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泽斑铜:中华一绝-会泽史话

会泽斑铜:中华一绝-会泽史话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就是享有“中华一绝”“金属宝石”美誉的会泽斑铜。一些学者考证,会泽斑铜产生于明末,距今300年左右。对铜匠而言,完成一件斑铜,或许还意味着长达数月赌博的结束。2006年5月,会泽斑铜工艺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6月,斑铜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张克康父亲张兴源,自幼在家中耳濡目染,后来成为会泽远近闻名的铜匠。会泽斑铜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延续着自己独有的传奇。

会泽斑铜:中华一绝-会泽史话

有一种铜器,它的价格和黄金不相上下,有“斑铜黄金价”之说;有一种铜器,它的璀璨比之宝石毫不逊色,“远近购者珍之”。它就是享有“中华一绝”“金属宝石”美誉的会泽斑铜。

张克康,出身于一个匠人世家,会泽斑铜传统技艺的第十二代传人,居住在会泽县城中宽不足3米、长不过百米的古旧老街—铜匠街。提及会泽斑铜,就必谈张克康和铜匠街,会泽斑铜的传奇,就这样以它特有的方式定格在这样的现实中。

一项伟大技艺的出现有它应有的传承渊源,往往和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些学者考证,会泽斑铜产生于明末,距今300年左右。在继青铜白铜之后,斑铜又成了会泽乃至中国的一张名片。斑铜工艺传承于2000年前汉代堂琅铜洗薄膜锻打技术,斑铜传统制作工艺的原产地在会泽也就不足为奇了。

会泽斑铜第十一代传人张兴源

一项技艺的诞生往往凝聚着一个家族数代人的智慧。现今在会泽众多铜匠中,名气最大的要数张克康。张克康祖籍南京,先辈均为铜匠。明宣宗时,参与宫廷祀器大明宣德炉的制作。明末,与大批手工业者一道移民来到云南,初至澄江铸造寺庙内钟鼎。清康熙末年迁至会泽定居,在铜匠街经营铜器,制作斑铜工艺品。张家定居会泽时,正好是铜矿开采冶炼鼎盛之时,商业兴旺,市场繁荣,原料不缺,销路不愁,技艺亦得到很大的提高。像张家这样的铜匠世家,在铜匠街有20多家。铜匠街的铜匠,日子过得倒也安稳,白天歇息,晚上酒足饭饱后,点起火炉,拉起风箱,叮叮当当做起活路。夜深了,其它街上的店铺早已关门歇业,铜匠街却是风箱声、铁锤声一片,院子里熊熊炉火映红了会泽古城的夜空。

斑铜,指的是匠人用天然铜矿石,以冷锻成型方法制作成的铜制品,因其表面有璀璨、闪耀的晶斑而得名。

斑铜工艺就是一门以自然铜为原料的古老手工锻造工艺。经能工巧匠做出来的斑铜,表面分布着星星点点的斑点,离奇闪烁,宛如游离在一块黄色绸缎上的明珠。如此考究的会泽斑铜是如何炼成的?斑铜制作的原材料必须是含铜量超过90%的天然生铜,民间称之为自然铜(又称“鸡窝铜”),自然铜可遇而不可求,故价格不菲,今天的市场价生铜每斤在数百元左右,成色好的上千元。一旦含的杂质太多,或是形状空洞,锻造成的是废铜而不是斑铜。连最有经验的铜匠,也没法保证买的生铜就一定能做成斑铜,买铜风险极高,锻打出来的可能是价值连城的斑铜,稍有不慎,也可能是一文不值的废铜。这种赌博式的买铜选料,令人经历着一贫如洗与一夜暴富的轮回。

铜匠买来自然铜,自然不是为了收藏摆阔,而是因料制宜,倾尽心力,使其成为一件完美的斑铜器件。一套完整的斑铜手艺,分为选料、剔料、成坯、造型、烧斑、整形、煮斑、擦洗、抛光等20余道工序。烧斑的炭,必须用上好的专用炭。烧制时要在屋内堆好炭,将工件埋置其中,让其自然烧炼。通风、温度、时间、火候的把握都有严格的要求,没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不会成功的。如果温度过低,就不会形成晶斑;温度过高则会把工件烧变形熔化。如此繁杂的工序,稍一疏忽,便前功尽弃。

自古以来,斑铜手艺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直到清光绪年间张家因人手不够,才首次收异姓为徒。但烧斑等关键技术,概不外传。张家一直有道秘不示人的工艺:烧斑之后,要将其放入几种植物熬制而成的药水中反复清洗,去除杂质后,斑铜表面的晶体斑花更为晶莹剔透。因此徒弟出师后只能加工简单的铜器,做不了斑铜。

一件斑铜要烧数十次,锻打上万锤,历时数月方能完工。对铜匠而言,完成一件斑铜,或许还意味着长达数月赌博的结束。斑铜的魅力,或许正在于它的传奇,它是自然的恩赐,它融入了铜匠的悲喜人生

斑铜全手工打造,每个艺人都有自己的“独创性”,每件斑铜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橘红色的基面上,均匀地布满了黄白交灿的晶斑,这种晶斑特有的折光性和立体感,宛若在铜体内均匀地镶进了若干细小的水晶石,看似凹凸不平,实则光滑如镜。整个工艺品锃亮璀璨、金赤交辉、晶莹闪烁、光彩照人,富丽凝重,古朴典雅,因此,会泽煅打斑铜具有相当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清人吴大勋记载,斑铜还有治病之功效,每一件斑铜都是绝世珍品。

斑铜,历来被视为至宝,堪称工艺品之冠。在古代中国,斑铜是皇室专门收藏的贡品,民间只有达官贵人、商贾富豪才敢问津。如今,自然铜极其稀缺,斑铜成品更是罕见,张氏生斑作品更显珍奇,众多藏家对此趋之若鹜。

2006年5月,会泽斑铜工艺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6月,斑铜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斑铜成为国宝

斑铜手艺代代相传,张姓第十代传人张宝荣、张宝华兄弟制作的斑铜香炉,在1921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银奖,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张克康父亲张兴源,自幼在家中耳濡目染,后来成为会泽远近闻名的铜匠。(www.xing528.com)

张氏斑铜第十二代传人张克康,在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民间传统工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1999年6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师。2009年3月,张克康代表云南省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族民间工艺大展。这是对张家数代人的坚守与执着的一种肯定与褒奖。

2011年,市文化局拨款10万元,建盖了斑铜技艺传习所,这一古老技艺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斑铜,会泽历史传奇的一页。张克康和他的斑铜技艺,犹如古人的影子,最终留在了铜匠街,向来访的人们不知疲倦讲述着会泽因铜而名的传奇历史。

一件高20厘米左右的双龙抱耳瓶,已有人给出十几万的高价,张克康留作传家宝。

如今,会泽斑铜分为生斑和熟斑,已形成了手工锻打与现代工艺并存的生产格局。会泽斑铜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延续着自己独有的传奇。

【注释】

[1]﹝主簿﹞起草、掌管文书的佐吏。

[2]﹝平章政事﹞元代的官名,朝廷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位次丞相,地方最高长官,经济军事、政事,通管。

[3]﹝手札(zhá)﹞,是指亲手写的书信,“亲笔信”。

[4]﹝遒劲(qiú jìng)﹞雄健,刚劲有力。

[5]﹝鲁公(709-785)﹞即颜真卿,字清臣,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唐代中期杰出的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6]﹝二王﹞后人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称为“二王”。

[7]﹝淳炯﹞质朴深邃。

[8]﹝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苛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