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水文化研究论文集:揭示兴于蜀汉的大汉雄风

汉水文化研究论文集:揭示兴于蜀汉的大汉雄风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这里不仅成就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大秦帝国,而且也成为“高祖受命,兴于汉中”的汉家发祥之地。对此,司马迁有清醒的认识,提出了“汉之兴,自蜀汉”的观点。时间虽短,但刘邦集团干了五件大事:其一,转危为机,奠定了奋发有为的大汉雄风的基础。“王我巴蜀,实愤于衷。”其二,还定三秦,一统天下的战略完成于汉中。

汉水文化研究论文集:揭示兴于蜀汉的大汉雄风

战国秦汉时期的汉中,由于千里栈道的畅通,从而有效地联系起秦陇与巴蜀,使得秦岭南北的关中盆地、汉中盆地与四川盆地成为中国最早的“天府之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这里不仅成就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大秦帝国,而且也成为“高祖受命,兴于汉中”的汉家发祥之地。对此,司马迁有清醒的认识,提出了“汉之兴,自蜀汉”的观点。

高帝元年(前206),二月,项羽分天下王诸将。“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路。”夏四月,汉王刘邦之国,八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雍王章邯迎击汉陈仓。刘邦实际在汉中的汉国为汉王的时间不到四个月。时间虽短,但刘邦集团干了五件大事:其一,转危为机,奠定了奋发有为的大汉雄风的基础。汉初名儒陆贾曾说:“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刘邦没有被项羽的气势和遏制的形势所压倒,正如司马迁所言:“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刘邦这种奋发有为的精神,也受到司马贞的称赞。“高祖初起,始自徒中。”“啸命豪杰,奋发材雄。”“王我巴蜀,实愤于衷。”“三秦既北,五兵遂东。”“威加四海,还歌大风。”其二,还定三秦,一统天下的战略完成于汉中。控制关中、汉中与蜀中,争夺天下是刘邦的既定战略。而这一战略的设计者是张良,推动者是萧何韩信,决策者及实施者是刘邦,最终完成是在汉中。在未入汉中前,张良通过项羽的叔父项伯,为刘邦争得了汉中郡这块战略要地,为走出栈道、夺得天下奠定了基础。进入秦巴山地后,张良又提醒刘邦“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也就是通过烧毁栈道这种军事行动来麻痹项羽,隐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大战略。这一战略,在刘邦集团内部逐渐形成共识。韩信对刘邦说:“项王王诸将近地,而王独远居此,此左迁也。士卒皆山东人,跂而望归,及其锋东向,可以争天下。”其三,筑坛拜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行军谋略形成于汉中。萧何对刘邦说:“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刘邦“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拜韩信为大将。韩信的《登坛对》坚定了刘邦的信心,“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其四,募发賨民,西汉王朝的民族融合政策奠定于汉中。巴人“天性劲勇”,是刘邦兵定三秦的急先锋。《华阳国志·巴志》说:“汉高帝灭秦,为汉王,王巴、蜀。阆中人范目有恩信方略,知帝必定天下,说帝,为募发賨民,要与共定秦。秦地既定,封目为长安建章乡侯。”“故世谓‘三秦亡,范三侯’也。复除民罗、朴、昝、鄂、度、夕、龚七姓不供租赋。阆中有渝水。賨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由此看来,刘邦军队的“前锋”是由賨民、氐羌等少数民族组成,他们既是还定三秦的功臣,又是刘邦民族融合政策成功的范例,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其五,在汉中、蜀中兴修水利,发展经济,足食足兵,建立了可靠的后方基地。《史记·萧相国世家》说:“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萧何在汉中盆地汉江支流褒河之上主持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山河堰,使汉中盆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粮仓。《华阳国志·蜀志》说:“汉祖自汉中出三秦伐楚,萧何发蜀、汉米万船而给助军粮,收其精锐以补伤疾。”汉中及蜀地丰盈的粮草和充足的兵源,为刘邦击败三秦、统一天下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以上五大战略举措,实施的关键是“千里栈道”。司马迁在世界交通史上第一次全方位地展示了栈道的独特魅力,证明了汉中成为西汉王朝的发祥地。司马迁在《史记·六国年表》中说:“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东汉摩崖《石门颂》也说:“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建定帝位,以汉诋焉。”司马迁向历史和未来证明西汉王朝的建立与统一,与秦蜀千里栈道有密切关系。(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