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关系

与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关系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参透“创新”理念,并将其运用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彼此交叉、相互影响、相互包含。“创新创业教育”这个概念是从广义角度上来看待创业教育的,并且具有普及性。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中有关设计方面的培养。在知识发达的国家中,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和创新创业人才的输出,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与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关系

(一)创新与创业的关系

从西方文献中可知,“创业教育”的内涵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具有历时性。现在人们用“entrepreneurship”这个单词表述企业家精神、创业教育和创业精神。但是在中国高校中,创业教育是从技能和实践出发,是指狭义的创业教育。可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是依托当代的经济社会发展而形成,并对相应的变化进行回应。在这个时候,创新型人才对于创业活动非常关键,这对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符合全球化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需求。参透“创新”理念,并将其运用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理论上,通过学生的相关行为主体、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利用“知行统一观”的观点,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完整的研究体系中是可行的。

“创新”和“创业”都强调“创”的作用,即从“无”到“有”的一种探索,二者都对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进行强调,并重点体现其开创精神,都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共同目标和追求。如果与广义的“创业”教育理念作对比,将“创新”理念同创业教育进行融合更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能够对学生的发展有所帮助。但是鼓励学生进入创业领域,并不意味着是将那些不敢面对就业环境的学生投入创业中,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型理论和定义也被提出来。它是指学生除具备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外,还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是这种环境中所提倡的一种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

新型概念中包含新的理念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与社会相适应的新型理念。加上创新和创业如果要进行对比,那么创新代表的是“内部”,创业代表的是外部,创新才是本质和核心。实际上,创新教育是对学生全面培养,并且使其具有全局意识。创业教育不但重视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两个因素是互相促进和紧密联系的,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某种程度上,创业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创新和实践能力强弱的直观体现;创新则是创业的前提,创新教育最终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创业工作的人群,让他们接受相关的考验,是从创业的考核出发所进行的一种载体式的表现形式,创业活动的完成情况取决于创新教育的稳定情况。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彼此交叉、相互影响、相互包含。如果从全局来看,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受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影响和决定。

“创新创业教育”这个概念是从广义角度上来看待创业教育的,并且具有普及性。从严格意义上来划分,“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概念还是有所区别的,但是这种区别很小,二者之间的共同点足以抵消这种微小的差异。在广义上,二者具有相同的高度,一般情况下也可以互通[6]

在高等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不但是要为社会培养成功的学生创业家,更是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和道德的培养,要让学生具有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并且成长为具有开创性的人才。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素养、创业思维、创造力、承担风险能力、事物辨别能力、创新精神等,创新创业教育都要教会学生。与此同时,其他相关的道德教育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要。学校要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同时,要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观点的表达能力,要具有创新思维结构,要能够创造出更有价值的商品。此外,学生还要熟悉各项操作技能,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具有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中有关设计方面的培养。若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则不符合社会要求,应该重视贯彻创新和创业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的动手和实践过程中,利用开放式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从过去的学习思维中转变过来,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方式。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对相关知识实现智慧体悟,而且还推崇教育的个性化和民主化,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包括生活能力的培养。这是一种细化的素质教育,也是新型素质教育的重要支撑。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基础素养的教育是学生接受的所有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核心和基础素养。在对学生自主能力和独立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在实践过程中,创业素质也能得到不断提高。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方式,正是当前社会发展和市场发展所需要的一种教育方式。

自从人类文明进入知识时代后,社会的经济活动受创新创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在探索世界和事物本质的时候,正是通过创新创业精神来实现的。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感染作用开创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以及教育的质量、效果和收益等都是重要的体现。在自发情况下,社会上所拥有的创新创业结果已经无法满足解决知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各种需求。在知识发达的国家中,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和创新创业人才的输出,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中国,高校一定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要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开展和实施,这对于国家的新型战略和创业带动就业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创新创业教育”是要对所有学生开展的一种教育模式,是一种专业领域的教育模式,是人才培养基化中的重要一环。“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历史性探索,是国家发展战略在教育中的重要举措。

(二)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在高校中实行创新创业教育是将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可见,学生创业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要具有统一性。如果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愿望,并且具有相关的能力和机会,那么便能够走上创业的道路,并且获得成功。创新观念是驱动创业的一种行为引导,这和创新理念中的价值观有异曲同工之妙,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思路和目标设定具有重要影响。

虽然创新和创业有很多共性,但是二者也具有差异性。创新是指思维方面的一种变革和尝试,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转化和创造。创业则是指实际行动的一种体现,是在社会活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的一种事业的新途径和新尝试,是将商品或者服务进行提升的一种途径,是新财富产生的过程。一方面,创业不能在创业领域进行谈论,而要从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等出发,在创业指导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另一方面,没有拘泥于狭义的自主创业,要和创业的机遇相结合,通过思想的解放、技术的创新来挖掘新事业的机会。创新和创业相辅相成,创新需要通过创业具体实现,而创业则需要创新的领导。创业是一种行动上的创新活动,而不仅是思想和意识上的行为,是对创新思维的具体体现。若创业不具备创新思维,则很容易走向灭亡。因为他们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收益,而且资本有限,不具备强大的创业能力。

创新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与传统的教育模式具有本质区别。它摒弃了不思进取、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活动中融入创新的因素。创业教育是对人的价值的一种体现,是对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素质的培养,是帮助学生走向创业的一项技能教育,是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为社会经济服务的一种模式。创业教育具有有限性,需要创新教育的补充和完善。创业教育还对创新教育具有内容教育的呈现作用,但是要完成创新教育的内容首先要保障创业教育的专业性不受影响。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不可分割,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虽然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被提出来的时间有先后之分,侧重点也有所差异,但它们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重点,二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是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体。(www.xing528.com)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是帮助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创新教育则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的重要环节;创业教育则是对学生的目标和价值的体现而开展,是帮助学生“成家立业”的一种途径。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具有相同的目标和功能,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关系,可以通过辩证统一的关系对其进行研究。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本质和核心思想的具体体现,创新教育又能为素质教育所重视,帮助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创业精神的人才,帮助学校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并为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做贡献。在素质教育中,创业教育的实现有关键作用,可使学生获得新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理念、培养良好的品质、获得专业的教育、具备创业的能力。这是帮助实现真正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过去的形式主义教育有着本质区别。因此,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对素质教育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上述关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三者之间的论述,将三者的关系进行梳理,使人们更容易理解。

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创新能力,这是为后续的创业做准备。受教育者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准确呈现和尝试。在高校中开展相应的创新教育和创业活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帮助高校实现从“技能型”教育理念转变为“素质型”教育理念的过程。这说明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已经有一席之位,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在高校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知识型创业与创新创业的关系

20 世纪90 年代初,中国的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实行“抓大放小”的政策,政府在生产中逐渐退出,导致国有企业存在着大量的“失业下岗”人员。国家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出台了扶持个体自主创业的政策。这种创业模式与改革开放的“下海”政策以及“招商引资”政策具有同等目的。这种创业不具备创新,基本上是一种物品倒卖或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创业,和知识没有任何关系。

创新创业、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关系。“创新驱动”已经发展成为“经济发展变革”调整的主要动力,对经济的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若缺少创新,则知识型创业就无法进行,也不会带来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中,创新和创业首次被结合在一起,创新更是成为创业的指导思想。创业的人只有拥有新的思维和理念,才能够对知识进行重组,并产生效益。“创新驱动”是人不断创新的一种结果,是“知识溢出”的重要推动力。大学生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才是这种创新模式的主要继承人。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在“创新驱动”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并产生人力资本的积累过程,即创业已经从技术制造走向知识创造。这是一种从知识型创业核心发展起来的目标。虽然现在有很多的大学生,但是他们所接受的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很少,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创业水平。这不但会造成全社会的创业能力的缺乏,而且还会影响“经济发展变革”的进程。“创新驱动”是在创新和创业实施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依托创新活动和创业活动而存在的,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是“创新驱动”的重要来源。

在创业从原来的“资源驱动”发展到“创新驱动”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

第一,人力资本的积累问题。这需要对高等教育的规模进行扩大,并将更多的人送入高等学府,将简单的劳动力转化为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知识劳动力,使他们能够具有更多的含金量,并符合“人力资本驱动”的相关转型和发展。20世纪末,高校进行扩招即是这个过程的开始。虽然在开始阶段存在很多争议性问题,但是这种转型还是果断地进行下去,并成为战略实施的一个部分。

第二,“知识就是力量”的问题。这也是从知识到资本到创新再到收益增长的发展过程。科学知识本身不具备生产力,这种理论的核心是要找到相关的转型因素,以此作为指导的思想和政策。

在这两个问题的探讨中,第一个问题相关的目标已经被提出和执行;而第二个问题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创新驱动”是在知识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模式,是在知识的探讨和生产力的组织中发展起来的。知识型创业是指基于创新这个前提,针对知识密集型的产品或者服务进行创业的一种模式,主要有新知识的挖掘、新知识的运用、新知识的创新、新知识的重新排列组合等。创新创业和创新驱动有很大关系,在高等教育中需要具有创新驱动的条件,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人力资本积累方式进行,即在知识的创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创新。知识劳动者是知识型创业的主要人群,即大学生才是知识型创业的主力军。

要想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对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首先要在高等教育上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具备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者才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人群,现在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人群都是最重要的。在创业过程中,他们的相关知识的沉淀和相关背景的形成都会有很大的作用。因此,高校更要对学生开展有关创新教育知识和创业教育知识的普及,贯彻创新教育理论和创业教育理念的实施,要让大学生具备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也是高校的培养目标。要根据高校和学生的特色,在教育过程中实践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鼓励所有人都要在各自的方向和专业领域进行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心智,将正确的价值观和能够成功的创业方向给学生进行展示,鼓励优秀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将自身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具有求职能力的、能够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