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实需求:高效课程管理系统

现实需求:高效课程管理系统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的课程管理模式下,精简教学周期可使学生的学习计划灵活度更高,在相对较短的学习阶段中发现适合自己的课程。由于学习课程的增多,任课教师只有及时发现每门课程中的问题,才能避免问题的累积。因此,灵活的教学制度可以保证学生和教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差异化教学课程管理模式良好的实施基础。因此,针对每门课程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需要改善原有的课程体系。

现实需求:高效课程管理系统

(一)学生选课自由化

表4-5 可选择课程更多的优点

如表4-5所示,教师们认为,可选择的课程更多,可以使学生的未来发展有更多的选择,并且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释放他们的学习天性。因此,学校应在确保学生满足专业知识选课的基础之上,积极进行自由选课,从而使学生拓宽自己的发展道路,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对比传统课程管理模式,自由选课使学生可基于自身学习兴趣全面发展。举例来说,在传统高中管理模式中,限制性的选课方式会扼杀学生全面发展的空间,不仅不能让他们的兴趣得到发展,而且也不能从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来拓展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选择。为此,很多高中为学生设置了灵活的课程选择制度和教学制度,这样不仅有助于加强学校各科教师教学的专业性,而且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的结合与拓展。

(二)教学周期简化

表4-6 将一个学期切割为几个阶段

在传统课程管理模式下,我国高中的教学周期通常为一学期,正如前文所言,以一学期为教学周期的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如表4-6所示,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可以将一个学期切割为几个学习阶段,他们认为这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将是巨大的帮助。其优势有以下三点;

第一,增加学习计划灵活度。新的课程管理模式下,精简教学周期可使学生的学习计划灵活度更高,在相对较短的学习阶段中发现适合自己的课程。如果出现自身不适合某门课程的情况,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和调整空间,可及时改变,而不会花费整个学期的时间投入在该门课程上。

第二,有利于知识吸收。一方面,加大高中生课程选择的灵活性之后,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他们的学习量,而且也让单位时间段内需要学习的课程数量变得比传统课程管理模式下更多了;另一方面,将一学期切割为几个阶段后,每个阶段的知识点相对于一学期而言更少,学习负担将会减轻,更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消化,而且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之间环环相扣,有着很强的关联性,使理解和巩固知识更快速。

第三,更好地观察学生。这种教育模式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了,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不少。由于学习课程的增多,任课教师只有及时发现每门课程中的问题,才能避免问题的累积。教学周期缩短意味着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需要等到学期末。这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观察学生并调整自己的备课计划或与学生交流,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三)教学制度灵活化

表4-7 学生自由选课的好处

伴随着高中教育的不断发展,差异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班模式将会逐渐被中学采纳,这必将对传统课程管理模式下的行政班制度造成一定冲击。走班制的核心思想即“学生动,教师不动”,不再像行政班模式那样固定学生和教室,随后分配固定的任课教师。这样的模式要求教学制度灵活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角色会相应改变。由于教学班的出现,行政班的地位将大大降低,可能很多时候只是学生的归属地而已,作为日常的集合地。作为行政班的最高领导,班主任的权力可能被削弱,其职责也可能不会再是“管理+教学”一手抓,需要更灵活地出现在日常管理中。

任课教师不再被规定执教某个行政班,而是与相应的教学班对应。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风格和学习兴趣选择任课教师,这种方式很灵活。如表4-7所示,学生自由选课意味着学生将不再受制于教师因素,自己成为决定者。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要求选择,自己决定自身发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都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学生发现不适合某个任课教师的课程,可以在下一学习阶段选择其他任课教师的课程。这样灵活的制度不仅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高标准和高要求。每个学习阶段的教学班中都会是不同的学生,如何将不同的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人才是个巨大的考验。

因此,灵活的教学制度可以保证学生和教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差异化教学课程管理模式良好的实施基础。

(四)评价标准科学化(www.xing528.com)

通过考试测评学生只能判断学生在某些知识上的水平的优劣,但对与该项知识相关的真实能力则不一定能较为客观地反映。高中教育改革的方向势必是向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向拓展的。学生除了要在必修课上有好的表现,还要从技能等方面提高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时学校也要重视从各方面来加强课程、技能和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并从评价标准、评价模式等方面来落实对人才的培养及挖掘。

其实,在学生评价方面,每个课程都需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各有所长,其显性和隐性才能都是不同的,不能“一棍子打死”。举例来说,某个学生身体素质极佳,可以在运动会上为班级增光添彩,却不善于逻辑运算,屡屡在数学科目上折戟沉沙。这并不能说明该学生是个“差生”,相反,教师和学校应该抓住该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其开拓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随着高中改革的不断发展,一些在传统课程管理模式中不受重视的课程不仅可以大放异彩,而且是学生个性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垫脚石。每门课程都有其开设的必要性,因为这些课程之间也有着很强的关联性,重视这些课程,科学地评价学生,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且也能让他们尽快找到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兴趣点乃至方向,这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可以看出,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对素质教育最好的体现。因此,针对每门课程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是极为重要的。

(五)课程类型多样化

在传统课程管理模式下,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是由教师主导的,对学生实行“圈养制”,牢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差异化教学模式提倡学生个性化学习,这意味着学生需要从“被引导者”的角色转变为“掌控者”的角色,由学生自己掌控自身的学习脉络。显然,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必修课无法满足高中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因此,需要改善原有的课程体系。

就高中生的学习而言,他们需要从学习计划、学习方法等方面来加强对知识或技能的学习。只有勇于面对这种挑战,才能在较短的课时内将更多的新鲜知识学会学精。对教师而言,必须将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新的方法或途径加以解决,要尽量在课堂上化解,不能占用过多的课外时间与精力。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很多中学还保留有自修课,这类型课程能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时间从事自我研究,对知识加以提升。但是自修课的弊端是明显的,如果自修课自由度过大,教师引导性过少,学生的学习常会流于形式与空泛,从而难以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加强学习上的沟通与交流,因为仅凭教师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将很多学习上的事情管理到位的,比如可以让学生们有针对性地组成学习小组,以小组的形式来展开学习与问题的讨论,这样不仅能促进问题的解决,而且更容易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六)学习数据过程化

表4-8 学习情况重要性

实际上,差异化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比以往提高了很多。个性化学习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以便随时可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案。每个学生都将通过相应的考试来对学习过程加以检验。为了获得较好的成绩,学生们必须提高自身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同时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碰到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能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实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并对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做相应的记录,最终建立起适合自身的知识体系。

如表4-8所示,受调查的教师们认为,像以往一样仅凭期中期末考试来观察学生学习情况的办法在差异化教学课程管理模式中未必可行,期中期末考试不再是唯一的最重要的判断学习情况的标准,日常作业、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同样重要。高中生仍然需要教师不断加以鼓励和指引。在此期间,学生需要逐渐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这就需要加强对日常学习的管理。

结合以上两点来看,将学生的学习数据以过程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和教师都需要更重视学生日常的学习起伏,从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改进其弱项,以此为着手点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