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郑玄帮助炎帝确立炎帝氏族

郑玄帮助炎帝确立炎帝氏族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汉经学家郑玄给《礼记》这段话加注的时候,不但添了油,而且加了醋:“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曰‘有烈山氏’。”[63]郑玄想当然地根据烈山与火有关,拉进了炎帝,其联想能力确实了得。综合上述还原可知,经过《国语》《礼记》和郑玄3个环节的扭曲,“烈山”就成了随州厉山,成了炎帝的出生地。[42]168、171以上分析说明,以厉山为炎帝故里的观点难以成立。

郑玄帮助炎帝确立炎帝氏族

东汉经学家郑玄给《礼记》这段话加注的时候,不但添了油,而且加了醋:“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曰‘有烈山氏’。”[63]郑玄想当然地根据烈山与火有关,拉进了炎帝,其联想能力确实了得。

综合上述还原可知,经过《国语》《礼记》和郑玄3个环节的扭曲,“烈山”就成了随州厉山,成了炎帝的出生地。此后,西晋杜预注《左传》、皇甫谧作《帝王世纪》、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均从郑玄之说。

崔述针对郑玄的笺注指出:“烈山氏非神农。”[62]丁山认为:“烈山氏就是象征‘烈山泽而焚之’原始田猎时代的生产技术,不一定是古代帝王的名号。”[64]

田昌五也认为:“从烈山氏只能推测,这些古羌人部落能烧山种地,……因为同火有关,所以有人认为炎帝就是烈山氏。又由于烈山氏的儿子会种田,所以后人又编出了一个炎帝神农氏。”[65]这个“编出炎帝神农氏”的“后人”就是“最长于拉扯牵合”(顾颉刚语)的郑玄。

对于郑玄笺注的随意性,顾颉刚曾有中肯的批评:“东汉之世,学者们的智慧群趋于训诂一途,论理应当作些客观的研究。但因当时的历史观念不够,所以训诂的方式不是随文敷义,就是附会曲解。他们的目标在于贯通群经,而实际则是张冠李戴,错配鸳鸯,弄得一塌糊涂。训诂中最有权威的是郑玄,他曾遍注群经,学问最博,而留下的新问题也最多。”顾颉刚在举出《六经奥论》对郑玄的批评后,又列举了他对《尚书·尧典》和《诗经·关雎》两处牵强附会的训诂,然后说道:“像这样胡闹的话,一部《十三经注疏》里不知有多少。”[42]168、171

以上分析说明,以厉山为炎帝故里的观点难以成立。(www.xing528.com)

2014年5月22日,《湖北日报》(荆楚网)发布了一篇标题为《多地争抢“炎帝故里” “湖北随州获“国家认证”》的文章,其中说道:“争论在2002年平息。那一年,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在《炎黄汇典》中权威确认: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湖南炎陵是炎帝陵所在地,陕西宝鸡有炎帝祠,山西高平有炎帝神农遗迹。”[66]文章认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以下简称“炎黄研究会”)的“确认”就是权威结论,但是炎黄研究会在确认随州以后,又先后“确认”过湖南会同和山西高平两处“炎帝故里”。

2005年,湖南一位学者根据炎帝创制“连山易”,而会同县有一地名叫连山,由此提出炎帝故里“会同新说”。2009年5月8日,全国首届会同炎帝故里文化研讨会在湖南省会同县举行,炎黄研究会副会长王震中先生出席会议,并于5月9日作了学术总结,他认为“‘炎帝故里会同新说’或者‘炎帝连山氏会同故里新说’的提出,值得重视,是有价值的”。[67]其实连山易之得名是因为它从代表山的艮卦开始,如山之连绵,故名“连山”,与地名并无联系。即使因地得名,中国称为“连山”的地方也并不止会同一地。

2016年1月23日,高平市在北京举办山西高平神农炎帝文化学术研讨会,会上热炒“炎帝就是山西人”。同年4月,该研讨会论文集以《炎帝故里山 西高平》为名出版,主编就是炎黄研究会副会长王震中先生。次年11月2日,炎黄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希清先生在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交流研讨座谈会上又说:“从考古发现、典籍记载、民间风俗等不同角度,印证了山西高平是神农炎帝故里,并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神农炎帝文化体系。”[68]

对于炎黄研究会以山西高平为“炎帝故里”的观点,作者曾写有《湖湘大地才是炎帝文化的母体——兼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商讨“炎帝故里”问题》一文(见《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指出其观点不能成立。

以上事实说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在“炎帝故里”的问题上没有固定的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