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华禅寺与六祖真身:礼藏于器,张错艺术散论

南华禅寺与六祖真身:礼藏于器,张错艺术散论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存南华寺一件袈裟,称千佛袈裟,可能为中宗所赐,为罕见的唐代传世珍贵刺绣品,共绣佛坐像一千个,龙十二条。苏东坡笃信佛教,据谓他为南华寺作诗两首。他三进南华寺,与南华寺住持重辩长老情谊深厚。南华寺在韶州曹溪,今称韶关,在广东省北边,已接近江西了。藏经阁后有白色五层砖砌“灵照塔”一座,本为安放六祖真身,后来真身移入第六进的六祖殿。安放六祖真身祖殿六祖真身仿佛明白六祖保留真身的意义。

南华禅寺与六祖真身:礼藏于器,张错艺术散论

苏东坡曾有诗咏南华禅寺:

扁舟震泽定何时,满眼庐山觉又非,春草池塘惠连梦,上林鸿雁子卿归。水香知是曹溪口,眼净同看古佛衣。不向南华结香火,此生何处是真依。

子卿是北海牧羊的苏武。曹溪水香,见《传灯录》:“梁天监元年,有僧智药泛舶至韶州曹溪水口,闻香,尝其味曰:‘此水上流有胜地’。遂开山立寺曰宝林。”古佛衣应是指的千佛袈裟,据文献记载,唐武则天及中宗各赐袈裟给六祖。现存南华寺一件袈裟,称千佛袈裟,可能为中宗所赐,为罕见的唐代传世珍贵刺绣品,共绣佛坐像一千个,龙十二条。苏东坡笃信佛教,据谓他为南华寺作诗两首。他三进南华寺,与南华寺住持重辩长老情谊深厚。

南华寺在韶州曹溪,今称韶关,在广东省北边,已接近江西了。寺院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满植枫树及水松,一连七进,属大型刹林。最早建于南北朝,天竺僧人智药三藏来到曹溪,喜其山明水秀,更爱其貌似西天的宝林山,于是栽树立碑,预言“后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在此树下开演上乘,渡无量众”。他将具正法眼,以心传心,心心相印,以后信徒皈依得道,如山林树木之多。梁武帝天监三年(504)寺成,由武帝亲自赐匾,名为宝林寺。后毁于隋代一场大火。

第一进入门处

寺内放生池

鼓楼

钟楼

大雄宝殿(www.xing528.com)

天王宝殿

坎饭大铁锅

唐高宗仪凤二年(676),比预言晚了八十多年,六祖慧能在曹溪南华寺内智药三藏从天竺带来手植的菩提树下,开坛受具足戒,并升坛说法,是为《坛经》之始。

自第一进的山门,入曹溪门,到二山门之间,偌大一座放生池,连接着山门与大雄宝殿,好像是说,从俗世到雷音,依然是众生普度的苦海无边。放生池水混浊,然水榭亭阁,配合林木苍郁,颇得丛林宝刹之庄严。

大雄宝殿在第四进,供奉释迦﹑药师﹑阿弥陀三尊大佛,殿内四周布满彩塑五百罗汉﹑二十诸天,神态各异,缤纷七彩夺目,晚课时本地信徒参与诵念颇多。第五进为藏经阁,据闻藏有不少珍贵文物,除了浩帙经典外,还有隋唐时代铸塑天女﹑北宋木雕罗汉,最稀罕的是六祖本人的袈裟﹑钵盂﹑生前穿的芒鞋,以及舂米时系在腰间的坠腰石。藏经阁后有白色五层砖砌“灵照塔”一座,本为安放六祖真身,后来真身移入第六进的六祖殿。

安放六祖真身祖殿

六祖真身

仿佛明白六祖保留真身的意义。当生命如幻如化,飞快流转,岁月递变,肉身如皮囊转眼腐臭,六祖就曾立偈颂曰:“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其实“文化大革命”时,六祖真身亦遭残损,幸已修复,金刚不坏之身终是虚无缥缈,但保留下来的形象躯体,却能凝住时光,让时间一直停留在唐贞观年代。那是非常谦卑的日子,勤奋僧侣,像撑筏过河的人,双足踏上彼岸,依然回转接引,苦修不辍,好像还有好长的路要走,好多的事要做。他的脸庞像平常人一样,庄稼般平凡朴实。赭色重漆涂遍全身,依然可以想象到广东人那种黝黑肤色。脸部平坦丰满,配着眼耳口鼻,虽然低眉垂目,仍有一丝慈悲笑容,平常中自有不平常处,处处自然而然,天衣无缝,一派宗师风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