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饮酒时的助兴游戏:酒令歌和酒骰

饮酒时的助兴游戏:酒令歌和酒骰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酒令是酒席宴上的诗歌,唱酒令歌是秦代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唱酒令歌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2010年,由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出资,抢救并捐赠与北京大学的一批流失海外的秦代简牍。趣趣驾,鸡未鸣殹天未旦。“千秋”的意思可能是罚众人为投骰者敬酒。秦人把酒与医药的结合,制成药酒,应用于防治疾病。

饮酒时的助兴游戏:酒令歌和酒骰

酒令是酒席宴上的诗歌,唱酒令歌是秦代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席间众人推选一人作为酒监,然后大家听令轮流说唱酒令歌,答不上来或唱错者罚饮,又称“行令饮酒”。唱酒令歌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在北京大学博物馆藏秦简里,发现了秦朝的酒令歌。2010年,由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出资,抢救并捐赠与北京大学的一批流失海外的秦代简牍。包含竹简763枚(其中301枚为双面书写)、木简21枚、木牍6枚、竹牍4枚、不规则觚一枚,有字木骰1枚。这些简牍内容涉及古代政治、地理、社会经济、数学、医学、文学、历法、方术、民间信仰等诸多领域,内涵之丰富在出土秦简中实为罕见,使我们对战国晚期至秦代社会文化的认识和印象大为丰富和扩展。其中酒令歌写在一枚竹牍和两枚木牍上,三、四、七言杂用,句子参差不齐,共有3首:

①竹牍:东菜(採)泾桑,可以食(飤)蚕。爱般适然,般独安(宴)湛,食(飤)般已叔(就)饮子湛。宁见子般,不见子湛黄黄鸟虖(乎),(萃)吾兰林。

该酒令歌的意思是:到东方采泾上桑叶,可以喂蚕。子湛和子般彼此敬仰是当然,子般只和子湛共餐,互请吃饭情谊见。难道见到子般,却见不到子湛?黄鸟从树林飞来,独恋我家木兰。

②木牍一:不日可增日可思,检检(鬑鬑)柀(披)发,中夜自来。吾欲为怒乌不耐,乌不耐,良久良久,请人一桮(杯)。黄黄鸟邪,醉(萃)吾冬拇(梅)。

该文的意思是:去日苦多,来日可数,往事难忘。长发披肩半夜来。我有怒气无处发,可否请我喝杯酒。黄鸟恋我冬梅。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很伤感,借酒浇愁。

③木犊二:饮不醉,非江汉殹。醉不归,夜未半殹。趣趣驾,鸡未鸣殹天未旦。一家翁濡(妪)年尚少,不大为非勿庸谯(憔)。心不翕翕,从野草斿(游)。

此木犊意思是:饮不醉,又不是江水。醉不归,夜未央。鸡未鸣,天未亮,不必匆匆回家乡。夫妻年龄虽大还不老,没做亏心事,不必把心焦。心神恬淡,如野草随风摇摆。

北大博物馆藏秦简牍中,还有一枚木质六面酒骰,每面有两字:1.不饮/自饮 2.左饮/右饮 3.千秋/百尝。

骰子是古代娱乐用来投掷的博具。这个木质六面酒骰的玩法尚无人说明,笔者认为可能先将骰子放在有盖的器皿内摇晃,然后器皿把器皿扣在桌上,再拿起,骰子挨着桌面的朝下的一面为结果。分为不饮、自饮、左饮、右饮、千秋、百尝。“千秋”的意思可能是罚众人为投骰者敬酒

秦时有人对酒的迷恋,甚至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睡虎地秦简里有“丁酉裚(制)衣常(裳),以西又以东行,以坐而饮酉(酒),矢兵不入于身,身不伤。”(睡虎地秦简甲118背面)【12】的语句,即在良辰吉日饮酒,可以达到刀枪不入,兵戈不伤的效果。今天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综上所述,秦朝时,政府实行酒类专卖制度,并用酒作为奖品,酒的消费量很大,除了奖给政绩突出的官吏外,还奖给手工业者和农民,以鼓励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秦简记载了人们饮酒时的助兴游戏酒令歌和酒骰。秦人把酒与医药的结合,制成药酒,应用于防治疾病。药酒是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至今在世界医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参考文献

【1】万国光.中国的酒[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6.(www.xing528.com)

【2】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C].北京:中华书局.1958:2066.

【3】(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4:26.

【4】(西汉刘向.战国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486.

【5】湖北省荆州市周梁玉桥遗址博物馆.关沮秦汉墓简牍[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132-133.

【6】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耶发掘报告[M].岳麓书社,2007.

【7】赵进瑜.睡虎地秦墓竹简[M].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内部发行),1978:32.

【8】陈衍德.唐代的酒类专卖[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4):35.

【9】http://www.cidianwang.com/shuowenjiezi/you3984.htm

【10】陈伟主编,何有祖、普家亮、凡国栋撰著.里耶秦简牍校释(第一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11】湖北省荆州市周梁玉桥遗址博物馆.关沮秦汉墓简牍[M].北京:中华书局,2001:126-137.

【12】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224.

【作者简介】张士伟,陇南师专副教授,文史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博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