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炎帝与炎帝氏族:揭秘茶安酃地区

炎帝与炎帝氏族:揭秘茶安酃地区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靠近南岳的湘东南各县中,呈品字形交界的酃县、茶陵、安仁的接合部是成片丘陵。有必要提到的是,“茶安酃”地区的二次葬习俗至少延续到南齐时代。[55]上述三县市出土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数量和规模上都不能与“茶安酃”地区相比。“茶安酃”地区这些硕果仅存的地下遗址足以证明这一带确实存在过一个庞大的新石器时代原始聚落。上述考古成果将炎帝氏族中心聚落的位置进一步缩小到“茶安酃”地区。

炎帝与炎帝氏族:揭秘茶安酃地区

在靠近南岳的湘东南各县中,呈品字形交界的酃县、茶陵、安仁(俗称“茶安酃”地区)的接合部是成片丘陵考古发现,在这片丘陵区,新石器文化十分突出。

如前所述,位于酃县、茶陵、安仁三县交界处的独岭坳遗址是一处距今8000—6000年的原始村落遗址,综合反映了我国最早的农耕聚落状况。其第一期出土文物中除了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遗存,还有房屋遗址、石锛、石刀、石斧和形制各样的陶器遗存,以及猪、羊、牛、熊、鹿等动物遗存。这说明,距今8000—6000年的独岭坳人已进入了成熟的农业经济社会。而且长达2000年的文化堆积也证明了这处村落的稳定性。

在该遗址第一期中发现有34座一次葬大墓坑和二次葬小墓坑。[49]二次葬小墓坑的发现正符合“炎人国”二次葬习俗,从而支持了这一带的原始聚落就是“炎人国”的观点。

有必要提到的是,“茶安酃”地区的二次葬习俗至少延续到南齐时代(479—502年)。据《南史·顾宪之传》记载,顾宪之在南齐担任衡阳内史时,看到“山人有病辄云先亡为祸,皆开冢剖棺,水洗枯骨,名为除祟”[50]。顾氏看到的“山人”,应当是指当时隶属衡州府的茶陵县(包括酃县)山区的土著人

茶陵县除独岭坳遗址外,还有龙山文化遗址3处。[8]596其中腰陂镇窑背遗址面积4万平方米,是彭头山已揭露面积的1.3倍,是城头山已揭露面积的4.4倍,其规模之大,在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并不多见,极有可能是一处上古城邑。

酃县境内,除炎帝陵外,还发现龙山文化遗址5处。[51]其中樟树下遗址面积6400平方米,文化堆积1.6米,其规模和历史沉积在湘东南所发掘的新石器遗址中殊不多见;距炎帝陵直线距离不到5公里的东风乡太平岭村和紧相比邻的木新村集中了3处遗址,其密度也为少见。(www.xing528.com)

安仁县出土新石器时代遗址3处。[52]其中何古山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面积5000平方米;细萧古遗址为龙山时期至商周文化遗址,面积7000平方米,都有相当规模。

在湘东南方向,靠近南岳的还有耒阳市、衡南县和永兴县。耒阳市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4处,面积最大的是大市乡宜塘坳遗址,200平方米。[53]衡南县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罗卜滩一处,未有详细说明。[54]永兴县只在商周遗址中发现有龙山文化晚期遗物。[55]上述三县市出土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数量和规模上都不能与“茶安酃”地区相比。

经过对有关县志的查阅发现,酃县以南没有这样集中和这种规模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茶陵县以北的攸县、醴陵则尚未发现。[56、57]

湘东南属于湿热气候,长年处于“不干不湿”的状态,民间素有“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只半年”的说法,加之丘陵区的红壤土呈酸性,其地下文物的保存条件远不如湘北的湖区和我国西北地区的干燥环境。“茶安酃”地区这些硕果仅存的地下遗址足以证明这一带确实存在过一个庞大的新石器时代原始聚落。

上述考古成果将炎帝氏族中心聚落的位置进一步缩小到“茶安酃”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