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鲜卑的荣光:自由散漫中亚霸主的速兴速亡

鲜卑的荣光:自由散漫中亚霸主的速兴速亡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鲜卑人的南下,兴起于漠北的柔然控制了蒙古草原。为复仇,伊匐率军队一举攻破柔然,柔然可汗被迫逃往凉州,投降了北魏。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又自恃于柔然有功,阿史那土门向从前的宗主国柔然求婚,即变相地要求与柔然平等的地位。恼羞成怒的阿史那土门立即与柔然断绝来往,转而向从北魏分裂出来的西魏求婚。从民族分布、经济类型、文化圈、宗教的传播等各个方面来看,中亚地区都是典型的文明过渡地带,而不是文明的中心区。

鲜卑的荣光:自由散漫中亚霸主的速兴速亡

就在哒人在中亚开创自己的帝国的时候,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已经统一中国北方,成为与汉族建立的南朝对峙的政权。鲜卑人最重要的聚居区已经不是蒙古草原而是黄河流域。随着鲜卑人的南下,兴起于漠北的柔然控制了蒙古草原。虽然有的学者认为,柔然人,至少柔然的王室也是出自鲜卑人,但究竟有多少鲜卑人留居草原我们却不得而知。我们似乎可以肯定,在柔然统治下的蒙古草原,已经不存在像从前的匈奴人或鲜卑人那样的占据优势地位的民族,从前曾先后受制于匈奴和鲜卑人的各草原部族开始竞相发展起来。

首先挑战柔然统治地位的是敕勒人。他们是丁零人的后裔,不过他们的居住地已经不再是贝加尔湖西南,而是向更西方迁徙了。在生活于蒙古草原上的白种人部族中,敕勒人一直是居住在最东方的一支,他们的西迁,意味着蒙古草原上白种人族群的西移。从此开始的白种人族群西迁、蒙古人种部族西进的漫长过程,最终使蒙古草原在12世纪以后真正成为蒙古人的世界。自贝加尔湖至祁连山一线,这条古老的白种人部族与黄种人部族的分界线,随着生活在祁连山的月氏人和生活在贝加尔湖西南的丁零人的西迁,也不复存在了。

487年,柔然不顾敕勒部首领阿伏至罗的反对进犯北魏。柔然失利,阿伏至罗和族弟穷奇趁机带领部众叛离了柔然,西迁至今天的乌鲁木齐一带,自立为王。不久,阿伏至罗居北,穷奇居南,分部而立,俨然一副要独霸西域的架势。

敕勒势力的西进,很快就引起了哒人的警觉。为与敕勒争夺对东西商路的交通要地高昌的控制权,哒集中了大量的精锐部队,发动了对高昌的争夺战,这也是对敕勒的打击战。经过激烈的战斗,哒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杀死了敕勒首领穷奇,并俘虏穷奇之子弥俄突。

敕勒人的另一位首领阿伏至罗因为残暴被部下杀死,其族人跋利延被拥立为新的首领。在这种情况下,哒派军队将穷奇之子弥俄突送回,并帮助他成为敕勒人的首领。通过扶植傀儡政权将对手变成属国,这是哒人运用得最为娴熟的政治策略。在哒人的武力威胁下,敕勒人杀死了跋利延,拥戴弥俄突为新的敕勒王。

当时的敕勒国向南控制了通往西域的门户高昌以及焉耆、鄯善,势力东北至色楞格河、鄂尔浑河、土拉河一带,北达阿尔泰山,西接乌孙西北的悦般,东与北魏相邻,在当时是西域著名的大国。哒人控制了敕勒,高昌、焉耆、鄯善等地自然也都成为哒的属国。这使哒人在东方的疆域达到极盛。

控制敕勒诸部对哒人的另一个有利之处在于,他们可以借助敕勒人的势力来对抗其宿敌柔然。516年,敕勒与柔然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敕勒首领弥俄突被柔然主丑奴打败并俘获,柔然将弥俄突的双脚系在驽马上将其活活拖死,他的头也被漆成了饮器。战败后的弥俄突的军队全部投靠哒,更增强了哒人的军事实力。几年之后,哒人重施扶立傀儡的故伎,将弥俄突的弟弟伊匐送回敕勒,并使之成为敕勒人的君主。为复仇,伊匐率军队一举攻破柔然,柔然可汗被迫逃往凉州,投降了北魏。

敕勒与柔然相争,不仅使哒人坐收了渔翁之利,也使突厥人发现了摆脱柔然控制独立发展的机会。

突厥人的来源我们现在还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其兴起时的驻牧地是在阿尔泰山,这也是哒人在西迁的征程中曾经停留了很长时间的地方,再有就是后来使他们闻名世界的狼图腾。突厥人最初隶属于柔然汗国,他们向柔然缴纳铁制品作为贡赋,看来他们已经掌握了比较先进的冶铁技术,至少在草原民族中居于领先地位,在冷兵器时代,这无疑是他们发展军事实力的巨大优势。

546年,乘敕勒与柔然相争之际,突厥人在其首领阿史那土门的率领下,打败了敕勒人,并将五万余家敕勒人编入自己的部落,开始发展壮大起来。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又自恃于柔然有功,阿史那土门向从前的宗主国柔然求婚,即变相地要求与柔然平等的地位。柔然主阿那瓌大怒,当着阿史那土门的求婚使者的面破口大骂:“你不过是我的打铁的奴隶,竟敢存如此妄想!”恼羞成怒的阿史那土门立即与柔然断绝来往,转而向从北魏分裂出来的西魏求婚。551年,西魏将长乐公主嫁给阿史那土门,既与新兴起的突厥人建立起友好联系,也是想利用突厥人去对付北方的劲敌柔然。就在第二年,阿史那土门发兵大败柔然,开始称雄蒙古草原,逐渐形成了以漠北草原为中心的突厥汗国。

此后不久,阿史那土门的弟弟室点密,统领十万大军,攻占了西域各地,自立为可汗,建汗廷于鹰娑川(今新疆库车县西北的小裕勒都斯河),后来又在今中亚的楚河西岸设立了夏都,成为突厥汗国西部的半独立势力。我们习惯上称之为西突厥。(www.xing528.com)

西突厥征服的地区大多原来在敕勒人的控制之下,也即在哒人的势力范围之内,因此,自西突厥建立伊始,其与哒的矛盾就是无法避免的。不久后,西突厥首领室点密就在怛逻斯河流域与哒人发生了冲突。

中亚的农耕经济、商业利益以及安逸的定居生活腐蚀着哒人的武力,在波斯和印度战场上的胜利已经是强弩之末,当他们与来自草原尚保持着传统游牧生活方式的突厥人对阵时,哒人军事实力的消退就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可以说,双方的经历已经决定了,哒人绝对打不赢这场战争。

从民族分布、经济类型、文化圈、宗教的传播等各个方面来看,中亚地区都是典型的文明过渡地带,而不是文明的中心区。处于多种文明的交汇地带,也就是处于多种文明的边缘区,注定了中亚地区只能是诸族杂居、多种文化混合的地带,民族、经济、文化、宗教都呈马赛克状分布,杂糅交错。不存在一种主流文化,也就意味着不存在文化的整合功能。无法进行文化上的整合,帝国就不可能存在稳固的基础,而只能依赖于武力维持。当武力不足以控制局势时,帝国也就迅速瓦解了。这既是哒人的悲哀,也是所有立国于中亚地区的帝国的悲哀。

面对突厥人的铁骑,哒人发现,开阔的河中地区无险可守,更为可怕的是,西方的宿敌波斯帝国也乘机向哒人发起进攻。西突厥利用波斯与哒间的仇怨,同波斯萨珊王朝的君主库思老一世结盟,双方约定由东西两线夹击哒。

大约在565年,室点密率领西突厥及臣服于突厥的敕勒等部族组成的十万大军,开始了对付哒人的西征。此后不久,波斯军队也自西线向哒人发起了进攻。处于衰落中的哒苦苦支撑,但仅仅三年之后的558年,突厥和波斯两国军队就在阿姆河会师。曾经盛极一时的哒国灭亡了。西突厥与波斯大体上以阿姆河为界,瓜分了哒人的领土。

不久,室点密又击败了柔然残部阿瓦尔人,将其逐往伏尔加河一带,并派军追击。因此功绩,室点密被封为西部可汗,名义上受东部总可汗的管辖,实际上取得了独立地位。由于室点密的努力,突厥的势力范围向西一直拓展到里海,因此,他与土门被一同奉为突厥民族的两大祖先。

哒亡国之后,紧接着,突厥与波斯的矛盾也开始显现出来,二者在政治、经济各方面展开争夺,互相对峙。最终突厥以绝对优势战胜了波斯,南下阿姆河,最晚不超过7世纪20年代,突厥人已经占有了哒的全部领土。而波斯由于突厥和拜占庭帝国的联合夹击,很快衰落下去,国力耗尽,为阿拉伯铁骑的长驱直入敞开了大门。

哒的呼啸而亡,令人扼腕,令人叹息,如风般迅疾,还没等我们开始回味,梦就已经惊醒了。哒灭亡的种种原因中,管理方式的落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游牧民族的天性,随心所居,放逐水草,这样自由自在的性格,对其民族自身的发展也许并没有太大的负面影响,人们保持自己原有的生活习惯,更多地会感受到幸福与自由;但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国家而言,自由违背了法律制约,散漫不能很好地管理国家,这些缺点都直接损害国家的正常运转。

面对从中亚到印度次大陆北部的众多民族、复杂的文化,哒人没有确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他们只是重复上演着军事征服、扶植傀儡的闹剧。当哒人的武力不足以进行征服时,傀儡也就不再受制于主人,反而成为昔日主宰的掘墓人。

在哒国家灭亡以后,哒余众散处北亚、中亚和南亚次大陆各个地区,只要是哒人曾经征服过的土地都有他们后人的身影。只不过他们不再是强大的哒,而是融入了当地民族,从此在历史上消失了。有人认为,18世纪创建阿富汗国的第一任国王,出自普什图人的核心阿布达里部落,而“阿布达里”正是古代的“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