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汽车碰撞修复实例及技巧

汽车碰撞修复实例及技巧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领驭轿车紧急制动,结果还是摔向高速公路护栏,车毁人伤,护栏毁坏三节。领驭轿车前部、右侧严重变形,发动机罩、右前翼子板、前保险杠、格栅、前照灯全部损坏,右前轮挤在右前门柱上,主、副气囊膨开,整个右侧车身变形、车顶翘曲、天窗无法起动。后排尽管无人乘坐,但安全带是紧贴靠背的,车身瞬间受撞击,安全带张紧器爆炸而锁死。

汽车碰撞修复实例及技巧

一辆2007年6月生产的上海帕萨特领驭轿车,以120km/h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侧向近距离超越一辆以80km/h的速度正常行驶的大型载货车时,突然载货车备胎脱落,砸在了领驭轿车的右前方。领驭轿车紧急制动,结果还是摔向高速公路护栏,车毁人伤,护栏毁坏三节。

领驭轿车前部、右侧严重变形,发动机罩、右前翼子板、前保险杠格栅、前照灯全部损坏,右前轮挤在右前门柱上,主、副气囊膨开,整个右侧车身变形、车顶翘曲、天窗无法起动。由于突遭袭击,驾驶人采取措施得当,驾驶人安全无事,前排乘客没系安全带,造成骨折,除前排乘客侧安全带没有锁死外,其他安全带全部锁死。后排尽管无人乘坐,但安全带是紧贴靠背的,车身瞬间受撞击,安全带张紧器爆炸而锁死。

检测车身外观,测量车身损伤部位,基本情况如下:

1)左前纵梁根部后缩10mm,元宝梁连接部位上移8mm,前部左移20mm,元宝梁后固定点螺栓位歪斜。

2)右前纵梁部分的右侧保险杠内杠固定位后缩35mm,翼子板边梁、边梁加强件折褶严重,翼子板边梁支撑组件折死,右前减振器上支座测量点内移28mm,前围板右侧折褶严重。

3)右A柱根部被轮毂击中后移40mm,车门上下铰链立柱存在折褶,上下距离缩短15mm。

4)右前门严重挤毁,右后门挤伤较前门轻可以修复,右后翼子板轮框部位挤陷25mm。

5)后桥由于右后轮撞击高速公路护栏,右侧前叉测量显示外斜15mm。

6)其他前后悬架系统的铝合金拉臂、撑杆全部变形或损坏,前桥系统的变速器托架(元宝梁)严重变形,铝合金构件全部损坏,所有悬架系统的胶垫也全部撕开。

决定对该车车身进行较彻底的修复,分三步进行,并达到相关车身修复质量目标:首先校正车身底部大梁、地板,以期前后桥悬架系统尺寸符合要求;然后将前围、仪表台支座、地板整形到位;再对两前门立柱进行拉伸校正,试装车门,力求使其与后门外皮的缝隙上下均匀,达到3.5mm(维修手册要求是:车门与翼子板间3.5mm;车门与车门间:4.5mm)左右,同时使翼子板、发动机罩间隙均匀达标。

下面是笔者按上述方案对该车车身进行修复的详细过程。

1.在车身大梁校正台上的夹持固定车身

由机电工拆去发动机、变速器、前后悬架、仪表台、暖风机、空调蒸发器总成以及整车线束总成等,钣金工拆去座椅、地毯等,把车身夹持固定在车身大梁校正台上(非B5轿车专用校正台)。由于右A柱严重变形,夹撑点暂时放置在B柱下方,图7-14所示为事故车在车身大梁校正台上的固定及右A柱下部的拉伸校正。

978-7-111-38002-3-Chapter07-14.jpg

图7-14 事故车载大梁校正台上固定

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由于整车在拆卸分解时没有考虑到领驭轿车车门玻璃升降器工作时有记忆系统存在,且升降器电动机插头是由多根线头组成的,用蓄电池直接升降玻璃不方便,修理人员在对全车分解定损时,没有考虑到此点。

2.检修后桥部位

考虑到该车身在车身大梁校正台上固定夹持时,左前、左后、右后三个夹持点的夹具高度一致,测量左后、右后门槛折点的高度也一致,行李箱地板的纵梁没有变形,后桥在车身上的固定点均没有变形,于是决定先更换后桥,组装后悬架系统,之后再查看两后轮的状态。由于后桥与车身大梁的连接使用的是两铝合金胶套,且螺栓孔是前后可调整的,在测定两固定点位置高度、宽度符合原车设计要求后,试装后桥及后悬架系统,一切正常。

3.元宝梁两后固定位置的校正

经测量发现,乘员室地板后部变形较小,两侧B柱没有变形,元宝梁两后固定点与后桥固定点距离基本一致,左侧高于右侧约10mm,左右两前纵梁主体没有明显折曲存在,只有两前元宝梁螺栓固定件存在变形。因此,确定先对元宝梁两后固定位置的宽度进行拉伸、校正。同时,随机对乘员室地板的折曲进行锤击展开,见机对前围板上的下部折曲进行锤击,以消除应力、加工整形复位。当元宝梁两后固定点位置宽度距离达到620mm时,使用50mm×100mm的槽钢钻孔,孔径ϕ12mm,使用元宝梁螺栓先行固定,以期在以后对其他位置进行拉伸、校正时,保证这两点距离不变。当然这个过程中有必要对两A柱根部使用外焊拉伸板同时向两侧拉伸,元宝梁后固定点的拉伸、校正使用分离式液压千斤顶支撑。宽度数据达标时,用槽钢螺栓紧固。图7-15所示为元宝梁两后固定位置的校正。

978-7-111-38002-3-Chapter07-15.jpg

图7-15 元宝梁两后固定位的校正

4.两B柱的校正

两B柱的校正是结合前减振器上支座位的拉伸校正同时进行的,图7-16所示为前减振器上支座位的拉伸校正。

978-7-111-38002-3-Chapter07-16.jpg

图7-16 前减振器上支座位的拉伸校正(www.xing528.com)

由于左A柱没有明显的折曲存在,两铰链固定位置有一点内移,使用等离子切割器在铰链位内板上开口、锤击立柱加强件,使之复位。这个过程中,两前减振器上支座宽度调整仍然使用分离式液压千斤顶支撑。两支座外部螺栓固定孔间距离达到1028mm时,使用50mm×50mm的角钢钻孔(ϕ12mm)并用螺钉固定,同步展开前围板上的所有折曲。

5.右A柱的整形修复

由于右A柱变形折曲严重,笔者对右A柱进行解体,用电钻钻削点焊点,在上铰链下部锯开外皮并剥下,A柱加强件分上下两件且没有焊接。右前门槛随着A柱根部的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形,钻削A柱与门槛内加强件,并对A柱外皮进行冷作加工整形。A柱与门槛内加强肋在门槛拐角位置是一件整体,变形不太大,只是前部内移了20mm左右,外焊拉伸板外拉校正。加强件上的铰链固定部位与上铰链距离符合车门安装要求后,拼焊外皮,用千斤顶上下支撑两铰链,试装车门,焊接锯缝,调整两前车门时充分顾及两后门与后翼子板间的缝隙及两侧流线形的一致性。A柱、门槛外皮组焊后,右前夹具前移至右A柱下夹持位置,并保持与其他三夹具高度一致。调整车门间隙时使用分离式液压千斤顶支撑门框,图7-17所示为用千斤顶上下支撑两铰链。当所有车门外皮间隙达到3.5mm时,试装前门锁块,确认锁闭牢靠,开启自如时,两A柱拉伸、校正结束。

978-7-111-38002-3-Chapter07-17.jpg

图7-17 千斤顶上下支撑两铰链

6.元宝梁两前固定位置的测量、拉伸、校正

随着整车拉伸、校正过程的展开,两B柱的拉伸、整形结束。测量两元宝梁后固定点高度时发现,此时两点高度基本一致,两前减振器上支座对称固定孔位置高度也基本一致。这说明承载式车身是一个整体,局部变形整体有变化,个别部位的拉伸、校正复位能够促使关联部位的复位。这时,元宝梁两前固定位置的测量、拉伸、校正工作开始,由于元宝梁前固定位置是由超高强度钢板制造的,并外焊在纵梁主体上,考虑到就车拉伸的难度和纵梁主体的结构,笔者钻下了两固定位置组件,冷作加工整形,二氧化碳塞焊牢靠后,再测量两螺母点位置的高度、宽度以及元宝梁后两点的距离,长度两侧一致,宽度达到813mm。图7-18所示为元宝梁两前固定位置的测量、拉伸、校正。

978-7-111-38002-3-Chapter07-18.jpg

图7-18 元宝梁两前固定位的测量、拉伸、校正

高度基本一致后,拆去后位槽钢试装元宝梁,确认拆卸方便,且左右调整有效时,再测量元宝梁四个固定点与后桥对称固定点的前后长度、对角线数据,并符合领驭轿车的数据要求后,试装元宝梁。这时,左前纵梁前部基本复位,原来偏移的20mm,随着元宝梁固定点成功复位而复位了。

7.右前纵梁的拉伸、校正、整形

由于该纵梁前部折曲较为严重,翼子板边梁、边梁加强件支撑组件均有较严重的折曲,因此,钻下翼子板边梁加强件,对其进行冷作钣金整形,更换边梁支撑组件,对翼子板边梁进行独立的拉伸、校正,最后将其与左侧翼子板边梁进行对比。图7-19所示为右前纵梁的拉伸、校正、整形。

978-7-111-38002-3-Chapter07-19.jpg

图7-19 右前纵梁的拉伸、校正、整形

按照车身数据要求将右前纵梁拉伸、校正到位,同时保证发动机罩铰链前部固定点之间的距离为1416mm,翼子板两前固定孔之间的距离为1274mm,以上四点对角线长度为1578mm,两前纵梁前端四方内杠支座内下孔距离为820mm。试装中冷器进气弯钢管、前保险杠内杠。然后使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对右前纵梁前部外皮、翼子板边梁、加强件、支撑组件进行拼焊,焊点为原钻削点、切割点,连接纵梁时,采用内附连接板塞焊。

8.装复其他机件,进行检查与调试

试装两前翼子板、发动机罩、散热器框架等(前照灯、格栅、保险杠待下步整形、校正时再试装、调整)。至此整车的底部拉伸、校正到位,上部基本达标,对仪表台底座附近部件,如前围板、落水槽、A柱、纵梁的构件搭接处重新抹刷钣金胶进行防漏、防腐蚀处理。图7-20所示为抹刷钣金胶的防漏、防腐蚀处理。

对原车喷涂底盘胶的部位重新喷涂凹凸胶。之后由油漆工对发动机室、乘员室、仪表台等部位进行油漆处理。这里补充一点,修复本车的过程中,焊接前均对结构件内表面和相关连接件进行过凹凸胶喷涂处理,这样切割分离构件的有效防锈蚀措施得到保证。

机电工总装整车线束、前后桥系统、发动机、变速器等相关组件,车辆着地后,测量车轮轴距,两侧基本一致,车轮着地后的状态良好。接通电源,起动车门玻璃及天窗开启装置,拆去两前车门玻璃、天窗总成……笔者紧接着依原车要求对四车门进行重新调整,需要整形的一并加工校正。外皮使用车身外形修复机的介子整形炭棒收火技术,结合锤击消除应力。重点是右前门槛外部的整形也同样使用了外形修复机整形,操作时,借助了其他有关的动力设备。最后,对车门密封条、装饰件、车门玻璃进行试装,确定线条流畅,两侧弧线一致,车顶天窗启闭自如后,起动发动机试车,并进行必要的漏水试验(大水车顶倾泻、高压枪喷洗),试车、试验后都没有问题。

接下来,笔者对前照灯、格栅和前保险杠进行试装调整。整车总装结束后对汽车进行四轮定位,机电工对前后桥进行简单的调整后,打出来的检验报告符合原车设计要求。这里说明一点:领驭轿车后桥铝合金固定支座可前后调整,元宝梁(变速器托架总成)可左右调整,调整幅度为±5mm。

路试(低速、高速)后,车辆没有问题,交油漆工进行外表涂装。安装前风窗玻璃,基于前风窗玻璃框架没有明显变形存在,前面的整车拉伸、校正过程没有涉及前风窗玻璃的状况。

这样,整个修复过程历时35天。尽管没有使用定位拉伸夹具的B5、A6专用校正台进行整车的拉伸、校正、整形,费了不少周折,结果还是喜人的。如果使用B5专用校正台会使车身修复工作的难度、强度降低很多,专用校正台的“拉伸—测量—定位夹持—保持”过程将修复点的拉伸校正一步到位,车身修复也是一次成形。专用的设备方便专门的车身修复,开动脑筋使用现成的设备,多想办法,同样可以成功修复典型的碰撞损伤。

还有一点提请关注:凡带记忆的车门升降系统,即升降电动机插头上的线数多于2根时,在整体分解前,应首先考虑拆除相关的车门玻璃以方便以后的车门、车身整形校正。

978-7-111-38002-3-Chapter07-20.jpg

图7-20 抹刷钣金胶进行防漏、防腐蚀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