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怜香惜玉,暗香盈袖,张错艺术散论

怜香惜玉,暗香盈袖,张错艺术散论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银熏球内部铆接两个持平环和一个香盂,持平环为两个同心金属圈,直径大小相套,香盂小于内持平环。外持平环与内持平环﹑内持平环与香盂之间成直角相互铆接支承,现代称这种结构为万向轴。这样,内持平环能避免香盂前后方向倾斜,外持平环则能防止香盂左右倾斜。“异国名香满袖熏”或“有暗香盈袖”可能亦指香熏过的衣裳,穿着出来,一室皆香。香囊还有一则为人熟知的唐明皇﹑杨贵妃的哀婉传说。

怜香惜玉,暗香盈袖,张错艺术散论

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监送使刻制的《衣物帐》碑(全名为《应从重真寺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金银宝器衣物帐》),内登记有唐懿﹑僖二宗及皇室眷属内臣等人供奉的金银宝器及青瓷器物。帐内文字写有“香囊二枚重十五两五分”之句。这两枚带链的“银鎏金双蜂团花纹香囊”明确被称为“香囊”,直径12.8厘米,重达十五两多,一定是金属器,也是目前出土最大的银熏球香囊。体积硕大,应是宗教活动悬挂的大型香器,香闻四方。法门寺每年均送舍利入宫中供奉及迎返寺院,香囊可能是往返之间的法事应用的熏香器物。唐代沙门慧琳撰《一切经音义》“香囊”条载:“香囊者,烧香圆器也。……以铜﹑铁﹑金﹑银玲珑圆作……机关巧智,虽外纵横圆转,而内常平,能使不倾。妃后贵人之所用之也。”

法门寺银鎏金双蜂团花纹香囊

元稹有《香球》诗:“顺俗唯团转,居中莫动摇。爱君心不恻,犹讶火长烧。”就是指金属熏球香囊,其诗隐喻浑然天成,语带双关,一点不逊西方的“玄学巧喻”(metaphysical conceit),既描述香囊结构,又能奇妙附会情爱,自圆其说。

这两枚法门寺出土的香囊均钣金成形,通体镂空,上下两半球用铰相接,再用子母口钩扣相合。银熏球内部铆接两个持平环和一个香盂,持平环为两个同心金属圈,直径大小相套,香盂小于内持平环。外持平环与内持平环﹑内持平环与香盂之间成直角相互铆接支承,现代称这种结构为万向轴。

根据物理学原理,要使一个具有一定重量的物体不倾斜翻倒,最佳的方法是采用支点悬挂。银熏球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将香盂悬挂在两边各有一个轴孔的内持平环中,当内持平环呈水平位置时,香盂因自身重量,可以前后轻微晃动而不会左右倾斜翻倒,但仅用一个持平环是无法避免香盂向轴向倾斜翻倒的。

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轴向再做一个较大的持平环,将悬挂香盂的内持平环悬挂在外持平环上,并使两环的轴孔正好垂直,轴心线的夹角为90度。这样,内持平环能避免香盂前后方向倾斜,外持平环则能防止香盂(包括内持平环)左右倾斜。盂心随重心作用,始终与地面保持平行,无论熏球怎么转动,盂内的香料都不会撒出,可置于被中或系于衣服。

但是扬之水及孟晖两位的著作都质疑:至今出土的那些设有环链挂钩在顶部的唐代香囊,适合放在被子或袖子吗?如此岂不很碍事吗?也许有链钩的香囊都不是用来放在被窝或衣袖内的,目前只有国家博物馆所藏的一件明代通体浑圆的铜香球,没有链钩,可以置放于被底。

缺乏物证,并不等于器物不存在。许多小型香囊,其链钩均比大型香囊链钩短得多,也就暗示了器物是用作近身悬挂。目前出土香囊大都为窖藏或宗教器物,也许将来墓葬出土会带来更多的证据,但很明显,唐宋以后,带链钩金属熏球香囊已开始式微。“异国名香满袖熏”或“有暗香盈袖”可能亦指香熏过的衣裳,穿着出来,一室皆香。至于是香熏衣服﹑荷包香囊,抑或金属香囊之功,悠悠千古,人去楼空,真相永远依稀。

香囊还有一则为人熟知的唐明皇﹑杨贵妃的哀婉传说。杨贵妃马嵬坡被缢后,《旧唐书·后妃上》载:

上皇自蜀还,令中使祭奠,诏令改葬……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乃令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之。

新唐书》亦有相同记载,唯最后数语为“故香囊犹在,中人以献,帝视之,凄感流涕,命工貌妃于别殿,朝夕往,必为鲠欷”。“凄惋”二字,伸展入“凄感流涕”与“鲠欷”,令人阅之怃然。但因是“仍在”﹑“犹在”,虽然有可能是金属香囊,可推测应该是佩戴在身的“荷包香囊”,仍未腐烂。唐代张祜感叹此物事,有《太真香囊子》一诗:

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

宋《明皇幸蜀图》局部

法门寺出土蹙金刺绣案裙(www.xing528.com)

法门寺出土蹙金刺绣半臂短袖外套

呼应了当时流行的一种说法,这个用紧密蹙金结绣细花纹饰的香囊,缚挂在已成枯骨妃子胸前,旧香日渐亏损,有人为君王解开送回,但如今重新系上不解的,不仅是蹙金香囊,而且是一生摧心断肠的遗恨了。有关蹙金刺绣,法门寺曾出土有“蹙金刺绣半臂短袖外套”及“蹙金刺绣案裙”可供工艺参考。

唐朝皇帝在腊月初八岁终祭祀百神的庆典上,佩戴“衣香囊”并赏赐大臣近侍香料,以示恩宠。张九龄写有谢唐玄宗的《谢赐香药面脂表》,内曰:

南宋龙泉豆青鬲式三足香炉

西汉青铜博山炉

臣某言:某至,宣敕旨,赐臣裛衣香面脂,及小通中散等药。捧日月之光,寒移东海;沐云雨之泽,春入花门。雕奁忽开,珠囊暂解;兰熏异气,玉润凝脂。药自天来,不假准王之术;香宣风度,如传荀令之衣。臣才谢中人,位参上将;疆场效浅,山岳恩深。唯因受遇之多,转觉轻生之速。

衣香面脂﹑澡豆﹑手膏﹑熏衣湿香,均是贵族洁净皮肤及衣物的用品。其他文句,则颇迂腐。

唐人章孝标《少年行》一诗,描写贵族出猎:

平明小猎出中军,异国名香满袖熏。画榼倒悬鹦鹉嘴,花衫对舞凤凰文。手抬白马嘶春雪,臂竦青骹入暮云。落日胡姬楼上饮,风吹箫管满楼闻。

唐朝李靖诸葛八阵基础上,编练演变出六花阵形,中军居中,中军周围分布前军﹑左军﹑左虞侯军﹑后军﹑右军﹑右虞侯军。岑参边塞诗句有谓“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就指这类队伍。平明是天亮时候,贵族出猎浩浩荡荡,西域南亚的名香熏得满袖香遍,配上锦绣衣裳,白马嘶啼,肩上青胫猎鹰。打猎完了,入暮就在胡姬酒馆置酒而饮,晚风和着箫声,响彻满楼。

到了宋代,苏轼《翻香令》词内的熏香已是在香炉了:

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背人偷盖小蓬山,更将沉水暗同燃。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

小蓬山的香熏炉应该是博山炉,沉水就是沉香。诗人写作累了,用来作墨的麝煤已磨得残碎,然香炉犹温,因为怜香惜香,不忍相弃,遂把长钗挑动火焰,余熏香过,气味犹胜从前。暗中再加燃沉香木,为的是,愿情深香久,不会断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