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文化产业-广西通志.文化志:1986—2005

广西文化产业-广西通志.文化志:1986—2005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年广西文化产业包括艺术演出业、娱乐业、电影业、艺术教育业、音像制品批发零售放映业、图书馆服务业、文物保护服务业等,共有法人单位1.42万家,从业人员5.62万人,营业总收入4.25亿元。从2000年开始,自治区文化厅增设文化产业处,实施以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机制改革和以转企改制,一体多制为特征的体制改革工作。电影经营是文化产业的重头戏。2001年网吧主管权由电信部门转到文化部门。

广西文化产业-广西通志.文化志:1986—2005

1998年,自治区文化厅成立文化产业课题组和办公室,提出“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优先发展本体产业,积极扩张延伸产业,主动寻找合作产业”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当年广西文化产业包括艺术演出业、娱乐业电影业、艺术教育业、音像制品批发零售放映业、图书馆服务业、文物保护服务业等,共有法人单位1.42万家,从业人员5.62万人,营业总收入4.25亿元。

从2000年开始,自治区文化厅增设文化产业处,实施以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机制改革和以转企改制,一体多制为特征的体制改革工作。2004年,广西文化产业整合重组步伐加快,出现一批闻名全国的重点项目和特色品牌:以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壮族舞蹈《妈勒访天边》、新编历史桂剧《大儒还乡》等为代表的舞台艺术品牌,以桂林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刘三姐文化品牌,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代表的会展品牌,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品牌,以广西民族博物馆和10个地域民族生态博物馆构成的“1+10工程”文博品牌,以桂林山水、北海银滩、乐业天坑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品牌,以靖西绣球、阳朔画扇、临桂三皮画等为代表的民间艺术美术品牌等,形成广西文化产业独具特色和优势的群体规模。

电影经营是文化产业的重头戏。1980—1989年,广西电影制片厂影片销售收入6001.8万元,实现税利1635.1万元,特别是1987年实现收入1072万元,为历年最高。1986年,电影院及各类放映单位数量达广西历史最高,共有电影院356家,各类放映单位7514个,当年全自治区电影观众6.8亿人次,放映收入5165万元。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电影市场逐年下滑。2002年,桂林多映厅影院建成开业。2004年,南宁红星电影城和万达电影城建成开业。2005年,全自治区共有城市影院251家,正常经营的88家,停映163家。

广西“网吧”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经历了加速发展、过度竞争、规范管理几个阶段。2001年网吧主管权由电信部门转到文化部门。2002年国务院出台《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网吧以企业形式存在。2005年全自治区有网吧3879家,从业人员1.56万人,主营业务收入5.1亿元,利润总额1.4亿元。

录像放映厅、歌厅、舞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座、游艺场所、桌球、保龄球等,统称为室内娱乐业。20世纪80年代初,浦北县文化馆在全国率先开办室内娱乐项目经营活动,90年代发展加快。2000年广西有室内娱乐业经营单位5375个,从业人员2.45万人。2001年底,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规范发展”的要求,进行了压缩。2005年广西有室内娱乐业经营场所4120个,从业人员2.43万人,固定资产原值11.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亿元,利润总额1.2亿元。(www.xing528.com)

2005年,靖西县旧州从事绣球制作的有近千人,年均生产绣球约20万个,销往美国、日本、东南亚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年产值200多万元。

2005年,临桂县五通镇绘画专业户有800多户,年产值8000多万元,绘画品种20多种,产品占桂林市自由书画市场70%的份额。

阳朔县福利镇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生产画扇,画扇以当地盛产的楠竹为骨,扇面由宣纸或白绫制成,面绘花鸟鱼虫、田园风光、诗词歌赋等图案,产品销往国内大城市及欧美、东南亚以及中国港澳台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从事画扇经营专业人员230人,销售22万把,收入330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