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克朗波因特、亨利堡和泰孔德罗加战役:殖民北美的诞生

克朗波因特、亨利堡和泰孔德罗加战役:殖民北美的诞生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威廉·雪利亲自率军征战尼亚加拉河,但他需要物色一名指挥官攻打克朗波因特。此外,克朗波因特是莫霍克人的聚居地。鉴于上述原因,威廉·雪利派威廉·约翰逊率军攻打克朗波因特。事实证明,威廉·雪利的选择是对的。这些因后勤不力导致的问题屡见不鲜。1755年8月的第三个星期,威廉·约翰逊的部队抵达哈得孙河的一处据点。在泰孔德罗加,两条路合并。在此次战斗中,亨德里克·西亚诺金和许多著名的英格兰将领身亡。

克朗波因特、亨利堡和泰孔德罗加战役:殖民北美的诞生

1755年春天,在威廉斯堡,当爱德华·布拉多克讨论夏季作战计划时,威廉·雪利亲自前来与他制订了一套涉及范围很广的作战体系。爱德华·布拉多克带兵进攻迪凯纳堡。威廉·雪利率军经莫霍克河流域和奥斯威戈要塞向尼亚加拉河挺进,他率领的部队主要由新英格兰民兵组成。与此同时,威廉·约翰逊指挥的部队将从法兰西人手中夺取尚普兰湖的控制权。罗伯特·蒙克顿率领的部队将出征阿卡迪亚边境地区。威廉·雪利亲自率军征战尼亚加拉河,但他需要物色一名指挥官攻打克朗波因特。威廉·雪利擅长与殖民地议会打交道。他政见保守,经验丰富,善于克制,知道什么样的要求合理,也知道如何提要求会让人难以拒绝。在任命指挥官方面,他必须应对新英格兰地区的四个殖民地议会和纽约地区的议会。他很清楚,从任何一个殖民地中选择一名指挥官都会得罪另外三个殖民地。然而,任命威廉·约翰逊担任指挥官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因为英军需要易洛魁人的帮助,而威廉·约翰逊对易洛魁人的影响众所周知。此外,克朗波因特是莫霍克人的聚居地。鉴于上述原因,威廉·雪利派威廉·约翰逊率军攻打克朗波因特。事实证明,威廉·雪利的选择是对的。易洛魁联盟和纽约地区的人都很高兴威廉·约翰逊担任指挥官,新英格兰地区的四个殖民地议会也没有反对,但康涅狄格殖民地议会坚持让菲尼亚斯·莱曼担任副指挥。事实证明,对菲尼亚斯·莱曼的任命也是明智之举。由于必须与殖民地议会沟通协调,威廉·约翰逊的出发时间拖了很久。一切准备就绪后,大半个夏天过去了。1755年8月,当威廉·约翰逊率军前往哈得孙河上游时,爱德华·布拉多克惨败的消息传来。威廉·约翰逊隐约觉得此次作战凶多吉少。与此同时,加拿大北部传来情报,称加拿大总督派八千人驻守尚普兰湖。

约翰·斯塔克

威廉·约翰逊率领的部队兵力不足,并且大部分士兵是新英格兰地区的民兵,许多人从来没有参加过战争。这支部队通过此次历练,在1775年及以后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支部队中不乏一些日后非常重要的人物,如赛斯·波墨罗伊、以色列·帕特南和约翰·斯塔克。现在,他们与战友们浴血奋战。未来,独立战争的序幕一旦拉开,他们就会成为叱咤战场的人物。

威廉·约翰逊的部队走得缓慢,沿途不断出现延误,主要是由于缺乏调兵遣将的经验。大炮、弹药及行军水壶经常落在路上,四轮马车也总是无法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要么是路途太远,要么是驾驶四轮马车的人嫌报酬太少,不愿听从指挥。运到军中的大量子弹装不进膛。此外,由于食物供给不及时,士兵们经常忍饥挨饿。这些因后勤不力导致的问题屡见不鲜。1755年8月的第三个星期,威廉·约翰逊的部队抵达哈得孙河的一处据点。当时,那里还有一座没有竣工的堡垒,起初叫“莱曼堡”,后来改名“爱德华堡”。在莱曼堡,三百个莫霍克人加入了威廉·约翰逊的部队。从莱曼堡到克朗波因特有两条路,一条通过乔治湖,另一条通过伍德溪。伍德溪是一条流入尚普兰湖狭长湖口的溪流。在泰孔德罗加,两条路合并。泰孔德罗加位于克朗波因特以南约二十五英里处。经过讨论,威廉·约翰逊决定横渡乔治湖。当时,乔治湖的法兰西名字是“圣体湖”。威廉·约翰逊将圣体湖改成了英格兰国王的名字,多少有宣示主权的意思。五百名士兵留下来修建莱曼堡,另外两千名士兵跟随威廉·约翰逊抵达了乔治湖湖口,并在乔治湖湖口安营扎寨。

莱曼堡示意图

与此同时,法军指挥官迪斯考男爵让·埃德曼率领三千五百多人抵达克朗波因特,决定继续向前寻找英格兰人。到达泰孔德罗加时,迪斯考男爵让·埃德曼从一个英格兰俘虏口中得到了一条消息。英格兰俘虏称,莱曼堡只有五百名英格兰士兵,剩下的英格兰士兵不知为何撤回奥尔巴尼去了。迪斯考男爵让·埃德曼以为莱曼堡很容易攻克,于是率军沿尚普兰湖全速南下,抵达了南湾。南湾的源头在伍德溪和乔治湖之间。在南湾,迪斯考男爵让·埃德曼径直向莱曼堡进发。在距莱曼堡不到四英里的地方,迪斯考男爵让·埃德曼截获了一封信,从信中得知英军的主力部队其实驻扎在乔治湖湖口。与迪斯考男爵让·埃德曼一起的还有勒加德尔·德·圣皮埃尔手下的六百个印第安人,他们一致表示要攻打户外营寨,而不是堡垒。实际上,印第安人讨厌大炮。有人反对称,户外营寨的兵力看上去比堡垒里的多。印第安人回应说,英军是一群残兵败将,除了逃跑什么都不会,并且得意地提到了遭遇惨败的爱德华·布拉多克。一些印第安酋长还一边手舞足蹈地叫着,一边向迪斯考男爵让·埃德曼保证,营寨中的英格兰士兵越多,他们能带回来的头皮就越多。于是,迪斯考男爵让·埃德曼虽然不太确定输赢,但下令直接攻打乔治湖湖口的英军。

此时,在威廉·约翰逊的营帐中,侦察兵报告说大批法兰西人正在逼近。由于低估了法军人数,威廉·约翰逊最初的命令是派两支五百人的部队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夹击法军。经验丰富的莫霍克酋长亨德里克·西亚诺金得知威廉·约翰逊的命令后,捡来两根结实的木棍,放在手中怎么掰也掰不断。随后,他将两根木棍分开,结果每根木棍都轻松掰断了。威廉·约翰逊见状说:“有道理!传令下去,让两支部队从一个方向攻击法军。”但即使如此,亨德里克·西亚诺金依然不同意。他说:“如果想打败法军,现在的兵力依然不够。但如果只是去送死,人员损失就太大了。”结果,迪斯考男爵让·埃德曼得知英军先头部队的消息后,布下了埋伏,沉重打击了英军。在此次战斗中,亨德里克·西亚诺金和许多著名的英格兰将领身亡。

亨德里克·西亚诺金

打了胜仗后,迪斯考男爵让·埃德曼率领的法军士气大振,认为英格兰人的胆量的确如传言的那样。于是,迪斯考男爵让·埃德曼继续攻打威廉·约翰逊部队的营地。但威廉·约翰逊部队的营地固若金汤,不仅有土木工事,还有很多树干做防御。法军拼尽全力想一举拿下威廉·约翰逊部队的营地,但最后还是无果而终。经过多次进攻,法军已经筋疲力尽。与此同时,英格兰士兵跳出战壕,发动了猛攻。法军死伤惨重,勒加德尔·德·圣皮埃尔也战死了。当初,正是勒加德尔·德·圣皮埃尔与乔治·华盛顿在勒鲍夫堡的一面之交拉开了大战序幕。迪斯考男爵让·埃德曼受伤后被俘。威廉·约翰逊手下的莫霍克人想烧死迪斯考男爵让·埃德曼,但威廉·约翰逊彬彬有礼地向迪斯考男爵让·埃德曼保证说:“他们不会烧死你的,除非他们先烧死我。”

迪斯考男爵让·埃德曼被俘

与大多数其他战役一样,关于这场战役的争议很多,但这里不再详述。威廉·约翰逊的部队主要将胜利归功于菲尼亚斯·莱曼,并指责威廉·约翰逊对菲尼亚斯·莱曼不公平。我认为,这一评价总体上站得住脚。当时,威廉·约翰逊声名鹊起,得到了很多奖赏。英格兰人十分想在爱德华·布拉多克战败后找回点颜面。威廉·约翰逊被授予准男爵头衔。然而,如果威廉·约翰逊乘胜追击,彻底击溃法军,那么乔治湖湖口的战役不失为重要一战。由于没有乘胜追击,威廉·约翰逊遭到了很多谴责。但他迟迟未动的原因很难解释,并且类似的情况很常见。乔治湖湖口的战役胜利后,英格兰人得意了一段时间。在尼亚加拉河附近,威廉·雪利遭遇了失败。他率军穿过纽约地区的荒山野岭,抵达了奥斯威戈,然后从奥斯威戈乘船行驶五六天就能到达尼亚加拉河。但弗兰特纳克堡驻扎了一千四百多名法兰西士兵,兵力与威廉·雪利率领的总兵力差不多。威廉·雪利如果留下足够的人驻守奥斯威戈要塞,就没有兵力实施作战计划了。但如果他率全部兵力向西压进,那么弗兰特纳克堡的法军一定会占领奥斯威戈要塞,切断他的粮草供应。威廉·雪利陷入两难境地,最后不得不放弃作战计划。

1755年冬天很快来临。弗吉尼亚宾夕法尼亚边境地区的居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印第安人的火把和斧头频繁挥向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边境地区的英格兰人,英格兰人却无法集结兵力应对印第安人的恐怖袭击。殖民地议会激烈争吵了一整个冬天,依然没有找到解决办法。

乔治湖湖口战役,英军击败法军

奥地利女大公玛丽亚·特雷莎

最终,1756年5月,大概是“大草原”发生的小冲突结束两年后,大不列颠王国对法兰西王国宣战,打响了近代史上最难忘的一场战争。1618年到1648年,经历了三十年战争的考验,欧洲形成了合理的权力布局。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上台后,试图建立一个现代德意志国家,不仅打破了欧洲各国之间的权力平衡,还亲手缔造了一个反对自己的强大联盟。占领西里西亚后,奥地利成了德意志人永远的敌人。为了收复西里西亚,奥地利女大公玛丽亚·特雷莎发动了一场战争,但以奥地利的失败告终。不甘心失败的奥地利女大公玛丽亚·特雷莎准备再战,并且找到了一个令人生畏的盟友,即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一直想教训一下普鲁士王国。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出言不逊,戳中了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的软肋,导致所有矛盾激化成了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不可遏制的怒火。除了俄国,法兰西王国也与奥地利结盟,因为法兰西王国预感到普鲁士王国比奥地利危险得多。面对强大的对手,普鲁士王国选择与大不列颠王国结盟成了万全之策。从狭义上讲,与普鲁士王国结盟可以使英王乔治二世更好地保护汉诺威王朝的领地。从广义上讲,当欧洲战场牵制住法军的大部分力量时,英属北美殖民地就可以获得发展机会。因此,大不列颠王国的国库成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主要经济依靠。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将每一分钱都用到了刀刃上。他单枪匹马,奋勇杀敌,成功打败了俄国、奥地利和法兰西王国联盟。他取得的一些胜利令人称奇。当他牵制三个对手时,英格兰人继续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控制权,在北美和印度力压法兰西人,占据了明显优势。

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

然而,与此同时,英属北美殖民地还没有收到新的军事联盟带来的好处,因为法兰西首相新选派的北美洲法军总指挥运气出奇的好。这位法军总指挥就是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委派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指挥北美洲的法军绝对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明智之举。1712年,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出生在法兰西尼姆近郊,从小受良好教育,熟读希腊文及拉丁文的经典著作与哲学著作,并且酷爱文学,曾经立志当一名学者。闲暇时,他总会专心阅读和研究文学。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他表现突出,很多人认为他是法军中能力最强的将领之一。来到北美洲前,他将家人留在了尼姆近郊坎迪亚克的庄园中,包括他的母亲、妻子和六个孩子。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是一个家庭观念很重的人,很依恋家人。在北美洲征战的日子里,我们可以从他的日记和信件中感受到他对家人浓浓的爱。

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

在海上航行的六个星期中,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历经坎坷,不时还有生命危险。在一封写给妻子的信中,他描述道:“船的前甲板总是没入水中,后甲板一直遭到海浪的拍打,折断了两次。从1756年4月22日到1756年5月4日晚上,我们周围弥漫着大雾,寒气逼人,还有很多冰山。1756年4月30日,雾气稍微消散了些,我们有幸数到了十六座冰山。前一天,一大块冰漂到船首的斜桅杆下面,擦船而过,幸好舵手及时发现‘拉起了纵帆前缘’,不然一定会船毁人亡。说完困难和不幸后,再告诉你一些愉快的经历。我们钓到了鳕鱼。鳕鱼味道鲜美,口感细腻,鳕鱼的头、舌头和肝都是很不错的食材。但我不建议为了鳕鱼漂洋过海。我的身体和之前一样健康。我发现了一个不错的饮食方法,即每顿少吃一点,不吃晚饭,不时喝点茶,多吃柠檬。然而,我厌倦了海洋,唯一能让我高兴的就是和你重逢。到那时,我将不再出海。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能看到这封信,但我会让第一艘回法兰西的船捎上它,然后继续给你写信,直到重逢。我知道读到一封自己爱人寄来的信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因此,我想我最爱的人一定会乐意读这些枯燥的文字。复活节那天,我们听了弥撒曲。如果是前一周,我们根本听不了弥撒曲,因为船颠簸得很厉害,我几乎站不稳。如果我站起来,风浪就会迅速抽打我。复活节前一周的经历令我难以忘怀。”

抵达蒙特利尔后,加拿大总督沃德勒伊侯爵皮埃尔·德·里戈极不热情地接待了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原来,沃德勒伊侯爵皮埃尔·德·里戈渴望军功卓著,无论是指挥大规模战役,还是调动加拿大民兵或法兰西正规军,都自以为所向披靡。此外,他喜欢控制一切,但面对一个意志坚定、精力充沛的总指挥,他无法继续一意孤行。这一点他心知肚明。沃德勒伊侯爵皮埃尔·德·里戈是加拿大本土人,出生在他父亲担任加拿大总督期间。在加拿大出生的法兰西人对来自欧洲的法兰西人存有一丝嫉妒,正如在新英格兰出生的英格兰人对英格兰本土人的感情那样。有时,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和沃德勒伊侯爵皮埃尔·德·里戈之间的隔阂会对法军的军事行动造成不利影响。

劳登伯爵约翰·坎贝尔

詹姆斯·阿伯克龙比

然而,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到达蒙特利尔后不久,就因重创英军声名鹊起。在一定程度上,这场失败是英军自己造成的。我们已经看到,由于驻守在弗兰特纳克堡的法军,威廉·雪利的部队在奥斯威戈无功而返。当然,如果不能攻破弗兰特纳克堡,那么英军在尼亚加拉河流域的任何征战都会以失败告终。回到纽约后,威廉·雪利和威廉·约翰逊吵了一架。他们的吵架反映出了英军对威廉·雪利的不满。纽约地区有权势的人给英格兰大臣写信,要求撤换威廉·雪利,委任一位新的总指挥。于是,英格兰内阁派劳登伯爵约翰·坎贝尔出任北美洲英军总指挥。但由于劳登伯爵约翰·坎贝尔迟迟没有出发,英格兰内阁先派出了詹姆斯·阿伯克龙比。然而,詹姆斯·阿伯克龙比还没准备好就任,英格兰内阁只能派出丹尼尔·韦布。结果,在筹备新的奥斯威戈战役时,威廉·雪利不得不将指挥权交给丹尼尔·韦布。但随后,丹尼尔·韦布将指挥权交给了詹姆斯·阿伯克龙比。最后,詹姆斯·阿伯克龙比还要将指挥权交给劳登伯爵约翰·坎贝尔。正如林肯所言,中途频繁换马不利于组织快速、统一的军事行动。新上任的总指挥成为英军当时最大的败笔。威廉·雪利虽然不是专业军人,但反应敏捷,有勇有谋。劳登伯爵约翰·坎贝尔呆滞刻板,优柔寡断,是一个容易半途而废的人。本杰明·富兰克林用了一个恰当的比喻形容劳登伯爵约翰·坎贝尔,说劳登伯爵约翰·坎贝尔就像小酒馆广告栏中贴的圣乔治,总骑在马背上,但从未向前跑。

奥斯威戈

威廉·雪利本来打算出征奥斯威戈,希望从奥斯威戈进攻弗兰特纳克堡。但丹尼尔·韦布和詹姆斯·阿伯克龙比的陆续到来延迟了他的作战计划。1756年7月下旬,劳登伯爵约翰·坎贝尔到达北美洲,决定集中力量拿下泰孔德罗加。当时,法军已经在泰孔德罗加建新的堡垒。至于安大略湖的奥斯威戈,劳登伯爵约翰·坎贝尔认为现有的驻防已经足够,没有向奥斯威戈增派兵力。时机就这样悄悄溜走了。劳登伯爵约翰·坎贝尔的决定很不明智。法军如果占领了奥斯威戈,不仅会阻断英军进攻尼亚加拉河的通道,还能让泰孔德罗加和克朗波因特两地的法军集中兵力攻打英军。劳登伯爵约翰·坎贝尔抵达奥尔巴尼后,由于英格兰国王的愚蠢命令,北美洲的所有军事行动陷入停滞状态。原来,英格兰国王命令殖民地拥有将军和上校军衔的军官一律降为上尉。这项命令将英属北美殖民地的英军放在了英格兰少校的统率下,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与此同时,劳登伯爵约翰·坎贝尔突然想起了奥斯威戈要塞,于是命丹尼尔·韦布火速增援奥斯威戈要塞,但已经无济于事。当丹尼尔·韦布到达莫霍克河谷与安大略湖之间的一处空地时,也就是后来建立斯坦威克斯堡的附近,靠近现在的罗马市,他震惊地发现,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已经占领奥斯威戈。实际上,结果早在预料之中。当劳登伯爵约翰·坎贝尔犹豫不决时,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却在积极备战。他从弗兰特纳克堡出发,包围了奥斯威戈要塞,然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驻守奥斯威戈要塞的一千四百名英格兰士兵及二三百名非武装人员全部投降,沦为战俘。法军缴获了一百多门轻型加农炮。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事,预示着可怕的未来。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手下的一些印第安人开始动手残杀英格兰战俘。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许下慷慨承诺后,才劝阻了印第安人的残忍行为。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算了一下,用来赎回战俘的物品估价约有一万或一万两千里弗[1]

奥斯威戈要塞守军向法军投降(www.xing528.com)

1756年冬天发生了许多游击战,这里不再叙述。1757年夏天,英军的作战看似很不顺利。摧毁奥斯威戈要塞后,法军的前哨更加靠近易洛魁联盟的据点。只要法军坚守住弗兰特纳克堡,英军就无法顺利到达尼亚加拉河。再加上迪凯纳堡,法军成功占领了北美洲大陆的腹地。奥斯威戈要塞的沦陷对印第安人的影响很大。一天,苏必利尔湖附近的一群印第安人前来面见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说:“我们想看一看将英格兰人踩在脚下的法兰西人。我们原以为会看到一个高大的巨人,脑袋直冲云霄。但今天一见,天哪!原来你的身材这么矮!但看到你的眼睛时,我们仿佛看到了松树的伟岸和鹰的激情。”

当时,在尚普兰湖或布雷顿角岛附近,英军还没有排兵布阵。于是,劳登伯爵约翰·坎贝尔下令,攻克路易斯堡是重中之重。为此,他集结了一万多人马和十七艘轻型战舰。结果,整个夏天过去了,英军的战舰纹丝未动,因为劳登伯爵约翰·坎贝尔听说法军派来的舰队比自己的舰队多一艘战舰。他可能研究过英格兰儿歌,歌词写到一位尊贵的法兰西国王带着四万将士上了山又下山。

劳登伯爵约翰·坎贝尔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为了攻打路易斯堡,他大张旗鼓地积极备战,撤回了哈得孙河沿岸的驻军。于是,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萌生了南下攻占奥尔巴尼的想法。1757年7月,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在泰孔德罗加集结了一支由法兰西人和加拿大本地人组成的军队,人数达七千六百人,另外还有一千八百个印第安人。这支军队异常庞大,很难管理。在北美洲,爱德华·布拉多克惨败和奥斯威戈要塞沦陷的消息已经传遍印第安部落。聚集在尚普兰湖和乔治湖之间的印第安人来自遥远的爱荷华地区,个个穿着艳丽,说着白人听不懂的话,即使是熟悉北美洲丛林的人也听不懂他们的话。爱荷华地区的印第安人此次前来是为了杀戮和掠夺钱财,他们对此毫不避讳。法兰西人说,这么坦率的人还是第一回见。爱荷华地区的印第安人将烤好的整只野牛排成长列,然后瞬间吃光,令人瞠目结舌。野鸡好像张开翅膀飞进了他们的喉咙,一下就不见了。法兰西人看到他们吃人肉时,表情立即扭曲了。法兰西人必须严加看守装白兰地和朗姆酒的木桶,不然饥渴的印第安人会将木桶一一凿开。印第安人一旦喝得酩酊大醉,凶残的本性就会暴露无遗,会喋喋不休地争吵,或像猛兽一样用牙齿相互撕咬。对法兰西人来说,控制爱荷华地区的印第安人绝非易事,因为他们如果不能吃俘虏或喝朗姆酒,就会勃然大怒,一哄而散去做其他事情。在泰孔德罗加,法军需要爱荷华地区的印第安人的协助,就像在现代战争中,骑兵不可或缺一样。在荒野中,法军的眼睛就是爱荷华地区的印第安人。

唯一与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率领的法军抗衡的是驻守在爱德华堡的两千六百名英格兰士兵和乔治湖南端的一千两百名守军。爱德华堡英军由丹尼尔·韦布直接指挥。之前,在乔治湖南端,威廉·约翰逊打败了迪斯考男爵让·埃德曼。爱德华堡虽然很重要,但设防薄弱,不得不说这是劳登伯爵约翰·坎贝尔的又一败笔。得知法军即将发动进攻后,丹尼尔·韦布打算将爱德华堡的驻军调到乔治湖,但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他必须防止法军趁机借道南湾南下,然后从自己右侧绕过,偷袭奥尔巴尼。当时,权宜之计是撤回兵力较弱的先头部队,在爱德华堡集结军队。但丹尼尔·韦布好像没有这样做,只派了一千人到乔治湖。乔治湖的英军总数达两千两百人。这支英军驻守的地方被威廉·约翰逊称为“威廉·亨利堡”。威廉·亨利堡防御坚固,四面布满了巨大的树干。

威廉·亨利堡示意图

威廉·亨利堡向路易·约瑟夫投降

1757年8月1日,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率领七千名法兰西士兵和一千六百个印第安人,前去攻打威廉·亨利堡,同时留四百人驻守泰孔德罗加。到达威廉·亨利堡后,他向英军指挥官乔治·门罗送上了招降书。但乔治·门罗断然拒绝。不久,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只能发起常规突围,兵分多路,并且架设了炮台轰炸威廉·亨利堡。与此同时,法军截获了丹尼尔·韦布的一封信。信中,丹尼尔·韦布向乔治·门罗透露,他无法增派援军,除非有更多援军抵达爱德华堡。对此,他已经派人沿哈得孙河而下,前去求援。读完丹尼尔·韦布的信后,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将信塞进了口袋。两三天后,当威廉·亨利堡的驻防工事遭到严重损毁时,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派人将丹尼尔·韦布的信送给了乔治·门罗,信中还夹带了一面休战旗,赞扬乔治·门罗勇气可嘉。乔治·门罗拒收休战旗,继续英勇抵抗,直到第八天即将结束。威廉·亨利堡的重机枪全部熄火。三百名英格兰将士战死。大部分士兵因染上天花动弹不得。在这种情况下,乔治·门罗只能投降。威廉·亨利堡的英军撤退,并获准保留一门加农炮彰显自己的英勇。签订投降协议前,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召集所有的印第安酋长开会,让印第安酋长庄重承诺不虐待战俘。印第安酋长们一律许下承诺,并郑重宣布决不让年轻的印第安人劫掠或虐待战俘。然而,英军刚离开威廉·亨利堡,一群残暴的印第安人就前赴后继地杀死了所有伤残士兵。

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试图阻止印第安人的屠杀行为

这次经历仿佛让老虎尝到了血腥味。由于印第安人太多,法军根本无法控制印第安人。印第安人清楚自己身上的力量,由于浑身的杀气得不到宣泄,他们愤怒至极。根据投降协议,第二天一早,英军的残兵排成长队,由加拿大民兵护送前往爱德华堡。英军刚出发,一群印第安人就挥着战斧割下了十七名伤员的头皮。当时派来保护英军的还有一支法军,但依然寡不敌众。英军出发不久,另一群印第安人就从树丛中又迅速窜出,抓走了七十或八十名英格兰士兵。被拖入林中的英格兰士兵遭到了印第安人的屠杀。在前往爱德华堡的途中,印第安人的残暴行为如影随形,杀戮不断。即使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勃然大怒,再三阻挠,也无济于事。据说,印第安人拖走了六七百名英格兰士兵,但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救出了其中的四五百人。英军具体的死亡人数无从得知,但后来很多年中,威廉·亨利堡一直是英格兰人恐惧的地方。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心中的隐痛一直挥之不去。虽然他不需要对印第安人的残暴行为负责,但一些法兰西军官胆小怯懦,非常害怕印第安人,生怕印第安人将怒气撒到自己身上。总之,威廉·亨利堡战役是北美洲历史上最残酷的战役之一。

威廉·皮特

接下来的战役打响前,大不列颠王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大不列颠王国的军事指挥权落到了威廉·皮特身上。迄今为止,威廉·皮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首相之一,屡建奇功。他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联合,使法兰西王国陷入险境。威廉·皮特具有超强的领导能力。他挑选的人总能顺利完成作战计划。他从不囿于细枝末节,但能通过细节洞察大义。大不列颠王国称霸海洋、英属北美殖民地占领密西西比河河谷、神圣罗马帝国建立新教帝国等事件都是威廉·皮特的杰作。除了非凡的智力,他身上还折射出崇高的人性光辉。这种魅力似乎能使所有英格兰人听他指挥。据说,接触过威廉·皮特的人都变得越来越文明、越来越勇敢。当时,面对腐败现象,大多数政治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英格兰国内的道德水准并不高,但无论在公共领域还是私人生活领域,威廉·皮特都表现得非常廉洁。人们相信他是公正无私的,他也从未让人失望。随着18世纪民主思潮的兴起,威廉·皮特也成为一名民主主义者。奥利弗·克伦威尔去世后,英格兰人第一次感觉到一位可以代表整个国家的领袖出现了。在北美洲,民众对威廉·皮特的爱戴几乎和英格兰国内一样。因此,当威廉·皮特想调用新英格兰殖民地的两万士兵时,几乎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威廉·皮特一上任,就撤换了无能的劳登伯爵约翰·坎贝尔,然后派杰弗里·阿默斯特前往北美洲指挥作战。杰弗里·阿默斯特手下有一位叫“詹姆斯·沃尔夫”的年轻将领,下一章我们将谈到他。威廉·皮特本来想撤换詹姆斯·阿伯克龙比,但考虑到詹姆斯·阿伯克龙比的影响力,不得不放弃这一想法。结果,詹姆斯·阿伯克龙比继续指挥哈得孙河的英军。但威廉·皮特派乔治·豪子爵协助詹姆斯·阿伯克龙。詹姆斯·沃尔夫称乔治·豪子爵是英军中的豪杰。毫无疑问,乔治·豪子爵个性鲜明,能力出众。乔治·豪子爵有两个弟弟,一个是著名的海军上将理查德·豪,另一个是几年后在北美洲指挥英军的陆军总指挥威廉·豪。三兄弟都是英王乔治一世的外孙,父亲是伊曼纽尔·豪子爵。当时,他们是在位的英王乔治二世的外甥。他们的母亲和英王乔治二世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三兄弟从小研读兵书,与北美洲的殖民者非常亲密,尤其是乔治·豪子爵。派乔治·豪子爵前往北美洲说明威廉·皮特充分相信乔治·豪子爵的能力。由于领导层发生了变动,北美洲英军的优势还没有突显出来。我们看到,英军再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威廉·豪

1758年6月月底,詹姆斯·阿伯克龙比率军进驻乔治湖南端。1755年,威廉·约翰逊曾在乔治湖南端打败迪斯考男爵让·埃德曼。但1757年8月,威廉·亨利堡发生了惨案。在乔治湖南端,詹姆斯·阿伯克龙比派驻了六千名英格兰士兵和九千名地方民兵,共计一万五千人,是当时北美洲有史以来兵力最多的一支英军。摆在詹姆斯·阿伯克龙比面前的任务是威廉·约翰逊没有完成的任务,即进攻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驻守的泰孔德罗加。1758年7月4日,一切准备就绪。1758年7月5日清晨,英军乘平底舟和独木舟从乔治湖出发。后来,许多文人描述了当时的壮观场面。不久,正如威廉·皮特预料的那样,乔治·豪子爵成了英军中的精神领袖。上到将领,下到列兵,乔治·豪子爵和所有人打成了一片。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乔治·豪子爵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因此,到达北美洲不久,他就抓住机会了解了荒野作战的情况。随后,他开始减少辎重,裁剪军服。英军的长衣变成了短夹克。为了防止在丛林中被划伤,英格兰士兵穿上了皮制护腿。此外,英格兰士兵背着防水的帆布包,包里装有随时可以煮着吃的食物。在所有行动中,乔治·豪子爵总是身先士卒。

罗伯特·罗杰斯

1758年7月6日正午,英军船队到达乔治湖北端。乔治湖北端的湖面突然变窄,湖水汇入一条弯曲的河流,河道与尚普兰湖连接。英军迅速登陆,开始沿河流西岸行进。罗伯特·罗杰斯率领两支突击队开路。但不久,突击队被困在了密不透光的树林中,很快迷失了方向。一个叫“朗吉”的法兰西军官带领一支三百五十人的部队,从一处高地监视着英军。这处高地位于弯曲河道与鳟鱼溪之间。还没等法军从高地上撤下来,英军就切断了法军的退路。但法兰西军官朗吉擅长在丛林中作战,试图取道鳟鱼溪北岸,然后绕回泰孔德罗加。于是,法兰西军官朗吉率领的三百五十人与乔治·豪子爵率领的英军游荡在树林中。虽然是正午,但树林中几乎像夜晚一样。很快,法军也迷失了方向。走在英军最前面的是乔治·豪子爵和以色列·帕特南。突然,树林中传来沙沙声,然后是一声尖叫:“是谁?”“法兰西人。”回应很快,但法兰西军官朗吉手下一些士兵的眼睛更快,即使漆黑一片,也能分辨出法军身上的白色和英军身上的绯红色。法兰西军官朗吉连发几枪,乔治·豪子爵应声倒下,不幸身亡。英军的命运随之逆转。这次突然交火以法兰西人的失败告终,大部分法兰西士兵被俘。直到英军走出树林后,各级官兵才得知乔治·豪子爵已经战死。据说,当时,整支英军士气大落,士兵们的希望变成了恐惧。乔治·豪子爵虽然来到北美洲的时间很短,但深得人心。一些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民众听到乔治·豪子爵的死讯后,不禁潸然泪下。后来,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为乔治·豪子爵立了一座纪念碑。

泰孔德罗加战役

面对乔治·豪子爵的死,没有人比詹姆斯·阿伯克龙比更伤心,因为他一直期待乔治·豪子爵为他出谋划策。现在,法军近在咫尺,却没有人帮他了。穿过泰孔德罗加西北部的高地,有一处山脊。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用砍来的树干做防御,用树干修了一堵“之”字形的护墙。这样一来,英军靠近时,霰弹或步枪的火力就可以从护墙两侧将英军打散。护墙里面有开火用的平台。法兰西士兵站在平台上面时,护墙外除了能看到法兰西士兵的帽顶,什么也看不到。护墙前的地面上布满交错的大树枝,尖尖的枝条向外伸展。显然,带火枪的步兵无法攻下这片阵地。但有经验的将领绝不会认为这片阵地牢不可破。的确,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在守和退之间犹豫了很久。最终,他决定固守阵地,而不是退到克朗波因特。他的决定做得有点草率,因为詹姆斯·阿伯克龙比可能会用多种方式打败他。因此,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死守泰孔德罗加可能是个错误。首先,詹姆斯·阿伯克龙比可以撤回登陆的地方,然后架起加农炮轰炸法军阵地。但这只是一种通常能想到的防备之举。其次,泰孔德罗加紧靠一座山,詹姆斯·阿伯克龙比可以在山上筑几个炮台,将法军打得七零八落,迫使法军转移阵地。1777年,英军将领约翰·伯戈因就巧妙利用这座山占领了泰孔德罗加。从那时起,这座山被人们熟知,称“迪法恩斯山”。再次,詹姆斯·阿伯克龙比可以派部分英军佯攻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的阵地,率主力部队向克朗波因特挺进,然后走五英里后会发现湖面突然变窄,只要架设炮台,就能控制整片湖,从而切断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的退路。这样一来,只要等待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投降就可以了。由此可见,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能够侥幸逃脱完全是因为詹姆斯·阿伯克龙比太愚蠢。此外,在所有可能的作战方式中,詹姆斯·阿伯克龙比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战术。将泰孔德罗加战役与邦克山战役和新奥尔良战役做个对比,会发现三场战役有一个相似之处。在邦克山,英军包围了美军,可以不失一兵一卒逼美军投降。但要想实现这一点,英军需要走水路占领查尔斯顿地峡。当时,指挥英军的是乔治·豪子爵的弟弟。他决心报仇雪恨,结果英军伤亡惨重。同样,在新奥尔良,英军将领爱德华·帕克南并不需要攻打安德鲁·杰克逊的战壕,因为他只需要沿密西西比河河岸继续前行,就可以攻下整片阵地。但他发动了鲁莽的强攻。安德鲁·杰克逊可能早就料到了这一点。

詹姆斯·阿伯克龙比有点急于求成,因为他听说法军的援军正在赶过来,所以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打法。此外,他可能太过自信,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一个英格兰人能打败三个法兰西人。不管怎样,1578年7月8日正午前,詹姆斯·阿伯克龙比下达了作战命令。英格兰步兵迅速排开,开始冲锋,试图摧毁法军的防御工事。詹姆斯·阿伯克龙比的命令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因为一旦发起冲锋,步兵的紧凑队形就会被地上的树干打乱。结果不出所料,英军乱作一团。紧接着,在两侧霰弹及火枪的猛烈夹击下,英军被迫还击。英军将士以惊人的勇气发动了一次次进攻。从1578年7月8日正午一直到夜幕降临,英军共发动了六次进攻,每次进攻都是孤注一掷。有几次进攻差一点跨过法军的护墙,但结果还是令人失望。英军越勇敢,伤亡就越惨烈。黄昏时分,双方停火。英军伤亡两千多人。

法军欢呼在泰孔德罗加取得胜利

即使战死了两千多将士,英军也没有理由撤退。当时,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已经无力还击,但詹姆斯·阿伯克龙比依然有实力向克朗波因特进发,切断蒙特卡姆侯爵路易·约瑟夫部队的物资供应。然而,詹姆斯·阿伯克龙比好像失去了理智,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逃跑,好像法军非常强大似的。逃回乔治湖南端时,他发现自己成了众人的笑柄。为了泄愤,人们给他起了各种绰号,如“胆小鬼”“老太太”“矮子阿伯克龙比太太”等。

乔治·豪子爵死后,英军好像失去了大脑,再次经历了黑暗的一天。在当时所有的战争灾难中,泰孔德罗加战役算得上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但物极必反,英军的厄运已经走到尽头。下一章充满英属北美殖民地的胜利欢歌,我们将讲述发生在路易斯堡、弗兰特纳克堡、尼亚加拉河、迪凯纳堡和魁北克的战役。

【注释】

[1]里弗是法国大革命前流通的一种货币,1795年,法郎正式替代里弗成为本位货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