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鲜卑的荣光》:诠释锐意东进之道!

《鲜卑的荣光》:诠释锐意东进之道!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长寿认为,“拓跋”或“秃发”是专有名词,在当时用来特指鲜卑父匈奴母的混血儿部族。秃发鲜卑自迁入雍、凉后,曹魏及西晋统治者设“护羌校尉”兼管秃发鲜卑,各部仍各有部帅。西晋朝廷大为震惊,任命马隆为讨虏将军、武威太守,攻打秃发鲜卑。

《鲜卑的荣光》:诠释锐意东进之道!

最晚立国:贸然当头的沉重代价

秃发鲜卑是拓跋鲜卑的分支,其始祖匹孤是拓跋鲜卑首领诘汾的长子,却未能继承诘汾的位置。在诘汾去世后,匹孤的弟弟力微成为拓跋部的首领,匹孤于是率领自己的部众脱离拓跋部自行发展。《魏书》在叙述力微的身世时编造了天女下凡与诘汾结合生下力微的传说,由此我们猜测,力微越过长兄匹孤成为拓跋部的首领很可能使用了一些不光彩的手段,以致后来北魏王朝的史家们不得不借助于“仙女”来抬高力微的身份与地位,以证明其成为拓跋部首领的合法性。

在古书记载的帝王世系中,凡是有神仙参与的世代,基本上也就是权力交接出现问题的世代。总是用神仙来掩饰宫廷阴谋,可以说是中国史书编撰的一大特色。为了论证某些帝王登基的合法性与正统性,最常见的做法是牺牲其母亲的贞洁,暗示她与神仙有染而后生下了这位真命天子。与这些史书的记载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魏书》的高明所在,《魏书》保全了拓跋氏女性的贞节,用“仙女”来显示力微的神异性与合法性。当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妇女社会地位较高、重视母系血统的鲜卑人,与重视父系血统的汉族在编造世系神话时的差异。

匹孤与力微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从时间上推断,当时拓跋大约从呼伦湖畔向西南迁徙,已经来到匈奴族的发源地阴山一带。从这里,两兄弟分道扬镳。

秃发匹孤大约于219年至256年率部众从塞北阴山、河套一带沿着黄河两岸,顺着贺兰山脉东麓南下,最初到达今甘肃河西、陇西以北,即今内蒙古额济纳旗至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北部。

传说匹孤的妻子怀孕后,梦见一个披发的老人骑着白马向她走来,对她说:“你的丈夫虽然离开了原来的居住地,向西迁移了,但最终还是会返回东方。”说完后老人就不见了,其腹中的胎儿动了动,匹孤的妻子也便醒了。后来她在被中生下儿子寿阗。在鲜卑语中,“被”称为“秃发”,因此便称其子为秃发寿阗。匹孤死后,寿阗继续在河西地区为王,秃发也就被作为这一支鲜卑的姓氏了。

鲜卑语虽然在北朝隋唐曾经流行于黄河流域,但毕竟早已经失传,我们无法弄清,鲜卑语中的“被”是不是真的被称为“秃发”。现在历史学家多认为,“秃发”与“拓跋”是对鲜卑语同一词汇的不同汉字译写,实际上两者并无不同。马长寿认为,“拓跋”或“秃发”是专有名词,在当时用来特指鲜卑父匈奴母的混血儿部族。拓跋部也好,秃发部也好,都是进入蒙古草原的鲜卑人部族与匈奴族通婚的产物。

在《晋书》的记载中,匹孤的妻子、寿阗的母亲被称为“胡掖氏”,与“呼延氏”“呼衍氏”都是同一少数族语词的不同译写,而呼延氏早在西汉初年就已经是匈奴四大姓之一。寿阗正是马长寿所说的鲜卑父匈奴母的混血儿。

匹孤的妻子出自匈奴的大姓望族,当时拓跋部又活动在匈奴族的发祥地阴山一带,这显然成为匹孤竞争拓跋部首领的极有利条件,因此,他的对手力微的支持者才要编造力微的母亲是天女的传说,以便胜过匹孤妻子的名望。由此看来,力微的生母很可能也是匈奴人,但其家族的地位远比不上呼衍氏。

北魏的皇帝拓跋焘曾明确表示,秃发与拓跋同源,并因此赐归附的秃发部人姓“源”,意味与北魏的王室同源。这也可以证明,“秃发”就是“拓跋”的另一种译写。之所以后世史书里对二部一个写作“秃发”,一个写作“拓跋”,区分得十分清楚,自然是拓跋氏建立北魏之后,将此名称占为专有的缘故,赐秃发姓“源”也出于同样的原因。

就在秃发鲜卑进入河西走廊的时候,还有许多北方民族迁入河西走廊,仅与秃发鲜卑居住地相近的鲜卑部落就有八九个。西晋时,河西走廊的居民成分中,北方各族移民与汉族大约各占一半。西晋江统曾作《徙戎论》,主张将这些少数族都迁出河西走廊,将这里恢复为汉族的农耕区,但这种主张没有被皇帝采纳。

江统没有意识到,将这一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的过渡地带改造为纯粹的农耕区是不现实的,而且这种做法将会对自然资源造成巨大的破坏,其后果是灾难性的;江统也没有意识到,将数以万计的北方民族迁出河西走廊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而且在当时的条件下,驱逐这些开发河西走廊的生力军,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利,对西晋王朝也是得不偿失的。

不知是江统本人没意识到,还是他有意回避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些少数族迁入河西走廊大多与曹魏和取代曹魏的西晋存在直接关系。三国时期,曹魏为在西部战场与蜀国对抗,大力开发河西走廊,以便可以就近提供兵源和军需物资。出于这样的目的,就在灭蜀前的256年至263年间,后来灭亡蜀国的曹魏名将邓艾在都督陇右时,将包括秃发鲜卑在内的鲜卑各部数万人迁到河西陇右的雍、凉二州之间。此后,秃发鲜卑的活动区域大体上是东起今甘肃平凉西北的牵屯山、靖远北的麦田城,西至青海湖东,南至今青海贵德,北接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

秃发鲜卑自迁入雍、凉后,曹魏及西晋统治者设“护羌校尉”兼管秃发鲜卑,各部仍各有部帅。但南迁之后的鲜卑人往往被中原政权征发为兵,或被豪强地主掠为奴婢或佃客,这使当地的民族矛盾变得日益尖锐,终于在269年激起了以秃发树机能为首的西北诸民族的反晋斗争。

秃发树机能是寿阗的孙子,他果敢有智谋,寿阗死后就由他统率秃发部众。万斛堆一战,秃发树机能几乎全歼了秦州刺史胡烈的部队,胡烈本人战死;接着,树机能又先后歼灭了凉州刺史牵弘及其继任者杨欣。279年,树机能攻陷凉州,占据主要城镇,阻断了西晋与河西的交通。西晋朝廷大为震惊,任命马隆为讨虏将军、武威太守,攻打秃发鲜卑。马隆率军到武威后,树机能的部下猝跋韩、且万能等迫于西晋兵威,率部众万余归降,使得树机能的力量大为受损。是年十二月,马隆又派遣归降的率善戎、没骨能等与树机能大战,树机能因势单力薄,兵败被杀。秃发部重新臣服于西晋。

树机能的部队虽然以鲜卑人为主,但在树机能起兵之后,当地各少数族纷纷加入树机能的队伍中来,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西晋在西北的政策是极不得民心的,秃发部在当地已经是具有相当号召力的大部族了。树机能兵败使秃发部受到一定的打击,此后西晋政府又一直重点防范秃发部,这使得秃发部在较长的时间里默默无闻。

曹魏政权在263年灭亡蜀国,两年后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建立西晋,而西晋出兵灭东吴却迟至280年,显然是受到了树机能起义的牵制,无法东西两线同时作战。东吴的统治者却未能把握这一机会,坐以待毙,在树机能兵败的第二年,东吴也灭亡了,西晋统一中国。

惠帝时,张轨为凉州刺史,治姑臧。314年张轨病死,其长子张寔继任。西晋灭亡以后,自317年起,张氏世守凉州,名义上仍是晋臣,实际上已经成为西北地区的割据政权,史称前凉。376年,占据河西的前凉张氏政权被前秦苻坚消灭。淝水之战后,苻坚的部将吕光割据河西,史称后凉。秃发部先后隶属于张氏的前凉与吕氏的后凉。

树机能反晋斗争虽以失败告终,但秃发鲜卑部落并没有因此而溃散。树机能死后,部众拥立他的堂弟务丸为首领。务丸死后,他的孙子推斤即位。在务丸、推斤统治时期,秃发鲜卑在河西仍有一定的势力。

史书记载推斤活了110岁,但这个数字的真实性是很值得怀疑的。

在推斤统治的半个多世纪中,秃发部的实力逐渐恢复。至推斤之子思复鞬担任部落首领时,秃发鲜卑再次兴旺起来。秃发鲜卑并不甘心屈服于吕光,而是随时在寻找机会摆脱后凉对他们的控制。

淝水之战后,归附于前秦的原前凉国主张天锡投奔东晋。他的儿子张大豫则投奔秃发思复鞬,企图借秃发鲜卑的力量,击败吕氏的后凉政权,重新恢复前凉张氏的统治。而思复鞬也想趁此机会与张大豫联合起来,清除后凉在河西的势力,因此便积极支持张大豫的复国活动。但是思复鞬与张大豫都被吕光打败,张大豫被杀,秃发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

思复鞬战败后不久死去,他的儿子秃发乌孤成为首领。秃发乌孤雄勇有大志,试图夺取凉州之地以重新振兴秃发部。他采取了养民务农的经济政策,在政治上礼贤下士,对外“循结邻好”,不事干戈。十余年间,秃发部在后凉东南广武一带的势力逐渐兴盛起来。后凉吕氏也感受到了秃发鲜卑的日益强盛对其产生的威胁,却苦于兵力不足,不能马上消灭他们,因而只好采取笼络秃发鲜卑的策略。这使得秃发部有机会逐一兼并河西地区的鲜卑各部,其势力进一步增强。

397年,秃发乌孤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改元太初,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史称南凉。其称号中有“大单于”,反映出这支鲜卑人在文化上受到了匈奴人的影响。在曾经建立自己政权的鲜卑诸部中,秃发部是立国最晚的一个,应该说,这是树机能兵败带给秃发部的消极影响。

占据姑臧:南凉兴衰的分水岭

公元397年是吕氏后凉政权的多事之秋。秃发部正式脱离后凉政权,建立南凉。在这一年的五月,居于张掖的卢水胡沮渠蒙逊也因其伯父被吕光杀害,以会葬为名,与诸部结盟起兵反抗吕光,拥立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开始脱离后凉独立发展,这就是后来的北凉。但段业软弱且无远略,众将都不听他的指挥,三年后其部下李暠叛变独立,又建立了西凉。这样在原凉州的境内就同时出现了四个“凉国”,再加上乞伏鲜卑建立的西秦,以及立国关中西向发展势力进入凉州的羌人后秦政权,凉州同时存在六个割据势力。一时间,河西走廊成为中国政权格局最混乱的地方。

北凉的建立对吕氏后凉造成巨大的冲击,后凉自此失去了对张掖以西地区的控制,这对秃发部建立的南凉的发展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399年,乌孤迁都乐都(今青海乐都县),专心经营河湟地区,并让他的弟弟利鹿孤镇守安夷(今青海乐都县西)、傉檀镇守西平(今青海西宁市),叔叔素渥镇守湟河(今青海化隆南),族人分镇各地;又任用了大量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上层人士,使南凉政权得以逐渐稳固。

南凉政权稳定后,开始积极向外拓展。其首要目标是占有整个河陇地区。而当时在河西的割据政权,除了南凉还有:据于苑川(今甘肃榆中北苑川河地区)的西秦、据于姑臧的后凉和据于张掖(今甘肃张掖市西北)的北凉。它们分处于南凉的东、西、北三方,对南凉构成了包围之势。南凉的南方,就是居于青藏高原边缘的吐谷浑了。因此,南凉若想争霸河西,就必须削弱、消灭这三个政权。

谋士杨统向乌孤献策:“西秦乞伏氏与南凉秃发氏原本都属于鲜卑部落,本是一家,只要对西秦礼遇有加,我强大后,西秦必然会归附。因此现在不便对其动武。北凉段氏本是一个文弱书生,没有什么大志,不会对我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并且北凉已与我和好,如果攻打它,就是不道义的行为,会激起众怒。后凉吕光年老、多病,长子吕绍优柔寡断、懦弱无能。吕纂、吕弘虽然有才能但互相猜忌,不能团结一心。应派车骑将军傉檀镇守浩门,镇北将军俱延据守廉川,乘虚而入,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使其疲于奔命,人民无心生产。那么不出两年就可以打败后凉,稳据姑臧。西秦、北凉不需动武便会归附南凉。”乌孤接受了杨统的建议,将吕光父子的后凉政权作为主要对手,其继任者们也基本执行了这一方针。

秃发鲜卑自阴山西迁后,一直从事游牧经济。他们越过河西走廊的平原地区,最后驻牧于青藏高原边缘的湟水流域,正是因为平原地区自西汉以后一直属于比较发达的农耕经济区,大部分土地都已经开垦为农田,没有可供鲜卑人游牧的荒地。他们的经济类型使他们不得不远离凉州的经济文化中心姑臧。南凉的都城乐都处于凉州的边缘,这成为南凉与吕氏后凉争雄河西的一个不利因素。

在定都乐都以前,秃发乌孤曾于395年在乐都以东修筑廉川堡,作为秃发部的统治中心,有的学者由此推测,秃发部在此时可能已经放弃游牧,转操农业了。但更为可能的是,秃发鲜卑在连绵不断的战争中,逐渐脱离生产,转变为职业军人,南凉在经济方面主要依靠其统治下的汉人从事农业生产。但南凉仅存在了十八年,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不论其变化如何,都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的经济状况。与后凉首都姑臧所在的地区相比,秃发部的统治中心乐都一带显得落后和荒凉。

不过相对于南凉控制的其他地区而言,乐都的自然条件还是比较优越的。地处河谷,海拔较低,使乐都的气候比周围各地都要温暖、湿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乐都的周围多山,易守难攻,使南凉都城的安全得到充分保证。但是,对于有志于开拓的统治者来说,山区却构成某种屏障。(www.xing528.com)

秃发乌孤正是这样一位有志于开拓的统治者,他曾讲:“帝王之起,岂有常哉!无道则灭,有德则昌,吾将顺天人之望,为天下主。”在中国历史上,逐鹿中原英雄尽管很多,但像秃发乌孤这样直白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声称自己要做“天下主”的人却没有几个。可是一次意外事件却阻止了秃发乌孤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位出身于游牧部落、生长于马背之上的君主,不知什么原因竟在骑马时掉下来摔成重伤,并因此而去世。临终前,秃发乌孤命他的弟弟秃发利鹿孤接替自己的位置,然后洒脱地对大家长笑一声道:“几乎让吕光父子看了笑话。”

利鹿孤即位后迁都西平,改元建和。这是一个十分具有战略意义的决定。西平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有“西海锁钥”之称,是丝绸南路的要道,通往青藏高原腹地的交通要冲。西平城的凸显源于西汉与匈奴在青藏高原的征战。

公元前121年,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在河西走廊大败匈奴,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商道。为了能够稳固对西域的统治,西汉政权在西宁修筑了军事据点——西平亭。由此,西宁便正式被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西宁这个西陲重镇与中原的联系日益密切。利鹿孤和他的兄长乌孤一样,也是一位怀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把都城迁到西平,正是出于西平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南凉发展的考虑。

秃发利鹿孤即位之后,河西地区的形势发生了对南凉非常有利的变化。吕光病死后,诸子争夺继承权,后凉出现内乱。本来吕光在病重期间,已经立太子吕绍为天王,自号太上皇帝,但吕纂和吕弘联兵入宫,吕绍自杀,最后吕纂即天王位。400年,篡位的吕纂想通过建立武功的方法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三月出兵进攻南凉、于六月出兵进攻北凉,但两次都惨败而归。这使得后凉的政局更为混乱。

秃发部一直将后凉作为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后凉的内乱令利鹿孤惊喜不已。在吕纂出兵北凉时,利鹿孤还曾率骑兵一万偷袭后凉的都城姑臧,加重了后凉的内乱。更令利鹿孤惊喜不已的是,南凉的西方劲敌北凉也出现了分裂。也是在400年,北凉晋昌太守唐瑶造反,拥立李暠为冠军大将军、沙州刺史、凉公,改元庚子,酒泉太守王德也背叛北凉,响应李暠,史称李暠建立的政权为西凉。后世建立大唐王朝的李氏家族,自称就是这个李暠的后裔,只不过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李唐很可能最早出自陇右鲜卑人,而不可能是汉人李暠的后代。

北凉的分裂,使其无法与南凉相抗衡。但是东方的形势就不那么乐观了。同样是在400年,后秦派姚硕德率五万大军西进灭亡了乞伏鲜卑建立的西秦,西秦之主乞伏乾归与其子乞伏炽磐出逃,前来投奔同为鲜卑人的南凉政权。

羌人建立的后秦一直与割据陇东的前秦苻坚的孙子苻登作战,苻登的政权在无形中成为河西诸割据势力的屏障,使他们一直没有感受到来自东方的威胁。经过近十年的征战后,后秦终于消灭了苻登的势力,开始向陇右、河西扩张,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立国于河西的乞伏鲜卑的政权西秦。

利鹿孤得知乞伏乾归父子兵败来投的消息后,派秃发傉檀前去迎接,并将其父子安置在晋兴城。利鹿孤的心情应该说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西秦的灭亡对于秃发鲜卑来讲是喜事,利鹿孤争霸河西走廊又少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南凉成为鲜卑人在河西地区唯一的政权,这十分有利于秃发部凝聚河西鲜卑各部的力量,为己所用;但另一方面,西秦的灭亡也使南凉失去了在东方的屏障,南凉与后秦之间不再有其他的割据势力相隔,南凉不得不单独面对日益强大的后秦。

不仅是南凉,后凉、北凉、西凉等三个割据势力也在忧心忡忡地注视着逐步西拓的后秦。

经过一番权衡之后,利鹿孤非常明智地选择了向后秦称臣。利鹿孤意识到,以当时南凉的实力,是不足以与后秦对抗的。更为可怕的是,战事一开,南凉的死敌后凉一定会趁火打劫,帮助后秦夹击南凉,另外很难保证北凉不会在这个时候乘人之危,那样一来,南凉可就是四面楚歌了。

第二年,即401年,后凉与北凉都再次出现内乱。先是在二月,后凉王吕纂为其弟吕超所杀,吕超另立自己的堂弟吕隆为王,但是吕隆和吕超都控制不住国内的局势,后凉的右仆射杨桓和将军姜纪先后投降了南凉。四月,北凉的沮渠蒙逊诬告其堂兄沮渠男成谋反,假段业之手杀了沮渠男成;五月,沮渠蒙逊又杀段业自立。在一片混乱中,沮渠男成的弟弟沮渠富占率所部投奔南凉利鹿孤。

大喜过望的利鹿孤在这一年改称“河西王”,他觉得,秃发部称霸河西的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了,从他的称号中,任何人都可以一眼看穿其野心。

后凉的内乱也使后秦感觉到这是其向西拓展势力的大好时机,就在这一年的七月,后秦派姚硕德率六万大军进攻后凉。后秦的军队自金城渡过黄河,一路势如破竹,进围后凉的都城姑臧。面对后秦的军威,南凉、北凉、西凉都在这时遣使后秦奉表进贡。但不知什么原因,姚硕德并没有彻底消灭后凉政权,而是在接受了吕隆的投降后就收兵东归了。

南凉与北凉都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后凉的主力部队已经被后秦摧毁了,而后秦又没有将姑臧据为己有,他们正可以借机攻占姑臧。姑臧是河西的中心,要想称霸河西,就必须占领姑臧。当南凉与北凉不约而同地向姑臧发起进攻的时候,他们也同时发现了对方的野心。在利益面前,这一对昔日的盟友立刻反目成仇。就在此关键时刻,北凉再次出现内乱,沮渠蒙逊所领酒泉、凉宁二郡叛归西凉,这使沮渠蒙逊的实力受到一定的削弱,无法与南凉相争。

后秦的统治者也识破了南凉的野心,鉴于姑臧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了免去南凉和北凉对姑臧的觊觎之心,后秦于403年七月召后凉国主吕隆的弟弟吕超前往后秦,采用扣押人质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对后凉的监控。迫于后秦的淫威及南凉、北凉的咄咄逼人之势,吕隆自知姑臧难保,后凉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便自请作为人质臣服后秦。这一年八月,后秦派出四万大军“迎接”吕隆前往长安,同时将后凉宗室、百官及百姓一万多家迁往长安,后凉宣告灭亡。原后凉的统治区全部并入后秦,后秦任命王尚镇守姑臧。

就在河西政权格局风云变幻之际,秃发利鹿孤于402年去世,临终前命其弟秃发傉檀即位。面对后秦的控制,秃发傉檀不得不打消了占据姑臧的念头。进占姑臧等于向后秦宣战,而依南凉的实力,这无异于以卵击石。秃发傉檀慑于后秦的兵威,于404年二月去南凉年号,向后秦称臣。406年,南凉击败北凉后,向后秦献马三千匹、羊三万头,这使得后秦认为秃发傉檀对其确是忠心耿耿的。为了拉拢傉檀,后秦封其为凉州刺史,任命他镇守姑臧。通过向后秦称臣,秃发傉檀最终得到了他使用武力所无法得到的东西。同年十一月,秃发傉檀将都城由乐都迁往姑臧,南凉至此达到鼎盛。其疆域包括今甘肃兰州以西,永昌西水泉子之东,北抵今甘肃腾格里沙漠,南至今青海以南同仁一带,东南至今青海循化,西南抵青海湖东北。

但是,据有姑臧也是南凉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秃发傉檀为了进一步扩展势力、称霸河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先是于407年挑拨已归附后秦的乞伏炽磐,策动其起而反叛后秦。但是炽磐识破了南凉的计谋,并上报给了后秦,致使后秦与南凉决裂。这对南凉是十分不利的。随后,秃发傉檀又向北凉进攻,双方激战于均石(今甘肃张掖东),秃发傉檀大败。同年冬,秃发傉檀与大夏主赫连勃勃战于阳武下峡(在今甘肃靖远县境内),南凉损失惨重。秃发傉檀败回姑臧后,国内又爆发了边梁之乱。虽然南凉最终镇压了变乱,但其已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

南凉的衰弱使后秦姚兴觉得有机可乘,派遣儿子光平公姚弼、后将军敛成、镇远将军乞伏乾归等率军攻打南凉,试图吞并之。秃发傉檀虽然最终打败了后秦的部队,但也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兵折将,经济衰败,人民流离失所,元气大伤。

但秃发傉檀却觉得,既然南凉击退了后秦的进攻,证明南凉是有实力称霸河西的。于是,秃发傉檀不再向后秦称臣,复称凉王。

409年,乞伏乾归乘后秦败于南凉,在河西实力衰弱之际重新复国,自号秦王。西秦的再次崛起成为南凉最大的隐患。但重新建国的西秦在最初还不能对南凉形成有效的威胁,南凉对其也没有过多的关注,而是全力与北凉进行争霸战争,但均以失败而告终。接着南凉内部又发生了右卫将军折掘奇镇叛变事件。秃发傉檀在内外交困的巨大压力面前,不得不将都城从姑臧迁回乐都。

秃发傉檀撤出姑臧不久,城内便发生了变乱。411年,姑臧为北凉主沮渠蒙逊占据。北凉势力大增,并乘势围攻乐都,南凉敌不过,秃发傉檀只好遣其子做人质,屈服于北凉。

祸不单行,南边的吐谷浑树洛干部又崛起,乘北凉围攻乐都之际,夺取了南凉浇河郡地。逐渐强盛起来的西秦乞伏氏也占据了陇西地区,并不时向南凉进攻。南凉在众多敌对势力的打击围攻下,领土不断丧失。至412年,武威、昌松、武兴、番禾、西郡、三河、兴晋、浇河等郡,先后被西北的北凉、东边的西秦和南边的吐谷浑夺取,仅保有湟水流域的西平、乐都、湟河、晋兴、广武等五郡之地。后南凉又被北凉接连击败,丧失了湟河郡,仅剩下西平、乐都二郡及晋兴、广武部分地区。

414年,居于青海湖一带的乙弗鲜卑等部反叛南凉。为了安定人心,缓解国内矛盾,秃发傉檀率军西击乙弗鲜卑,虽然大破乙弗,但其后方却遭到西秦军的乘虚袭击,乐都陷落。南凉军闻讯后不战而散。

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秃发傉檀感叹道:“沮渠蒙逊、乞伏炽磐,从前都是我的手下败将,现在我去投靠他们,岂不是很可耻的事情。四海虽广,匹夫却无处容身,真是令人伤痛啊!”不过最后他还是决定投降乞伏氏的西秦,因为他们毕竟同是鲜卑人。

秃发傉檀意识到,南凉政权的灭亡已经是无可挽回的了,在最后关头,他还在考虑如何保全秃发部人,如何使秃发部的血脉延续下去。他对亲信们说:“与其聚而同死,不如分而求生。樊尼是我长兄的儿子,是秃发部正统的首领。秃发部在北边的部众还有将近一万,你们召集这些部众与樊尼一同去投靠沮渠蒙逊吧。我已经老了,希望见老妻一面,死也瞑目了。”

安排好一切之后,秃发傉檀仅带了阴利鹿一人,投降西秦。乞伏炽磐听说秃发傉檀投降,特意遣使郊迎并待以上宾之礼,但就在这一年的十一月,秃发傉檀被乞伏炽磐毒死,他的儿子也随后被杀。

南凉灭亡以后,秃发部人大多成为西秦的属民,另有一部分在樊尼的率领下进入北凉。431年,西秦为匈奴人建立的大夏所灭,大夏又为吐谷浑所灭,西秦统治下的秃发部人也就先后隶属于大夏与吐谷浑,而后又进入拓跋鲜卑的统治之下。秃发人建立的政权虽然灭亡了,但除了隶属于大夏的一个非常短暂的时期以外,无论是隶属于乞伏鲜卑建立的西秦,还是隶属于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这部分秃发人都是在同族的鲜卑人的统治之下,因此风俗文化各方面并未受到太大的冲击。到北魏统一北方以后,这部分秃发人成为北魏鲜卑人的组成部分,随着进入中原地区的鲜卑人的汉化,这部分秃发部人也逐渐汉化。在北魏灭亡北凉以后,进入北凉的秃发人也隶属于北魏,同样走上了汉化道路。由于北魏的统治者曾经赐秃发氏姓源,后来融入汉族中的秃发鲜卑人因此改为源姓,至今仍有其后裔存在。

南凉自秃发乌孤于397年立国,至414年秃发傉檀遇害,仅存在了18年。三位君主秃发乌孤、秃发利鹿孤与秃发傉檀是兄弟,秃发傉檀在位13年,可以说,秃发部建立的南凉只经历了一代人的时间,在大部分时间里,执掌其政权的都是秃发傉檀,南凉的建立者们亲眼看见了南凉的灭亡。即使在政权更迭频繁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凉存在的时间也显得过于短暂了。

对于南凉速亡的原因,学者们有不同的分析,有人认为是因为三位君主都穷兵黩武,有人认为是因为不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有人认为是因为制度不健全,但其中最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建立南凉的秃发鲜卑人,在民族成分非常复杂的河西走廊,没有很好地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他们对汉人一直是持拒斥心理的。

就在西秦进攻乐都城的危急关头,尉肃曾向负责镇守乐都的秃发傉檀之子虎台建议:“乐都的外城广大,我们现在兵力有限,难以处处固守,应该聚合鲜卑人集中力量守卫内城,我们率领汉人在外城对敌作战。即使在外城的战斗中失利,内城也能够得以保全。”可是虎台却对汉人极不信任,拒绝了这一建议。不但如此,还将勇健善战、有谋略、有名望的汉人全部软禁在内城。结果西秦仅用不到十天就攻克了乐都城。

十六国时期政权更替频繁,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各割据政权的统治者往往没有注意到“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最简单的道理,在多民族杂居的时代里,如何能得到各个民族的民心,就更是无人问津的问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