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嘉峪关市志(1978~2010)(下册):残疾人服务与管理

嘉峪关市志(1978~2010)(下册):残疾人服务与管理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市残联成立后,白内障复明、聋儿语训、小儿麻痹矫治外业务继续开展,新增加了低视力康复、精神病防治康复、麻风畸残康复、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康复训练与服务、特需人群补碘等业务。通过康复示范社区,先后为聋儿、智力残疾儿童、肢体残疾人、精神病人进行1000余人次康复训练与服务。8月26日,市编委批准成立市残联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累计安排残疾人就业854人。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在80%以上。

嘉峪关市志(1978~2010)(下册):残疾人服务与管理

一、残疾人康复

1989年市残联成立前,开展的康复业务仅限于白内障复明、聋儿语训、小儿麻痹矫治。市残联成立后,白内障复明、聋儿语训、小儿麻痹矫治外业务继续开展,新增加了低视力康复、精神病防治康复、麻风畸残康复、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康复训练与服务、特需人群补碘等业务。通过整合社区医疗卫生资源,成立嘉峪关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用品用具供应服务中心、低视力康复中心、福民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实施分散康复与重点康复项目工程相结合的方式,残疾人康复事业不断发展。

1999年,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57例,人工晶体植入57例,脱盲57例,脱残49例。2000—2004年,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564例,脱盲率、脱残率分别达到100%、95%以上。2002年人工晶体值入率98.5%,2003年为84%,实施手术的医疗单位有当地医院、甘肃省政府派遣的光明医疗队。

1999—2005年,市残联投资16万元购置康复器材。为残疾人捐赠轮椅242辆,安装假肢90例,提供助视器6件、助听器3件、矫形器8件,提供其他各种残疾人用器用具544件次,康复训练309人次。训练对象和种类包括聋耳语训、脑瘫儿童训练等,大部分残疾儿童通过训练,取得良好效果。

2006—2010年,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655例。其中,319人通过争取国家和甘肃省复明手术费用,实施免费手术;为15名低视力患者配备助视器;为126名听力障碍残疾人进行听力检测,为10余名耳聋患者配备助听器,通过争取国际慈善基金会10万元项目资金和动员社会捐助9万元资金,为6名残疾儿童安装电子耳蜗,为1名聋儿植入电子耳蜗,为肢残人安装普及型大小腿假肢20例,安装矫型器7例,提供辅助器具450余件。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和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实现“一对一”的康复目标。开展精神病人筛查,对135名精神病人与酒钢医院签订精神病人医疗康复合作协议,为6名精神病患者免费住院治疗。通过康复示范社区,先后为聋儿、智力残疾儿童、肢体残疾人、精神病人进行1000余人次康复训练与服务。

二、爱心助残

1989—2010年,市残联持续开展20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嘉峪关军分区及酒钢公司领导走访慰问残疾人家庭5126户(次),为残疾人发放慰问金近40万元,并捐赠残疾人专用器具和生产资料、生活用品。一些单位和志愿者到残疾人家庭,开展家政服务、法律咨询和健康指导等助残活动。2004年第十四个助残日期间,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5个扶残助残先进集体、21名扶残助残先进个人、10名自强自立“十佳”残疾人。2010年5月,第二十个全国助残日期间,市委、市政府表彰10个扶残助残先进集体、11名助残先进个人、11名残疾人自强模范、9名优秀残疾人工作者和5个残疾人家庭。

三、扶贫解困

1999年,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30个成员单位采取“帮、包、带、扶”等形式结对帮扶65户77名贫困残疾人。

2001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贫困残疾人社会帮扶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通知》,制定市级领导干部、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市残联干部结对帮扶措施,建立残疾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由单纯“输血”转变为自身“造血”。2001年起,市政府将符合条件的城乡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计划,至2010年,纳入低保的城乡残疾人774名。2001年12月,免征农村274名残疾人当年农业税7088元。2005年,市领导带头、政府推动为残疾人提供4万多元现金和实物帮助。2008年,社会救济残疾人224人次,提供救济金4万余元;社会帮扶残疾人63人,提供帮扶经费1.9万元。2010年,社会救济残疾人184人,为160户重度残疾人提供8万元的居家供养服务补贴。

2005—2010年,通过甘肃省、嘉峪关市财政投入,彩票公益金补助等渠道,筹集资金177.38万元,完成223户农村残困户的危房改造。

四、残疾人就业

2000年4月,市政府印发《嘉峪关市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拓宽残疾人就业范围,提高残疾人就业层次;面向所有行政企事业单位依法征收残疾人劳动就业保障金;修订残疾人个体从业优惠政策。8月26日,市编委批准成立市残联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经市政府常委会议批准,实施《嘉峪关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委托市地方税务机关征收实施办法》,至2010年,累计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576.8万元。(www.xing528.com)

2002年,为鑫源福利养殖场协商解决20万元康复扶贫贷款和3万元扶持资金。

2003年城区残疾人就业率达86%,农村残疾人就业率达83%。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一直占残疾人就业总人数的80%以上。

2007年为酒钢宏丰公司争取1200万元的康复扶贫贷款和中央财政、甘肃省财政贴息48万元,建立残疾人种植、养殖培训基地。

2002—2010年,累计组织2283人次残疾人参加甘肃省、嘉峪关市举办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职业包括盲人按摩、微机操作、裁剪、美容美发、摩托车修理、种植、养殖、医疗保健、维权等,帮助残疾人为谋求职业创造条件。累计安排残疾人就业854人。

五、残疾儿童救助

2002年起,市政府在普通小学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模式解决残疾儿童上学问题,同时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困难残疾学生救助制度。当年,市残联筹集资金116.31万多元,救助331名残疾少年儿童接受小学六年义务教育。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在80%以上。2010年全市有167名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阶段教育,义务教育入学率达89.4%。2003年选送两名残疾学生到西北民族学院接受高等教育,并各资助1000元。

2003—2009年通过实施李嘉诚长江新里程计划”、国家“西部助学工程”“扶残助学项目”“爱心助残”、国家彩票公益金、“通向明天—交通银行残疾人青少年助学计划”等项目,并动员社会爱心人士资助,为36名残疾学生人均捐助1.47万元,救助187名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和1名在校残疾大学生完成学业。2010年,为32名残困学生提供1.3万元助学补助经费。

六、法律援助

2001年8月市政府印发《嘉峪关市残疾人优惠待遇暂行规定》。2010年印发《中共嘉峪关市委、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嘉峪关市残疾人优惠扶助规定》,成立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

市残联与市人大法工委、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建设局等部门联合多次开展行政执法专项检查,纠正部分单位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的问题。同时成立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服务站和“爱心助残法律服务所”,开展残疾人维权示范岗活动,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依法申请市人民法院执行个别企事业单位滞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案,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2003年,为18名上访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2005年市政府在取缔全市客运机动三轮车中,为53名购买三轮摩托车从事客运的残疾人发放补偿金共7.1万元,同时将20名残疾人纳入低保,在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35人,为符合规定的盲人颁发免费乘车证。2006年为5名困难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2009年,市残联建立社区残疾人信访预案信息库和法律援助志愿者信息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