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税收效率与土地税:无谓损失的避免方法

税收效率与土地税:无谓损失的避免方法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无谓损失现在来分析政府税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三)征收土地税不影响市场效率学者们发现,对土地征税可以避免“无谓损失”。比如说对公共设施用地一般是不征税的,如果规划中公共设施用地比重过大,就会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工商业用地的税率与住宅用地的税率是不一样的,如何分配工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也会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

税收效率与土地税:无谓损失的避免方法

(一)“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1)税收公共部门获取社会资源的主要途径是税收。既然社会需要有一个政府,而政府的存在和行使其功能都需要有钱,于是社会就赋予了政府收税的权力,使政府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征什么税、如何征,都会影响到资源利用的效率,所以要仔细地加以研究。

(2)消费者剩余。市场中商品的价格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点决定的,并不能针对每一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来定价,所以有一部分人就会以低于其效用水平的价格获得商品,这里商品带来的效用和支付的价格之差被称为消费者剩余。举例来说,当一个人肚子很饿时,他愿意为一个面包付5元钱(代表面包的效用),但面包的市场价格是3元,这样他就节省了2元钱,这2元的节省就是消费者剩余。

(3)生产者剩余。对于生产者来说,在能够回收成本的价格下他就愿意把产品卖出去,而不同的厂商生产成本不同,愿意接受的价格也不同。这样市场均衡价格就可能高于一部分厂商愿意接受的价格,高出的这一部分就称为生产者剩余。比如某厂商生产面包的成本是2元,所以2元是他能接受的最低价格,但面包的市场价格是3元,于是他就有了1元的生产者剩余。

经济学家把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看作是社会的总福利,市场运作的结果是使两种剩余最大化,即社会福利最大化。

(二)无谓损失

现在来分析政府税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以产品市场为例(见图5-15),在政府征税之前,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点是E0,均衡价格是P0,均衡交易量是Q0。在E0和P0连线上方的三角形阴影区是消费者剩余总量,下边的阴影区是生产者剩余总量,二者之和是社会总福利。如果政府对卖方征税(如销售税),相当于生产成本上升了,生产规模(即供给规模)就会下降,从S降到S′,与需求曲线交于新的均衡点E1。这时的均衡价格(也是买方支付的价格)为P1,而卖方收到的价格为P2,二者之差(P1-P2)是政府对单位产品征收的税。这时的均衡交易量也发生了变化,从Q0下降到Q1。社会总福利则被分为三部分,P1到E1之上的三角形阴影区是消费者得到的剩余,P2到E2之下的三角形阴影区是生产者得到的剩余,中间的长方形P1 E1E2P2是政府得到的总税收。比较税收之前和之后的社会总福利,E0E1E2构成的小三角形代表的福利消失了,这就是税收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也是税收对市场效率带来的影响,被经济学家称为税收的“无谓损失”。所以,在选择税种时要尽量选择那些“无谓损失”小的税,以减少社会福利的损失。

(三)征收土地税不影响市场效率

学者们发现,对土地征税可以避免“无谓损失”。因为土地是一种自然生成物,不能通过人类的劳动生产出来,所以其总量是给定不变的,称为供给无弹性。对于城市来说,当行政边界划定了之后,其土地总量就给定了,不管地价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其总供给量都不会变。从图5-16中可以看到,其供给曲线就是一条垂直的线。而且因为土地是自然生成物,其供给是没有生产成本的,所以不论在什么价格下卖出去,价格就是卖方的剩余。这样在图中买方的剩余为P0至E0之上的三角形阴影区,卖方的剩余为其下的方形阴影区。政府如果对土地征税,卖方可以尝试把价格提高到P1,但需求马上会降到Q1,市场出现供过于求,会使价格下降,直到价格重新回到P0,交易量也恢复到Q0,市场才达到均衡。也就是说卖方不能通过提高价格来把税收的一部分转嫁给消费者,所以卖方只能自己来承担税收,即四边形E0E1P2P0的面积。结果就是卖方的剩余下降,下降的部分被转化为政府的税收。而这里因为均衡时的市场交易量没有变化,所以社会总福利也没有变化,即没有任何“无谓损失”。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学家认为征收土地税是最好的选择,可以在为政府获得财政收入的同时不影响市场的效率。

图5-15 税收的无谓损失

图5-16 土地税的效果

(四)“单一税”理论

19世纪的美国政治经济学家亨利·乔治提出的“单一土地税”理论。乔治看到土地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生产要素,无论价格如何上涨,供给量也不会提高,即后来的经济学家所称的“供给无弹性”。但对土地的需求必然会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长,因为每一个人都需要一块生存的空间。结果就是无论是否对土地进行了投入、无论使用土地的效率是高还是低,土地所有者都会变得越来越富有。这不仅会造成土地利用效率的损失,也带来了社会的不公平。解决办法就是征收土地税,把不是由于个人的劳动创造的土地价值以税收的形式收到政府手中来,用于公共支出。这样既可以实现社会公平,也可以减少土地闲置,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是一种可以同时达到公平与效率两个目标的方法。而且乔治认为只要征收土地税一项税收就可以为政府提供足够的财政收入了,所以后来被称为“单一税”理论。

(五)房地产税和房地产增值税

由于在城市中土地主要是一种承载物,与建设其上的建筑物形成了一个共同体,一般称为不动产(或房地产);价格也是二者合一的,难以区分出地价和房价,所以征税只能对房和地一起征。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征收房地产税,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静态的税,即对作为个人或企业拥有的房地产征税;二是动态的税,即在房地产转手时征收,称为房地产增值税。

房地产税的征收将会使地方政府从已经开发的存量土地中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从而减少大量开发土地的冲动,使城市的空间发展更紧凑。

房地产税还可以抑制城市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行为,使更多的居民可以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房地产税还可以成为地方政府调控城市发展的有力工具,通过在城市中的不同区域实行差别税率或减免税政策来有目的地引导土地开发、土地利用和历史遗产保护。

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各种城市用地的分配和构成将会对政府的财政收入带来影响。比如说对公共设施用地一般是不征税的,如果规划中公共设施用地比重过大,就会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工商业用地的税率与住宅用地的税率是不一样的,如何分配工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也会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城市规划在进行土地资源用途分配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进行着土地收益的分配。

历年真题

1.根据经济学原理,下列哪项税收可以兼顾公平与效率两个目标?( )[2018-66]、[2014-56]、[2011-58]

A.房地产税 B.土地税 C.个人所得税 D.企业所得税

【答案】B

【解析】征收土地税,把不是由于个人的劳动创造的土地价值以税收的形式收到政府手中来,用于公共支出。这样既可以实现社会公平,也可以减少土地闲置,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是一种可以同时达到公平与效率两个目标的方法。(www.xing528.com)

2.与其他税种相比,土地税的明显优点是( )。[2017-56]

A.可以实现经济效率的目标 B.可以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

C.可以同时实现效率和公平两个目标 D.可以实现“单一税”的目标

【答案】C

【解析】同[2018-66]解析。

3.对于城市发展来说,下列哪项生产要素的供给无弹性?( )[2017-55]

A.资本 B.劳动 C.土地 D.技术

【答案】C

【解析】土地是一种自然生成物,不能通过人类的劳动生产出来,所以其总量是给定不变的,称为供给无弹性。

4.土地税成为效率最高税种的原因是( )。[2013-57]

A.土地供给有弹性 B.土地需求有弹性

C.土地供给无弹性 D.土地需求无弹性

【答案】C

【解析】同[2017-55]解析。

5.下列税收中,可以避免社会福利“无谓损失”的是( )。[2012-60]

A.消费税 B.增值税 C.土地税 D.房产税

【答案】C

【解析】土地征税可以避免这种“无谓损失”。因为土地是一种自然生成物,不能通过人类的劳动生产出来,所以其总量是给定不变的,称为供给无弹性。

6.以下关于供需与政府政策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2010-24]

A.政府能利用供求关系市场规律,通过对价格的控制来达到调节市场运作的目的

B.基础设施供应企业是自主经营的企业,政府可以直接决定价格

C.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由买者和卖者共同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

D.政府实行的价格上限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时,市场力量自然而然地使经济向均衡变动,价格上限没有实际影响

【答案】B

【解析】政府可以利用供求关系的市场规律,通过对价格的控制来达到调节市场运作的目的。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政府会通过价格控制来改变市场的状况,例如规定价格上限。现在很多政府转向采用补贴而不是价格管制的方法来实现社会福利,这种补贴不会直接影响市场供给,因而不会引起短缺现象。自主经营的企业,政府不能直接决定价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