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铜镜的起源及发展史-礼藏于器 张错艺术散论

铜镜的起源及发展史-礼藏于器 张错艺术散论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鉴﹑燧为铜镜前身的说法,均未有直接出土考古证据使人信服。目前看到的铜鉴都属于春秋战国时期,自然不可能是铜镜的前身。事实上很明显,战国﹑两汉﹑隋唐这三个历史时期,是铜镜发展史上最辉煌而具代表性的时代。可见镜子的丰富象征意义与人镜的重要。南宋虽为铜镜的衰退期,但镜子转趋实用,不尚花俏,镜身轻巧薄细,颇有反璞归真﹑素面相见之意,那是艺术风格的另一种反动力,湖州石家念二铜镜,风靡一时,成为畅销品牌镜子。

铜镜的起源及发展史-礼藏于器 张错艺术散论

鉴﹑燧为铜镜前身的说法,均未有直接出土考古证据使人信服。近人何堂坤提出第三种看法,他认为如果镜自鉴来,那么一定存有比目前出土的两面“齐家文化”时期铜镜(1975年甘肃齐家坪出土的素镜及1976年青海贵南县朵马台出土的七角星纹镜)更早的铜鉴,但迄今为止,所有齐家或同期系列出土铜器,都是一般小型手工业工具及生活用器,未曾见过水鉴容器。目前看到的铜鉴都属于春秋战国时期,自然不可能是铜镜的前身。

至于镜自燧来亦有疑问,目前出土的五枚阳燧均属西周时期,若与上面“齐家文化”铜镜比较,最少晚了八百到一千年时间。

何堂坤认为镜非自鉴来,亦非自燧来,“而是受到了刀﹑斧﹑指环﹑铜泡等多种早期金属器光洁表面映像事的启发后,才发明出来的”。他指出后世文献常有“屈刀为镜”或“刀剑取火”之说。

齐家文化时期三角纹镜

齐家文化时期七角纹镜

但此说亦有瑕疵,他引用的“后世文献”,譬如唐代崔护《屈刀为镜赋》,崔护之屈刀,自是唐代之刀,与“齐家文化”之镜,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至于“刀剑取火”之说,他又引用汉代王充《论衡·率性》篇内“今妄以刀剑之钩月摩拭朗白,仰以向日,亦得火焉。夫钩月,非阳燧也,所以耐取火者,摩拭之所致也”之句,表示刀剑亦可取火,其实亦仅是断章取义而已。

王充指的是天道有真伪。真者固自与天相应,伪者亦可用知识机智来开导,看来亦与真者无异。就像取火的阳燧,向着太阳火就来了,这是真正的取火方法。但是今天随便用摩拭雪亮的刀剑或月牙钩对着太阳,亦可得火。月牙钩不是阳燧,能取火,就是摩拭雪亮得到太阳反映所引致。王充跟着又说:“今夫性恶之人,使与性善者同类乎,可率勉之,令其为善,使之异类乎,亦可令与道人之所铸玉,随侯之所作珠,人之所摩刀剑钩月焉。教导以学,渐积以德,亦将日有仁义之操。”那就是说,现今若要使性恶的人与性善的人同类,可以引导和勉励他们向善,即使他们不同类,亦可去学习道人铸玉﹑随侯作珠,以德行逐渐感化他们去具备仁义的操行。

由此可知,“刀剑取火”,亦不过用来打个比方,说明取火的另一种方法,正如性善性恶的人,都有方法走向光明的所在,刀剑与镜子或阳燧的来源无关。

由于镜子能折光反射,它的功能从仪容修饰进展入辟邪﹑敬神等宗教方面,可惜近人研究铜镜多在于分期或分类,极少从文化﹑艺术﹑文学等入手。沈从文先生早年在历史博物馆整理战国入汉唐青铜镜时曾发出以下的感叹,他说:

沈从文先生笔注唐代双鸾衔绶镜

特别是镜子,留下了一系列优秀作品,我们可以从不同形制和图案花纹发展中,看出它对于社会现实的种种不同反映,和社会上层建筑中的文学、诗歌音乐美术及宗教信仰的种种联系。帮助我们更深入一层理解如上各部门的发展过程,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并借此明白,没有一种事物是完全孤立的,没有一种生产不受其他影响而又影响其他。而镜子本身的问题,譬如它在中国青铜工艺和雕刻美术史上应有的地位,及形成的社会背景、艺术形式背景,我们想深入一些来谈它时,也就势必需要同时从各方面的成就与发展研究,才不至于顾此失彼,孤立片面。

“没有一种事物是完全孤立的”,我们可以这样说,从鉴到镜,已经形成了一个青铜镜子文本。每一历史时期不同形制和图案花纹,都代表着每一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话语(discourse)。从文化角度来看,这些话语紧密连接着当时社会里贵族或人民的生活意识形态。(www.xing528.com)

出土文物显示,战国汉魏铜镜多见于贵族陪葬品,到了唐代,从西域来的狻猊葡萄图案纹饰,弧面浮雕﹑错金错银﹑螺钿镶嵌﹑金银平脱,瑰丽华贵,掳获每个宫廷贵族或平常百姓揽镜临照的青睐。事实上很明显,战国﹑两汉﹑隋唐这三个历史时期,是铜镜发展史上最辉煌而具代表性的时代。

唐太宗有以镜称许忠臣魏征的名句,魏征病逝,太宗悲恸之极,谓侍臣:“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可见镜子的丰富象征意义与人镜的重要。

西汉南越王彩绘观斗剑镜

唐海兽葡萄镜

北宋靖康二年(1127),金兵南下,徽宗﹑钦宗二帝被掳,北宋灭亡。后高宗即位,南渡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宋初由于北方与契丹政权长期对峙,西北又与西夏连年用兵,铜料缺乏,宋镜质量远逊唐镜。南宋偏安江南后,北方大量人口南迁,经济重心也随之南移,丝织﹑瓷器﹑印刷﹑冶炼﹑造纸等手工业也得到空前发展,其中湖州(今江苏吴兴)﹑会稽(今浙江绍兴)﹑饶州(今江西鄱阳)﹑吉州(今江西吉安)﹑建康(今江苏南京)﹑临安﹑成都﹑苏州等地所产铜镜远近驰名,湖州铜镜更是个中翘楚。南宋虽为铜镜的衰退期,但镜子转趋实用,不尚花俏,镜身轻巧薄细,颇有反璞归真﹑素面相见之意,那是艺术风格的另一种反动力,湖州石家念二铜镜,风靡一时,成为畅销品牌镜子。由于运河水系水质清洌适于磨镜,湖州就是全国铸镜中心之一,一直延续到晚清,直至西洋玻璃镜兴起,才转趋衰落,当时镜店均位于漕粮运输码头仪凤桥一带,以薛家﹑石家等镜匠名闻天下。

宋建康府茆八叔葵花镜

宋饶州叶家长方镜

宋青铜鉴容桃心镜

明连进三元掌中镜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云龙镜

四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