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地方美食:蟹壳黄、咸光饼和和尚饼

宁波地方美食:蟹壳黄、咸光饼和和尚饼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当时老成人说,咸光饼名字的来历还与明朝时宁波人民抗击倭寇的一段历史有关。由于不像大饼、咸光饼那样是软软的还带有些水分,而是完完全全在炉子里烤干了的,因此,和尚饼可以保存好多日子,不会变质。

宁波地方美食:蟹壳黄、咸光饼和和尚饼

要说旧时的宁波小吃,除了上馆子坐着享受的美味点心之外,还有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清香酥口的大饼油条,卖这个的小铺子往往店面不大,名声却不小。价廉物美的大饼油条不仅是可口耐饥的早点,也是人们下午常常享用的不可省的充饥点心。除了中山东路一段热闹街面之外,这类大饼店几乎遍及市内外,尤其是在热闹的场所,如菜场、影剧院的左邻右舍,航船埠头、浴室、书场两旁,总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这些店除了卖大饼油条之外,一过午后,约两三点钟的光景,就开始做一些特别诱人的点心,这就是蟹壳黄(也叫葱油饼)、咸光饼与和尚饼。说到葱油饼,大家恐怕会想到当今小街上那些从外乡来宁波做小生意的人,就靠一个炉子、一张桌板等简易工具。同过去的正宗蟹壳黄相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为什么把这种个头小小的饼叫蟹壳黄呢?原来这种小饼大小如蟹壳,色如蟹黄,由此得名。这种叫法流行于江浙、福建及两广一带。虽叫法一样,口味却大相径庭。甬上过去市面上卖的蟹壳黄无论配料还是加工过程,都十分讲究。做蟹壳黄用的是上等面粉,配上酥油(酥油与面粉的分量要搭配得恰到好处),捏揉成一堆柔软的面团,然后拿老面酵和在一起,盖上一块白粗布,经过四五个钟头的发酵,以增加饼的松软度。在制饼时,还要经过反复多次的搓、揉、捏,以便使掺入的酥油能均匀地和在面团里。然后从经过多次捏揉后制成的面团里,切出一小块,再经过搓、拉,形成一条不到两厘米粗的长条,用拇指和食指用力一一摘下,这面团不过像小小的李子那么大。往摘成一堆堆的小小面团上撒上一些面粉,以防小面团粘在一起。接下去,把小面团用手掌用力压成面饼,再用擀面杖把它擀薄,接着往面饼上加一团由葱末和猪油粒做成的馅子,包成一个圆团,再用手掌一压,擀面杖来回擀上一阵子,就形成了扁圆形的饼子。最后在面饼上刷上一层冷水,撒上一把白芝麻,贴在烤炉的炉壁上。过不了几分钟,透着一股葱香的蟹壳黄就做好了。拿着烫手的蟹壳黄一口咬下去,既酥又脆,含进嘴里咀嚼,一层层油酥纷纷掉下来,略带椒盐味的葱油饼就成了路人的美味了。这种做法,宁波人尤其讲究,经酥油和成的皮子一经烘烤就一层层的薄如蝉翼,有诗赞曰:“未见饼家先闻香,入口酥皮纷纷下。”而现在马路上有时可买到的葱油饼看似做法差不多,实则相差甚远,而且很不卫生,这与甬上老底子的葱油饼完全是两种货色。

说到甬上大饼店卖的另一种饼——咸光饼,则又是另一番滋味。

顾名思义,在饼字前加上“咸”字,分明告诉我们这饼是咸的。咸光饼的表面光亮光亮的,没有一粒芝麻,没有一段葱,形似老式小囡坐的推车的轮子一般大小,直径十厘米不到一点。刚出炉的咸光饼一口咬下去,带有一些甜的椒盐味。一分钱买两只,一般壮汉会花三分钱买上六只,这对胃口小一些的人来说,足可以抵上一顿饭了。

据当时老成人(老人,长者,有经验的老年人)说,咸光饼名字的来历还与明朝时宁波人民抗击倭寇的一段历史有关。明朝时期,东南沿海一带常有倭患,到了永乐年间,在浙东一带,倭寇先后侵犯象山、鄞州大嵩、宁波濒海一带乡村。为了巩固海防,宁波府专门在观城、余姚、临山等地建卫,又在定海、翁山、穿山、郭巨、大嵩、观城、龙山、昌国、石浦、爵溪等地修筑碉堡,镇海威远城也是在那个时候修建的。(www.xing528.com)

当时抗倭名将戚继光率领的明朝军队,曾在宁波沿海一带抗击倭寇。这支部队自北方来,对宁波沿海一带的地形不是十分熟悉,但得到了宁波府地方武装力量的大力支持,没过几年就取得了显著战绩,维护了宁波沿海一带百姓的安定生活

当时,那些长期遭受倭寇侵扰之苦的沿海百姓也纷纷自觉组织起来,与戚家军一起打击倭寇,保卫家乡。大家知道,宁波的地理特点是一边靠海一边倚山,漫长的海岸线上处处可以作为保家卫国的战场。再说战事发生往往很突然,在这么长的海岸线上光靠军队力量来防卫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要靠每村乃至每户的民防力量,甚至是极普通的村民,一起配合来协防。倭寇有时是驾着一大批海船来侵犯,也有零零星星几只小船来突袭的,所以在海防各个点上都有村民昼夜轮流守望,观察敌情。由于军事繁忙,士兵和乡里的村民往往都用咸光饼来充饥,他们把咸光饼用一种田野里生长的叫咸草的草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在巡察海防时饿了就可以吃。据说这种饼的名称还是由戚继光取的:“咸”在宁波话里是全、全部的意思,“光”就是完的意思,寓意即把倭寇全部吃光。

当然这也是一种传说,但是一分钱可以买两只咸光饼,对于下层劳动人民,如拉车的、挑担的等做重生活的人来说,确是一种价廉物美的食品。

同咸光饼一样,和尚饼也有一段民间传说。和尚饼的外形与咸光饼大不一样,它只比一枚铜板大不了多少,出炉后饼面高高隆起的样子好似和尚的头,故而得名。和尚饼略带些甜味,吃起来又脆又酥,满口生香。由于不像大饼、咸光饼那样是软软的还带有些水分,而是完完全全在炉子里烤干了的,因此,和尚饼可以保存好多日子,不会变质。过去不少人出远门带干粮,往往就是带这种和尚饼。把和尚饼作为赶路时充饥的干粮有两个好处:一是用一只干净的布袋来盛,过十天半月的也不会变质;二是这种饼不管放多久,吃起来照样松脆可口,不会吃腻。据说,过去一些上山进香的妇女、外出赶长途的汉子,还有化缘的和尚都喜欢拿此饼作为干粮。因此,大饼油条店在忙完早点的供应后,就开始做和尚饼,如果一天卖不完,就盛在大口玻璃瓶马口铁做的铅皮箱里,待第二天再卖,完全不用担心变质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需求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咸光饼、和尚饼在经历很长一段时期的兴盛后,慢慢地消失在市场上,只留在老一辈宁波人的记忆里。然而,是否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像奉化人做千层饼那样,不仅恢复了生产,而且从业的人数、生产的数量不断增加,成为奉化响当当的一个旅游品牌?当然,这在如今只不过是一个念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