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厢记文本出版类型-清末民初戏剧性传播研究

西厢记文本出版类型-清末民初戏剧性传播研究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情况就导致了自明清以来对《西厢记》文本的不同理解,出现了众多不同的刊本,不仅包括评点本、校注本,也包括曲本、译本。(一)《西厢记》的抄本在众多的版本中,抄本最大限度的还原了文本的原貌,不加个人观点的抄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史料的价值。多种抄本形式的出现,特别是满汉合译本的出现,足以说明《西厢记》的传播形式多样化以及传播范围的广泛。

西厢记文本出版类型-清末民初戏剧性传播研究

传播是指信息的传递,是文学发展的重要条件。文本创作价值的实现就在于广泛而有效的传播的实现。传统的传播手段以书籍印刷为主,文字是信息的载体,作为古典文学名著的《西厢记》,文本的出版印刷是其主要的传播方式,文本的存在使得故事得以传承,使更多的人能接受并且喜爱,在一代代坊刻主人的接力中,《西厢记》得以流传并走入千家万户,而且,文本的保留对文学研究也提供了相当宝贵的历史资料。直至今日,文本出版仍是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其他传播方式不能取代的。

以上情况就导致了自明清以来对《西厢记》文本的不同理解,出现了众多不同的刊本,不仅包括评点本、校注本,也包括曲本、译本。许多刊本还以精美的绘图、朱墨套印、上等的纸张以及巾箱本、通行本等不同的选择,形成自己的风格,吸引读者

(一)《西厢记》的抄本

在众多的版本中,抄本最大限度的还原了文本的原貌,不加个人观点的抄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史料的价值。但由于抄录的手段太过原始,生产力低下,随着古代雕版印刷术的出现,抄本在出版书籍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不过,抄本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消失过,小范围的书本传抄、文人热衷于收藏手工抄本书籍等条件,都赋予了抄本持久的生命力。

《中国近代古籍出版发行史料丛刊》中收录出版的抄本有:

《满汉合译西厢记》上海中国书店新旧书目(二)第四期 旧抄本

《贯华堂西厢记八卷》上海汉文渊书肆目录 第四期 旧抄本

《贯华堂西厢记八卷》上海汉文渊书肆目录 第五期 旧精抄本

从上可见,《西厢记》的抄本除原文的抄录之外,还有对译本和评点本的抄录。多种抄本形式的出现,特别是满汉合译本的出现,足以说明《西厢记》的传播形式多样化以及传播范围的广泛。

(二)《西厢记》的刊本

《西厢记》从成书到清末的600多年间,刊本数量庞大,是其他同种书籍无法超越的,即使是在大兴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也没有停止过对《西厢记》的刊印工作,刊本的种类也十分丰富,1919—1949年间所出版的《西厢记》版本情况较为复杂。略举几例如下:

明·王骥德

《校注古本西厢记六卷》 北京东来阁书目 1934年 明方诸生

《校注古本西厢记六卷》 北京保萃斋书目 明方诸生校注 明王伯良刊本

《绘图新校注古本西厢记六卷》 上海来青阁书目二 1931年 明会稽方诸生校注

明·陈继儒

《陈眉公批点西厢记二卷》 北京东来阁书目 1934年 明陈继儒 明刊

明·凌濛初

《西厢记十种》 上海汉文渊书肆目录 第四期 即空观主人

明·朱朝鼎香雪居

《绘图校正古本西厢记六卷》 上海蟫隐庐新板书目 1930年、1933年、1935年 明万历香雪居刊本

明·李卓吾

《李卓吾先生批点西厢记真本二卷》 北京来薰阁书目 1943年清李卓吾 明刊

《李卓吾先生批点西厢记真本二卷》 上海来青阁廉价书目一 清李卓吾 万历刊本(www.xing528.com)

清·金圣叹

《贯华堂西厢记》 北京直隶书局新旧书目录(二) 1933年 清金圣叹

《贯华堂第六才子书八卷》 北京来薰阁书目 1935年 清金人瑞 金谷园刊、大中堂刊、嘉庆重刊、雍正重刊

《绣像第六才子八卷西厢文一卷》 北京通学斋书目 清金圣叹约康熙间五车楼刊

《西厢记八卷》 上海中国书店廉价书目 1935年 金圣叹评点乾隆刻

清·毛奇龄

《毛西河论定千秋绝艳图西厢记五卷》 北京直隶书局新旧书目录(二) 1933年、1936年

《毛西河论定西厢记五卷》 北京直隶书局新旧书目录(二) 1933年、1936年

《西厢记六卷》 北京东来阁书目 1934年 毛大可 诵芬室刊

清·吴吴山三妇

《第六才子解释八卷》 北京修绠堂书目 1933年 吴三妇笺注

《绘图六才子解释八卷》 北京通学斋书目 吴吴山三妇合评 约嘉庆刊

《笺注西厢释解八卷》 上海三友堂书目 1934年 三妇合评 致和堂仿元绘像刊

清·邹圣脉

《第六才子书六卷》 北京来薰阁书目 1935年 清邹圣脉妥注益秀堂刊

从以上可以看出,本段时间的出版中,《西厢记》的刊本发展有三个较为集中的时间段:王骥德、陈继儒、凌濛初等评点,朱朝鼎香雪居等参与刊刻的明万历时期;李贽、金圣叹、毛奇龄分别对《西厢记》进行评点的清初时期;吴吴山三妇以及邹圣脉为代表的清后期。其中,对《西厢记》的评点达到顶峰是在第二个时期,即清初时期,金圣叹评点的《西厢记》代表了《西厢记》评点史上的最高成就,无人能出其右。金评《西厢》是清朝至今出版数量最多的《西厢》版本,在可以确定评者的210条书目中,金圣叹评注书目为128条,所占比重达到了一半以上,可见,现代三十年中,金评《西厢》对《西厢记》的传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西厢记》的选本

在出版资料中,也有收录《西厢记》全本或是片段的选本书目,比如:

《六幻西厢记》,北京来薰阁书目,1935年,明天启闵寓五校刊,收录数目:元才子会真记、附诗赋说梦、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续西厢记、附围棋闯局五剧笺疑、李日华南西厢记、陆天池北西厢记,附园林午梦;

《暖红室汇刻传奇剧》,上海来青阁廉价书目一,1935年,宣统己未贵池刘氏刊本,收录:董西厢、西厢记五剧五本、重编会真杂录、西厢记五剧五本解证、元本北西厢记释义音字大全、古本西厢记校注、批评西厢记释义字音、围棋闯局一折、园林午梦一折、李日华南西厢记、明陆采南西厢记;

《审音鉴古录》,上海受古书店旧书目录,1931年,道光刊,收录:琵琶记、儿孙福、荆钗记长生殿牡丹亭》西厢记、续牡丹亭、续铁冠图、续长生殿。

选本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因不同的选本有不同的选择标准,而且选辑者水平也良莠不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眼光愈锐利,见识愈深广,选本固然愈准确,但可惜的是大抵眼光如豆,抹杀了作者真相的居多,这才是一个‘文人浩劫’。”[25]一部作品出现在一个选本中并不难,可是如果能在同类作品的选本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这一点《西厢记》做到了。从以上资料中可以看出,《西厢记》的全本或折子戏收录于各种选本或曲谱合集中,可见清末民初时期《西厢记》的“热度”仍然没有消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