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化陶瓷设计:精神桎梏与创新突围

德化陶瓷设计:精神桎梏与创新突围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地,陶瓷设计与陶瓷工艺美术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是它们发生的文化环境不同。与工艺美术的生产方式不同,现代陶瓷艺术设计,它将一种目的和动机在生产制作之前就赋予设计的设想和构思之中,从产品的功能、形式,产品的造型、装饰,以及所用材料及其形态的具体表现地与产品

德化陶瓷设计:精神桎梏与创新突围

随着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在各个行业中不断出现各种专门性的机器,例如陶瓷生产中的搅拌机、注浆机、压坯机、烘干机等,与生产中劳动的客观性分工,——生产线上的巨细分工早已将人们的劳动划分成各自对立但又必须紧密联系的整体。假如任何环节,甚至细节的缺失,均会导致生产乃至产品的不完整,这种在生产线上的分工,稀释了陶瓷制作技术的对于个人而言的全面性和权威性,不仅是对传统陶瓷生产的一种破坏,而且对传统文化的运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刺激。这样,产品的设计者与产品制作者的工作不得不分离,原先由手工艺人“独揽”的工作消失了,而设计师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生产的主要环节之一。在大机器的隆隆作响中,产生的设计师,不仅调查产品的制作领域,而且还调查市场,并与消费者的主客观需要联系起来。于是,设计师逐渐转化成为统筹生产、销售和消费等环节的总策划师,在此起着未雨绸缪的作用。

由此看来,现代陶瓷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鲜明地区别开来。

具体地,陶瓷设计与陶瓷工艺美术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是它们发生的文化环境不同。工艺美术发生在人类手工造物的漫长历史岁月中,从人类有意识地造物开始,便逐步积累工艺美术的制作经验。陶瓷是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涉及生活领域最广泛、包含文化内容最丰富的工艺美术种类之一。因此,不论从技术含量,还是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内容和形式上看,都积累了深厚的发展基础。并且在陶瓷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高潮与良好的发展环境。早在旧石器晚期,人类就开始利用黏土来制作陶器并开始了较为固定的生活,例如,“欧洲1万多年以前的马格德林文化的野牛和熊等塑像,便是最明显的例证。同时,人类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必然得到成型黏土经火烧之后可以变成硬块的认识,这些都是生产陶器的条件。”[3]新石器时代以后,人类不仅制作的陶器更加美丽了,而且,还在生活上更加稳定了。人类就开始利用黏土制作带有纹样的精美陶器,而此时的文化生活环境基本上进入到原始的农耕社会。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最著名的仰韶文化类型,可以证明此时已经具有发达的原始农业文明了。因此,在发达的农业环境中,形成了陶瓷工艺美术的第一个繁荣时期。

随着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制作与生产陶瓷制品的生产力也在逐渐提高,这样,陶器制作的质量也提高了。与此同时,人们发明并利用一种金属来造物,于是,青铜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不期而遇了。青铜时代,人类不仅在改造自然方面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就是在造物技术上也取得突破性成就,尤其青铜器的造型,诸如鼎、爵、斝等实用器物,与刀、剑、戟、戈等兵器,不仅满足了当时的文化需要,也为后世树立榜样,奠定了造型基础。青铜时代的文化环境空前扩大了,由于阶级与阶层的出现和运作方式的展开,青铜文化的内容不仅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涉及国家意识形态,即进一步规划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中国周代的“周礼”,就是以青铜器为物质媒介形成的。

青铜时代过后,世界各地由于种种原因,将以前的物质材料全部放在历史的陈迹中,而中国紧接着继续利用泥土的可塑性,来扩大陶的文化语义,以及围绕陶的生产和利用发展了适合中华民族生存、繁衍与不断进步的人文环境。秦汉时期,在利用陶的过程中发明了瓷器,即原始瓷器,尤其到了东汉时期,瓷器逐渐成熟起来。

从东汉开始,瓷器逐渐发展起来,并在不少地区发展了瓷器的生产。这样,在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中,瓷器逐渐取代了陶器的主流文化地位。直到宋代,瓷器空前发展,历史上称为“瓷的时代”。当然,“瓷的时代”也与一个相应的地理环境相配合,共同有机地构成一个以人文为特色的文化环境。这样的文化环境很好地反映了工艺美术文化综合的文化要素,它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进一步丰富,佐证了陶瓷工艺美术逐步完善的过程。

宋代以后,中国陶瓷工艺美术环境继续扩大,一方面是在宋代就已经出现的商品经济得到继续发展,另一方面是制作生产与利用陶瓷的文化范畴在继续延伸。尤其进入明代以来,陶瓷工艺美术的文化环境更加适合它的长足进展。明代,陶瓷工艺美术从几个方面具备了良好的条件,由于明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匠户服役制度,采用“纳银代役”制度,给工匠以自由生产的时间和空间,故此,陶瓷制品较多地进入到商品流通领域;明代中后期,由于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以商业为核心的城市繁荣,于是,在城市人口增加、商品经济发达,共同为工场手工业生产开辟了较为广阔的市场;另外,明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为工场手工业生产积累了技术基础。这些条件最终汇聚并形成了明代有利于工场手工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与工场手工业生产的文化环境具有鲜明不同的是现代文化环境,它以大机器生产替代了手工劳作,机器不仅在生产领域普遍存在,就是在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中也成为普遍现象。因此,现代社会文化环境是由机器生产的适合性造成的。这种生产和生活环境,与以手工制作为标志的生产形式必然形成矛盾对立。

其次,是它们所选择及侧重的生产方式不同。工艺美术是在充分发挥材料自然属性的基础上,纯粹反映手工技术的人类造物类型,而大机器生产是反映其技术水平与高效率特征的社会性生产,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在陶瓷生产与利用上也因时代不同,侧重点不同,进而生产理念及其组织形式等文化内容明显有别。陶瓷工艺美术长期以来所坚持的“材有美,工有巧”,尤其是为宫廷生产的陶瓷产品,材料考究,工艺精湛,装饰富有象征文化语义,可以说是陶瓷工艺美术的一个典范。而民间工艺美术,是利用自然材料,并民间工匠的丰富的生活阅历及其实践经验,与民间喜闻乐见的生活内容题材相结合的装饰内容,自由和活泼的形式相结合,生产制作了既富有实用性,又具有审美性的陶瓷工艺美术品。尤其,明代以来,德化窑利用本地区优质的白瓷,并以之为媒介,塑造了反映佛教文化内容的工艺美术作品,它直接反映了手工技术,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瓷工高潮技术的表现。与工艺美术的生产方式不同,现代陶瓷艺术设计,它将一种目的和动机在生产制作之前就赋予设计的设想和构思之中,从产品的功能、形式,产品的造型、装饰,以及所用材料及其形态的具体表现地与产品适应受众等,统统都做了未雨绸缪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绘制出生产运作的线路。当生产落实到具体过程中,它是在管理者的严密管理指导下按部就班地由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环节具体执行的。

显而易见,两种生产的运作方式及其具体步骤及其所采取的措施是完全不同的。因为现代陶瓷生产在技术水平的分工是十分明显的,在生产线中,每一个环节都不可能让其他的人和事来替代,而其他人或事也只能靠自身来全面并保质保量地完成。

再次,在组织生产与经营产品的理念及模式等方面,现代陶瓷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是不同的。在工场手工业时代,陶瓷手工工场或作坊在陶瓷生产方面一般采用师傅或投资者直接参与生产与管理的生产组织形式来直接进行生产和经营,包括商品的直接销售,都不可能脱离作坊主的预计和设想。而现代陶瓷工业企业是通过生产资本和生产经营同投资者分离的原则进行组织,一般地,投资者是由不同的持股人建立起来的联盟,然后聘请企业经理来经营的,而企业经理是在企业董事会授权下直接对董事长负责的。从工艺美术生产制作所涉及的环境看,它发生在工场手工业时代,是一种商品经济的小规模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在生产之前,生产者对产品的需求量并不是十分肯定的,生产的多寡,是带有盲目性的,加之手工生产的数量有限,投资少,风险也小,因此,不会造成生产和消费关系的严重紧张关系,甚至是脱节关系。而现代陶瓷工业企业则完全不同了,它所涉及的环境是无比广阔的,小自地区,大到全球,故此,现代陶瓷工业企业在生产之前,要对市场做全面的考察、了解,并掌握确切的信息,包括材料市场、投资市场、人才市场、物流管理、产品消费市场等,都与生产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材料市场的报价统计、评估等与产品所采用的材料密切相关,如果价格过高,就会严重影响生产成本乃至利润。再如,如果不对消费市场做充分的调查,不了解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生活需要,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能够销售出去,直接影响到下一轮的生产,也就是生产的连续进行,这就是现代经济学上所说的再生产的重复进行能否顺利进行。(www.xing528.com)

因此,在现代陶瓷工业企业中,生产经营者必须对陶瓷生产及其相关事项做最为充分的市场调查,在谋划好的情况下,才能做生产前的设计及其后期运作。正因为如此,随着文化环境的改变,现代陶瓷生产需要做彻底的变革。

最后,现代陶瓷设计和传统陶瓷工艺美术所造成的现实的受众面不同,所产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也完全有别。从传统陶瓷工艺美术生产制作所涉及的受众看来,它发生在工场手工业时代,是一种商品经济的小规模生产,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做少量的销售。在生产之前,生产者对产品的需求量并不是十分肯定的,生产的多寡,是带有盲目性的,加之手工生产的产品数量有限,并具有投资少、风险小的特征,因此,不会在大范围内造成生产与消费严重脱节,也不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而现代陶瓷工业企业所联系的各种市场广阔,包括材料资源市场、能源资源市场、信息市场、产品市场、商品流通(也就是物流市场),以及人才市场所涉及的教育市场等,关系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现代陶瓷工业企业涉及“千家万户”“千行万业”,如果不做未雨绸缪的设计和策划,必将给社会文化的正常运作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现代陶瓷工业企业的建立与发展必须考虑诸多的社会文化资源因素,否则,将给社会其他文化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在此,需要讨论一个问题:有关德化陶瓷产区的现代陶瓷工业企业的现状问题,以及它与德化地区其他文化的关系问题。

在德化陶瓷产区,20世纪80年代以前,原本生产与经营规模的公有制国营或集体企业,规模小、数量少、技术低下(尤其是现代生产技术低下)、资金不足(例如,德化瓷厂改进烤花锦窑的费用仅仅花费3100元,还要福建省轻工业厅来拨款资助),生产能力严重受到限制的情况下,社会文化经济效益比较低。并且,这些生产企业在政府计划经济下,所生产的产品是供需结合的。这样的社会性生产与经营就既限制了生产,又约束了消费。

可是,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中国改革开放潮流的影响,德化陶瓷生产组织形式在改制的时候迅速崛起了一大部分民营企业(实际上就是私有企业)。这里,列举几组可靠的数据:第一,从1996—2001年,在德化境内共创办了诸如德化县国宝瓷厂、福建省德化县宝美瓷厂、福建省德化第五瓷厂、福建省德化浔兴瓷彩工艺厂、福建省德化县佳宝瓷厂、福建省德化县浔中华林瓷厂、福建省德化县雅红瓷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德化富东瓷厂、德化县宝法瓷厂、德化县福德陶瓷工艺厂等87家陶瓷厂;第二,陶瓷集团公司有福建省佳美集团公司(是由福建省德化县宝美瓷厂升级而来的)、泉州市国宝集团公司、福建省凤辉集团公司、泉州市创意集团公司、福建泉州宝法集团公司(是由德化县宝法瓷厂升级而来的)等20家;第三,1988—2001年,在德化县境内,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有晖龙德化陶瓷有限公司、福建省德化兴美陶瓷有限公司等77家,除去中途注销的7家,还有足足70家;第四,国营和民营陶瓷研究所,包括德化莹玉艺术研究所、德化科达陶瓷研究所、德化爱德华陶瓷研究所、德化加身窑炉研究所等173家。在此,做一个估计演算:德化县的总人口是30余万,如果将成年人定格在20万至25万之间,那么,所有的成年人分配在这些陶瓷公司中,可以说,在德化陶瓷产区内,绝大多数人都是陶瓷工人、技术人员,甚至是各种高级陶瓷文化人才。在此,可以想象德化陶瓷生产现代的经营规模是远远不足的。

事实上,这是陶瓷文化运作中的一种自由主义的恶性膨胀,它在全区域内造成了资金和技术分散、各种资源分散、生产管理分散,进而降低了现代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水平、经济效益,乃至经济文化的竞争力。

在此,更令人不解的是,德化具有这样的现代化陶瓷生产与运作盛况,从人才容纳量、资金提供等方面来支撑一所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可以说,完全是绰绰有余的。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资金筹措困难,办学维艰。与当年陈嘉庚先生相比,他不仅修铁路,还为中国抗日战争捐款,乃至创办了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为福建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有句俗话,叫作“旁观者清”。然而,这些陶瓷公司经营规模及其具备的经济实力,能否在一定时期中为社会公益事业做一些筹谋,这里,可能会大打折扣。当然,在现代市场经济下,这些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以及由竞争带来的投资风险,这种客观现实不仅对生产经营者是一种严峻考验,而且,也给德化陶瓷生产带来巨大的发展压力,政府相关部门在筹划陶瓷产业发展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文化的配套发展,是一种和谐中的互补。假如在德化陶瓷产区能够出现并形成现代陶瓷文化环境,它自然能与现代陶瓷文化教育相适应,可是,事实又与理论相悖。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德化陶瓷产区,绝大部分陶瓷企业是靠外来产品加工的,他们加工生产一种西方(主要是欧美地区)民俗文化生活产品,即所谓的“陶瓷小工艺品”。于是,产区内绝大多数企业都不能与现代陶瓷文化教育紧密联系,企业所需要的是各个生产环节中的技术工人,而在陶瓷文化教育中所培养的人才是现代产品的设计人员,这种教育培养目标与企业要求极其脱节。故此,在该地区,陶瓷文化教育与社会生产不能形成和谐发展的关系。还有,生产现代日用陶瓷产品的厂家,也是利用传统工艺技术、传统管理经验来加以运作的,而与现代工业企业的设计、生产和管理体制相差甚远。因而,与现代陶瓷文化教育也不能形成互补的关系。

总之,在德化陶瓷产区,需要积极培育各种文化因素,促进现代陶瓷文化生产与运作较为适合的文化环境向更加良性的轨道之上发展,以便为陶瓷文化运作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