可心无旁骛,不为外物所动,保持一种淡泊宁静、与世无争的良好心境。

这个时候,建议老年人读一些有关生死观方面的书。因为,老年人常常会因为这个沉重的话题而感到格外的忧虑、担心。我想,关于衰老与死亡,读书是最好的告别。

老年人读书学习对身心有益,但要注意时间安排,做到动静结合、劳逸结合。在连续读书一段时间后,应该放下书本,起来做一些身体锻炼活动,使大脑和眼睛得到休息,以缓解疲劳。

有一位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所以,我建议老年人要看几本医学科普和养生方面的书。其实,不仅仅是老年人,中年人也应该如此。因为,我国古代民间就有“人到四十需识《本草》”之说。另外,现在的人往往事业心很强,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把工作与生活画上了等号,却忽视了对自己身体的关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