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涧县革命老区的发展历程

清涧县革命老区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蒋介石再次调兵遣将,发动了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军事“围剿”。因“进剿”军队受到重创,阎锡山派出飞机助战。在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领导下,根据地军民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第一阶段北线战斗的胜利,有力地帮助了南线红二十五军北上,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成立大会在永坪镇隆重举行。

清涧县革命老区的发展历程

(一)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兵力部署

第二次“围剿”被彻底粉碎后,高桂滋惊慌失措,急电蒋介石:“防广兵单,防不胜防,若不增兵,陕北将成第二江西也”。蒋介石再次调兵遣将,发动了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军事“围剿”。

1935年6月中旬,国民党东北军于学忠任川陕甘边“剿匪”司令。7月27日,视察西北“剿匪”战况的武昌行营主任张学良在西安召开了“剿匪”会议。会议决定,东面沿黄河之线为晋军孙楚的三十三军和李生达十九军各一个师;北面高桂滋和井岳秀两个师;西北面宁夏交界是马洪逵三个骑兵团;西南东北军四个师和何柱国骑兵第二军三个骑兵师另一个骑兵团,还有三十五师马鸿宾部一〇八旅;南面是东北军六十七军三个师和原来的四十二师、七十一师;兰州、平凉地区,蒋军嫡系毛炳文和东北军五十一军于学忠部。用在第一线兵力共15万人左右,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实行碉堡政策和稳扎稳攻的办法进行“围剿”。

(二)中共西北工委扩大会议

1935年7月21日,为了粉碎国民党当局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军事“围剿”,中共西北工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关于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对陕甘三次“围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指出:“虽然帝国主义、国民党准备进行更加残酷与毒辣地对陕甘苏区与红军的第三次‘围剿’,然而在广大群众的斗争,在全国红军游击队行动的呼应配合下,却是我们一定能够争取战争胜利的最大保证。”决议要求:“紧急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战争,召集群众代表会议,群众大会,各群众团体会议,讨论三次(反)‘围剿’的意义及冲破的办法,号召群众,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的三次‘围剿’‘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武装保卫苏区,不让敌人蹂躏边区一寸土地’。在这些口号之下动员群众,发扬他们的积极性,领导赤少队配合红军游击队战争,动员群众组织运输队、交通队、侦察队,动员妇女组织洗衣队、缝衣队、慰劳队,动员妇女老汉儿童放哨、送信,全苏区人民战斗地动员起来,为着革命战争上的胜利而斗争。”决议还要求“游击队在统一的军事计划及军委会的领导之下进行战争,配合地方暴动,消灭在苏区内的敌人支撑点,开展敌人侧翼及后方的广大革命战争阵线,运用红军的基本的运动战的策略,配合着阵地战坚决的进攻敌人,在敌人新的‘围剿’来布置之前,先行打碎(见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第59、60页)。”

(三)慕家塬战斗定仙墕围点打援战斗

8月11日,西北红军主力兵团攻克晋军第二〇六旅一个连驻守的吴堡县慕家塬寨子,全歼守敌。12日,击溃晋军两路4个连的援军。因“进剿”军队受到重创,阎锡山派出飞机助战。8月16日,毛侃从绥德密电杨虎城、邵力子:陕北红军游击队在吴堡县(应为绥德县)定仙墕南约20公里的洗马湾(应为绥德县境内西马湾),击落军用飞机一架,两名驾驶员被俘。

定仙墕战斗遗址

8月20日,刘志丹率西北红军主力兵团由清涧县解家沟镇、寨沟、官道山、石盘一线行进至绥德县定仙墕镇。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第一团包围了定仙墕,其余部队在敌援军必经的紧不栏沟(黑圪崂)设伏,准备打击增援之敌。8月21日上午,增援定仙墕的晋军正太路护路军第三旅旅长马延寿亲自率领第六团向定仙墕逼近,企图与驻守定仙墕的该旅第五团史泽波营会合。当晋军进入红军预设的伏击圈后,埋伏在这里的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三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第二团和西北抗日义勇军突然发起攻击,经过3个小时激战,共击毙晋军副团长齐汝瑛以下200余人,俘敌1800余名,缴获长短枪1900余支,机枪12挺,轻机枪50余挺,八二迫击炮6门、骡马数十匹及大量弹药物资。

定仙墕围点打援战斗,首开西北红军一战歼敌一个整团、一个旅直属队又一个营作战记录,是西北红军作战史上的一个辉煌战例。

此后,西北红军主力兵团又长途奔袭横山县城,迫使井岳秀八十六师收缩兵力,减轻了国民党军对神府苏区的军事压力

在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领导下,根据地军民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第一阶段北线战斗的胜利,有力地帮助了南线红二十五军北上,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

(四)中共陕甘晋省委成立 红十五军团建立

1935年9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鄂豫皖第二十五军,在中共鄂豫陕省委率领下,经过艰苦的长征,率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15日,部队抵达中共西北工委、西北军委驻地延川县永坪镇。

1935 年9 月18 日,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永坪会师

9月16日,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先期到达根据地的朱理治、聂洪钧与中共鄂豫陕省委代书记程子华组成中共北方局派驻西北代表团。9月17日,代表团在永坪镇召开中共西北工委、鄂豫陕省委和红二十五军、二十六军、二十七军领导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会议决定,撤销中共西北工委和鄂豫陕省委,成立中共陕甘晋省委。中共陕甘晋省委由马明方、王达成、白茜、朱理治、刘志丹、高长久、聂洪钧、徐海东、郭述申、郭洪涛、程子华、慕生忠、慕纯农、戴季英等组成。书记朱理治、副书记郭洪涛、秘书长李景波、组织部部长王达成、宣传部部长郭述申、白区工作部长慕生忠、妇女部长白茜。

会议还决定改组西北军委。聂洪钧任主席,范子文为秘书长,戴季英为参谋长,白如冰为供给部长。决定将红二十五军、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合编,组建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程子华任政委,政治部主任高岗,副主任郭述申。下辖第七十五(红二十五军改编)、七十八(红二十六军改编)、八十一(红二十七军改编)3个师,军团设司令部、政治部、经理处、卫生部、交通队和手枪团,总兵力7000余人。

1935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四周年纪念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成立大会在永坪镇隆重举行。“周围几十地的赤卫军和群众纷纷赶来参加,会场上横挂‘欢迎红二十五军’等标语,红旗招展,歌声嘹亮,人人兴高采烈。刘志丹同志和徐海东同志先后讲话,号召两军亲密团结,携手并肩,共同为粉碎敌人‘围剿’,巩固扩大陕北根据地和配合主力红军行动而战(刘华清回忆,见《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第360页)。”

红十五军团的成立,将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结成一个强大的主力兵团,为粉碎国民党第三次军事“围剿”和巩固、扩大西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五)红十五军团南线战斗

随着红二十五军长征进入陕北和中央红军北上陕甘地区,蒋介石更加强化了对陕甘地区军事“围剿”的部署。9月13日,张学良的东北军第五十七、六十七、骑兵军及独立一〇五、一一五师先后开进西北地区,与早先进入西北的于学忠第五十一军会合,全力“围剿”西北根据地。国民政府10月2日发布命令,“特派蒋中正兼西北‘剿匪’总司令,张学良兼任副司令。”

在红二十五军抵达永坪镇前,东北军王以哲第六十七军已进入陕北,军部驻洛川。第一〇七师驻洛川、富县。9月13日,第一一〇师进驻延安。14日,第一二九师也抵达延安。同时董英斌第五十七军的第一〇〇、一〇六、一一七师由甘肃合水一带向根据地进犯。驻守陕北的井岳秀第八十六师、高桂滋八十四师又蠢蠢欲动,企图同东北军夹击陕北根据地和红军主力部队。

红十五军团成立后,立即开赴南线,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0月1日,红十五军团主力在劳山再次采取围点打援战术,经6小时的激战,全歼东北军第一一〇师师直全部、第六二八团和六二九团一个营,共毙伤一一〇师参谋长范驭州、团长杨德新以下1000余人,俘团长裴焕彩以下3700多人,缴获战马300余匹,七五山炮4门,八二迫击炮24门,重机枪24挺,轻机枪180挺左右,长短枪5000余支,无线电台4部和大量军用物资。师长何立中身受重伤,逃进甘泉城,10月7日毙命。(www.xing528.com)

劳山战役后,红七十八师师长杨森率部在富县羊泉全歼东北军一〇七师六一九团一个营。

劳山战役是红十五军团成立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战役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粉碎敌人军事“围剿”的斗志。

劳山之战,使东北军损兵折将。蒋介石急忙从四川飞往西安。10月9日,与张学良联名发出电令,严令“六十七军在肤施、甘泉、富县羊泉一带筑碉,肃清附近股匪,置重点于富县,维持肤施、富县之间交通”,要求杨虎城部“以主力在宜川、洛川之线筑碉,只重点于洛川,防匪南窜”。并要求井岳秀、高桂滋迅速肃清附近股匪,等主力军向东迂回时,即协同将刘志丹、徐海东各股匪“聚而歼之”。10月13日,蒋介石飞往太原,召陕北前线参加剿共的井岳秀、高桂滋至太原,共同策划加强对西北根据地的“围剿”。

10月24日晚至25日,红十五军团在徐海东指挥下,向进驻富县榆林桥的东北军七十六军第一〇七师六一九团和六二〇团的一个营发起进攻。全歼守敌4个营,俘团长高福源以下官兵1800余人。

至此,驻守洛川、甘泉、延安之间的东北军第六十七军各部已首尾不能相顾,各自固守据点不敢出扰。

(六)党中央、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10月19日,党中央率领的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时称陕甘支队第一纵队)冲破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经过万里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吴旗镇。

10月21日,毛泽东彭德怀指挥陕甘支队第一、第二纵队在吴起镇以西的头道川、二道川、三道川设伏,击溃了尾追红军的东北军骑兵军和马鸿宾的第三十五师各一部,取得了“切尾巴”战斗的胜利。打死打伤国民党骑兵数百人,俘获200余人,缴获战马200余匹和部分轻重机枪、迫击炮等。

11月2日,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到达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和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的下寺湾。3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下寺湾召开会议,听取了陕甘晋省委副书记郭洪涛和西北军委主席聂洪钧关于西北苏区、西北红军的历史及现状的汇报。会后,中央政治局成员出席了当地群众举行的欢迎大会,毛泽东和彭德怀在大会上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当天下午,政治局继续召开会议决定,中央对外使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副主席周恩来、彭德怀。当天,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决定恢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番号,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参谋长叶剑英。红一方面军下辖第一军团和第十五军团。第一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第十五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同日,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项英张国焘的名义,发出《关于成立西北办事处的布告》,将成立西北办事处的目的、意义以及办事处机构设置、领导成员予以全面公布。

根据会议决定,中央领导人分两路行动,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南下与红十五军团会合,粉碎敌人“围剿”;张闻天博古刘少奇王稼祥、凯丰率中央机关北上瓦窑堡。下寺湾会议后,中共中央撤销了中共陕甘晋省委,将西北革命根据地所辖区域分设了陕北省、陕甘省和三边、神府、关中特区。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的“向南作战”与初冬解决“围剿”的总方针。11月7日,毛泽东、彭德怀率红一军团到达甘泉县道镇。在红十五军团部,会见了徐海东、程子华、郭述申等。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共同商定直罗镇战役计划。

11月8日,红十五军团歼灭了张村驿一带的民团武装。接着又陆续歼灭了盘踞在富县北道一带的国民党地方武装,为直罗镇战役的顺利进行扫清了障碍

1935年11月1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在瓦窑堡正式成立。

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进入西北革命根据地,特别是下寺湾会议的各项决议,基本形成了把陕北作为全国革命大本营战略决策。使西北革命根据地踏上了迅速发展壮大的新阶段。

(七)直罗镇战役奠基礼

11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出席了在张村驿召开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做关于战略方针的报告,指出大量消灭敌人,猛烈扩大苏区和扩大红军是三位一体的任务,战略方针是攻势防御;建议将红军主力集中南线,出中部、洛川,切断西安至肤施的交通,相继夺取中部县城,争取攻占甘泉、肤施。

11月20日晚,红一方面军将当天才进入直罗镇的国民党牛元峰第一〇九师包围,21日拂晓,发起猛攻。激战至下午2时,歼敌一〇九师大部,牛元峰率残部退入直罗镇以东的寨子里固守。

董英斌、王以哲得到第一〇九师被围困,急令第五十七军一一一师、一〇六师向东推进,第六十七军一一七师向西推进,企图东西对进,解救第一〇九师。

面对敌情的变化,红一方面军迅速调整作战部署。11月23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周恩来,要求以一部兵力继续围歼残敌,主力转为打援。红一方面军遂以少部分兵力围困寨子山守敌,并阻击富县县城向西推进的一一七师,主力部队则沿葫芦河川道西进,迎击第五十七军的两个师。董英斌惧怕被歼,遂向太白镇方向退却,红军趁势追击,在张家湾歼灭了第一〇六师第六一七团。

11月23日,困守寨子山的牛元峰待援无望,遂于当晚突围,沿葫芦河支流川子河向南逃窜,红十五军团乘胜追击,牛元峰在逃跑中被其副官。至24日晨,第一〇九师全部被歼,至此,直罗镇战役胜利结束。

直罗镇战役共歼灭东北军第五十七军第一〇九师全部及第一〇六师第六一七团。俘敌5300余名,毙敌1000余名,缴获步枪3500多支,轻重机枪179挺,迫击炮8门,子弹22万余发和大量辎重物资。

一个月后,毛泽东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对直罗镇战役评价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向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经过劳山、榆林桥、直罗镇三个大胜仗,歼国民党正规军两个师、一个团另五个营,民团数百人。至此,将陕甘、陕北和关中革命根据地完全连成一片,国民党蒋介石向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被彻底粉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