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华区庙宇:五湖四海众神共聚,让人心香神佑

成华区庙宇:五湖四海众神共聚,让人心香神佑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成华区域,庙宇比寺院更接地气,来自五湖四海、各个朝代的众神遍布街头小巷,和而不同。而对于那些没有经济实力修建会馆的区域来说,在居住的地方修建一座庙宇供奉家乡的神祇,是可以做到的。在持续了一年多的采访当中,我发现整个成华区的会馆并不太多,但庙宇却遍布各地。这些神仙在同一座庙宇里和谐共处,老百姓时常前来烧香拜佛,求神免灾,求子多福等。保和境内的三官庙,是一座供奉天地水三官的道教庙宇。

成华区庙宇:五湖四海众神共聚,让人心香神佑

在成华区域,庙宇比寺院更接地气,来自五湖四海、各个朝代的众神遍布街头小巷,和而不同。太上老君、八仙、川主、火神东岳大帝、城隍、地母等,应有尽有。这些受到崇拜的神仙,能够在成华区这样的地方共居,与“湖广填四川”的背景脱不了干系。

“湖广填四川”以后,四川各地的城市、场镇纷纷兴起了许多会馆,这些会馆主要供迁徙而来的商人或者同乡等聚会、商谈以及联络感情使用。修建会馆,需要得到商人及其他有钱人的支持,所以,会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财富的一种象征。而对于那些没有经济实力修建会馆的区域来说,在居住的地方修建一座庙宇供奉家乡的神祇,是可以做到的。

在持续了一年多的采访当中,我发现整个成华区的会馆并不太多,但庙宇却遍布各地。明朝时期的龙潭寺曾为“东山五场”的第一大场,当年的街道主要围绕龙潭寺的寺院发展,其中火神庙、大庙、川主庙等,就属于当地的典型庙宇。

火神庙位于龙潭寺中街,主要供奉火德真君。在古时人们的世界观中,“火德”是指令万物重生。相传在远古时期,燧人氏钻木取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人类食物从生食阶段进入了熟食阶段。为了纪念燧人氏,人们尊称其为“火神”,并在夏季里祭祀他。先秦时期,祭祀火神就已经成为国家祭典中的一项,《礼记·祭法》中提及周代设立的七种祭祀,即司令、中雷、国门、国行、泰厉、户、灶。在祭“灶”时,火神就在其中。在祭祀的发展历程中,火神除了祭祀燧人氏,也祭祀祝融、回禄等。相传祝融是颛顼孙子赤帝,他教会老百姓用火;而回禄则与火灾联系在一起。除以上三个火神之外,还有一些小的火神,也被人们推上神坛祭拜,比如五帝之一帝喾的长子阏伯就专管火种,被人们称呼为“火正”。

龙潭寺的火神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除了供奉火神,也供奉观音娘娘。这些神仙在同一座庙宇里和谐共处,老百姓时常前来烧香拜佛,求神免灾,求子多福等。20世纪50年代以后,火神庙开始走向衰落,直至今日,庙宇已经不复存在了,唯有那条火神庙街,每日都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龙潭寺的大庙,以前位于龙潭寺的寺院旁边,明朝末年,这座大庙毁坏于战火,清朝乾隆年间,又被当地人维修,内供奉城隍爷。在古人的造神观念中,城和隍都是一座城市的保护神,后来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其不仅可以除凶惩恶、保国护邦,还主管阴间亡魂。城隍庙在明朝以前,就已经在民间普遍存在,而到了朱元璋时期则更受重视。他曾说:“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

明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下诏书加封城隍,严格规定城隍的等级,分为都、府、州、县四级。于是,全国各地大力修建城隍庙,城隍庙一时之间走向辉煌。原本只有在城市里才有的城隍庙,在龙潭寺也得到了修建。清康熙元年(1662),这座大庙已经有土地两百余亩,以地租维持庙宇的主要开支。

每年农历七月初十至十三,是龙潭寺街上举行城隍会的日子,相传这几天城隍爷要出驾。七月初十这天,老百姓将大庙里的城隍爷抬到旁边的火神庙进行祭祀,三天后又抬到青龙场那边的回龙寺,最后返回大庙中。在保和地区,也有一座城隍庙,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当地百姓就开始搞城隍会。人们将城隍爷从庙里抬出,到大街小巷进行巡游,一些人扮成牛头马面或各种鬼怪,在大街上招摇过市,围观者兴高采烈、挤满街道。

川主庙,位于龙潭寺的宝瓶村里,主要供奉川主菩萨龙王菩萨、观世音菩萨三位神仙。川主,即先秦时期在都江堰治水的李冰。秦惠王九年(前316),秦灭巴蜀,蜀地水患肆虐,百姓苦不堪言。秦惠文王命李冰为蜀郡守,治理水患。李冰带领百姓在玉垒山开凿引水,又修建鱼嘴分水堤、飞沙堰等,与宝瓶口一起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水患得到有效治理。成都平原从此脱离水患,良田万顷,沃野千里,成为“天府之国”。李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逐渐被赋予神话的色彩,走上神坛。据统计,清代的川主庙、川王宫已经有一百七十二座,几乎遍布四川。[2]每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龙潭寺的当地人都要前往寺庙朝拜,干旱的时候祈求降雨,灾难的时候祈求消灾,喜庆的节日里,场镇上还要组织唱戏供老百姓热闹一番。(www.xing528.com)

保和境内的三官庙,是一座供奉天地水三官的道教庙宇。《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水为地所包,故最终亦法道。东汉年间,张道陵在蜀中创立“五斗米道”,设立“二十四治”,即二十四个传教点,道民的祈祷对象即是天地水三官。[3]三官也被称为三元,其中上元一品九气天官为赐福紫微大帝,中元二品七气地官为赦罪清虚大帝,下元三品五气水官为解厄洞阴大帝。虽然三官在道教中的品级并不算高,但由于他们都掌管着赐福、赦罪、消灾,所以深受老百姓敬畏。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老百姓都要前来祈福。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十一至二十四,老百姓们还要在这三官庙坝子里举行农会。那些生意人,早在农历二月十八的时候就前来布置商铺了。他们在农会上主要卖些农用品和土特产,如锄头、镰刀、百货、农产品等,也在农会上进行一些交流。确切地说,这是一个大型的物资交易会。许多外地的商人,在农会上看到了各种商机并尝到了甜头,总是不远万里前来赶会。农会期间,这里还要举行一些民俗游艺活动,民间的文艺表演、川剧等,都特别热闹。

在整个成华区域,除以上的这些庙宇,还有老君庙、八仙庙、灵观庙、五显庙、东岳庙、新山庙、地母庙等,这些庙宇都位于客家聚居区,一些是由客家人从家乡请来的神祇,一些则是整个中国普罗大众所供奉的神祇,可不管是哪一路的神仙,只要能够保佑自己和家人的,都是与自己有缘的神祇。“湖广填四川”后,成华区域的主要居民以客家人为主,由于这片区域属于离城市最近的客家聚居区,深受湖广等文化的影响,热情好客的客家人敞开心扉,张开怀抱,接纳、吸收其他文化的精髓,他们包容并蓄的精神,造就了成华客家宗教信仰的开放性与多元性。

【注释】

[1]萧易:《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2]罗开玉:《中国科学神话、宗教的协和——以李冰为中心》,巴蜀书社,1990年。

[3]萧易:《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