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工业化的曲折之路

中国工业化的曲折之路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民族工业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诞生的,它的发展特别艰难而曲折。辛亥革命的爆发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国外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暂时放松了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得以进入“黄金时期”。中国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在外国的侵略下无法成长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基础,中国的工业化只能另起炉灶。

中国工业化的曲折之路

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在正常贸易失利的情况下发动的侵略战争。清朝政府在战争中表现出的腐败无能,使统治阶级中一部分开明分子决心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19世纪60年代,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派,开始了一场包括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内的洋务运动。同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在于它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催生了中国的近代民族工业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虽然在明清时期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但没有出现工业革命。明清资本主义的萌芽被外国人的大炮打烂。洋务运动通过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引进了大机器生产,为中国创建了近代的采矿航运铁路通信事业。19世纪70年代,陈启源在广东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继昌隆缫丝厂,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正式诞生。它的产生,一方面受洋务运动的刺激,另一方面也是外国资本主义影响的结果。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扩大了商品市场,形成了劳动力市场,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货币财富,客观上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生产方式来看,中国既有封建生产方式,也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国开始融入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大潮中,半封建社会形成。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势力相勾结,共同压迫民族资本主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政治上看,中国产生了资产阶级这一新的政治力量,他们开始领导中国人民与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斗争,中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民族资本企业产生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多数为一些地主、官僚、士绅、商人、买办投资创办;这些企业主要限于轻工业和小规模的机器修造及采矿业,投资较少,规模较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大部分集中在封建自然经济较早解体的上海、广州、天津等通商口岸或邻近通商口岸的地方;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联系。

中国民族工业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诞生的,它的发展特别艰难而曲折。《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由于清政府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设工厂,对中国实行资本输出。中国民族资本家为救国救亡,掀起了“实业救国”运动,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辛亥革命的爆发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国外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暂时放松了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得以进入“黄金时期”。民族工业的规模和数量都有明显扩大和增长,还出现了自己的“缫丝大王”和“面粉大王”。表7-1为1895—1919年设立的厂矿及资本统计。

表7-1 1895—1919年设立的厂矿及资本统计(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转自孙健著《中国经济史——近代部分(1840—194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这些工业具有以下特点:民族工业的发展以轻工业为主,小工厂多,大工厂少,表明中国民族工业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的民族工业虽然较前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仍然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中国的民族工业是趁欧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压迫的空隙发展起来的,因而这种发展只能是暂时的、畸形的。有的工业产品服从于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反映了它对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依赖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兴旺的景象,只是昙花一现。不过,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为同一时期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提供了条件。

中国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的,与欧美各国的工业化相比具有明显差异:第一,中国的工业化没有政治保障。欧美的工业化都是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的前提下展开的,而中国却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进行。工业化进程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帝国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第二,缺乏应有的经济基础。中国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在外国的侵略下无法成长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基础,中国的工业化只能另起炉灶。因而,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更没有良好的技术、人才和思想基础。不得不借助政治权力来弥补先天的不足。第三,在夹缝中诞生的民族工业,一开始就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要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又要与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竞争;既要反对封建主义压迫,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扫清道路,又不得不因力量的弱小而与封建势力妥协。更何况中国的民族工业一开始就离不开官商的参与,官商合办、官督商办是洋务运动期间民族工业常见的经营模式。第四,发展畸形。因为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挤压,无法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产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微弱;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

从19世纪70年代民族工业诞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近80年的风风雨雨,中国工业化仍然没有占经济的主导地位,中国仍是个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落后的农业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