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唐韬略:扩军备战,李渊举起反叛大旗

隋唐韬略:扩军备战,李渊举起反叛大旗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乱子造成了之后,再想借口调集军队。独立调兵权,这正是李渊要部下达成的共识,只有这样,才能名正言顺地调集军队,并让军队进入战时状态。六月十四日,李渊建大将军府,正式举起反叛大旗。李渊留李元吉镇守太原,亲率大军三万,从太原出发,西图关中,并向各郡县发布檄文,表明西进关中的用意在于尊立代王杨侑。当李渊在太原准备起兵时,考虑到在长安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及女婿柴绍的安全,便事先派人悄悄到长安接他们赴太原。

隋唐韬略:扩军备战,李渊举起反叛大旗

李渊决定造反时,手下的兵并不多。

李渊的部队既要分兵戍守北面突厥人,又要调拨部队南下预防李密北进,故留守太原的兵马并不多,要想争夺天下,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当然是不行的。

兵力不够是一回事,调不调得动又是一回事。因为,李渊就是要调动现有的有限兵力,按照当时的制度,也需要合适的理由。否则,有人会打他的小报告的。

谁?副留守王威、高君雅。隋炀帝埋在李渊身边的两个钉子。

有人在旁边盯着,再来做造反这种杀头的高风险活计,总是不大方便的。但李渊有办法。先造点儿乱子出来。首先激起民众的不满情绪。

虽说当时天下大势使民怨沸腾,但太原及其周围地区相对比较安定,而在当时那种群雄纷争的年代,没有民众的支持,是寸步难行的。

于是李渊命刘文静诈称得到炀帝敕书,征发太原、西河、雁门、马邑地区居民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男丁入伍当兵,年底到涿郡集中,以便进攻高丽。果然,一时间太原上下弄得人心惶惶,个个思乱。

乱子造成了之后,再想借口调集军队。刘武周适时地跳出来,给李渊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借口。

大业十三年(617)二月,马邑部将刘武周举兵造反,杀太守王仁恭,自称皇帝,国号定杨。李渊马上利用了这一事件。他把文武官员召集起来,说:“刘武周占据汾阳宫,我们身为太原留守官员而不能加以制止,按朝廷法律罪当族灭,怎么办?”

王威等人也是绣花枕头。见李渊如此一说,不觉害怕起来,都要求李渊出主意。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李渊继续装聋卖傻:“朝廷用兵法度,动止都要禀报皇上,听候皇上节度。如今刘武周贼党近在数百里内,而皇上远在三千里外的江都,加之道路险要,复有其他反贼占据,我们如今以婴城胶柱之兵,抵挡巨猾豕突之势,必定不能获全城池。进退维谷,我们如何处置才好呢?”

王威等人只好说:“主公您既是皇亲又兼贤才,同国休戚,若等奏报,岂能及时处理事机?关键在于尽快平定贼党,完全可以独自决定用兵事宜,不必上报皇上。”

成了,李渊有了名正言顺的独立调兵权了。

独立调兵权,这正是李渊要部下达成的共识,只有这样,才能名正言顺地调集军队,并让军队进入战时状态。

见大家都认可,李渊装出不得已的样子,端出自己蓄谋已久的算盘:“那么我们应当先征集兵马,准备反击。”

于是,李渊命令李世民与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等心腹将领各率随从募兵;同时,李渊又大开仓储,赈济贫民,以此争取了大批平民百姓的支持,应募从军的人日益增多。几天之内,便征集到几万人。就这样,李渊名正言顺地初步拉起了一支马步齐全的起义队伍。

看到士兵大批集中,特别是看到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从前线逃回的将领出来带兵,忠于隋炀帝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也不是完全的笨蛋,总算是看出味儿来了:“这李渊呐,八成是要反。不成,得想招儿阻止他!”

他俩就开始采取措施,暗中开始调查。他们准备把黑材料整齐全了之后,向朝廷告李渊的黑状。

晚了。他们还在打算告李渊的黑状,李渊已经决定,下好套子等他们钻。

五月十四日夜,李渊派李世民率兵埋伏于晋阳宫城周围。次日晨,李渊约请王威、高君雅共坐议事,暗中则指使刘文静引晋阳府司马刘政会(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一名)来到议事庭中,称有密状禀报。

李渊有意让王威等人接状阅视,刘政会却不给,声称:“我所要告的乃是有关副留守的事,唯有唐公可以看。”

李渊揣着明白装糊涂,假意吃惊地说:“哪有这种事!”便走上前拿过状子,只见状子写道:“王威、高君雅已偷偷结联突厥人入寇。”李渊见状故作大惊,马上指示刘文静、刘弘基等人把王威和高君雅抓起来关进监狱。

说来也巧,正好第三天,突厥人果然有数万骑兵入寇,直进到太原城北门外。这一来,大家都以为王威、高君雅果真召来了突厥人,于是,李渊将王威和高君雅二人斩首示众。(www.xing528.com)

王威、高君雅,就这样用自己的脑袋,为大唐王朝祭了旗,奠了基。

身边的钉子是除掉了,但城外的突厥人还是得想招儿逼退啊。

李渊一面命令裴寂等人勒兵在城内做好准备,一面命令将所有城门统统打开,将诸葛亮空城计用一用。

这下突厥人脑子不够使了。他们怕城内有陷阱。高深莫测之下,反而不敢进城了。

李渊继续耍招儿,在夜晚把部队悄悄派出城外。天明后,这些部队则张旗鸣鼓,从不同方向耀武扬威地进入城中,就好像是外地来的援军。

突厥人见此情景,更加疑惑,在城外驻扎两天后就退走了。

突厥人走了好,李渊可以正式着手造反了。

六月十四日,李渊建大将军府,正式举起反叛大旗。

李渊任命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唐俭及温大雅为记室、姜谟为司功参军、殷开山(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三名)为府掾。

将部队分为左右六军,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王长谐、姜宝谊、阳屯为左右六军统军;

封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统领左三军;次子李世民为敦煌公,统领右三军。

七月初四,李渊正式踏上征途,出发!

李渊留李元吉镇守太原,亲率大军三万,从太原出发,西图关中,并向各郡县发布檄文,表明西进关中的用意在于尊立代王杨侑。

当李渊在太原准备起兵时,考虑到在长安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及女婿柴绍(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四名)的安全,便事先派人悄悄到长安接他们赴太原。

柴绍觉得一家人浩浩荡荡地出城赴太原,势必引起朝廷怀疑,但如果丢下妻子一人独往,又恐自己走后妻子遭当局毒手,思前想后,拿不定主意。平阳公主却胸有成竹:“夫君只管火速前往,不要顾虑我,我一个妇道人家很好躲藏,自会另想办法的。”柴绍便一人随使者前往太原。

平阳公主等柴绍走后,料定再待在京城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一不做二不休,马上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别墅,将家财悉数散发给附近平民百姓和绿林豪杰,拉起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

此时鄠县周围已有一支由胡人何潘仁统率的起义队伍,聚众数万,平阳公主看准了这是一支可利用的有生力量,便派亲信家僮马三宝去做说服工作,使之归属过来,后来马三宝又接连说降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零星义军。这样,平阳公主的部队很快增加到七万人,长安留守卫文升屡次派兵征讨都以失败告终。

这位平阳公主,不仅有智谋,还深谙统御之术,在进军过程中,申明法令,禁止抢掠,一路上得到民众一致欢迎,先后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周至、武功、始平等县。

当李世民率军抵达长安渭水边时,平阳公主的部队也前来会合,与其夫柴绍各置幕府,独立成军,号为“娘子军”。

后来,李渊得国做了皇帝,就封这位三女儿为平阳公主。

封建时代,一个贵族女子能够如此具有战略远见和统御方术,的确不同寻常。她的成功一则得力于及时拉起队伍,准备武力自卫,这一点深合乱世之中强者为王的政治规律;二则依赖于巧妙地利用和收编周围起义农民军,这使得她刚刚拉起的弱小队伍不仅没被镇压下去,反而逐渐扩大;三则得益于她统御有术,注意收揽民心,在短期内得到民众支持,故而能立于不败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