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秘史前大洪水:遗迹证实传说中的水灾真实存在

揭秘史前大洪水:遗迹证实传说中的水灾真实存在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方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两河流域的洪水传说,古希腊的救世故事,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灭世洪水与诺亚方舟的故事等等,最常见的就是关于水灾的传说。诺亚和他的妻子乘坐方舟,在大洪水中漂流了40天以后,搁浅在高山上。为了探知大洪水是否退去,诺亚连续放了三次鸽子,等第三次鸽子衔回橄榄枝后,说明洪水已经退去。20世纪以来,地质学家陆续在世界各大洲,发现了一些确信是大洪水留下的遗迹。

揭秘史前大洪水:遗迹证实传说中的水灾真实存在

世界上许多关于文明起源的传说都是与气象灾害联系在一起的。东方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两河流域的洪水传说,古希腊的救世故事,犹太教基督教的灭世洪水与诺亚方舟的故事等等,最常见的就是关于水灾的传说。难道真的有这么一次几乎毁灭整个人类文明的大洪水吗?先民们又是如何度过这场危机的?

在世界各大陆上生活的古老民族几乎都有关于大洪水的神话故事。据说这场洪水发生在约5000年以前,或可能更早。我国先秦时期的典籍,四书五经中的《孟子·滕文公上》记载说:“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17]意思是说,在尧那个时代,天下还未太平,洪水成灾,四处泛滥;草木无限制生长,禽兽大量繁殖,谷物没有收成,飞禽走兽危害人类,到处都是它们的踪迹。尧为此而非常担忧,选拔舜出来全面治理。舜派益掌管用火烧,益便用烈火焚烧山野沼泽的草木,飞禽走兽于是四散而逃。大禹疏通九条河道,治理济水、源水,引流入海;挖掘汝水、汉水,疏通淮水、泅水,引流进入长江,这样华夏的先民们才能继续从事农耕业,获取食物。

蒙古族满族等的传说中也都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载,《天宫大战》中就有洪水造民的记载;《老爷岭》中也有洪水毁灭人类,仅剩下一个少年被洪水冲到了山坡上,后来因为救了母鹿而与母鹿成婚育子的记载;满族的婚俗中也有一个传说,说九天女与渔郎婚配产下后代,而这些子女又在大洪水中统统被淹死了。

彝族的洪水神话是“竹子的儿子们”。故事讲的是:忽然洪水泛滥,淹没了整个村子。水中漂流着一支长竹筒,只剩下一个女子紧抓住竹筒,一起不知漂流了多少日夜。洪水消退了之后,这个幸存下来的女子,寂寞地一边哭一边吹口笛。悲伤的音调打动了竹子和飞鸟们,与她成为好朋友。不久,女子的脸红了,她抱着竹子,沉思着想要生孩子。飞鸟们告诉女子,用石头打破竹子的一节,结果婴儿从竹子里生出来。女子因没有乳汁喂婴儿,感到悲伤而哭了,婴儿却吸吮其泪水,立刻长大。女子把剩下的竹子节打破,一共出生了五个孩子,他们后来都成了家,传下彝族的子孙。迄今彝族同胞们还很喜欢竹子,都认为自己就是竹子的后人。

关于大洪水的发生,不但能在各民族的神话传说中找到大量的证据,而且可以在古文字中找到有力的佐证。在甲骨文中,“昔”字写成两部分,下面曲线代表水,上面圆圈中间有一点的图形代表太阳,在太阳底下到处都是大洪水,看不见高山,也看不见平地,可见当时的洪水有多大。这个字的意思是:从前曾经有过大洪水泛滥的日子,大家不要忘记了。

史前大洪水还存在于世界其他古老民族的记忆中:

圣经·创世纪》中这样写道:“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水势比山高过十五寸,山岭都淹没了,凡是在地上有血肉的动物,就是飞鸟、牲畜、走兽和爬在地上的昆虫,以及所有的人都死了,凡在旱地上鼻孔有气息的生灵都死了,凡地上各类的活物,连人带牲畜、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了,只留下了诺亚和那些与他同在方舟里的生命,水势浩大,在地上共一百五十天。”诺亚和他的妻子乘坐方舟,在大洪水中漂流了40天以后,搁浅在高山上。为了探知大洪水是否退去,诺亚连续放了三次鸽子,等第三次鸽子衔回橄榄枝后,说明洪水已经退去。

在出土的公元前3500年前的苏美尔泥版文书中,对大洪水作了如下记载:“早晨,雨越下越大。我亲眼看见,夜里大粒的雨点就密集起来。我抬头凝视天空,其恐怖程度简直无法形容。南风以可怕的速度刮着,人们都以为战争开始了,争先恐后地逃到山里,什么人都不顾,拼命逃跑。”

在秘鲁印第安人的传说中,大神巴里卡卡来到一个正在庆祝节日的村庄,因为他衣衫褴褛,所以没有人注意他,也没有人请他吃东西。只有一位年轻、善良的姑娘可怜他,给了他一点酒水。巴里卡卡为了感激她,就告诉她说,这座村庄在5天以后便要毁灭了,叫她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并嘱咐她不能把这件事告诉其他人。于是,巴里卡卡引来了风暴和洪水,在一夜之间便把整个村庄给毁灭了,大水一直淹没了高山。

一直保留到今天的一种古代墨西哥文书《奇马尔波波卡绘图文字书》说:“天接近了地,一天之内,所有的人都灭绝了,山也隐没在了洪水之中。”

中美洲玛雅人的圣书中记载:“这是毁灭性的大破坏,一场大洪灾,人们都淹死在从天而降的黏糊糊的大雨中。”

印度有一则传说:有一个名叫摩奴的苦行僧在恒河沐浴时,无意当中救下一条正被大鱼追吃的小鱼,他将这条小鱼救回家,放到水池中养大,又送回恒河里。小鱼告诉他,今夏洪水泛滥,将毁灭一切生物,让摩奴做好准备,到洪水泛滥时,小鱼又拖着摩奴的大船到安全的地方。此后摩奴的子孙繁衍成了印度人的始祖,而《摩奴法典》一书也由他传了下来。

这些故事的叙述形式、故事构成、主人公的结局都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因此专家们认为,它们描述的是同一次洪水,古代人对灾难的记忆保存在他们的传说中,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今天我们文化文学的组成部分。

20世纪以来,地质学家陆续在世界各大洲,发现了一些确信是大洪水留下的遗迹。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伦德纳·伍利爵士(1880—1960)开始对巴格达波斯湾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沙漠地带进行考察挖掘,结果发现了苏美尔古国吾珥城的遗址。吾珥是在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第一卷中提到的一座古城,这里据称是犹太人始祖亚伯拉罕的诞生地。“在苏美古国吾珥城的王族墓葬之下,发现两米多厚的黏土沉积层,这些黏土正是一次大洪水搬运沉积的淤泥。现在看来,《圣经·创世记》的叙述是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大洪水危害生命的恐惧。”[18](www.xing528.com)

20世纪60年代末,两条美国海洋考察船对墨西哥湾海底进行钻探考察,他们从海底钻出了几条细长的沉积泥芯,这些沉积剖面记录了墨西哥湾海底1亿年以来的沉积情况,由沉积泥芯的特点可以推测当时海水的含盐度和地球气候的变化情况。地质学家研究这些沉积泥芯时意外地发现,在距今1万多年的沉积层中,存在大量有孔虫甲壳。有孔虫是一种微小的单细胞浮游生物,其甲壳中氧同位素含量的比例可以代表其生活时期海水的盐度。科学家通过对沉积层中有孔虫的甲壳分析,证明在这些有孔虫生活的年代里,墨西哥湾海水中的盐度很低。这一情况表明,当时有大量淡水涌入墨西哥湾,稀释了大洋中的海水。那么这些淡水又是从何而来呢?科学家们一致认为,这突如其来的淡水就源自于史前那场大洪水。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袁宝印研究员等人通过对北京平原地区东方广场剖面和小红门剖面第四纪地层、年代学、环境变迁、沉积相及孢粉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发现,距今8000年至4000年前,永定河水量大增,山区风化物质被大量搬运至北京平原堆积下来,表明当时洪水频繁,恰好与传说中的史前大洪水时期相当。[19]

在中国的洪水传说中,滔天的大水并不像其他民族传说那样毁灭人类,就只剩下一家人或少数几个人,而是被我们的祖先所征服,所战胜。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的斗争史。

比较世界各国关于史前洪水的神话,就很容易发现,这些神话绝大多数都是着眼于如何躲避洪水浩劫,唯独中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大禹治水是世界古代唯一与洪水劫难进行坚决斗争而取得重要胜利的传说。

如果把中国的气候与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埃及、古巴比伦与古印度,以及希腊、罗马的气候作比较,就很容易发现两个重大差别。

一是季节的差别。其他三个文明古国都是全年气候温暖,四季都能进行农业生产。希腊、罗马则属地中海式气候,冬季也不太寒冷。而中国的黄河流域,冬季十分寒冷,只有上半年才能进行农业生产。因此,中国的先民们必须重视农时,否则就无法发展农业。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并能根据天文与物候确定各个节气的时间以及各节气的气候特点。

第二个差别也许比第一个差别更为重要,这就是雨季的差别。其他三个文明古国都是干旱气候,只是河流的上游有明显雨季,并在一定的季节里涨水。所以,他们不必关心当地的暴雨灾害,同时,由于生产季节很长,农业生产完全可以与洪水期错开。

希腊与罗马属冬雨夏旱的地中海式气候区,那里作为生产季节的夏季,基本上没有暴雨和洪水之灾。中国黄河中下游与黄淮海平原则十分特殊,这里属季风区,夏季暴雨频繁,在没有任何水利建设的原始时期,每到夏季,在这里低洼的土地上,洪水四溢,根本无法进行农业生产。而夏季又是生产季节的旺季,如果错过这一季节,农业生产就要全部停止。

因此,在中国古代,治水实质上就是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气候条件这样严峻,也培养了先民们与大自然作斗争的雄心壮志。

治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需要若干代人的共同努力。神话传说中,远在大禹之前,在中国就已出现过治水英雄——共工,并被人们视若神明。传说当时天下洪水泛滥,陆地只占十分之三的面积,其他十分之七都是水面。共工组织人民把高处的泥土、石块取下来,在离河流不远的地方修筑土石堤埂来抵挡洪水,人民才得以生存下来。而在大禹之后近两千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在低洼的北中平原仍无居民遗迹,这就说明,治水历经两千多年才告完成。

古代治水主要是把荒芜泛滥的土地变为良田。但是,这些良田仍不时有旱涝之灾,这就转入了治水的新时代,即抗旱防涝的时代,这个时代至今尚未结束。

由此看来,中华民族是一个以治水为重要任务的民族。两千多年治水所取得的伟大物质成果,是在中华大地上建成了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农业生产基地。这里生活着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产生了世界最壮阔的历史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先进的华夏民族不断融合周边其他民族,形成极其多彩的华夏文化。在这里,民族的融合使几千年来的华夏文化不断丰富与充实,成为世界上持续发展的最伟大的文化体系之一。

治水是一项为万民服务的伟大工程,大禹为了治水,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与后世孔子的仁义学说有着天然的联系。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古书里就已写下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治水就是这个理想最早的体现,也是我们现代人奋斗的目标。治水中,“堵”与“导”两大方针的选择,也同后世的阴阳学说不无关系。因此,中国古代治水的丰功伟绩及其对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值得后世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