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农炎帝:火德开创先民文明

神农炎帝:火德开创先民文明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来,战国时期的学者以“五行”对应“五帝”之德,又以“五德终始”去排定古帝王的次序,确立其秉承“天命”的正统地位。其实,神农炎帝“有炎之德”,以“火德”而王,是实至名归,无须与“五德终始”挂钩。神农炎帝将火广泛地用于生产和生活,以火“生民”、养民,故称“有火德”。炎帝善于取火、存火、管火、用火,为天下造物,为先民“建生”,因而以其“火德”赢得先民爱戴而王于天下。

神农炎帝:火德开创先民文明

“神农之治天下,务利之而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所以,其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 ” 〔2]各部落拥戴他为“共主” (大首领) ,称他为“炎帝”。

又是“神农”,又是“炎帝”,二者有何关系?

《潜夫论》云:“神农为世号,炎帝为身号。 ”意思说“神农”是承袭先人的称号, “炎帝”是自身的称号。后人或单称神农(神农氏)、炎帝,或合称神农炎帝(炎帝神农氏) 。

何谓炎帝?

说文解字》云:“炎者,火光上也,从重火。 ”“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 ”《风俗通义》 :“帝者任德设刑以则象之。言其能行天道,举错(措)审谛。”

东汉学者张晏说:自少昊以上,天子之号象其德。〔3]《帝王世纪》云:神农氏“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曰炎帝”。

原来,战国时期的学者以“五行”(木、火、土、金、水)对应“五帝”之德,又以“五德终始”去排定古帝王的次序,确立其秉承“天命”的正统地位。因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木生火,故宓牺(伏羲)氏没,神农氏以火德继之。 ”“有圣德,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谓之炎帝。 ” 〔4]

何谓“德”?

《易·系辞下》云:“天地之大德曰生。 ”《韩非子·解老》 :“德者,所以建生也。 ”德之初义是“生”,即生存、繁衍。故俗语有“好生之德”之谓。

文献通考》云:“火,德也。 ”《列子》说:“尝观之,神农有炎之德。”

其实,神农炎帝“有炎之德”,以“火德”而王,是实至名归,无须与“五德终始”挂钩。

相传,燧人氏“钻燧取火”,即用钻木或敲击燧石的办法得到火种,发明取火的方法。但那时的火只是用于取暖、照明和防御野兽。神农炎帝将火广泛地用于生产和生活,以火“生民”、养民,故称“有火德”。

其事迹多载于古籍:

“有圣德,致大火之瑞。” (《晋书·符瑞上》)

“焚林而田”, “烧埩野,以教天下播种。 ” ( 《路史》 )

“作陶,冶斤斧。 ”( 《周书》 )(www.xing528.com)

“燃山土石,皆自光彻”, “昔炎帝始变生食,用此火也。 ”(《拾遗记》 )

“采峻锾之铜以为器。 ”( 《拾遗记》 )

“作为陶冶,合土范金。 ”( 《皇王大纪》 )

“范金排货,以济国用。 ”( 《路史》 )

“宿沙作煮盐。 ”( 《世本》 )

“作釜甑,成火食之道。 ”( 《古史考》 )

“因时变㷄,以抑时疾。”(《路史》 )

“始别五木以改火。 ”“清明禁烟,神农改火遗制也。 ” ( 《物原·事原》)

“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 《左传·昭公十七年》 )

“置官师皆以火名。 ”( 《初学记》 )

“受火之瑞,王承荧惑,故以火纪时焉。”(《路史》)

用现在的话说,神农炎帝烧荒垦地,发明火耕;以火庖厨,普及熟食;以火烧陶,冶炼金属,制作器用;以火煮盐,改善饮食;因季节不同而变换取火方法,以抑时疾;以大火星出现的时间为春始,制作历法;以“日中”为时,聚货交易;以火名官,设立职官,管理四方。

天火雷电)、野火(自燃)、钻木击石取火,到“修火之利”,火始终引领文明创始的步伐。火的广泛利用,标志着人类“支配了一种自然力”〔5]。把“用火”视为“生民”之“大德”,实不为过。

炎帝善于取火、存火、管火、用火,为天下造物,为先民“建生”,因而以其“火德”赢得先民爱戴而王于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