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钦县羊拉乡志:2017年扶贫工作成果盘点

德钦县羊拉乡志:2017年扶贫工作成果盘点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7年,实施了110万元的茂顶村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实施以工代赈项目435.5万元;整合省级第二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8.8万元实施了全乡860亩的当归种植;在甲功村角贡、罗仁2个小组实施了150万的特色村寨建设项目。第二批、第三批资金相继到位。

德钦县羊拉乡志:2017年扶贫工作成果盘点

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贫困乡、贫困村脱贫摘帽,羊拉乡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上级项目资金,整合帮扶单位、帮扶企业等各方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实施了一批水、电、路、扶贫易地搬迁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事关全局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一、道路设施建设

2005年起,上级各部门汇聚大量投入资金,修通了从奔子栏到羊拉乡的柏油路

2005年开始,羊拉乡大刀阔斧地打出改革“组合拳”,总投资4491万元的全乡特困地区连片开发示范项目正式启动。项目覆盖4个村委会52个村民小组,新修了51.35千米的通组道路,新建村组卫生路370米。

2013年开始,投资新修羊拉村义里顶、娘达、省达、八子4个村民小组通组道路;建设规吾村仲米村民小组至下龙村民小组通组道路。

2017年,羊拉乡完成了加宽、改造通村公路129千米;规吾、羊拉2个村,总投资6600多万元,总长77千米的通村公路加宽改造及硬化工程已完工,已实现村村通硬化路;总投资7000多万元涉及43个村民小组总长110千米的通组公路硬化工程完工,2018年春季,实现了组组通硬化路的目标;德徐公路(德钦县羊拉—芒康县徐中)初步打通,德巴(羊拉—四川巴塘)公路已经开工建设,羊拉乡交通“死角”的状况逐步被打破,羊拉乡“三通四纵”的交通网络建设目标正在逐步得到实现。

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

2008年,县农牧局下发的救灾资金总额为36万元,25万元用于“5·12”雪灾重建工作,剩余11万元分两批使用,其中10万元用于茂顶村苏鲁村民小组大棚蔬菜种植,分发给25户,每户4000元。1万元用于羊拉村顶都村民小组房顶铁皮购置。财政下发新农村建设资金33.144万元,其中10.5807万元用于羊拉村篮球场、公共厕所、垃圾处理库等项目建设,22.4244万元用于羊拉村顶都小组32户人家房顶铁皮购置。2012年开始,新建了15个村民小组党员活动室,群众有了自己的活动场地,同时,新建村“两委”办公楼一幢,改善了基层村委会人员的办公条件。2013年开始,新建规吾村君丁小组、拉顶小组、下龙小组、日木顶小组水渠共7.05千米;修建南木小组一个水库24000立方米。2014年开始,推进甲功村尼米小组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茂顶村建制村整村推进项目和甲功村麻木顶生态移民搬迁藏区扶贫项目。截至2015年底,基层服务设施基本实现“五通二有”,即通道路、通饮水、通网络、通水务、有教育、有医疗

2017年,实施了110万元的茂顶村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实施以工代赈项目435.5万元;整合省级第二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8.8万元实施了全乡860亩的当归种植;在甲功村角贡、罗仁2个小组实施了150万的特色村寨建设项目。

2017年,整乡推进1000万元的项目开始实施。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全部完工,太阳能热水器按照全覆盖、危房改造、卫生厕所建设、太远能路灯建设等工程有序推进。

三、教育扶贫工作

发展教育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举。导致民族贫困地区经济贫困的层次原因在于教育的贫困,在于文化能力的贫困。“扶贫”和“治穷”必须依靠“扶智”和“治愚”来根治。因此,强力推进教育扶贫,补齐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短板”,需要不断完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高度重视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育发展,进一步落实好免费教育政策,不断提高民族贫困地区受教育水平,从源头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是羊拉乡教育发展的核心。

2001至2005年,羊拉乡启动贫困生救助计划,实施“贫义工程”“希望工程”“教育扶贫”,落实“三免费”“两免一补”政策,有效缓解了贫困生入学难问题。2002年,德钦县被列为“少小民族重点扶持对象”。2003年,落实了百名一师一校教师的艰苦津贴及中学校长津贴,中小学生生活享受“三免费”,免教科书、学杂费、学习用具待遇。2004年,全面落实“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加大了“普九”攻坚措施力度。2005年,中小学实施“两免一补”政策。2006年,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2007年9月,实施高原农牧民子女学生生活补助政策。2011年,制定了教育教学奖励机制,财政出资2万余元,作为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在高考中考、小学毕业考试中成绩优异者的表彰和奖励。

2017年,羊拉乡在做好保证中、小学生入学率的基础上,先后开展复学动员12次,动员12名辍学学生返校,免费接送学生3次。

2017年,积极争取各方资金完成羊拉村、茂顶村、甲功村3所村级幼儿园建设任务,3个学前教育点运行步入正轨,开办了3个寄宿制学前班,50余名适龄儿童实现就近入学。乡党委政府认真落实迪庆州14年免费教育,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在省、州对三本以上贫困学生给予5000元补助的基础上,落实德钦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读大中专和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县级财政每年给予2000至3000元学费补助。(www.xing528.com)

四、易地搬迁扶贫

按照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改善农户居住环境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目标之一。羊拉乡境内的居民多聚居于半山区、高寒山区,道路崎岖,交通不便,村民小组及耕地分布在高寒山区,平均海拔在3100米以上,发展所需的交通运输水利、邮电通信、医疗卫生等设施极为落后,基础建设成本极高。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难题,唯有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让困居在恶劣生存环境中的群众搬出“穷窝”,以此断“穷根”、谋“新路”才能与全省人民一道奔致富小康。羊拉乡通过整合整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将住房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就路就学就医就业”方便的地理优势相结合,让生活在边远、深山、高海拔、缺水等恶劣环境中的贫困群众,真正实现“挪穷窝、改穷业、换穷貌、拔穷根”。

2008年,农牧局游牧民定居第一期工程款总额为77万元,分三批逐步实施完成:第一批30%合23.1万元,其中规吾村8户每户6600元,合计5.28万元;羊拉村10户每户6600元,合计6.6万元;甲功村8户每户6600元,合计5.28万元;茂顶村9户每户6600元,合计5.94万元。第二批、第三批资金相继到位。

2010年,完成了茂顶村南仁村民小组的移民搬迁工作。羊拉乡的异地搬迁项目是全州示范项目,曾经的不毛之地达日村,如今已经成为全州移民搬迁工作的样板工程。2012年,161户976人的异地搬迁成为了现实,这让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群众从此告别了闭塞的贫困生活,曾经,在极度寒冷缺水的山头散居着许多农户,他们缺衣少食,全年入不敷出,就算到乡政府所在地,也要走上一整天,严重制约了群众的正常生活,除了自给自足,几乎没有任何商品交易。一年到头,除了杀年猪的几天,极少吃上新鲜肉食。如今,达日村俨然一个繁华的小集镇,菜市场里每天有新鲜的蔬菜、肉食以及各种水果,小商铺销售着各种日常用品,街道两边还开起了多家饭馆、餐厅、台球室、茶室,仅仅两三年的时间,移民户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1至2012年,实施生态移民村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将德钦县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羊拉乡和奔子栏镇部分村民小组搬迁到奔子栏镇达日村金沙江沿线,按照“山地城镇”的理念实行集中连片开发。项目分习龙通和色贡通两个移民新区,搬迁规模156户898人,其中羊拉乡76户453人,奔子栏镇80户445人,涉及2个乡镇4个村委会12个村民小组。项目总征地面积3193亩,其中习龙通1373亩,色贡通1820亩,建设内容包括安居工程,人畜饮水、基本农田、灌溉水利、通路工程、通电工程、产业扶持、公益设施、绿化配套等子项目。项目投资预算达9500万元,其中产业建设投入1000万元,农田建设投入560万元,水利工程投入1080万元,农户自筹936万元,基础设施投入5924万元。该项目受益面达15个村民小组,受益人口达1500多人,受益户数达250多户。

2016至2017年,羊拉乡共组织乡内集中易地搬迁44户,扶贫安居5户,共289人。投资724.8万元新建安居房44幢,总投资2600余万元;投资121.076万元新建搬迁点供水网络;投资98.3263万元完成搬迁点通组道路和组内道路硬化工程;投资983.3383万元完成搬迁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按照“应搬尽搬、应纳尽纳”的总体要求,对本乡确实需要易地搬迁的人员进行了摸底排查。据统计,羊拉乡确实需要搬迁且有搬迁意愿的有181户1054人,建档立卡99户566人。其中整组搬迁147户897人,建档立卡86户503人;零星搬迁34户157人,建档立卡13户63人。2018年,将规吾村整村搬迁至香格里拉市,组建“雅瑞安和”社区。

五、医疗救助扶贫

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存在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设备落后,服务能力弱,特别是生存环境较恶劣,地方病高发,医疗卫生信息化滞后,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严重等问题,是羊拉乡脱贫奔小康路上的“拦路虎”。

从2017年起,羊拉乡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兜底保障机制“四重保障”措施,努力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量少生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为做好健康扶贫工作,羊拉乡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摸底调查,准确掌握贫困人口的家庭状况和病因、病种等基本信息,为每位患病人口建立了《健康扶贫信息台账》《健康扶贫帮扶手册》,详细登记贫困患病人口的基本信息及医疗帮扶信息,确保不漏一人。通过实施医疗保障、大病救治等健康扶贫工程,着力提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水平,切实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2018年6月20日至23日,为推动健康扶贫工作落实到人、精准到病,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千米问题”,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中国铜业组织所属玉溪矿业医院医术精湛的3名医师,深入挂钩扶贫点羊拉乡开展健康关爱、免费义诊活动。此次义务就诊的重点任务是为中铜结对帮扶的甲功、规吾两村42户贫困户的236名贫困人口,尤其23名重病、慢性病患者提供医疗诊断服务。4天的义务就诊涉及羊拉乡甲功、规吾两村藏族群众、乡村干部,以及毗邻村民500余人,发放了价值1.5万余元的药品

此外,北京、上海等地的医疗专家组多次来到羊拉乡开展义诊活动。在交通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开展上山下乡巡回医疗,种痘、接生、宣传爱国卫生运动知识等工作,为羊拉乡群众健康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