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109辑:教师与挚友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109辑:教师与挚友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位是德国的年轻女教授贺碧丽,是讲社区研究的,包括城市社区和乡村社区。这个班开办于恢复和创建中国社会学伊始,承担了培养新一代社会学师资和研究人员的特殊历史任务,教师精英集中,课时安排紧凑,传授知识量大,可以说是空前的。南开大学的领导对这个班十分重视,主要由苏驼、杨心恒两位老师负责。当年的老师,有些和我的年龄相仿,而有许多都小于我,其中不少还成了我的挚友。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109辑:教师与挚友

社会学由于中断了二十多年,师资缺乏,当时主要是聘请外籍教授。社会学的两门主课,即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学方法,聘请了两位美国一流的学者,他们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彼得·布劳和著名的华裔美籍教授林南。

1996年王辉(左一)接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彼得布劳教授。

彼得·布劳教授曾担任过美国社会学会主席,是美国社会学理论的领军人物。他是德裔犹太人,已年过花甲,蓄着大胡子,真有点像马克思。他讲课深入浅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讲到马克思是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时,他幽默地说,你们说马克思是你们的,不是,他是我们的,因为《资本论》主要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他对当代社会学创始人、著名的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Emile Darkheim)作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尤其是对其经典著作《自杀论》,指出不仅应用了统计学的技术,而且对各种自杀现象作了不同于个体心理学的社会学的解释,使学生获益匪浅。他很客观地分析了社会学理论上的派别,而且在黑板上明确地写出了他自成一派……由于他有德国口音,加之嗓音嘶哑,临场翻译困难,换了两个翻译还难以适应需求,最后只好把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钱建业请来才圆满解决。布劳夫人也给我们讲过一些专业课。我于90年代去美国杜克大学访问讲学时,最后一次见到年逾古稀的布劳教授,他已在哥伦比亚大学退休,随同妻子定居北卡州。那时他双腿已弯曲,可是还自己开车。布劳教授20世纪末故去。

林南教授当时在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任教,后调杜克大学任教。他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外语系,到美国读社会学,获得博士学位。当时他四十多岁,是社会学方法的主讲人。他和布劳都是学期课教授。开课时他上来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图,第一小圈是个人,第二圈是家庭,第三圈是非形式结构,第四圈是形式结构,第五圈是社会与文化。这样十分形象和直观地解释了社会学研究的范畴,非常通俗易懂。他讲普通话,经常与同学们交流。他在美中学术交流方面有很多贡献。1993年秋,经他提议,得到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在天津召开了社会学方法国际研讨会,开得很成功。

除布劳、林南,还有其他5位外籍教授。一位是美籍华裔教授李哲夫,讲社会统计。在台湾读大学他是学生物的,到美国留学读社会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天主教大学任教。在他之前,曾有一位财经学院的教授讲一般统计课,例如中数、众数、标准差等等,我们学到了一些基本常识。林南授课也讲到不少统计分析的内容,如常态分布等等,李哲夫则专讲社会统计,写在黑板上的都是一个个数学公式的推导。第二位是德国的伯克教授,主讲组织社会学,主要是社会学理论。他对《资本论》很有研究,他和西方的学者都认为马克思是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在他的讲课提纲中有部分是专讲马克思的,据说有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学生一般都学过马克思著作,可以少讲,他却不以为然。一次在课堂提出一个观点问学生,这个观点在《资本论》中是怎么说的?好几位同学举手回答,他说都不对,继而举出了《资本论》是如何如何讲的。第三位是德国的年轻女教授贺碧丽,是讲社区研究的,包括城市社区和乡村社区。从几位外籍教授的学问功底来看,贺碧丽稍差一些。可是她年轻漂亮,性格开朗活泼,很讨男生的喜欢,愿意向她请教问题。记得在专业班结束时她还拉着班里的学习委员边燕杰一起给大家表演交谊舞呢。第四位是纽约市立大学人类学教授帕斯特纳克。他以人类学的视角,给我们讲课,听起来比较新颖。第五位是斯坦福大学英格尔斯教授。他是国际著名的研究社会现代化的问题专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他就社会现代话问题专门讲过一段课。后来我曾专门邀请他来津访问,他在旧金山也接待过我。

这个班还有多位中文教师。首先是社会学概论课,除《社会学概论》主编费孝通,还有其他参与撰著者,他们是南开大学的杨心恒、中山大学的丘士杰、复旦大学的刘兴豪、上海大学的沈关宝、北京大学的夏学銮、人民大学的贾春增、武汉大学的周运清和新疆社会科学院的何炳济。他们大都是学哲学的,因是参与编写《社会学概论》,所以讲课时都重点讲了自己编写此书的内容,各有千秋,异彩纷呈。其次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规划局局长陈道主讲。他是延安时代参加革命的老理论工作者。他的教学方法十分独特,他要求同学们每人写一篇小文给他看,他看得很认真,加以评点,对欣赏的文章观点会加以赞扬。此外,还有一门社会心理学课,由财经学院的林秉贤承担。他口才好,资料丰富,颇受学生欢迎。(www.xing528.com)

这个班还举办过专题讲座,每周一次。费孝通、雷洁琼、王康等著名学者亲自授课,另外还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十多人先后前来授课。学广而闻多,博采众长,这些讲座对学生们开阔眼界、充实头脑大有裨益。

这个班开办于恢复和创建中国社会学伊始,承担了培养新一代社会学师资和研究人员的特殊历史任务,教师精英集中,课时安排紧凑,传授知识量大,可以说是空前的。一年的课时等于正常情况下几年的专业课课时安排。南开大学的领导对这个班十分重视,主要由苏驼、杨心恒两位老师负责。苏驼是南开大学哲学系总支部书记,工作细致、稳重,承担了专业班的组织领导工作。杨心恒与全国社会学界联系最多,实际上是天津与全国社会学界最早的牵线人。他从1979年中国社会学学会建立时,就主动赴京联系,先后拜访过王康、雷洁琼等人,还去过上海。专业班的开办还得到了国家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学学会的大力支持。在费孝通的倡导下,王康、陈道二位功不可没,布劳、林南等著名教授都是王康到美国聘请的,王康主张起点要高,要聘请一流教授,这是极其重要的。国家教育部给以大力支持,在安排各大学选拔优秀学生转入社会学班时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南开大学办学人的努力,教育部等的积极支持,是这个专业班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当年的老师,有些和我的年龄相仿,而有许多都小于我,其中不少还成了我的挚友。例如南开大学的苏驼和杨心恒。苏驼长我两岁,我们有在解放前参加地下学运的类似经历,不同的是他早就弃政就学,后来从事学校党务工作,高校工作经验比较丰富。杨心恒小我一岁,可是他读过私塾,不仅国学基础好,专业知识更比我雄厚。我先写随笔,后来他也转向写随笔,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文友。我写的比他多,不过是发表在本地报刊上的“土特产”,而他却走出津门,有些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和香港《大公报》上。再如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的周运清,当时是年轻的教师。去年我和《天津老年时报》联合办“构建老龄和谐社会论坛”,向他求援,他很快赐稿。

在外籍教师中,林南、李哲夫都是我的挚友。当年天津社科院最早对外合作交流就是从林南开始的。我在访美讲学时,有三次受到林南的接待。他来津次数很多,记不清接待过多少次。2002年这个专业班庆祝办班20周年时,我与林南夫妇再次相聚。我向林教授提出,在《环球花语》杂志上写写他。他说写写他夫人蒲慕蓉吧,蒲女士欣然同意。我和蒲女士也很熟,颇值得一书。蒲女士是心理医生,当过纽约州政府心理卫生厅首席副厅长,退休后当兼职教授,也是社会活动家。我以《华裔女性的多彩人生》为题发表了一篇文章并附有几张照片。我和李哲夫的交往甚密,1992年我第二次去华盛顿,约定翌日去他所在的天主教大学,他竟向我提出,那天下午他有课,如果我不介意,让我替他给学生讲讲,我答应照办。后来他来津,我请他吃饭时,说起准备给中小企业家联谊会作访美报告时,他说想听听,我答应了他,我讲后还请他即席说了两句。若不是关系很深,他不会唐突提出让我替他讲课和听我作报告的。我们还是很好的酒友。一次杨心恒请李哲夫和我到他家喝酒,老友相聚,开怀畅饮,一晚上竟喝了两瓶白酒创造了我们饮酒的最高记录。虽然哲夫比我和心恒都年轻,可是几年前竟驾鹤西去。我们得悉后不胜悲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